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也有想法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好像很“聪明”,它们似乎能思考,能对自己的生长发育作出合理计划。难道植物真的有“思想”?
  一些科学家认为,植物群能够审慎地考虑它们的生存环境,预测未来,征服领地和敌人,有时候让人觉得它们有未卜先知的神力。
  芥草是一种只能存活六周的普通植物,如果将其根尖上的一种颜色淡淡的寄生小植物切断后,它就无法存活。这种小植物似乎还能感知周围朋友、敌人或食物的存在,并且能迅速作出怎样靠近它们的决定!这种小植物被认为是芥草用来与外界其他植物进行沟通的淀粉状“大脑”。一种生活在美国西北部的植物盾叶鬼臼可以根据对天气特征的估计,计划未来两年的生长状况。
  美国宇航局给予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资金用于研究重力对农作物的影响,他们最新发现植物具有与人类非常相似的神经传递素,如犹他大学研究人员发现的新基因“Bypass-1”。或许有一天一些农场主可能通过与植物进行交流,确定农作物最终的生长日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已拨款500万美元用于查明植物分子“时钟结构”,破解植物为什么知道何时生长,何时开花。美洲印第安人中有一种古老仪式,每当玉米要结出棒子的时候,年长的印第安妇女就到玉米地里去。他们要跟“玉米妈妈”交流,用商量的口吻与一株株玉米谈话,以期达成友好共识:啊!让你的孩子,玉米种子们养活我的孩子吧!我也要让我的孩子养活你的孩子,并且要让我的孩子世世代代都种玉米。
  美国中情局专家巴克斯特的实验闻名于世,他把测谎仪接到植物体上,测谎仪曲线不停波动,似乎植物也会兴奋、害怕;当他取来火柴,刚刚划着的一瞬间,记录仪上再次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燃烧的火柴还没有接触到植物,记录仪的指针已剧烈地摆动。后来他又重复多次类似的实验,比如,当他假装着要烧植物的叶子时,图纸上却没有这种反应。植物竟然还具有辨别人类真假意图的能力,假装的动作骗得了人却骗不了植物。
  巴克斯特受这一启发,和他的同事们在全国各地的其他机构用其他植物和其他测谎仪做了类似的观察研究。他们对25种以上不同的植物和果树进行试验,其中包括莴苣、洋葱、橘、香蕉等,得到的是相同的观察结果。
  几乎可以肯定,植物之间能够交往,而且,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间也能发生交往。在美国耶鲁大学,巴克斯特曾当众将一只蜘蛛与植物置于同一屋内,当触动蜘蛛使其爬动时,仪器记录纸上出现了奇迹——早在蜘蛛开始爬行前,植物便产生了反应。显然,这表明了植物具有感知蜘蛛行动意图的超感能力。
  巴克斯特还发现,当植物在面临极大危险时,会采取一种类似人昏迷的自我保护方法。一天,一位加拿大心理学家去看巴克斯特的植物试验,第一棵植物没反应,第二棵、第三棵……前五棵都没有反应,直到第六棵才有反应。巴克斯特问心理学家,你在工作中伤害过植物吗?他说:我有时把植物烘干称出它的重量作分析。看来植物遇到这位令它们感到恐惧的心理学家,会让自己晕掉,来回避死亡的痛苦。在这位老兄走了45分钟以后,这些植物又开始在巴克斯特的测谎仪上恢复了知觉。
  美国加利福尼亚国际商业公司的化学博士麦克·弗格则认为巴克斯特的这种研究荒诞可笑。他为了寻找反驳和批评的可靠证据也做了很多实验。他在得到实验结果后,态度却一下子来了个180度大转变,由怀疑变成了支持。这是因为他在实验中发现,每当植物被撕下一片叶子或受伤时,都会产生明显反应,而且还证明了植物具有感知人心理活动的能力。
  前苏联科学家维克多·普什金受到启发,也做了类似实验,来证实植物具有感情。他先用催眠术控制一个人的感情,并在附近放上一盆植物,然后用一个脑电仪,把人的手与植物叶子连接起来。当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普什金开始说话,说一些愉快或不愉快的事,让受试者感到高兴或悲伤。
  这时植物和人不仅在脑电仪上产生了类似的图像反应,而且当受试者高兴时,植物便竖起叶子,舞动花瓣;当普什金在描述冬天寒冷,使受试者浑身发抖时,植物的叶片也会瑟瑟发抖;如果受试者感情变化为悲伤,植物也出现相应的变化,浑身的叶片会沮丧地垂下。
  世界是复杂的、多层面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也不是单一的。人们才刚刚开始认识和了解这些传统科学体系还不能解释的现象。如果更多的人不是抱着狭隘的观念去排斥,而是投入这方面的研究,一定会把我们已知的领域向外扩展。随着视野的扩大,我们看到的就会是越来越完整的真相。
其他文献
“菜篮子”的外号甩也甩不掉。我和老公再婚后没几天,他把和前妻一起生活的13岁女儿馨馨接来认亲。一进门,小姑娘闪着一双乌溜溜的眸子,上上下下地把我打量了好几个来回。为了避免尴尬,老公和颜悦色地对女儿说:“快叫阿姨。”小姑娘翻了翻眼皮,在我和老公的期待中从牙缝里挤出3个字:“蔡兰芝。”嘿,这3个字从她的樱桃小嘴里蹦出来,真是脆生生,响亮亮。我就差像小学生一样答到了。哎,我是她的继母,叫名就叫名吧。  
期刊
自从儿子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老张就再没见过儿子的面。偶尔儿子打电话回家,也只是说工作很忙,没有时间。头几次老张想,儿子刚参加工作不容易,不回来就不回来吧。但一年多过去了,儿子愣是没有回过一次家。这让老张有些疑惑了,不会是走了歪门邪道吧?想到这里,老张有些坐不住了。瞅个不忙的日子,老张坐车来到了城里。  记得儿子在电话里说过,他在一家什么咨询公司工作。但城里这么大,到底是哪家咨询公司啊?老张沿着大街
期刊
从1977年“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到1998年高校扩招,20年间,历经沧桑的“文革”后新三届大学生和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的扩招后大学生,他们整整跨越了两代人的时间长河,他们的大学毕业个人总结,反映出两代人的心声,刻画出时代区别、教育区别乃至知识、素质、修养、能力等方面的区别。以下是一对父子大学生的真实毕业总结和互评,由此,我们看到了两代大学生的缩影,也看到了中国20年高等教育的变迁。   蔡恩泽(父)
期刊
他是3岁那年丢的。  父亲带他去公园,上个卫生间的工夫,让他等着,出 来,人就没有了。一 个女人给了他一根 棒棒糖,说:“走,带 你去找你爸爸。”他 就跟着走了,这一走就是12年。12年后,他再回到这个家,一切 都变了。  家里的小弟已经12岁了,叫着爹 地妈咪。父母看着 他黑瘦的样子直叹 息。他说话一口四川腔,那年,他被人贩子拐到四川的山里,卖给一对不能生育的夫妇,那个 男人是瘸子,女人是麻子,
期刊
打开电视,电视上播放的是一个醉酒驾车伤人案。新闻说,当汽车狂奔而来时,男人首先去扑救孩子,孩子得救了,可女人却因为没有来得及躲闪,当场被撞成重伤。在医院,有人当着女人的面问男人,当你只能去救一个人时,你为什么选择孩子,而不是妻子?  男人被这个非常棘手的提问难住了。他看了看心爱的女人,嗫嚅了半天后,竟一连说出几声“对不起”。女人看着窘迫的丈夫,赶紧帮他解围说:“他不仅不该对我说对不起,而且我非常感
期刊
关掉多余的电灯——   关掉不必要的电灯难道不是举手之劳吗?事实上我们往往忘记了这一点。白天少开或关掉电灯,夜晚家里人尽量在同一个房间里活动,进出家门时随手关灯……“地球一小时”活动给了我们很好的提醒。   及时关掉电脑——   统计数据显示,家庭中75%的用电都耗在使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待机状态上。平均一台台式电脑每天耗电60瓦-250瓦。如果一台电脑每天使用4小时,其他时间关闭,那么每年能节
期刊
6个大号的垃圾袋摆在办公室门口,进来的干部们都要下意识地跳脚绕开。在潮热的空气中,那6个大号的垃圾袋散发出淡淡的味道,那里面是有害垃圾。这里是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下文简称“广州市城管委”)的办公室,专门负责固废垃圾的处理。  这些有害垃圾在这里至少呆了20多天,垃圾的主人巴索——一个30岁左右的小伙子,每周都来看望一次这些“宝贝”,他想追踪这些垃圾最终的归宿,政府将怎样处理这些棘手货。但几周下来
期刊
自从北京青年报记者安顿的《绝对隐私》一书出版后,隐私这个概念就突然在中国畅销起来,有许多书写隐私。其实在此之前的许多电视征婚节目已经把隐私问题摆在了桌面上,只不过很多人没有注意罢了。  隐私即便不是一种文化,至少也应该是一种传统或者习惯。在我的印象里,像我这样也算经历过文革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几乎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隐私二字。现在许多人把文革看做是对私人生活的一种摧残,让家里人互相告状,制造人民
期刊
我曾经跟一位大厨学厨艺。大厨告诉我一个秘诀———好厨师一把盐。若是盐放得恰到好处,几乎无须太多的调料,就有好的味道。  盐———最基本的调料,往往被忽视。倘若在基本功放盐这个环节上,多下点功夫,是否会事半功倍?  由此,我想到人生中是否有某种物质像盐一样,以最基本方式、最朴素物质贯穿生活,撇开似锦繁花,能够求得一份逍遥真味?  大道至简,简是胜的法则。  英国有个74岁的老汉,做了大半辈子园丁。本
期刊
有个朋友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她的先生偶然去菜场买鱼,在讨价还价的时候,被卖鱼人抢白:“你的夫人总是在我这儿买鱼,她从来不问价。她是我的老客,我都是给她最新鲜的鱼,最便宜的价!”  这位先生疑惑,“你怎么知道我的夫人是谁?”卖鱼人说:“她每次付钱,打开钱包,我就会看到你的照片,看过多少次了,我认识你!”  原来如此。我们大笑。后来呢?后来呢?笑过之后,我又追问,就像小时候听到精彩的故事,总想快点知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