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朋友的高中语文课本上看到一句话:“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命中。”我把这些喜欢的话打包在手机里,这些文字让我还算有一点回归的感觉。离开初中的学校后,没有再上过中文课,其实现在,我愿意用我曾写过的那些无病呻吟的文字和说过的愚不可及的话语换回一本语文课本,再像小孩子一样重新学习一遍汉语文字,真正认清每一个字词准确的含义和用法。雪落过的地方就像我们曾学过的文字,因为世事纷扰,已经不再注意了,所以才迫切需要最初的那本语文课本,使我们相互之间的沟通不再如此之难。
我曾经最喜欢上的课就是语文课,哪怕老师总会问那些连作者都无法回答的问题。在我的成长中,只有语文课本的年代让我的精神世界最为富有。小时候,虽然不知道每一篇文章背后的意义,但却觉得课本中有信仰和希望,明亮又单纯,简单又高尚。和一位爱读书的朋友聊天,我问他应该怎么形容我们曾学过的语文课本。过了许久他才给了回复,意思是说:那时候,我们的头脑都很简单,波德莱尔没有腐蚀你,卡夫卡还没有掏空你,威廉·福克纳也没有侵占你的内心。可是,那之后,我们就掉进了现代派的废墟,那些已死的伟大灵魂彻底把原有的世界观弄坍塌了。后来,我们必须迟迟疑疑地走出去,在脱离家庭管制的新世界里挣扎,尽管是那么地惶恐。最后,面对亲人和朋友时越来越多地沉默,和恋人面面相觑,绞尽脑汁地想从对方脸上看穿他的头脑。于是,再也读不出简单了。
他说的我不能赞同更多,不过我不会用那么深刻的句子去形容。当稍微感觉到自己偏离简单的时候,想方设法希望自己回到简单。在美国的时候,对我来说最简单也是最喜欢的就是去咖啡店闲坐,几乎已经和吃饭一样,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从踏入咖啡店的那一刻开始,一切就和门外的喧嚣明显分开来。研磨咖啡豆的声音是店里唯一的噪音,制作咖啡的店员丁零当啷地玩转眼前的咖啡机。在高压蒸汽的作用下,咖啡滴滴答答地流入杯中,最后呈现在面前的就是浓缩的精华。手捧一杯轻暖的咖啡,坐在窗边,望着外面的车水马龙,眼神肆意流连,甚至忘记时间。波特兰的市中心有不少咖啡店,星巴克恨不得每隔一条街就可以找到一家。
在一次闲逛的时候,我发现一家不同于星巴克风格的咖啡店。那家店很安静,来这儿的顾客不是急急忙忙的行路人,大多已年过半百。一天下午,我和朋友正好光顾了这家店。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店里都是无比柔软的沙发,旧式音响里播着舒缓的音乐。店里没有嘈杂的意式咖啡机,而是采用老款的虹吸式咖啡壶。我第一次看见这种咖啡壶还是在电视上,现在在美国也不常见。虹吸式的咖啡壶又称塞风壶或真空壶,分上下两节,用酒精灯或瓦斯灯加热。我认真观察过,透明的虹吸式咖啡壶里的热水发出的声音,在穿过玻璃管后缓缓上升,然后浸泡其中事先放置好的咖啡粉。轻柔搅拌之后,褐色的咖啡回流到下面的玻璃壶中,一杯咖啡就完成了。看着晶莹剔透的玻璃器具,看着水缓缓地上升再缓缓地下降,充满了透彻、清晰、舒缓、流动的美感。这家店的店员说这是科学的冲煮方式,下瓶的水上升到上瓶以后大概温度正好达到92℃左右,正是最佳的萃取温度。
突然很怀念很久很久之前,只要一本小说就可以全身心投入一整天的时候,现在几乎是不可能了。见过的世面越来越广,认识的事物越来越多,但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前两年,有一段时间疯狂地喜欢保罗·奥斯特写的《孤独及其创造的》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要进入另一个人的孤独,我意识到,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真的可以逐渐认识另一个人,即使是很少的程度,也只能到他愿意被了解的程度为止。”我所理解的孤独是我们最坚固的盔甲,当觉得被世界快挤没了的时候,伸出手想碰一碰像水蒸气一样漂浮的人群,似乎自己也彻底失去了力气而变得透明。人总有些时候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至少我是有过。也许是因为孤独,所以缺乏行动目标,缺乏生命力,缺乏信仰,很可怕。
刚到美国的时候,我记得有一个实现了自己梦想的人来学校给我们演讲。他讲的主题就是“梦想”,而他的梦想则是“演讲”。他甚至说只要有梦想什么都不需要,每一个同学都对他充满了疑问,觉得他不切实际。他说的我最不同意的一句话就是——有梦想就不会感受到孤独。如果我当时的英语够好,真的很想和他辩论一番。后来,他的行动证明他的观点或许并不是那么正确,演讲结束后,学校老师可能觉得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只是礼貌地道了谢。他自己孤零零地离开了,之后,我和同学在附近的餐馆看到他一个人吃午饭,有着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其实,这个演讲者在生活中的真实状态让我觉得,不管是高高在上的成功者还是渺小、无人赏识的人,无论是惊天动地还是默默无闻,最终也无法摆脱有一种茫然无助的感觉。我说不出为何空虚,但这种空虚犹如宇宙,无时无刻,这虚空早晚将人的物质抽尽。
自己真正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也许梦想并没那么神圣伟大,只是一个单纯的欲望而已。有人说,一个梦想真正存在的时间是半个小时,欲望持续的时间也是半个小时,不管是否得到满足,半个小时以后,这些欲望统统会死去。我的梦想总在变化,像在无边无际的深夜海面上漂荡的船只,找不到灯塔和方向,想要的太多太多,以至于连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一个贪婪的人。梦想本身就是生命赋予我们最奢侈而最一无是处的事物。喜欢做梦的人是最富有的人,因为拥有希望;却也是最贫乏的人,因为还什么都不曾拥有。所以我不回答未来的梦想,这样在未来得到些许才能感到充实。“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朋友圈里有一个正留学的人说自己的中文在退步,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相识的人纷纷点赞,表示认同。当一直在说个不停的时候,实际上并不怎么认真思考,远远不如看上去那么热情,只想停下来补充水分的人。我还是喜欢那个有语文课、拥有语文课本的时候,那时从不在咖啡店寻找简单,也不探索何为孤独,更不需要给梦想一个借口。最重要的是,从不觉得自己缺乏水分。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
我曾经最喜欢上的课就是语文课,哪怕老师总会问那些连作者都无法回答的问题。在我的成长中,只有语文课本的年代让我的精神世界最为富有。小时候,虽然不知道每一篇文章背后的意义,但却觉得课本中有信仰和希望,明亮又单纯,简单又高尚。和一位爱读书的朋友聊天,我问他应该怎么形容我们曾学过的语文课本。过了许久他才给了回复,意思是说:那时候,我们的头脑都很简单,波德莱尔没有腐蚀你,卡夫卡还没有掏空你,威廉·福克纳也没有侵占你的内心。可是,那之后,我们就掉进了现代派的废墟,那些已死的伟大灵魂彻底把原有的世界观弄坍塌了。后来,我们必须迟迟疑疑地走出去,在脱离家庭管制的新世界里挣扎,尽管是那么地惶恐。最后,面对亲人和朋友时越来越多地沉默,和恋人面面相觑,绞尽脑汁地想从对方脸上看穿他的头脑。于是,再也读不出简单了。
他说的我不能赞同更多,不过我不会用那么深刻的句子去形容。当稍微感觉到自己偏离简单的时候,想方设法希望自己回到简单。在美国的时候,对我来说最简单也是最喜欢的就是去咖啡店闲坐,几乎已经和吃饭一样,成了必不可少的事情。从踏入咖啡店的那一刻开始,一切就和门外的喧嚣明显分开来。研磨咖啡豆的声音是店里唯一的噪音,制作咖啡的店员丁零当啷地玩转眼前的咖啡机。在高压蒸汽的作用下,咖啡滴滴答答地流入杯中,最后呈现在面前的就是浓缩的精华。手捧一杯轻暖的咖啡,坐在窗边,望着外面的车水马龙,眼神肆意流连,甚至忘记时间。波特兰的市中心有不少咖啡店,星巴克恨不得每隔一条街就可以找到一家。
在一次闲逛的时候,我发现一家不同于星巴克风格的咖啡店。那家店很安静,来这儿的顾客不是急急忙忙的行路人,大多已年过半百。一天下午,我和朋友正好光顾了这家店。阳光透过窗户照射进来,店里都是无比柔软的沙发,旧式音响里播着舒缓的音乐。店里没有嘈杂的意式咖啡机,而是采用老款的虹吸式咖啡壶。我第一次看见这种咖啡壶还是在电视上,现在在美国也不常见。虹吸式的咖啡壶又称塞风壶或真空壶,分上下两节,用酒精灯或瓦斯灯加热。我认真观察过,透明的虹吸式咖啡壶里的热水发出的声音,在穿过玻璃管后缓缓上升,然后浸泡其中事先放置好的咖啡粉。轻柔搅拌之后,褐色的咖啡回流到下面的玻璃壶中,一杯咖啡就完成了。看着晶莹剔透的玻璃器具,看着水缓缓地上升再缓缓地下降,充满了透彻、清晰、舒缓、流动的美感。这家店的店员说这是科学的冲煮方式,下瓶的水上升到上瓶以后大概温度正好达到92℃左右,正是最佳的萃取温度。
突然很怀念很久很久之前,只要一本小说就可以全身心投入一整天的时候,现在几乎是不可能了。见过的世面越来越广,认识的事物越来越多,但属于自己的时间越来越少。前两年,有一段时间疯狂地喜欢保罗·奥斯特写的《孤独及其创造的》这本书。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句话:“要进入另一个人的孤独,我意识到,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真的可以逐渐认识另一个人,即使是很少的程度,也只能到他愿意被了解的程度为止。”我所理解的孤独是我们最坚固的盔甲,当觉得被世界快挤没了的时候,伸出手想碰一碰像水蒸气一样漂浮的人群,似乎自己也彻底失去了力气而变得透明。人总有些时候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至少我是有过。也许是因为孤独,所以缺乏行动目标,缺乏生命力,缺乏信仰,很可怕。
刚到美国的时候,我记得有一个实现了自己梦想的人来学校给我们演讲。他讲的主题就是“梦想”,而他的梦想则是“演讲”。他甚至说只要有梦想什么都不需要,每一个同学都对他充满了疑问,觉得他不切实际。他说的我最不同意的一句话就是——有梦想就不会感受到孤独。如果我当时的英语够好,真的很想和他辩论一番。后来,他的行动证明他的观点或许并不是那么正确,演讲结束后,学校老师可能觉得效果并没有预期的好,只是礼貌地道了谢。他自己孤零零地离开了,之后,我和同学在附近的餐馆看到他一个人吃午饭,有着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其实,这个演讲者在生活中的真实状态让我觉得,不管是高高在上的成功者还是渺小、无人赏识的人,无论是惊天动地还是默默无闻,最终也无法摆脱有一种茫然无助的感觉。我说不出为何空虚,但这种空虚犹如宇宙,无时无刻,这虚空早晚将人的物质抽尽。
自己真正的梦想到底是什么?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也许梦想并没那么神圣伟大,只是一个单纯的欲望而已。有人说,一个梦想真正存在的时间是半个小时,欲望持续的时间也是半个小时,不管是否得到满足,半个小时以后,这些欲望统统会死去。我的梦想总在变化,像在无边无际的深夜海面上漂荡的船只,找不到灯塔和方向,想要的太多太多,以至于连自己都觉得自己是一个贪婪的人。梦想本身就是生命赋予我们最奢侈而最一无是处的事物。喜欢做梦的人是最富有的人,因为拥有希望;却也是最贫乏的人,因为还什么都不曾拥有。所以我不回答未来的梦想,这样在未来得到些许才能感到充实。“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朋友圈里有一个正留学的人说自己的中文在退步,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相识的人纷纷点赞,表示认同。当一直在说个不停的时候,实际上并不怎么认真思考,远远不如看上去那么热情,只想停下来补充水分的人。我还是喜欢那个有语文课、拥有语文课本的时候,那时从不在咖啡店寻找简单,也不探索何为孤独,更不需要给梦想一个借口。最重要的是,从不觉得自己缺乏水分。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