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MG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谈语文教学在进行"学导为主,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通过启发诱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其自明其道,自学其业,自解其惑。主要是"四导":1、导听;2、导说;3、导读;4、导写。
  【关键词】学导 导听 导说 导读 导写
  为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县因地制宜推行了"学导为主,讲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改革。"学导为主,讲练结合"教学法是在传授知识并发展思维的启发式教学法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是我国近年来教学改革中重在培养自学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其特点是:(1)变"教案"为"学案"。改变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确立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变"教案"为"学案",将"学案"建设成"导学"的有效载体。(2)变"教学"为"导学"。改变"以教定学"的教学策略,确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变"先教后学、师讲生听"为"先学后教、生学师导"。(3)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效实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科学运用讲授式教学方式。以教学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此教学法强调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编制教学案,明确学习目标,梳理知识体系,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精选检测学习效果的分层习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以围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心,深化"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两项改革,实现"教学方法由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课堂师生活动由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
  下面,我就谈谈本人如何通过启发诱导,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其自明其道,自学其业,自解其惑。主要是"四导"。
  一、 导听
  听话包括对一切有声语言的听知。听知过程是以理解为中心的注音、辨音、理解、评判记忆、反应等复杂心理活动。
  听说能力主要有下面几种要素构成:
  1、 注意力。平时上课,无论教师范读,还是听朗读录音或是学生朗读都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抓住语言的关键听。让学生听得清,听得准,听得懂,及时作出评价和反应。并作听话练习,如:听后立即回答问题,限时让学生听后写出所听的内容,进行听写竞赛,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听话注意力的有效方法。
  2、 辨音力。辨音能力是辨别音素音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辨别字词和某些句子的含义和特殊感知的能力。提高普通话水平是提高辨音能力的根本措施。
  3、 理解力。在听话中多动脑,通过思维活动分析理解所听语言的内容。分析句子的主次、语段的逻辑,全篇的主旨等。听后谈感想,回答问题,评判优劣正误等是提高听话理解的有效方法。
  4、 记忆力。在边听边分析的基础上,对接受的知识进行识记和保持,并使它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再现,要保持记忆,就要把所听的话进行整理和归类,没有整理就不能储存,没有归类就不能再现。
  这几种能力在听后中综合运用,才能发挥效益。在这其中,理解能力是核心,是贯穿始终的,因此听知理解能力的强弱是听后能力高低的主要标志。
  二、导说
  "说"是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直接工具,是思维的外壳。说话能促进大脑高效地进行思维活动,强健思维能力。
  说话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口头表达能力。课堂上要形式多样,让学生多发言。如:给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各说各的;对讲式:师生互答,学生互问互答;回答式:启发学生竞答,对学生的回答多鼓励,多肯定;复述课文;做短小精悍的口头作文,提高学生说话的连贯性、条理性、逻辑性。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
  三、导读
  语言是有声的艺术。学语文就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去品味、欣赏作品,达到心领神会,看到作者的神思匠心,体会文章的妙处,获得各种语文知识。前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可见读是感知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也是学习写作的一扇窗口。
  四、导写
  语文课中的写作就是作文。作文教学以训练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规范和能力为目的,作文教学要以学生的写为本,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构思能力,修改能力。
  1、 审题立意。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明确要求、恰当选材定体。
  立意是在选材的基本内容中发掘其深刻意义。立意要有新颖感、独特感和时代感。
  2、 构思行文。构思是选择表达文章内容的最佳思路,是组织材料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开拓思路,使构思巧妙、新颖、条理。行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疏通思路,取舍材料,深化立意,调整结构,编写提纲,组织语言,注意句子连贯和段落的过渡衔接。
  3、 修改。学生具有自我修改能力,作文才能逐步完善,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自我修改及互相修改。
  總之,语文教学"学导为主,讲练结合"的教学法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师、学生、教材等教学要素的有机配置,并能始终把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置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实现了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统一。这种"学导式教学"能不断增强学生思维过程的积极因素,加速顿悟、灵感和思维自组织现象的出现,有利于学生在主动进行的自学-探索与解疑的过程中,尽快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之后的写作能力差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事实,如何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学生的语文水平已经成为全社会研讨的重要话题之一。笔者试着从当前高校语文课堂的现状出发,分析指出其弊端,并为高校语文改革探寻出路。  关键字:高校语文 现状 改革  近些年,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社会上面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增高,整个教育领域对于高校语文教学的讨论也越来越浓厚。高学语文应该如何讲
一、教学反思的写作rn(一)教学反思的内涵rn教学反思是教师基本的研究行为,涵盖甚广.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研究对象,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巴布亚新几内亚波尔盖拉金矿地下矿一期工程和日处理能力 First-phase project and daily processing capacity of the underground mine at the Burgola Gold Mine in Pap
一、 问题的提出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求教师更新和完善语文课程观念,深化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语文教学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密切结合学科优势和学生心理需要,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多维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教材的深化拓展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开发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如何让课外阅读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让孩子们真正走进书籍的世界,在阅读中健康成长就成了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形成一种阅读期待  良好的阅读心理、阅读期待是指导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前提。因此,我们也要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一颗"
期刊
摘要:审美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的,本文就从汉字中学会审美、通过阅读课文欣赏美、通过说、写的训练培养审美创造力这三个方面论述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开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审美教育 审美创造力  目前,我国语文教学改革已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明确把审美性作为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在我国的教育和发展纲要中也指出,美育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
摘要: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阶段的学习是其最易受到外界影响,进而逐步养成世界观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其情感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品德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将情感教育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情感教育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情感教育法 初中语文教学 应用  为满足新课改后的语文课程标准
摘要: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的教学目标是既要进行语文的训练,又要进行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德育因素的渗透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是语文教学本身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目前教育形势发展的一种迫切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采用各种方法进行。  近些天,我校教师经常协给公安人员做手语翻译。我作为一名聋哑学生的老师,看到由我们教出的学生犯案,我有一种悲哀之感。通过手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2年级上册第4单元。教学目标:1.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 Teaching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