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限制语的语用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q12262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模糊限制语与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等语用原则和语用理论的密切联系,揭示了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以及其是如何使言语交际在和谐的环境顺利进行的。
  关键词: 模糊限制语 合作原则 会话含义 礼貌原则 面子理论
  
  1. 引言
  
  模糊性(fuzziness)是自然语言的必然属性,这种模糊性是由于客观事物本身的模糊性及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确定性。模糊语言的使用使人类语言的使用更加灵活,内涵更加丰富。模糊语言学是针对语言和言语中的模糊现象进行专门研究的一门科学。其理论依据是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扎德教授1965年最先在《信息和控制》杂志上的一篇题为“模糊集”(Fuzzy Sets)的文章。这篇文章提出了模糊概念和模糊理论。文中指出:在现实物质世界中所遇到的客体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模糊限制语(hedges)作为模糊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主要是通过模糊词汇的无定量,无定界或无定指对话语的真实程度或涉及范围进行限定,使一定语言环境下的言语表达更加严谨。1972年,美国著名生成语义学者拉科夫(Lakoff)发表了论文《模糊限制语:语义标准及模糊概念的逻辑》,首次介绍了术语“模糊限制语”,开始了语言学领域内针对这类模糊现象的研究。他指出模糊限制语具有“把事情弄得模模糊糊”的能力。它的作用是限制模糊词的模糊程度。此后,中外语言学家对模糊限制语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关于模糊限制语的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
  
  2. 模糊限制语的分类
  
  关于模糊限制语的分类也有不同的意见。Price和Prader(1982)将它分为近似化语和遮掩语(转引自高晓芳,张琴,2002)。陈林华、李福印等从广义的语义特征,将模糊限制语划分为五类:程度模糊限制语、范围模糊限制语、数量模糊限制语、质量模糊限制语和方式准则模糊限制语。伍铁平按其所属语法类别将其分为四类。还有人认为应分为语义型和语用型模糊限制语(高晓芳、张琴,2002)。较有影响的模糊限制语的划分是从语用角度进行的分类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何自然,1985)。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对话题的真值程度和所涉及的范围对命题内容作出修正,表明现实际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于话题,但不等同于话题。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又可分为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程度型变动语表示话语真实程度的变动,它可以把一些接近正确,但又不敢肯定完全正确的话语,说得更得体一些,与实际情况更接近一些,避免过于武断。这些程度变动语包括:sort of,kind of,really,almost,quite,a little bit,more or less等等。范围变动语指限制变动范围的模糊语言。范围变动语包括approximately,essentially,about,between ...and,roughly等等。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可表示说话者就话题内容直接作主观测度,或提出根据、来源等对话题内容作间接评估,它不影响话题的真值程度,主要显示说话者与话题的关系。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可以分成直接缓和语和间接缓和语。直接缓和语表示说话人对某事所作的直接猜测,或者指说话人表示他对某事持有的犹豫的态度。它包括I think, probably, seem, wonder,hard to say,I assume,I am afraid等等。间接缓和语不表示说话人本人的推测或犹豫,而是引用第三者的看法,从而间接地表达说话人对某事的态度。它包括according to one’s estimate,presumably,someone says that,as is well known等等。
  
  3. 模糊限制语与语用原则的关系
  
  由此可见,模糊限制语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既可以改变话题的真值程度给自己的话语留出回旋的余地,同时也可缓和过于强硬的话语,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增加语言表达的灵活性,具有非常重要的语用功能。本文讨论了模糊限制语与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等语用原则和语用理论的密切关系,从而揭示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
  3.1模糊限制语与合作原则
  H.Grice(1967)在其会话含意(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理论中提出,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为此,交际双方都需要遵守一定的会话原则,其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该原则有四条准则,即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数量准则规定了我们说话时所应该提供的信息量:不应该多说,也不应该少说。质量准则规定了说话的真实性。关联准则规定了说话要切题,不说和话题无关的话。方式准则在表达方式上提出了要求,要求说话人简明扼要,不要用语意含糊的词语,避免冗词赘句。
  从表面上看,模糊限制语是对合作原则特别是对它的量的准则和质的准则的违反。这是因为从质量方面来看,模糊限制语所导致的言语模糊降低了说话人所给予信息的真实性。似乎是说话人故意隐瞒事实的真相,结果往往使听者不知道事情的真伪。从数量方面来看,模糊限制语所导致的言语模糊又使言者所提供的信息多于或少于听者所需的信息。但是从本质来看,却是与此相反,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正是由于人们在自己不清楚,或说不清楚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使语言模糊的策略。因此它其实遵守了质和量的准则,因为言者本来就不知道事物的真实情况,而且很多情况下事物的真实状况本来就不可能说清楚。所以模糊限制语正是对合作原则的严格遵守。例如:
  (1) His weight is about 70 kilograms.
  (2) According to doctor, there is something wrong with his heart.
  (3) A: Where does Mr.Brown live?
   B: Somewhere by the lake.
  在例(1)中,言者对这个人的体重不太了解,不可能像秤一样测量出准确的数字,所以言者使用了about这个模糊限制词,给听者提供了最多的信息,符合质和量的准则。在例(2)中,使用了模糊限制语according to,言者借用第三者的权威资料来传达自己的猜测,表明并非是自己的主观臆断,也体现了质和量的准则。在例(3)中,B含糊的“somewhere by the lake.”显然是违反了“量的准则”,因为他给A提供的信息并不是A所希望他提供的信息。但当B的确不知道Mr. Brown住所时,为了遵守“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他不得不违反“量的准则”,如实相告,以避免因直言不讳而使对方难堪。
  因此在交际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正是遵循了合作原则,而不是违反了合作原则。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可使话语更加符合客观事实和事物的真实情况,体现了话语的准确性和得体性。
  3.2模糊限制语与会话含义
  H. Grice认为人们在现实的言语交际中,并非严格遵守合作原则下的各个准则,而是会故意违反某个或某些准则,听者要想准确了解言者的真正意图需要对言者的话语进行推理,从而得出超越字面含义之外的特殊会话含义。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也可以违反合作原则,从而产生了会话含义。其目的就是要通过语义的模糊性来引起受话人对话语隐含的“言下之意”的注意,提高话语的灵活性和得体性。例如下面两个例子:
  (1)A:What is his score in the final exam?
  B:Who knows ! Something between 60 and 70.
  (2)A:Where is my two pieces of cake?
   B:I’m told that the children were in your room this morning.
  在例(1) 中,听者回答,“谁知道呢,大概是六七十分吧。”在这句话中,听者知道他的实际分数却故意违反“量的准则”不给出具体的数字,而是说something between...,话语也带有一种轻蔑的口气,因此可以推断出他的话语含义,即他对这个人的分数并不感兴趣,或认他的分数很低,所以只给出个大概的数字。在例(2)中,B似乎是答非所问,实际上是模糊限制语“I’m told that”来故意违反“方式准则”,其产生的会话含义为:可能是孩子们吃了巧克力,也可能不是,从而为自己的话语留有很大的余地,既回答了A的问题,也不必为自己的话负责。
  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不仅可产生会话含义,还具有会话含义可取消性的特征。Grice认为会话含义具有五个特征:可取消性、不可分离性、可推导性、非规约性和不确定性。其中可取消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指在原有话语上加上某些前提,原话语的会话含义就被撤销。如He is sure to finish his work, if he didn’t go to the bar last night.模糊限制语具有跟if从句同样的功能。如:She is the only person capable for the job, it seems to me.
  由此可见模糊限制语与会话含义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不仅可以通过故意违反合作原则下的某些准则产生会话含义,还具有其可撤销性的特点。因此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可增强言语表达的灵活性,提高言语的表达效果,使得话语更加得体。
  3.3模糊限制语与礼貌原则
  作为合作原则的补充,G. L eech (1983) 提出了言语交际中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则: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包括六条准则,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言语交际中使用的模糊限制语正是为了遵循这些准则使话语更加含蓄委婉、礼貌客气。例如
  (1) He doesn’t seem a good cook.
  (2) A: W hat a wonderful novel ! How do you like it?
   B: I kind of like it.
  例(1)中模糊限制词seem的使用正是为了遵循“得体准则”和“赞誉准则”发话人减少了反面评价(He isn’t a good cook) 的直接性,似乎发话人并不是表达自己的态度,而只是陈述某种含糊不清的印象。例(2)中“kind of”的使用回避了直截了当的表态,既没有表示完全赞同,也没有表示直接反对,并且“kind of”削弱了自己的反对态度,这符合礼貌原则里的“赞誉准则”和“一致准则”(A Agreement Maxim)。
  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尽量使他人受损最小,尽量使他人受惠最大,尽量减少贬低别人,尽量多赞誉别人,尽量减少与别人的分歧,尽量夸大与别人的一致,这样就大大缓和了批评的语气,让别人易于接受。从而使语气含蓄婉转。
  Leech(1983)还在其礼貌程度的语用等级(pragmatic scales)概念中提出,在言语交际中,当话语对说话人有利时,话语越间接,供受话人选择的余地就越大,话语也就越礼貌。换句话说,间接程度等级与礼貌程度成正比,随着间接程度的增加,礼貌程度也相应增加。例如:
  Could you possibly lend me your bike?
  发话者用模糊限制语could you possibly给受话人留有较大的选择余地,给受话人更多权利来决定是否要借自行车给说话人。模糊限制语的使用给了受话者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机会从而达到了礼貌的功能。
  3.4 模糊限制语与面子理论
  Brown 和Levinson认为参加交际活动的典型人有面子需求,提出了“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1978)。面子有正负两个方面。正面子(positive face)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负面子(negative face)指有自主的自由,自己的行为不受到别人的干涉和阻碍。使用模糊限制语主要是为了保全听话人的负面子,有利于说话人缓和语气,减弱可能威胁到听话人负面子的言语。另一方面,说话者也经常使用模糊限制语来保全自己的正面子,如当说话人对话题的真实程度没有把握;或当说话人不得不对某人或某物做出评价时。例如:
  (秘书上班经常迟到,这次又迟到10钟)
  Boss: I’m afraid this is not the first time you are late for work.
  Secretary: Sorry, I’m...eh...just a little bit late.
  老板批评秘书迟到,但为了不引起秘书的抵触情绪,用了缓和型模糊限制语“I’m afraid”,来减弱批评的锋芒,给员工留面子。而员工在承认自己迟到的同时用了变动型模糊限制语“a little bit”违背“量的准则”从而保全自己的面子。
  
  4. 结语
  
  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言语交际中起着极为积极、重要的作用。它与合作原则、会话含义、礼貌原则、面子理论等语用原则和语用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模糊限制语通过对合作原则的遵守和对某些准则的故意违反来提高言语表达的准确性、得体性和灵活性;也可使话语更加含蓄委婉、礼貌客气;能保全会话双方的面子,维护双方合作关系,避免冲突。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使言语交际在和谐的环境中有效地进行。但若使用不当,模糊限制语也有消极被动的一面,会造成语用失误,从而影响交际的有效进行。例如:
  (1)A:What do you think of my lecture ?
  B:Your lecture looks quite successful.
  (2)A:Your spoken English is very good.
  B:Thanks,not bad.
  例(1)中“quite”正是不顾交际场合和对象,对模糊限制语的不当使用。它削弱了赞美的力度,使得赞美听起来言不由衷,违反了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和“赞誉准则”。而例(2)则是由文化差异导致模糊限制语误用的一个例子。“not bad”这个模糊限制语在西方文化中是非常正常而有礼貌的回答,但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就显得有点不谦虚,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化习惯。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模糊限制语乃至模糊语言的在不同交际场合、不同对象和不同文化背景中使用情况的研究,从而提高运用模糊限制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减少语用失误。
  
  参考文献:
  [1]Yule,G. Pragma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陈林华,李福印.交际中模糊限制语[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4,(5).
  [3]高晓芳,张琴.模糊限制语:分类与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5).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江天芳.模糊词语的语用功能与会话原则[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6]徐畅贤.英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J].外语教学,2006,(4).
  [7]杨毓隽.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J].外语教学,2002,(4).
  [8]张乔.模糊语义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9]朱美慧.模糊限制语在会话礼貌中的语用功能[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2,(5).
  [10]伍铁平.模糊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其他文献
辨析题又称判断说明题或判断分析题。该题型能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创新能力。辨析题从内容上讲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  一是命题正确式。如“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这是观点正确的辨析题。学生科学答题时一般分为三步去做。第一步,判断这句话是正确的;第二步,说明这句话正确的理由。即为什么说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为什么说受教育是公民的义务。第三步,结合实际谈谈自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战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中高层建筑的设计风格也趋于多样化,各式各样的建筑形式与城市空间相融合,形成各自不同的城市特色.本文从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关
就社会发展而言,能源就是发展的动力,并且有节制以及有计划的进行能源的运用是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进行了对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的分析,然后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新技术: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据此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文章从发展小学生数学思维出发,着重论述小学生数学思维的特点,根据课程内容在课
小城镇在农村发展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发展小城镇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城市化建设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解决农村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耕地建设等问题
建筑施工图设计技术含量之高,是从事房屋设计的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但由于一些设计师自身业务水平及素质有待提高,对一些质量问题缺乏意识和责任心,这就导致了建筑施工
学困生,学校教育中永恒的话题。学困生尽管是学生中的极少数,但其转化工作十分重要,这不仅关系到这部分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前途,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班风的根本好转。学困生的转
针对中职学生基础较差,底子较薄,学习无兴趣的特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老师生动的讲解,富有感情的阅读,引导学生体会、感受课文的意境、内涵,联系实际,来分析课文、理解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