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懂概念 打好基础 掌握技能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e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弄懂概念
  弄懂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必须准确理解概念,领会概念的本质及解题的基本方法,这一切通常都是来自概念的本身。学会概念时,仅仅知道概念在字面上的含义是不够的,還必须理解隐含着的深层次的含义。
  弄懂概念是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同学在数学方面学习成绩落后,就是对概念不理解造成的,学不好数学概念就学不好数学这门课,要弄懂数学概念,必须要有科学方法。因为数学概念是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所以进行概念教学时,应尽量与实物联系,才能加深印象、理解概念。
  例如:学习“角”这个概念时,教师可以用圆规,把圆规的两腿张开,即指出:圆规的两腿形成的教学图形就是“角”。那么,我们怎样用教学语言描述“角”呢?这时,把实物画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并抽象其概念,于是得到“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的结论。然后说:“这是角的大小发生变化。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因为两边是射线。”然后,教师继续演示把圆规一端固定,沿定点把圆规旋转,学生不难发现在旋转过程中也形成了“角”,于是“角”还可以看作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数学图形。这样,“角”的另一概念就显而易见。
  二、打好基础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初二的难点最多,初三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初一数学知识虽然很多,但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校里感到压力不大,但慢慢地就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初二时就显现出来了。所以,我们在教学初一时,一定要给学生打好基础。做到基础知识过关,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补充、加深,这样才能有利于后面的学习与教学。
  例如:进行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时,给学生补充以下问题。
  一种商品的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的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元,问:①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多少件?②如果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好是0.48n,那么,n的值是多少?
  解:①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后再讨论,发现问题后,要对n的大小进行考虑,当n≤220元时,买这种商品共=件,当n>220时,买这种商品+100件。通过这样的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又为初三的分段函数学习打下了基础。
  ②可以让学生独立做后,再讨论,师再提示,若n≤220时,就有=0.48n,而≠0.48,所以不成立,当n>220时,有+100=0.48n,解得n=500,这里不但加深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教学,而且又让学生联系了实际,进行了讨论,这样不但打好了基础,还为后继学习作好铺垫。
  三、掌握技能
  基本技能是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基本问题的基本。解题技能得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才能掌握它。因此,我们要熟练地、准确地、全面地掌握,力争避免少犯一些常规错误。
  例如:解方程-=1,第一步是去分母,要去分母就要找各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公倍数为6),再利用等式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乘以6,(-)×6=1×6,再用分配律×6-×6=1×6,即2(2x+1)-(1+10x)=6,但学生往往会犯如下错误:一是右边的1不乘以6,而是1+10X不打括号,象这样的错误,学生会犯很多次。因此,教师只能多进行这类题的训练,选典型题型出现错误就纠正、讲解、辅导,只有反复训练,才能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
  总之,学生只有在弄懂了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学好基础知识,从而掌握基本技能,这样才能优化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讲解数学概念时,老师尽可能地从实际中引出问题,从而认识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老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老师们,用我们的智慧和热情把数学课教好吧!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第八中学)
其他文献
在大多数文科学生的心目中,数学是种让人害怕的科目,是极其难学的,只有聪明的人才可以真正学懂数学。再加上有些家长本身就不喜爱数学,无形中给孩子们头脑中形成数学难学等一些消极的观念,但数学技能对于将来从事各种职业并取得成功是非常关键的,可以说,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数学无处不在。由于各种压力,许多人在学习数学,特别是在做题时变得异常紧张,总想逃避,于是便产生了一批害怕数学却又不得不学数学的人。他们
期刊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诗文是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里一颗耀眼的明珠,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纵观小学教材选编的古诗,均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形式美于一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融阅读与审美、感性与理性、赏识与情感于一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从而培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火种,是学生获得知识、开拓视野、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推动力。学生只要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学习充满热情和信心,并勇于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加强目的教育,启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为什么要学习这一门课程,这是我们在学习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只有
期刊
古诗文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髓,已植根于民族的潜意识中。古诗文韵律优美、语言精练、对仗工整、节奏感强、富有想像力和创造力,适合孩子认知特点,能充分刺激孩子右脑,训练孩子的语言、音乐、空间能力,增强孩子记忆力、创造力,并促进人格的健全形成。新的课程改革,要在几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中一方面“加强对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
期刊
【摘要】北宋苏轼是继柳永之后的著名词人,然而他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青年时期参加进士考试,获第二名,雄心勃勃,要求变法;中年时期出任杭州、密州等地方官,主张温和改革,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担任有名无实的团练副使;中老年时期返京任翰林学士等职,因反对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再次出任杭州、扬州等地方官;晚年时期被贬惠州、儋州等地,生活十分艰苦。苏轼这起伏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有更多机会接触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同时也向我们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师经历着换脑、充电、反思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也必须重新定位、重新认识。    一、真正体验“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    我从教20余年来,回顾以往的教学,往往注重“以教定学”,见“教材”不见人。现在,在新课程理念下,我将教学思考放在“学生怎样学”上,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  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
期刊
一篇好的文章扣人心弦,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写是关键,改又是写作成功的关键。“美文不厌千回改”道出了改的重要性。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改    通过教师讲古代文人修改文章的佳话,引导学生认识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如: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起初为“到”又改为“过”,又删掉而改作“入”,随后又改作“满”,总共选用了十多个字,
期刊
新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字浅显、明白,形象鲜明,意境深邃。由于文字上没有障碍,因而往往深入不下去,对诗歌的理解浮在表面上,学生反过来要埋怨新诗“没劲”。又由于我们的学生个体的差异,对诗歌的感悟大有不同。因此,我们老师要帮助学生走出认识的误区,更要摸索出一条适合诗歌教学、学生适应的教学路子来。我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尝试了“读——悟——诵”的教学思路,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粗浅
期刊
【摘要】通常,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但是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的能力并不能从作业的评判中体现出来,而且这种方法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对学生作业的评改,不能只停留在判断正误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数学老师也应该要多运用评语。  【关键词】培养 交流 创新 鼓励 
期刊
考场作文,时间有限,题目既出,自然不容多思考。怎样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写出优秀的文章呢?笔者认为这个问题很有探讨的必要。笔者认为大凡一篇好文章,无非是材料好、立意深、结构巧和语言美,这主要在于平时的工夫,不可能在考场上突然发生“飞跃”;能临考发生“飞跃”的,只有选材和立意两方面。而这两个方面,选材又是最基本、最关键的一步。  那么,写好考场作文,选材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大題材,小写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