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同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本文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运用生活经验,解决生活问题,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活动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过程。针对这一实际,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然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求新知的热情。根据具体教学实际,或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结合课堂需求,我创设了去超市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境,首先,列出各类文具的价格:一支钢笔18.50元,一瓶墨水2.5元,一个练习本1元,一块橡皮0.5元等。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并辨别哪些是小数,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对日常生活是很有裨益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分数与小数》的章节学习中,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换,我创设了在菜市场购物的生活情境:黄瓜每斤1.2元,买2斤黄瓜,付了5元钱,应找零多少钱?化成分数,相当于多少元?通过对学生思维的调动,达到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自然链接,在生活情境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在数学的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模拟日常生活中购物、数学计算等场景,不仅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贴近和了解生活,提升生活能力。
2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感兴趣。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实例,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明天是妈妈的生日,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50个1角的。这么多硬币不方便携带,小明就找一楼王阿姨想办法。于是,王阿姨就把小明的硬币换成了一张5元纸币。同学们想一想,小明拿50个1角硬币换王阿姨5张1元纸币合适吗?为什么?我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把50个硬币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50个1角就是5元,所以50个1角和5元是相等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组织学生观察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和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10角。在教学过程中,我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数学。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所以,有些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这样,当学生遇到生活实际问题时,就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维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如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后,正赶上周末学校组织学生去公园门口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同学们纷纷报名参加。大家决定租车去。联系了出租汽车公司,有两种租车方案:面包车,限乘8人,租金40元。小汽车,限乘5人,租金30元。师生一共40名,如果每辆车都坐满,怎样租车最划算?因为每个同学都是小志愿者,所以大家积极主动参与问题的解答,最后得出都租面包车最划算结论。可见,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相关的条件,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使他们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快乐。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解决问题,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参考文献
[1]肖怀春.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01).
[2]蒋雪凤.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之浅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6).
[3]缪亚红.论如何让小学数学在生活化教学中绽放活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Z1).
作者单位
河北省黄骅市常郭镇赵子扎小学 河北省黄骅市 061100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
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本文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运用生活经验,解决生活问题,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使小学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活动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数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过程。针对这一实际,教师应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宽松、自然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求新知的热情。根据具体教学实际,或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的教学中,结合课堂需求,我创设了去超市购买学习用品的情境,首先,列出各类文具的价格:一支钢笔18.50元,一瓶墨水2.5元,一个练习本1元,一块橡皮0.5元等。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观察并辨别哪些是小数,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对日常生活是很有裨益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分数与小数》的章节学习中,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换,我创设了在菜市场购物的生活情境:黄瓜每斤1.2元,买2斤黄瓜,付了5元钱,应找零多少钱?化成分数,相当于多少元?通过对学生思维的调动,达到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自然链接,在生活情境中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在数学的课堂上创设生活化情境,模拟日常生活中购物、数学计算等场景,不仅有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贴近和了解生活,提升生活能力。
2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对周围的新鲜事物感兴趣。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实例,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明天是妈妈的生日,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硬币都拿出来,一数有50个1角的。这么多硬币不方便携带,小明就找一楼王阿姨想办法。于是,王阿姨就把小明的硬币换成了一张5元纸币。同学们想一想,小明拿50个1角硬币换王阿姨5张1元纸币合适吗?为什么?我首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把50个硬币每10个1角放在一起,然后告诉大家这10个1角就是1元,50个1角就是5元,所以50个1角和5元是相等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组织学生观察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元和10角相等,10个1角就是1元,1元=10角。在教学过程中,我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数学。
3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新课标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所以,有些数学知识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实践中感知。这样,当学生遇到生活实际问题时,就能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维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如学习了测量这一单元后,正赶上周末学校组织学生去公园门口进行环保知识宣传,同学们纷纷报名参加。大家决定租车去。联系了出租汽车公司,有两种租车方案:面包车,限乘8人,租金40元。小汽车,限乘5人,租金30元。师生一共40名,如果每辆车都坐满,怎样租车最划算?因为每个同学都是小志愿者,所以大家积极主动参与问题的解答,最后得出都租面包车最划算结论。可见,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相关的条件,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使他们体验到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快乐。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解决问题,把生活问题数学化;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让数学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参考文献
[1]肖怀春.小学数学生活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3(01).
[2]蒋雪凤.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之浅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06).
[3]缪亚红.论如何让小学数学在生活化教学中绽放活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3(Z1).
作者单位
河北省黄骅市常郭镇赵子扎小学 河北省黄骅市 0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