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 讲出精彩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F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高效课堂”已成为教师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教学内容上来讲,“高效课堂”并不是拼盘式整合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上来讲,“高效课堂”也不是叠加各种小目标。传统的教学中,“贪多求全”的教学理念,导致课堂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目标不明确。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精髓在于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
  探索:如何精选教学内容?
  朱敬本曾说:“语文实践的综合性,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走大语文教育之路,特别是重视开放语文资源,拓展学生的语文实践空间,增加实际运用语文的机会。”之前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将侧重点放在了“怎么教”上,忽视了“教什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跟随着老师的步伐,毫无甄选地全盘接受知识。因语文学科渗透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选教学内容至关重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会完全沿用语文教材,每天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活动,然而,所取得的教学成果并不能令人满意。陶行知曾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为此,教师要用批判性的、发展的眼光,筛选语文教材,从中选出适合小学生发展特点的内容,吸引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恰当、有趣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真正贯彻落实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此时的语文课堂不仅是老师的讲台,而且还是学生发展、展现自身個性的舞台。
  追寻:如何创新教学方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引用这句话,强调不断创新的重要性。同样的,在教育领域中,创新也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创新教学方法是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合作式学习,还是探究式学习,都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追捧。然而,看似热闹的课堂氛围,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这种流于表面和形式的教学方法,不利于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因为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教师要以差异性为出发点,认真考虑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有效的教学方法,既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又激励着小学生努力学习语文,在学习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卡尔·雅斯贝斯明确指出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由此可见,教师要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推动着每位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
  教学活动本身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体。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动态的、真实的、生成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使得语文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再加上师生之间的零互动,无法打造出生成性的、丰富的语文课堂。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适时为自己充电,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语文这门学科涵盖了多种体裁的文章,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教师要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合作式教学法成为教师的宠儿。此方法的运用,使得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子亲情,深刻理解伟大的父爱给人带来的巨大勇气,使人在危急时刻变得更加坚强。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成功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另外,走向生成的语文课堂,还要求教师放低姿态,积极与学生对话,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凸显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彰显了语文学科的魅力。
  求取:如何调谐教学状态?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机械式地接受知识,教学状态并不完全理想。如果课堂杂乱,师生就无法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中,课堂效率就会低下。在课堂上,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教师的教学状态,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作为教学状态的调谐者,要处理好自身与学生,教与学这两者的关系,把控好教学状态,才能让语文课堂绽放出光芒。
  一堂精彩而又生动的语文课,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指导思想、教学方法等因素。语文教师在课前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将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感染每一位学生,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讲授不同体裁的文章时,教师的语调、情感等都应该有相应的变化。如: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用慷慨激昂的语调,带领学生共同感受感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并帮助学生树立起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信心。阅读《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时,教师采用风趣、幽默、诙谐的语调,增强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总之,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精髓在于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调谐教学状态;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关键在于让每位学生喜爱语文这门学科,并能把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要积极营造真实、快乐的教学氛围,将语文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并将语文学科的魅力展现出来。
其他文献
眨眼间,2015年一半的时间过去了,你在上半年做了什么呢?有没有做过梳理呢?  我们的习大大依然很忙。  简而言之,他主要忙四件事。一是开会,二是调研,三是出访,四是见外宾(在国内的外事活动)。前两者主要涉内,后两者主要涉外。  开会种类多,最常见且很重要的两种,一是中央深改组的会,二是中央政治局的会。前者5次,后者6次。其他重要的会,如人大政协的“全国两会”,人大代表习近平参加并多次重要讲话,再
汾阳是驰名中外的“汾州核桃”主产区,有2000多年的栽植历史,1988年就被列入山西省核桃基地县,1998年被命名为“中国汾州核桃之乡”,2000年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  多年来,汾阳市充分发挥“汾州核桃”历史名优产品的优势,按照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坚持把“汾州核桃”作为兴农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使汾阳成为全国最为知名的优质核桃生产、科技示范、优良苗木培育、核桃加工集散和出口的重要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从青年干部自身来讲,成长成才首先要靠自身的不懈努力,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强化党性修养,加强品德陶冶,做到在思想上不出轨、行动上不出错,保证始终驶在健康成长“快车道”。只有这样才能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才能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育,其实是一种唤醒”。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没有人可以教会你任何东西”。一切知识均来源于自身的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也一直在思考,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因材施教,
编者按:今年7月1日是顾准诞辰100周年,我们转发朱学勤先生一篇旧文,以纪念顾准这位在“文革”十年中仍坚持独立思考的思想先驱。“愧对顾准”的话题,放在今天亦不过时。如文中所言,不正视历史循环,不正视循环中是千百万平民在付出生命血泪,仅仅以虚幻的社会良心自慰,就不可能理解顾准,不可能理解顾准在半生革命生涯后为什么会有那么彻底那么沉痛的反思。  “你们手上都有血,而我没有!”  1995年11月下旬,
在山西工商学院,有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已近花甲之年,但仍然精神抖擞,干劲十足,不乏年轻人的朝气。他们本应安享晚年,因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依然奋斗在教育战线上,兢兢业业,一如往昔。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滿天,暖暖夕阳装点着和谐校园,为山西工商学院的教育保驾护航,增光添彩。  每一位老师都如一本厚重的书,每一位老师都足一个做人的楷模。他们深知时光的宝贵,知识的力量,用他们的人生阅历、一言一行为同学们
下篇:盛世献宝,造福大中华 尹玉明 李冰  跳跃——跨越——飞跃  2009年,原润禾公司在十年发展的基础上,成长升格为山西润禾集团公司,润禾企业完成了资金原始积累的第一次跳跃,正在进入品牌与产业化的第二次跨越,也必将进行资本产权集约性第三次飞跃。跳跃——跨越——飞跃,这样的三级式进程,才是人生之春、理想之夏、事业之秋最完美的演绎。2009年金秋的升华点,乃是新中国六十华诞之嘉年华,如果还有一个三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的这句话被多少文艺青年反复念诵,电视剧本后来又将这句话变成了一句情话。但实际上这是一句被误读了快一百年的诗,林徽因这句话真正写的,是她与梁思成的小儿子:梁从诫。  然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样柔软的词句显然不适合梁从诫,他性格刚直执拗,在花甲之年投身环境保护。他曾因河床干涸的缘由,与人争执得面红耳赤,甚至直
山西省未管所认真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总要求,按照省局总体部署,以“五个一”工程为抓手,有序推进党建标准化试点工作。  一、组织领导标准化,一个方向使劲  山西省未管所印发了《关于开展党建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所长弓震海同志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政委郝进南同志任副组长,其他所领导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组,分6个工作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和督促全所试点相关工
70年前,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闭幕时,毛泽东同志发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领导班子重温这篇著作。  《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深刻总结了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全面论述了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系统蕴含了党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是一篇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光辉文献。  多年来,文章摆放案头。每每重温,总感历久弥新;每每掩卷,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