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进入新世纪,“底层群体”成为了当代文学领域被表述和关注的焦点,湖北作家陈应松凭借其神农架系列小说无疑成为这个群体最强有力的代言人。在过去十几年里,神农架系列小说以各种版本呈现在读者面前,陈应松也成为当下文坛最活跃,最受关注的作家之一,一时间文坛的各种荣誉同样是纷至沓来,令其应接不暇。
【关键词】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深沉思考
一、神农架系列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
“一个人没有故乡,就等于死后没有棺材。”陈应松在他的最新作品《夜深沉》的开头,借人物之口如是说,这也正是陈应松小说创作中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怀乡情怀。研究者李新指出:“自2000年以来,陈应松选择了走向深山,走入乡村底层,走近那令他魂牵梦萦的精神故乡,他尝试着用心去体察那些艰辛、酸楚却又令人内心颤抖的乡村生活;用心去触摸那山中的草木、山河,那云朵,那彩霞;用心去感受神农架下山民的一笑一颦,他们内心的喜悦与满足,疼痛与焦虑。幸运的是,陈应松找到了属于他的精神故乡,并且以火山喷发之势创作出了“神农架系列”作品,写出了充满激情与力量、既有对现实生活的追问又兼具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
评论家傅逸尘认为:“在随意粗制滥造和任性的作家主观主义成为流行的写作方式的时代,陈应松显示出一种决不向文化市场和大众阅读妥协的自觉意识与反叛精神。它把“真实性”当成写作的最高原则,把走访和调查研究当成获取写作资源的可靠途径。找准切中社会时弊的题材并深入挖掘下去,将形式美感,诗化却又不失准确的语言,荒诞却又合情入理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震撼心灵的人物形象相结合,通过对蛮荒环境中农民生活的极致苦难的描写与带有诸种终极意义的人性探寻,传达出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
二、神农架系列小说揭示的社会现实
研究者张艳梅认为:“神农架系列小说展示了鄂西北贫瘠山区农民充满血和泪的苦难人生。真实残酷的生活场景, 极端的个人遭遇和命运磨难, 无不呈现出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和现实生存的压迫感。”“恰恰是这种震撼, 使小说超越了一般的问题小说,在对现实批判之外, 作家还有更深的精神追问。”
祁丽岩表示:“从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关注底层人命运,为底层苦难者代言,已成为陈应松小说创作的基本立场和道德选择。面对底层沉重复杂的生存困境、令人震撼的悲剧命运,陈应松显得有些按捺不住。”
盖光等认为:“陈应松通过对底层人生存状态的揭示和对工业文明之矛盾性的批判表现了他对底层人的关爱, 但其底层叙事更带有较强且厚重的生态伦理特点。”并说:“他的神农架小说凸显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 而一切底层现象及人与社会的矛盾, 人与人的矛盾也离不开这种自然及地域状态的因缘关系。”
安徽大学王祥生认为:“陈应松“怀着一种义愤”借豹子之口揭示人类的凶残、贪婪的时候,对于那些以捕猎为趣的伐木工人们是充满了谴责之辞,而对于老关这样深居大山、思想尚未脱愚昧、靠山吃山以猎为生的底层山民们,谴责之余流露的是一声无奈的叹息以及对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的双重赤贫的生存状态的一种悲悯之情。” 并指出:“人类肆意破坏大自然和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如果单单从人类自身的角度去叙述,不足以显现其凶残和惨烈。而作者通过动物的视角来表述,可以更贴切地表达出动物的心声与本性,并且真切地显现出“动物也是有需要、有感情的生灵,只是在程度上与我们不同而已,它们当然也有自己的权利。”正是在这种独特视角的叙事中,人类的贪婪、残忍才能达到震人心魄的地步,让麻木的人类警醒起来。”
三、神农架系列小说的艺术成就与意义
吴艳在评论陈应松小说时表示:“陈应松的小说不管是精神品质还是艺术风格都既带有外国文学尤其是魔幻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影响,同时也蕴涵了我们中国古代小说比如志人志怪、唐传奇的意味。因写实而具备了独特的地域性,因虚幻或者魔幻也使小说具备象征色彩和某些超然品味。与中国或者外国的文学经验比较,最根本的仍然是他自己对生命的独特体验,换一句话说他是在用心力去组织所面对的一切。”
评论家李运抟认为:“陈应松神农架小说植根大山又穿越大山,将蛮荒环境中的特殊生活、 极致苦难与诸种终极意义的人类话题联结,由此深刻思考了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并将它们融于色彩斑斓而苍凉悲壮的艺术画卷中。”
江汉大学的彭松乔教授则从审美角度对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进行了阐释。他认为,该系列小说“以神农架为叙事架构,从奇人和奇事中表达了令人震惊的社会内容,从梦魇和幻觉中叙写了弱者悲苦的人生况味,从诡象和异境里描叙了大千世界的荒诞景观。”因而,“凭借这种独特的叙事艺术与对和谐生态吁求的人文底蕴,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获得了全新的审美意义。”
龙厚雄这样认为:“恰恰就是他陈应松小说的语言,极富特色,为文本增添不少色彩,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并进一步指出:“从某种意义讲,陈氏小说语言会导引我们出入他的小说文本、洞知社会百态、感悟人生大义。”
由于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角度不一,所以评论界对陈应松的作品评价也是各执一词,难分彼此。关于神农架系列小说究竟是归类于李云雷的“底层叙事”还是赞同罗勋章的“小说叙事法度的某些缺憾也显现出作者创作模式的疲惫与困局”,现在我们还说不清楚。
同时,由于对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的研究才持续十多年而已,所以很多文献资料还需要更细致的筛选整合,并且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待于进一步的考量与论证。我也将继续关注陈应松及其后续作品,积极搜集现有的文献资料,认真的完成我的毕业论文。
作者简介:程安仲(1993.9-),男,湖北恩施人,长江大学201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生。
参考文献:
[1]陈应松.《夜深沉》,人民文学[M].2010年第4期
[2]李新.冷峻现实与瑰丽奇幻——读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J].文艺争鸣,2010(10)
【关键词】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深沉思考
一、神农架系列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
“一个人没有故乡,就等于死后没有棺材。”陈应松在他的最新作品《夜深沉》的开头,借人物之口如是说,这也正是陈应松小说创作中的一种不可忽视的怀乡情怀。研究者李新指出:“自2000年以来,陈应松选择了走向深山,走入乡村底层,走近那令他魂牵梦萦的精神故乡,他尝试着用心去体察那些艰辛、酸楚却又令人内心颤抖的乡村生活;用心去触摸那山中的草木、山河,那云朵,那彩霞;用心去感受神农架下山民的一笑一颦,他们内心的喜悦与满足,疼痛与焦虑。幸运的是,陈应松找到了属于他的精神故乡,并且以火山喷发之势创作出了“神农架系列”作品,写出了充满激情与力量、既有对现实生活的追问又兼具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
评论家傅逸尘认为:“在随意粗制滥造和任性的作家主观主义成为流行的写作方式的时代,陈应松显示出一种决不向文化市场和大众阅读妥协的自觉意识与反叛精神。它把“真实性”当成写作的最高原则,把走访和调查研究当成获取写作资源的可靠途径。找准切中社会时弊的题材并深入挖掘下去,将形式美感,诗化却又不失准确的语言,荒诞却又合情入理的故事情节,生动感人震撼心灵的人物形象相结合,通过对蛮荒环境中农民生活的极致苦难的描写与带有诸种终极意义的人性探寻,传达出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
二、神农架系列小说揭示的社会现实
研究者张艳梅认为:“神农架系列小说展示了鄂西北贫瘠山区农民充满血和泪的苦难人生。真实残酷的生活场景, 极端的个人遭遇和命运磨难, 无不呈现出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和现实生存的压迫感。”“恰恰是这种震撼, 使小说超越了一般的问题小说,在对现实批判之外, 作家还有更深的精神追问。”
祁丽岩表示:“从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关注底层人命运,为底层苦难者代言,已成为陈应松小说创作的基本立场和道德选择。面对底层沉重复杂的生存困境、令人震撼的悲剧命运,陈应松显得有些按捺不住。”
盖光等认为:“陈应松通过对底层人生存状态的揭示和对工业文明之矛盾性的批判表现了他对底层人的关爱, 但其底层叙事更带有较强且厚重的生态伦理特点。”并说:“他的神农架小说凸显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 而一切底层现象及人与社会的矛盾, 人与人的矛盾也离不开这种自然及地域状态的因缘关系。”
安徽大学王祥生认为:“陈应松“怀着一种义愤”借豹子之口揭示人类的凶残、贪婪的时候,对于那些以捕猎为趣的伐木工人们是充满了谴责之辞,而对于老关这样深居大山、思想尚未脱愚昧、靠山吃山以猎为生的底层山民们,谴责之余流露的是一声无奈的叹息以及对他们在物质上、精神上的双重赤贫的生存状态的一种悲悯之情。” 并指出:“人类肆意破坏大自然和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如果单单从人类自身的角度去叙述,不足以显现其凶残和惨烈。而作者通过动物的视角来表述,可以更贴切地表达出动物的心声与本性,并且真切地显现出“动物也是有需要、有感情的生灵,只是在程度上与我们不同而已,它们当然也有自己的权利。”正是在这种独特视角的叙事中,人类的贪婪、残忍才能达到震人心魄的地步,让麻木的人类警醒起来。”
三、神农架系列小说的艺术成就与意义
吴艳在评论陈应松小说时表示:“陈应松的小说不管是精神品质还是艺术风格都既带有外国文学尤其是魔幻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影响,同时也蕴涵了我们中国古代小说比如志人志怪、唐传奇的意味。因写实而具备了独特的地域性,因虚幻或者魔幻也使小说具备象征色彩和某些超然品味。与中国或者外国的文学经验比较,最根本的仍然是他自己对生命的独特体验,换一句话说他是在用心力去组织所面对的一切。”
评论家李运抟认为:“陈应松神农架小说植根大山又穿越大山,将蛮荒环境中的特殊生活、 极致苦难与诸种终极意义的人类话题联结,由此深刻思考了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并将它们融于色彩斑斓而苍凉悲壮的艺术画卷中。”
江汉大学的彭松乔教授则从审美角度对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进行了阐释。他认为,该系列小说“以神农架为叙事架构,从奇人和奇事中表达了令人震惊的社会内容,从梦魇和幻觉中叙写了弱者悲苦的人生况味,从诡象和异境里描叙了大千世界的荒诞景观。”因而,“凭借这种独特的叙事艺术与对和谐生态吁求的人文底蕴,陈应松的‘神农架系列’小说获得了全新的审美意义。”
龙厚雄这样认为:“恰恰就是他陈应松小说的语言,极富特色,为文本增添不少色彩,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并进一步指出:“从某种意义讲,陈氏小说语言会导引我们出入他的小说文本、洞知社会百态、感悟人生大义。”
由于每个人的立场不同,角度不一,所以评论界对陈应松的作品评价也是各执一词,难分彼此。关于神农架系列小说究竟是归类于李云雷的“底层叙事”还是赞同罗勋章的“小说叙事法度的某些缺憾也显现出作者创作模式的疲惫与困局”,现在我们还说不清楚。
同时,由于对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的研究才持续十多年而已,所以很多文献资料还需要更细致的筛选整合,并且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待于进一步的考量与论证。我也将继续关注陈应松及其后续作品,积极搜集现有的文献资料,认真的完成我的毕业论文。
作者简介:程安仲(1993.9-),男,湖北恩施人,长江大学2012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生。
参考文献:
[1]陈应松.《夜深沉》,人民文学[M].2010年第4期
[2]李新.冷峻现实与瑰丽奇幻——读陈应松“神农架系列”小说[J].文艺争鸣,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