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情况及微生物检验分析

来源 :医学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l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情况及微生物检验结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确诊的66例细菌性食物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微生物检验,对食物中毒病原学发生状况进行分析,并对病原菌进行检验。结果 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腹泻发生率高于腹痛、呕吐、发热,且腹痛发生率高于呕吐和发热发生率,呕吐发生率高于发热发生率(P<0.05);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潜伏期为1~15 h,潜伏期<8 h发生率大于潜伏期>10 h、潜伏期8~10 h,且潜伏期>10 h发生率大于潜伏期8~10 h(P<0.05);粪便的细菌微生物检出率高于肛拭子、呕吐物、残余食品、厨师手拭子(P<0.05);细菌性食物中毒在食堂或饭店发生率高于流动摊点、大排档、学校(P<0.05);细菌性食物中毒夏季发生率高于秋季、春季、冬季,且秋季高于春季和冬季(P<0.05);在细菌性微生物检验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高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P<0.05)。结论 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一定的发病特点,主要发生在夏季、饭店或食堂,并且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和由致泄性大肠埃希菌引起。
其他文献
在冬奥会的组织和赛事进行期间,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同举办奥运会本身相比同等重要。隐喻和多模态隐喻的理论发展为我们对于言语和思维的认知开阔了思路。分析和研究多模态隐喻视角下冬奥会宣传片中的中国文化建构,也同样是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展现中国形象、输出中国文化、展现中华魅力。
多模态隐喻是指由两种和两种以上的模态共同参与和构建的隐喻。某烹饪学校宣传视频《谁是高手》中主要通过动态图像呈现,同时结合文字、音乐、色彩、嗅觉等多种模态,构建出“××烹饪学校是高手”多模态隐喻。该宣传视频源域的选择基于大众对中华民族传统武侠小说文化的认知,这一认知基础促进了大众对宣传视频隐含的隐喻的理解,从而促进其有效传播。
文章基于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福利绩效的区域差异、差异来源及空间收敛特征。研究发现:整体来看,八大综合经济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较低,且存在显著的区域非均衡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整体的相对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生态福利绩效区域总体差异产生的主要来源;北部沿海、东部沿海、黄河中游、南部沿
本研究以江苏省某体育院校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多媒体"、"多模式"、"多模态"为教学手段的多模态隐喻教学工作机制,在注重有效性、交互性、参与性为前提的基础上,采用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体教融合"的多模态隐喻设计。从课堂导入、信息输入、同伴合作、师生互评四个方面进行多模态教学,以期最大限度地调动体育院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课堂听课效率,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吸收。
<正>浙江日报讯10月28日下午,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省委书记袁家军出席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推动改革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着力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制约,着力提升现代化的工具手段方法,着力形成引领未来的新模式新机制,持续深化拓展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
期刊
目的 评价床旁超声引导下膀胱置管术后更换长期留置导尿管造瘘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床旁超声引导下膀胱置管术后更换导尿管造瘘的69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更换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时间将患者分为A组(n=35,于术后1~2个月更换导尿管)与B组(n=34,于术后2个月后更换导尿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首次置管至更换长期留置导尿管期间的并发症发
<正>浙江日报讯8月30日下午,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省委书记袁家军出席并讲话,强调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深化提升数字化改革的理念、定位、目标、机制,推动改革提质扩面、行稳致远,为推进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提供根本动力。
期刊
<正>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并重,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突出改革破题、系统重塑、形成能力,挺进改革的深水区,解决难啃的硬骨头,推动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落地见效,加快打造重大标志性成果,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4月26日,浙江省委召开全省数字化改革推进会,
期刊
<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女权主义思想席卷西方世界,妇女运动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新闻和杂志、电视和电影以及广告中对女的性别刻板印象激起了第二波女权主义浪潮,比上一波更为强势[1]。本文将重点从广告的视角出发论证媒体是否具有性别刻板印象。文章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分别说明传统的女性刻板印象和男性刻板印象。然后,由于后女权主义支持下女性社会地位和经济技能的变化,她们的意识形态也倾向于广告中的变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