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实施的学校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全新的教育观念。它要求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把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统一起来。学校的一切工作,包括图书管理工作,都要着眼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一些陈旧、过时、落后的思想观念,妨碍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影响了学校素质教育的进行。以下从学校图书馆自身工作的角度,就转变思想观念,搞好为素质教育服务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在进书观念上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优化图书馆藏书结构
学校图书馆是利用藏书的流通来扩大学生知识面,服务于素质教育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学生通过阅读,吸收新信息、新知识,开阔视野,满足了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一方面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则通过趣味而又形象的说理和强烈的艺术感染,转化为学生的个人体验,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这里图书馆的藏书数量质量和各类书刊的合理构成是一个重要前提。如果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陈旧,长期得不到更新,或者藏书的内容单一、数量有限,学生难以从中吸取新鲜的知识营养,图书馆必然失去其生命力。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书刊的采购补充在有限的经费内更多地考虑各种“复习资料”和“习题集”。虽然书刊的数量有所增长,但书刊的构成不免单调,不利于图书馆藏书育人优势的发挥。在平常对学生借阅书刊的观察中发现,诸如《航空知识》、《科幻世界》、《少年科学》这类杂志特别受学生的欢迎,借阅周转最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图书馆也有一个转换旧的进书观念,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的问题。当前出版界繁荣,新书刊激增,选择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作为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深入调查、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联系师生读者广泛听取意见,熟悉馆藏。在采购书刊时应对师生用书比例,教学用书、文艺与科普读物以及其他类书的比例有大致的设定。要配合学校课程,补充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知识面所需的图书,科学合理地组织藏书,建立一个高质量的藏书体系,为学校的素质教育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二、在借阅观念上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教育学生认识和利用图书馆
对学生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学会学习。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中学生在校的学习能力发展到什么程度,大体上决定了他们一生中继续学习的能力。在校学习的效果,是看学生未来能否学会新的理论、新的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图书馆在培养这种素质的后效性中,应成为学生的“初级演练场”。
从对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调查中,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书刊的意识较为淡薄,只有少数学生有过上图书馆借书阅读的体验,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图书馆应转变旧的借阅观念,从满足于把书借给学生阅读的被动服务转向把“如何利用图书馆”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在初一开设“如何使用图书馆”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通过指导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图书馆的基础知识,熟悉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情况、规章制度、借阅方法,了解图书分类体系等等。在教育学生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方面,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目标要求:(1)使学生学会有目的地检索、集纳及正确使用文献和信息的本领。(2)提高阅读速度。(3)提高自学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情报意识和自学能力,才能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中鉴别、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并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利用,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的目的。
三、转变放任式阅读观念,加强学生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课余自学的形式之一,学校图书馆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中学生初涉人世,面对千奇百怪的宇宙世界和芸芸众生,如何理解有关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人生、理想、人格等百科方面的问题,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说,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会生活”中求知。阅读就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著名美国图书馆学者杜威说:学校教育与图书馆教育是大众教育的两个组成部分,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图书馆教育,一个人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这个观点强调的就是图书馆提供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目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初步调查看,学生阅读书刊的差异是很大的。未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1)电视、考试、功课的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阅读量偏少。(2)由于他们的观点、信念尚未形成或极不稳定,环境的诱惑力又是多种多样,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很大,一段时间言情类、武侠类书籍成了学生阅读的热点,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放任式阅读观念,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如何使中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阅读目的、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的效果,实现阅读过程的最优化,成为图书管理人员面临的新课题。实践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根据书刊流通情况阶段性地调查分析学生阅读走向,为校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教育活动提供信息。(2)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优秀图书。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因材施教,根据其年龄与心理特点和思想认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为初中学生推荐中外名著的简写本、科普读物、童话、寓言、故事等。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应该与课堂教学相隔开,图书管理人员应和专任老师相配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不同时期推荐不同的课外读物,把课外阅读与课文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听、说、读、写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相辅相成。除了推荐新书、组织读书活动外,对学生阅读速度、每学期阅读量要有一个量的规定。(3)在阅读指导中,除了引导学生阅读与学科有关联的经典著作、科普读物、与思想成长有关联的高品位的读物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以探究式的态度,在阅读中独立思考,大胆求索,培养创新意识,达到增进素质的目的。
一、在进书观念上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优化图书馆藏书结构
学校图书馆是利用藏书的流通来扩大学生知识面,服务于素质教育的。“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学生通过阅读,吸收新信息、新知识,开阔视野,满足了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一方面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融会贯通,另一方面则通过趣味而又形象的说理和强烈的艺术感染,转化为学生的个人体验,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在这里图书馆的藏书数量质量和各类书刊的合理构成是一个重要前提。如果学校图书馆的藏书陈旧,长期得不到更新,或者藏书的内容单一、数量有限,学生难以从中吸取新鲜的知识营养,图书馆必然失去其生命力。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书刊的采购补充在有限的经费内更多地考虑各种“复习资料”和“习题集”。虽然书刊的数量有所增长,但书刊的构成不免单调,不利于图书馆藏书育人优势的发挥。在平常对学生借阅书刊的观察中发现,诸如《航空知识》、《科幻世界》、《少年科学》这类杂志特别受学生的欢迎,借阅周转最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图书馆也有一个转换旧的进书观念,由“应试型”向“素质型”转变的问题。当前出版界繁荣,新书刊激增,选择的空间还是很大的。作为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深入调查、了解和掌握各种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联系师生读者广泛听取意见,熟悉馆藏。在采购书刊时应对师生用书比例,教学用书、文艺与科普读物以及其他类书的比例有大致的设定。要配合学校课程,补充课堂教学、扩大学生知识面所需的图书,科学合理地组织藏书,建立一个高质量的藏书体系,为学校的素质教育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
二、在借阅观念上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教育学生认识和利用图书馆
对学生素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学会学习。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学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中学生在校的学习能力发展到什么程度,大体上决定了他们一生中继续学习的能力。在校学习的效果,是看学生未来能否学会新的理论、新的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图书馆在培养这种素质的后效性中,应成为学生的“初级演练场”。
从对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调查中,学生到图书馆借阅书刊的意识较为淡薄,只有少数学生有过上图书馆借书阅读的体验,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学校图书馆应转变旧的借阅观念,从满足于把书借给学生阅读的被动服务转向把“如何利用图书馆”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在初一开设“如何使用图书馆”课程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通过指导课的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图书馆的基础知识,熟悉学校图书馆的藏书情况、规章制度、借阅方法,了解图书分类体系等等。在教育学生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方面,至少应该有以下几个目标要求:(1)使学生学会有目的地检索、集纳及正确使用文献和信息的本领。(2)提高阅读速度。(3)提高自学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较强的情报意识和自学能力,才能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中鉴别、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并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利用,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的目的。
三、转变放任式阅读观念,加强学生阅读指导
课外阅读是中学生课余自学的形式之一,学校图书馆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中学生初涉人世,面对千奇百怪的宇宙世界和芸芸众生,如何理解有关生理、心理、社会、环境、人生、理想、人格等百科方面的问题,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说,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会生活”中求知。阅读就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补充。著名美国图书馆学者杜威说:学校教育与图书馆教育是大众教育的两个组成部分,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图书馆教育,一个人的教育是不完整的。这个观点强调的就是图书馆提供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据目前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初步调查看,学生阅读书刊的差异是很大的。未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1)电视、考试、功课的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阅读量偏少。(2)由于他们的观点、信念尚未形成或极不稳定,环境的诱惑力又是多种多样,课外阅读的随意性很大,一段时间言情类、武侠类书籍成了学生阅读的热点,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放任式阅读观念,加强对学生阅读指导。如何使中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阅读目的、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的效果,实现阅读过程的最优化,成为图书管理人员面临的新课题。实践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根据书刊流通情况阶段性地调查分析学生阅读走向,为校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教育活动提供信息。(2)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优秀图书。对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因材施教,根据其年龄与心理特点和思想认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为初中学生推荐中外名著的简写本、科普读物、童话、寓言、故事等。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不应该与课堂教学相隔开,图书管理人员应和专任老师相配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不同时期推荐不同的课外读物,把课外阅读与课文教学、写作教学以及听、说、读、写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相辅相成。除了推荐新书、组织读书活动外,对学生阅读速度、每学期阅读量要有一个量的规定。(3)在阅读指导中,除了引导学生阅读与学科有关联的经典著作、科普读物、与思想成长有关联的高品位的读物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以探究式的态度,在阅读中独立思考,大胆求索,培养创新意识,达到增进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