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精神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如何将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为语文教学服务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有效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
一、深挖教材,改进方法,兴趣引导,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潜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点,也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趣味,努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亲身体验和探究;善于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独特感受,迸发创新火花。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悬念,或巧抓课堂生成,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利用先进教育技术,激发审美情趣,融入创新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逐步走进农村学校,它的容量之大几乎包罗万象,于是原来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味了。学生们走进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语文课文经过编者的精选和修改,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章情真意切,回味无穷,极富感染力;有的文章文笔清秀,令人赏心悦目;有的文章则富有幻想,诱发想象力。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感情朗读、情景描绘等感染学生,还可以制成动态课件,营造氛围,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设起学生与作者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很自然地领悟到文章的主旨。如《鸟的天堂》描绘了作者两次来到一颗枝叶繁茂的大榕树下见到的不同情景,这是作者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上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先用录音课件进行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引领学生欣赏动画,激发想象力,最后让学生朗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学生初步领略到了自然的美,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三、提升意识,转变观念,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语文教学中常常有些题目答案不唯一或有不同的答案,阅读一篇文章,如果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让学生从多角度感知课文,能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学生对某种问题产生兴趣、疑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交流、探索求知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点拨。这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自我,产生自信,这就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找到了基点,实现质的飞跃。同时,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想象、质疑、释疑,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方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如教学《穷人》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教师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改写这篇课文。在改写、续写等训练中,学生不仅使知识得到充实,而且养成了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勤于实践的好习惯。如此,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深挖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这要求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深挖教育素材,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在生活中学知识,长能力。
1.语文教学应视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土壤。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生活,是生活的提炼,因此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将课堂教学根植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由课堂走向社会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精心安排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如学了《济南的冬天》、《趵突泉》等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或让学生在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其次是教师组织一些集体实践活动,深入发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如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等,都是一些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到村里去出黑板报、贴春联、帮商店设计广告宣传词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在创造中活动。
2.跟随时代节奏,变生活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首先,丰富学校生活,使学生得到语言训练。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个舞台上发生的故事可以引入学生的学习中来,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其次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吸纳新知。社会上一些故意偷换同音字编制的广告词,教师可以让学生纠正。这样,学生在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的同时,交际语言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通过网络等特殊环境,学生也可以获得一些紧跟时代的新词汇。第三,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很多语文知识,还使学生受到浓厚的家庭文化的感染。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创新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使语文教学向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发生质的改变,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责编 莫彩凤)
一、深挖教材,改进方法,兴趣引导,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潜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基点,也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趣味,努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亲身体验和探究;善于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诱导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励独特感受,迸发创新火花。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设悬念,或巧抓课堂生成,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利用先进教育技术,激发审美情趣,融入创新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逐步走进农村学校,它的容量之大几乎包罗万象,于是原来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味了。学生们走进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语文课文经过编者的精选和修改,大多文质兼美。有的文章情真意切,回味无穷,极富感染力;有的文章文笔清秀,令人赏心悦目;有的文章则富有幻想,诱发想象力。这些课文可以通过感情朗读、情景描绘等感染学生,还可以制成动态课件,营造氛围,通过一定的情感调控,架设起学生与作者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引导学生沉浸在课文所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很自然地领悟到文章的主旨。如《鸟的天堂》描绘了作者两次来到一颗枝叶繁茂的大榕树下见到的不同情景,这是作者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的自然流露。上课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先用录音课件进行美读示范,让学生受到感染,然后引领学生欣赏动画,激发想象力,最后让学生朗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从整体入手,学生初步领略到了自然的美,学习兴趣更浓厚了。
三、提升意识,转变观念,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语文教学中常常有些题目答案不唯一或有不同的答案,阅读一篇文章,如果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让学生从多角度感知课文,能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学生对某种问题产生兴趣、疑问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先交流、探索求知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点拨。这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找到自我,产生自信,这就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找到了基点,实现质的飞跃。同时,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想象、质疑、释疑,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思想和新方法。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如教学《穷人》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教师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改写这篇课文。在改写、续写等训练中,学生不仅使知识得到充实,而且养成了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勤于实践的好习惯。如此,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深挖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这要求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深挖教育素材,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在生活中学知识,长能力。
1.语文教学应视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土壤。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生活,是生活的提炼,因此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将课堂教学根植于学生的生活实践。学生由课堂走向社会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精心安排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如学了《济南的冬天》、《趵突泉》等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或让学生在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其次是教师组织一些集体实践活动,深入发掘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如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名人故居、烈士陵园等,都是一些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到村里去出黑板报、贴春联、帮商店设计广告宣传词等,都是一些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创造,在创造中活动。
2.跟随时代节奏,变生活为学生学习的教材,在生活中学习语文。首先,丰富学校生活,使学生得到语言训练。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个舞台上发生的故事可以引入学生的学习中来,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其次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吸纳新知。社会上一些故意偷换同音字编制的广告词,教师可以让学生纠正。这样,学生在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的同时,交际语言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通过网络等特殊环境,学生也可以获得一些紧跟时代的新词汇。第三,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学生不仅可以获得很多语文知识,还使学生受到浓厚的家庭文化的感染。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创新教育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使语文教学向更加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发生质的改变,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