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更替、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数量越来越多,基于此,在我国农村就出现了“留守儿童”这样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或者说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之所以说是严重的社会现象,是因为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问题和教育问题正在日益突出,由于他们在家庭教育上的严重缺乏,不仅导致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受到消极的影响,并且他们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学生系统的教育。基于上述情况,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系统,让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农村小学留守儿童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通过长期不断的学习,积累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的社会价值,因此,探究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391
当下,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内外人士所提倡的基本思路,其中小学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农村学生占据全国学生的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同样也占据了农村儿童人口的大多数,然而这些孩子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建设的接班人、推动国家发展改革的主力军,所以对农村小学儿童的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的重点。接下来,本文将通过阅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培养策略的相关文献,结合当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对其有效策略进行合理的探究,希望提供一些借鉴。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水平的现状
(一)农村小学老师的教授水平相对有限
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较为偏远的山区,大多数小学老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及工作能力相较于发达城市的小学老师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由于偏远地区的文化资源有限,导致这些地区的小学老师知识储备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更不要说参加相关教育改革培训了。这就使得农村的小学老师在实际课堂学习过程中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当下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水平出现一定范围内的偏差。除此之外,由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农村小学老师的工资水平以及福利待遇也就随之较为差强人意,进而导致高素质、高水平的小学老师想尽一切办法远离农村,调到更能发挥自身所长的地区进行教育工作。
(二)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的环境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健康成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严重缺乏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导致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在小学教育阶段就体现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学习思维能力也极度缺乏的现象,尽管在课堂中他们可以得到老师合理的引导,但课下没人辅导也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水平难以提升。例如,留守儿童在结束一天的校园学习生活后,回到家中往往由于无人辅导他们写作业,而糊弄着完成作业即可,更有甚者因为没有父母的管理他们连作业都不做,更不要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二、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理念,提高自身水平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存在的事情,但可以从主观出发,利用手头上现有的资源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例如,在课堂教授知识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利用有限的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知识无限的学习兴趣,进而在改变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激发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由于不同学生之间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水平不尽相同,老师在课堂过程中就要正确认识到不同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并以留守儿童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对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层教授,以满足所有学生对接受教育的需求。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就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既然他们的父母不在家,无法管理孩子的课后学习,那么老师就要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这些留守儿童能够在课后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基于此,老师就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的氛围,例如,增加一些学科竞赛活动,通过奖罚机制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当中去,进而再通过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从中感受学习知识的魅力,最终使良好的学习氛围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身心发育时期就失去了父母对自己直接的关心和爱护,所以造成了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相对较差的教育现象,因此,研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合理策略,能够行之有效的帮助农村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科学性的辅导,并實现以留守儿童为中心,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在农村小学课堂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并且还要在课外承担起家长的辅导教育和监护责任,让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创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方法,进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困难,实现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吴胜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的习惯养成[J].中小学校长,2017,(1):38-39.
[2]洪伟忠.小学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分析[J].人文之友,2020,(8):247.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391
当下,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内外人士所提倡的基本思路,其中小学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农村学生占据全国学生的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同样也占据了农村儿童人口的大多数,然而这些孩子都是我国社会主义未来建设的接班人、推动国家发展改革的主力军,所以对农村小学儿童的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的重点。接下来,本文将通过阅读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培养策略的相关文献,结合当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现状,对其有效策略进行合理的探究,希望提供一些借鉴。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水平的现状
(一)农村小学老师的教授水平相对有限
在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较为偏远的山区,大多数小学老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以及工作能力相较于发达城市的小学老师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由于偏远地区的文化资源有限,导致这些地区的小学老师知识储备得不到及时的补充,更不要说参加相关教育改革培训了。这就使得农村的小学老师在实际课堂学习过程中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传授与当下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水平出现一定范围内的偏差。除此之外,由于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农村小学老师的工资水平以及福利待遇也就随之较为差强人意,进而导致高素质、高水平的小学老师想尽一切办法远离农村,调到更能发挥自身所长的地区进行教育工作。
(二)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的环境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健康成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严重缺乏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导致这些农村留守儿童在小学教育阶段就体现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差、学习思维能力也极度缺乏的现象,尽管在课堂中他们可以得到老师合理的引导,但课下没人辅导也会导致他们的学习水平难以提升。例如,留守儿童在结束一天的校园学习生活后,回到家中往往由于无人辅导他们写作业,而糊弄着完成作业即可,更有甚者因为没有父母的管理他们连作业都不做,更不要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
二、培养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改变传统的理念,提高自身水平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存在的事情,但可以从主观出发,利用手头上现有的资源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例如,在课堂教授知识过程中,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利用有限的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对知识无限的学习兴趣,进而在改变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激发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由于不同学生之间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水平不尽相同,老师在课堂过程中就要正确认识到不同同学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并以留守儿童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对不同需求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层教授,以满足所有学生对接受教育的需求。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就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既然他们的父母不在家,无法管理孩子的课后学习,那么老师就要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这些留守儿童能够在课后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基于此,老师就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的氛围,例如,增加一些学科竞赛活动,通过奖罚机制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每一门学科的学习当中去,进而再通过参与学科竞赛的过程,从中感受学习知识的魅力,最终使良好的学习氛围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在身心发育时期就失去了父母对自己直接的关心和爱护,所以造成了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相对较差的教育现象,因此,研究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合理策略,能够行之有效的帮助农村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针对性、科学性的辅导,并實现以留守儿童为中心,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在农村小学课堂中,老师要重点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并且还要在课外承担起家长的辅导教育和监护责任,让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创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方法,进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的困难,实现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吴胜仁.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习的习惯养成[J].中小学校长,2017,(1):38-39.
[2]洪伟忠.小学留守儿童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培养分析[J].人文之友,2020,(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