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多年前,有两个在同一家医院服务的护士跟我学画。她们常穿着护士制服,匆匆忙忙赶来,身上还散发出浓浓的药水味。
我教画是很自由的,學生们可以一边画,一边聊天。有一天听其中一位护士,对着旁边的同事小声说:“今天××医生又失误了。”
“是啊,怎么会这么糊涂!”另一人叹气。
“命啊!听他家人哭得好伤心。”
我好奇地问她们。她们脸色凝重地互看一眼,居然言辞闪烁地没有正面回答我。
隔了好一阵,其中一个私下对我说:“老师,您知道吗?手术房里的事,我们到外面是不能讲的。出了错,死了人,大家心照不宣,病人的家属也不可能知道。”沉吟了一下,又歪头笑笑,“哪个名医不是从庸医变成的?哪一把‘名刀’下面,又不曾枉死过病人?”
这事过了不久,我太太就进了医院,因为视网膜剥离,准备动手术。
好多朋友推荐同一位名医操刀,可是有人提出异议:“那位名医根本不是自己动手,他只是站在旁边看,叫他的副手操刀。”
又有人推荐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医生,说他的技术最新。
可是也有反对的意见:“他去美国才几个月,学到什么?可以说在美国学到了方法,回来锻炼技术。小心一点,别成为他实验的白老鼠!”
所幸我太太找后一位动手术,十分成功。只是这些话在我心中,一直挥之不去。有一天,碰到医界一位朋友,我问:“依您看,这两位医生,谁比较高明呢?”
“其实两个人都不错。”他说,“你不要认为由副手操刀就不好。你想想,如果有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和一个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同时抢着为你穿针,你会选哪一个?你总不会因为老的那个穿了四五十年针,经验老到而挑他吧。所以呀,用老一辈的经验,加上新一辈的精准,常能完成最艰巨的任务。”
看我直点头,他又眉头一扬,笑着说:“做医生真可怜,年轻的时候眼力好、手又稳,偏偏经验不足,老是出毛病。老了之后,经验十足,却又常看不清、手发抖,这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自从搬到纽约的长岛,我就与医生们做了近邻。左邻是位麻醉科的名医,坐骨神经动手术才一个礼拜,就溜出医院,回家种花,还对我大声喊:“医生是最坏的病人。”
右邻是位内科名医,常找一堆医生朋友,邀我聚餐,然后举着酒杯对感冒的朋友说:“喝点酒,感冒就好了!”又回头对我一挤眼说,“其实啊,人长寿不长寿,多半要看爹娘。”
听他们谈“别人”就更惊心了———
“谁谁谁,在台湾为了赚钱,两口子整夜调制可的松药膏,吸多了药粉,都成了‘月亮脸’。”
“谁谁谁,又被告了。当然告不倒,但是开刀房里谁不知道?”
有一天我问在座的人,谁最清楚手术是成功,还是失败。
大家一起回答:“当然是医生自己。”
与陪众名医餐叙比起来,我宁愿一对一地聊天,因为这时候最能听到心声。
有位妇产科的名医,一次略带醉意地对我大声叹着气说:“唉!年轻的时候,爱玩,女朋友在外面等。明明可以自然分娩的,看她一直生不出来,不愿意多等,就说该动手术。现在啊,外头谁在等,我都不管,病人重要,良心重要。”
还有一位名牙医,居然对我说:“你知道吗?我最希望的是去开一间饺子馆。”
“什么?”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就是卖水饺的店呀!”他十分认真地重复一遍。
“那你为什么不开?”
“因为我还在还债。”他的脸色更认真了。
“你还欠钱?”我追问。
“不,是欠情。我前面那些年,做坏了太多人的牙,现在想退休也不能退,要把错补过来。”
最近,参加美华防癌协会的募款餐会。其中有名歌星演唱,也有名家演奏。但是最令我感动的,却是一群医生的合唱。
八位各科的医生,在伴奏下唱了《大学颂》、《故乡老友》和《哦!王小姐》。
都是中年人了,有的秃了顶,有的白了头。略带一点紧张与腼腆地站在台上,并在其中一位的带头下作四重唱。
不知为什么,他们的歌声给我少有的震撼,觉得那不只是歌,更是心,是生命。
看了多少人生的悲欢离合,救了多少命,也犯过多少错,而自己的青春已逝,事业已成,儿女已大。沉重的压力,沉重的心情,似乎放不下,又似乎可以放下了。
在许多矛盾之间,产生了火花,化作了歌声。
歌声是那么简单,又那么复杂。仿佛把肝胆肠胃、脑肾心脾、肌肤神经所交织起来的“兴衰荣辱”、“是非成败”,一起化作音符。
我仿佛看到杏林间,一阵风来,一片花雨……
(摘自《爱的密码》接力出版社图/Winterwarsaw)
我教画是很自由的,學生们可以一边画,一边聊天。有一天听其中一位护士,对着旁边的同事小声说:“今天××医生又失误了。”
“是啊,怎么会这么糊涂!”另一人叹气。
“命啊!听他家人哭得好伤心。”
我好奇地问她们。她们脸色凝重地互看一眼,居然言辞闪烁地没有正面回答我。
隔了好一阵,其中一个私下对我说:“老师,您知道吗?手术房里的事,我们到外面是不能讲的。出了错,死了人,大家心照不宣,病人的家属也不可能知道。”沉吟了一下,又歪头笑笑,“哪个名医不是从庸医变成的?哪一把‘名刀’下面,又不曾枉死过病人?”
这事过了不久,我太太就进了医院,因为视网膜剥离,准备动手术。
好多朋友推荐同一位名医操刀,可是有人提出异议:“那位名医根本不是自己动手,他只是站在旁边看,叫他的副手操刀。”
又有人推荐一位刚从美国回来的医生,说他的技术最新。
可是也有反对的意见:“他去美国才几个月,学到什么?可以说在美国学到了方法,回来锻炼技术。小心一点,别成为他实验的白老鼠!”
所幸我太太找后一位动手术,十分成功。只是这些话在我心中,一直挥之不去。有一天,碰到医界一位朋友,我问:“依您看,这两位医生,谁比较高明呢?”
“其实两个人都不错。”他说,“你不要认为由副手操刀就不好。你想想,如果有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和一个二三十岁的小伙子,同时抢着为你穿针,你会选哪一个?你总不会因为老的那个穿了四五十年针,经验老到而挑他吧。所以呀,用老一辈的经验,加上新一辈的精准,常能完成最艰巨的任务。”
看我直点头,他又眉头一扬,笑着说:“做医生真可怜,年轻的时候眼力好、手又稳,偏偏经验不足,老是出毛病。老了之后,经验十足,却又常看不清、手发抖,这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自从搬到纽约的长岛,我就与医生们做了近邻。左邻是位麻醉科的名医,坐骨神经动手术才一个礼拜,就溜出医院,回家种花,还对我大声喊:“医生是最坏的病人。”
右邻是位内科名医,常找一堆医生朋友,邀我聚餐,然后举着酒杯对感冒的朋友说:“喝点酒,感冒就好了!”又回头对我一挤眼说,“其实啊,人长寿不长寿,多半要看爹娘。”
听他们谈“别人”就更惊心了———
“谁谁谁,在台湾为了赚钱,两口子整夜调制可的松药膏,吸多了药粉,都成了‘月亮脸’。”
“谁谁谁,又被告了。当然告不倒,但是开刀房里谁不知道?”
有一天我问在座的人,谁最清楚手术是成功,还是失败。
大家一起回答:“当然是医生自己。”
与陪众名医餐叙比起来,我宁愿一对一地聊天,因为这时候最能听到心声。
有位妇产科的名医,一次略带醉意地对我大声叹着气说:“唉!年轻的时候,爱玩,女朋友在外面等。明明可以自然分娩的,看她一直生不出来,不愿意多等,就说该动手术。现在啊,外头谁在等,我都不管,病人重要,良心重要。”
还有一位名牙医,居然对我说:“你知道吗?我最希望的是去开一间饺子馆。”
“什么?”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就是卖水饺的店呀!”他十分认真地重复一遍。
“那你为什么不开?”
“因为我还在还债。”他的脸色更认真了。
“你还欠钱?”我追问。
“不,是欠情。我前面那些年,做坏了太多人的牙,现在想退休也不能退,要把错补过来。”
最近,参加美华防癌协会的募款餐会。其中有名歌星演唱,也有名家演奏。但是最令我感动的,却是一群医生的合唱。
八位各科的医生,在伴奏下唱了《大学颂》、《故乡老友》和《哦!王小姐》。
都是中年人了,有的秃了顶,有的白了头。略带一点紧张与腼腆地站在台上,并在其中一位的带头下作四重唱。
不知为什么,他们的歌声给我少有的震撼,觉得那不只是歌,更是心,是生命。
看了多少人生的悲欢离合,救了多少命,也犯过多少错,而自己的青春已逝,事业已成,儿女已大。沉重的压力,沉重的心情,似乎放不下,又似乎可以放下了。
在许多矛盾之间,产生了火花,化作了歌声。
歌声是那么简单,又那么复杂。仿佛把肝胆肠胃、脑肾心脾、肌肤神经所交织起来的“兴衰荣辱”、“是非成败”,一起化作音符。
我仿佛看到杏林间,一阵风来,一片花雨……
(摘自《爱的密码》接力出版社图/Winterwars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