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学校的内涵发展出发,诠释了“办学特色”的概念及基本原则,介绍了启东市汇龙中学作为“全国绿色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提出了特色学校建设既要继承,又要超越,使普通高中办学特色不断得到发展的基本主张。
关键词:普通高中;办学特色;绿色学校;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06-2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多样化办学是我国普通高中未来发展的基本任务,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它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创办特色学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它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品位,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举措。
二、基于学校内涵发展之办学特色初探
“特色”是衡量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要素之一,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特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是在长期的文化积淀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文化会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学校特色建设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得到所谓的特色,形成一个“标志”,而在于享受挖掘、建设“特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各种资源得以优化组合,各种不适应学校发展的因素会被摒弃,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因素获得提升。
(一)对“办学特色”的理解和认识
所谓“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模式。它涵盖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价值取向、办学风格、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诸方面,是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成熟的表现。
从其发展的层次表现上看,办学特色由低到高存在着三种形态: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名牌学校。学校特色经特色化过程后可发展成为特色学校,而名牌学校则是办学特色达到社会知名的最高境界。不同层次之间的提升,其关键是学校特色的逐步积累与不断辐射拓展,其前提是学校必须脚踏实地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对于办学特色的认识,目前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认为学校拥有一批特长学生或者办了“特长班”就是有了办学特色,二是认为办学特色就是追求全校学生发展同一特长,三是认为有特色的学校就等于特色学校。这些认识是片面的。一方面,“办学特色”的形成,是针对大多数甚至是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受益,而非限于少数学生。另一方面,我们强调“一校一品”,但不能要求全校所有学生训练同一项目,发展同一特长,不应排斥学生个性的张扬。此外,“有特色学校”与“特色学校”是两个概念。“特色学校”指的是将特色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出独特的整体风格与出众的办学成果。特色学校必然是有特色的学校,但有特色的学校并不一定就是特色学校。从有特色学校提升为特色学校,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由局部向整体升华的过程,是动态的特色化过程。因此,要想创建特色学校,就必须脚踏实地走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构建办学特色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先进性是指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学校具有较高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学校的某项工作或某一方面的教育科学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创造性,对其它学校起着重要的导向、示范与辐射作用。科学性是指学校办学符合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办学思想和经验,满足社会发展与家长需求,有推广价值。办学特色的形成应是构想的前瞻性与论证的严密性和实践的长期性有机结合的产物。任何实验项目都须视学校实际可行性条件而定,不能盲目跟风。
2.独特性与整体性统一的原则。有特色的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形成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但学校特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战略性课题,必须立足于教育的整体改革,着眼于学校的整体发展,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独特性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并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最求和自觉行动,最终逐步发展为整体性。而整体性是凸显独创性的,两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
3.发展性与稳定性统一的原则。发展性是指按照现代化学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整体上、全局上对特色建设进行长期规划,并把学校特色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举措上,促使学校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发展。稳定性是指办学的鲜明个性与成果能长期地保持,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学校的传统,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办学思想和经验,具有较深的社会影响。特色是在相对稳定中创新与发展,没有创新发展,特色只能始终停留于初始水平并日渐湮没;没有相对的稳定,就无所谓特色的传承、延续与发展。
三、我校特色学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结合我校创建“全国绿色学校”及特色学校的实际,笔者就普通高中特色办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环境教育为基础,传承创新,找准定位
建设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必须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准学校特色建设的“生长点”及“核心点”,选择发展方向,逐渐形成学校的独立风格。学校特色不仅是一所学校以往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学校特色也可以说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产物,它既凝聚着本校办学传统的精华,又包含符合时代价值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内容。所以特色学校建设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超越传统,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使学校特色不断得到发展。
我校继承学校办学传统以及学校管理、科研优势,多年前就开始了创建特色学校的探索,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特色学校的理论,弄清特色学校的内涵,明确创建特色学校的重要价值,并按照“优势项目——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步骤,指导学校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确立了“以环境教育为基础,打造绿色课堂,培育绿色文化”的特色发展思路。
(二)以“一体两翼”为核心,强化特色课程建设
“绿色夯基,和谐共进,以人为本,在教育中丰富生命的内涵”是我校师生对新课程理念的个性化表达,绿色文化是课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的特色表达。我校以“环境教育”为主体,以“体育”及“生命教育”为两翼,积极开展学校特色创建。围绕和谐绿色文化的课程视角,开展校本研究,努力拓展校本范畴,并着力关注三方面的发展,即学校的科学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终生发展。
学校的课程结构体系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平台。学校建构了持续改进的八版《汇龙中学环境质量手册》、《汇龙中学绿色行动》等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其中《绿色行为》荣获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二等奖。先后编写了《环境与发展》、《高中环境教育》等校本教材,并公开出版发行。
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特点,实施“大体育教学模式”,在各年级成立体育兴趣小组,在完成体育必修内容的同时开设体育选修课,按照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棋类等选修项目分组上课,使每一位同学在我校都能学会1~2个体育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对教育本质的追问与思考,学校在校本课程《青春期健康教育》扎实实施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实施生命教育的立体课程,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培养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生命教育的实施使教育回归了生命的本真,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以“绿色课堂”为入口,重构课堂教学特色
课堂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创建学校特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打造课堂教学的特色。在构建课堂教学特色时,要依据学校的特色教育来确定课堂教学的特色。
绿色课堂不是我们独创,但是我们赋予其个性和新的内涵。我们试图创新建构学校特色——绿色的隐喻模型:一是“适”的中庸隐喻;二是黄金分割特征,有科学、高效、和谐、优雅、审美隐喻;三是可能性、差异性、生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构成的生命隐喻。绿色隐喻引发教育对生命、差异、个别化教育的常态回归和本真追求。课堂与绿色“联姻”生成三重和谐世界:丰富优雅的物理环境、和谐安全的心理世界、建构认知工具探索结构化世界。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是课堂教学的底色,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教育的神圣使命。课堂是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历程,对于课堂,我们的态度应该是肃然起敬。绿色成为课堂教学的底色,这是教育的应然。绿色课堂的内核应是“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可以扩展为一组关键词:活力、动力、张力、魅力……。绿色课堂是突破以知识为唯一线索的线性教学方式,打造多维性、立体式的生命时空。
(四)以教科研为先导,催生特色创建动力
树立科研先导和科研兴校意识,坚持特色实验项目,是创建学校特色不竭的力量源泉。因此学校在构建特色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习、研究,充分发挥科研先导的作用。创造学习型的领导集体和校园,以研究的态度对待特色创建工作,以校本研究的方式来推进特色办学各项工作的开展,并保证其科学、有序地进行。
2001年起,我校站在两个发展(学生主体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的高度,将环境教育与教育科研结合,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学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并以此为契机,构建了由环境标准化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组成的环境教育机制;构建了环境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独特的绿色文化群落;成立了学生环保协会,从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上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2005年荣膺全国绿色学校。2008年该课题成功结题。
接着,我们着手探讨如何将绿色学校管理的成功经验通过转接、延展、放大,引入学校整个质量管理领域,使学校质量管理有特色、有效益。于是江苏省“十一五”课题《中学整合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的课题凸现成型。这是学校顺应新形势、新要求,达成“去同质化、特色发展、质量强校”的重要举措。
实践证明,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必须依靠教育科研的全程指导和引领,按照“课题带动”策略,从校情入手,树立问题意识,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课题化,推进课题研究,力求理论与实践并进,研究与探索同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后,学校把特色项目不断做大做强,并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与总结,凝练成学校的文化与精神,这样,学校才可能成为特色学校。
四、结语与启示
总而言之,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学校在选择什么特色、怎样建设特色等问题上,都要考虑到如何充分体现出育人这个本质特征,以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处理好如下五大关系:1.处理好全面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既要重视共性,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又要注意个性特征,善于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努力办出学校自己的特色。2.处理好常规教育与特色教育的关系。使学校构建的特色教育孕育于学校的各项常规工作之中,要以特色教育的精神实质来指导学校的常规工作。3.处理好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作出适当的选择。4.处理好学校发展与教育要求之间的关系,找到合适的结合点。5.处理好教育理想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协调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摆脱过于围绕“高考”办学的束缚,调整思路,不断探索学校特色建设的价值追求与实践途径。
“特色”并不是可遇不可求的,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它潜在的优势,都会找到形成特色的突破口。只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就能走上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秀梅,刘国彩.关于创建学校特色教育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06(10).
[2]林卉,苏艳芳.从学校内涵发展的视角看办学特色及形成策略[J].江西教育,2007.
[3]王尚志.对学校“特色建设”和“多样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北京教育(普教),2011(7).
[4]孙涛.立足校情,谋求学校特色发展[J].宁夏教育科研,2011(2).
[5]闫维祯.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教育,2011(9).
[6]严锦石,徐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整合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结题报告(汇龙中学)[R],2010(12).
[7]陈凯.绿色课堂·思辨课堂·高效课堂.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绿色学校辐射效应研究》阶段性成果(汇龙中学)[R],2010.
关键词:普通高中;办学特色;绿色学校;特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06-2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了多样化办学是我国普通高中未来发展的基本任务,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它为今后十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创办特色学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需要,它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它也是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学校品位,打造学校品牌的重要举措。
二、基于学校内涵发展之办学特色初探
“特色”是衡量一所学校发展水平的要素之一,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之源。“特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是在长期的文化积淀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种文化会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学校特色建设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得到所谓的特色,形成一个“标志”,而在于享受挖掘、建设“特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各种资源得以优化组合,各种不适应学校发展的因素会被摒弃,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因素获得提升。
(一)对“办学特色”的理解和认识
所谓“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挥自身的优势所形成的独具个性的、符合教育规律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模式。它涵盖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价值取向、办学风格、学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诸方面,是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经验成熟的表现。
从其发展的层次表现上看,办学特色由低到高存在着三种形态: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名牌学校。学校特色经特色化过程后可发展成为特色学校,而名牌学校则是办学特色达到社会知名的最高境界。不同层次之间的提升,其关键是学校特色的逐步积累与不断辐射拓展,其前提是学校必须脚踏实地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对于办学特色的认识,目前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认为学校拥有一批特长学生或者办了“特长班”就是有了办学特色,二是认为办学特色就是追求全校学生发展同一特长,三是认为有特色的学校就等于特色学校。这些认识是片面的。一方面,“办学特色”的形成,是针对大多数甚至是全体学生的参与和受益,而非限于少数学生。另一方面,我们强调“一校一品”,但不能要求全校所有学生训练同一项目,发展同一特长,不应排斥学生个性的张扬。此外,“有特色学校”与“特色学校”是两个概念。“特色学校”指的是将特色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出独特的整体风格与出众的办学成果。特色学校必然是有特色的学校,但有特色的学校并不一定就是特色学校。从有特色学校提升为特色学校,是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由局部向整体升华的过程,是动态的特色化过程。因此,要想创建特色学校,就必须脚踏实地走以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构建办学特色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先进性是指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学校具有较高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学校的某项工作或某一方面的教育科学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创造性,对其它学校起着重要的导向、示范与辐射作用。科学性是指学校办学符合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和教育实际,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形成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办学思想和经验,满足社会发展与家长需求,有推广价值。办学特色的形成应是构想的前瞻性与论证的严密性和实践的长期性有机结合的产物。任何实验项目都须视学校实际可行性条件而定,不能盲目跟风。
2.独特性与整体性统一的原则。有特色的学校在具有一般学校共性的基础上,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形成个性鲜明、独树一帜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但学校特色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战略性课题,必须立足于教育的整体改革,着眼于学校的整体发展,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独特性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领域,并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最求和自觉行动,最终逐步发展为整体性。而整体性是凸显独创性的,两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
3.发展性与稳定性统一的原则。发展性是指按照现代化学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从整体上、全局上对特色建设进行长期规划,并把学校特色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与时俱进的、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举措上,促使学校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发展。稳定性是指办学的鲜明个性与成果能长期地保持,并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学校的传统,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办学思想和经验,具有较深的社会影响。特色是在相对稳定中创新与发展,没有创新发展,特色只能始终停留于初始水平并日渐湮没;没有相对的稳定,就无所谓特色的传承、延续与发展。
三、我校特色学校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结合我校创建“全国绿色学校”及特色学校的实际,笔者就普通高中特色办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以环境教育为基础,传承创新,找准定位
建设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必须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准学校特色建设的“生长点”及“核心点”,选择发展方向,逐渐形成学校的独立风格。学校特色不仅是一所学校以往历史的积淀,更是学校自我发展的主题;学校特色也可以说是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产物,它既凝聚着本校办学传统的精华,又包含符合时代价值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内容。所以特色学校建设既要继承传统,又要超越传统,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使学校特色不断得到发展。
我校继承学校办学传统以及学校管理、科研优势,多年前就开始了创建特色学校的探索,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特色学校的理论,弄清特色学校的内涵,明确创建特色学校的重要价值,并按照“优势项目——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的步骤,指导学校创建特色学校工作,确立了“以环境教育为基础,打造绿色课堂,培育绿色文化”的特色发展思路。
(二)以“一体两翼”为核心,强化特色课程建设
“绿色夯基,和谐共进,以人为本,在教育中丰富生命的内涵”是我校师生对新课程理念的个性化表达,绿色文化是课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的特色表达。我校以“环境教育”为主体,以“体育”及“生命教育”为两翼,积极开展学校特色创建。围绕和谐绿色文化的课程视角,开展校本研究,努力拓展校本范畴,并着力关注三方面的发展,即学校的科学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终生发展。
学校的课程结构体系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平台。学校建构了持续改进的八版《汇龙中学环境质量手册》、《汇龙中学绿色行动》等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其中《绿色行为》荣获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成果二等奖。先后编写了《环境与发展》、《高中环境教育》等校本教材,并公开出版发行。
创新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特点,实施“大体育教学模式”,在各年级成立体育兴趣小组,在完成体育必修内容的同时开设体育选修课,按照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跆拳道、棋类等选修项目分组上课,使每一位同学在我校都能学会1~2个体育技能,为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于对教育本质的追问与思考,学校在校本课程《青春期健康教育》扎实实施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策略,实施生命教育的立体课程,建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培养专、兼职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和谐发展。生命教育的实施使教育回归了生命的本真,使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以“绿色课堂”为入口,重构课堂教学特色
课堂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创建学校特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打造课堂教学的特色。在构建课堂教学特色时,要依据学校的特色教育来确定课堂教学的特色。
绿色课堂不是我们独创,但是我们赋予其个性和新的内涵。我们试图创新建构学校特色——绿色的隐喻模型:一是“适”的中庸隐喻;二是黄金分割特征,有科学、高效、和谐、优雅、审美隐喻;三是可能性、差异性、生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构成的生命隐喻。绿色隐喻引发教育对生命、差异、个别化教育的常态回归和本真追求。课堂与绿色“联姻”生成三重和谐世界:丰富优雅的物理环境、和谐安全的心理世界、建构认知工具探索结构化世界。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是课堂教学的底色,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教育的神圣使命。课堂是师生共度的一段生命历程,对于课堂,我们的态度应该是肃然起敬。绿色成为课堂教学的底色,这是教育的应然。绿色课堂的内核应是“生命力”。这种生命力可以扩展为一组关键词:活力、动力、张力、魅力……。绿色课堂是突破以知识为唯一线索的线性教学方式,打造多维性、立体式的生命时空。
(四)以教科研为先导,催生特色创建动力
树立科研先导和科研兴校意识,坚持特色实验项目,是创建学校特色不竭的力量源泉。因此学校在构建特色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习、研究,充分发挥科研先导的作用。创造学习型的领导集体和校园,以研究的态度对待特色创建工作,以校本研究的方式来推进特色办学各项工作的开展,并保证其科学、有序地进行。
2001年起,我校站在两个发展(学生主体发展、学校特色发展)的高度,将环境教育与教育科研结合,成功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学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并以此为契机,构建了由环境标准化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和评价机制组成的环境教育机制;构建了环境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独特的绿色文化群落;成立了学生环保协会,从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上确立了学生主体地位。2005年荣膺全国绿色学校。2008年该课题成功结题。
接着,我们着手探讨如何将绿色学校管理的成功经验通过转接、延展、放大,引入学校整个质量管理领域,使学校质量管理有特色、有效益。于是江苏省“十一五”课题《中学整合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的课题凸现成型。这是学校顺应新形势、新要求,达成“去同质化、特色发展、质量强校”的重要举措。
实践证明,学校特色建设工作必须依靠教育科研的全程指导和引领,按照“课题带动”策略,从校情入手,树立问题意识,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课题化,推进课题研究,力求理论与实践并进,研究与探索同行。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后,学校把特色项目不断做大做强,并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进行提炼与总结,凝练成学校的文化与精神,这样,学校才可能成为特色学校。
四、结语与启示
总而言之,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学校在选择什么特色、怎样建设特色等问题上,都要考虑到如何充分体现出育人这个本质特征,以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处理好如下五大关系:1.处理好全面发展与特色发展的关系。既要重视共性,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又要注意个性特征,善于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努力办出学校自己的特色。2.处理好常规教育与特色教育的关系。使学校构建的特色教育孕育于学校的各项常规工作之中,要以特色教育的精神实质来指导学校的常规工作。3.处理好社会需要与学生个人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作出适当的选择。4.处理好学校发展与教育要求之间的关系,找到合适的结合点。5.处理好教育理想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关系,协调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摆脱过于围绕“高考”办学的束缚,调整思路,不断探索学校特色建设的价值追求与实践途径。
“特色”并不是可遇不可求的,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它潜在的优势,都会找到形成特色的突破口。只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就能走上特色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秀梅,刘国彩.关于创建学校特色教育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06(10).
[2]林卉,苏艳芳.从学校内涵发展的视角看办学特色及形成策略[J].江西教育,2007.
[3]王尚志.对学校“特色建设”和“多样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J].北京教育(普教),2011(7).
[4]孙涛.立足校情,谋求学校特色发展[J].宁夏教育科研,2011(2).
[5]闫维祯.普通高中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甘肃教育,2011(9).
[6]严锦石,徐辉.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整合型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结题报告(汇龙中学)[R],2010(12).
[7]陈凯.绿色课堂·思辨课堂·高效课堂.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绿色学校辐射效应研究》阶段性成果(汇龙中学)[R],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