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对棒材轧线自动化控制要点的深入分析,注重其控制模型的有效构建,深入理解其中各部分的组成功能,有利于增强模型的适用性,提高控制精度,最大限度地满足产品生产需求。基于此,本文将对棒材轧线主要自动化控制模型及功能的相关内容进行必要地探讨,以便为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棒材轧线;自动化控制模型;功能;控制精度
通过对棒材轧线自动化控制流程的有效分析,可知其在具体的控制中有着一定的难点。像轧制耦合性强、速度块、不同生产阶段轧制张力要求等,加大了整体的控制难度。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棒材轧线主要自动化控制模型的有效构建,优化其组成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产品生产制造的实际需求。
一、生产工艺概述
性能可靠的棒材轧线,其主要的工艺设备包括:架轧机、飞剪及一定数量的活套。在优化工艺流程的过程中,对粗轧机、粗轧机飞剪、中轧后飞剪、精轧等进行了重点地考虑,确保了生产工艺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为了满足实际的生产需要,对中轧机组及粗轧之间的轧制进行了合理地设置,通过脱头轧制方式的使用,确保了相关构件工作的高效性。除此之外,通过对棒材出口速度的合理设计,确保了棒材轧线的正常投入使用。
二、棒材轧线主要自动化控制系统分析
为了提高棒材轧线使用中的工作效率,在设计轧线组成部分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动化控制技术及自动化控制理论的合理运用,实现地棒材轧线主要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建。这种系统是由PLC、各智能化模块及计算机共同组成的。在控制系统各组成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对粗轧机区域、减定径区域、精轧机等进行了实施地控制,并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操作员站,连接网络打印机,优化了控制系统运行中的控制功能,保持了数据交换的高效性。
三、棒材轧线主要自动化控制模型及功能分析
通过对棒材轧线主要自动化控制流程的分析,可知其控制模型及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良好的轧钢模拟分析功能。当生产现场未设置热试车时,为了对各设备联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可以通过冷调完成;判断级联阻断功能是否正常时,可通过自动化控制模型进行分析;在判断活套控制模型使用是否合理时,可以进行针对性地操作,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试热车时间。同时,在轧钢模拟分析功能的作用下,实现了在线模拟分析,并通过对离线模拟功能的不断完善,为传动变频器设备程序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信息。当PLC连接正确时,可以对所有模块工作性能进行实时地测试。
2)控制中的微张力控制及可靠的自适应模型。长期实践过程中中可知微张力有效控制及自适应模型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增强轧线工作的稳定性,提高设备使用前现场调试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对微张力仿真模型的合理设置,可以对轧机咬钢、轧钢等进行综合地评估,优化轧制转矩的工作性能。
3)活套的有效控制及自适应模型。通过对这种模型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活套起套效率,增强轧制过程中活套工作的平稳性。同时,利用轧制仿真模型的实际作用,可以对轧制延伸率在堆钢过程中活套套高的不断变化进行模拟,保持工况的良好性。
4)良好的倍尺飞剪功能,速度拐点作用下给定曲线计算分析模型。这种模型的推广使用,可以降低对西门子标准软件的依赖程度,加强对传动装置工作中的全程控制,优化控制软件服务功能的同时延长调速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5)完善的减定径机转矩控制和你。结合轧制特钢的工作特性,可以在棒材生产线中通过专业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设置减定径机,保持产品生产制造中的控制功能。与此同时,通过对轧制速度的合理设置及机架布置的优化,确保了轧机间堆拉钢问题的有效解决。
6)轧机及活套长期使用中可选择的各项功能。为了使控制系统使用中能够对不同类型的轧机进行自由地选择,需要对微张力及活套投入使用中的自由性进行重点地考虑,优化控制系统长期使用中的服务功能。
7)轧机位置实时定位功能。控制系统运行中检测元件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采集到轧制过程中的各种信号,减少系统误差,实现对微张力及活套的实时控制,确定轧机位置能够得到实时、准确地定位。
8)速度级联及级联阻断功能。速度級联功能可以根据轧机运行中稳定延伸率的要求对速度变化进行实时地控制;级联阻断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机组不同生产环节的阻断要求,确保自由轧制转矩过程中所有采集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9)轧机按照一定次序启动功能。这项功能的设置主要为为了避免轧机启动时对电网造成不必要的冲击,通过控制程序的正确编写,实现自动化控制方式下轧机的依次启动。
10)冷床上钢控制功能及倍尺飞剪的剪切模型。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过程中,通过对程序语言的合理运用,可以对冷床上棒材的加速距离、时间等进行必要地控制,保持实际作作业的高效性。同时,为了保持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材率,需要飞剪具备良好的剪切功能,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11)控制中的换辊控制功能。换辊的过程中,自动化控制模型作用下系统程序可以对下一步的操作进行提示,降低了误操作的发生率,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优化了控制系统的顾问功能。
12)控制中的穿水冷却控制模型。这种模型的设置过程中采用了闭环控制方式,对流量、温度、压力闭环进行了重点考虑,并结合闭环调节器的作用对有钢或者无钢状态下的流量闭环调节提供了可靠地保障,确保了冷却水压力设置的合理性。
四、结语
注重棒材轧线主要自动化控制模型的构建,完善其各部分的组成功能,有利于增强产品各项指标设置的合理性,满足实际生产工艺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促使轧线长期使用中能够处于稳定、高效的工作状态。因此,未来棒材轧线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合理运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棒材轧线控制系统的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建全,李跃林,闵建军.轧制模型在长材轧钢工程中的应用[J].钢铁技术,2009,05:41-43.
[2] 陈志.首钢精品棒材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自动化博览,2012,12:108-111.
[3] 黄升,宇喜福,吕涛.棒材线新型自动控制模式的探索与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217-218.
关键词:棒材轧线;自动化控制模型;功能;控制精度
通过对棒材轧线自动化控制流程的有效分析,可知其在具体的控制中有着一定的难点。像轧制耦合性强、速度块、不同生产阶段轧制张力要求等,加大了整体的控制难度。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棒材轧线主要自动化控制模型的有效构建,优化其组成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相关产品生产制造的实际需求。
一、生产工艺概述
性能可靠的棒材轧线,其主要的工艺设备包括:架轧机、飞剪及一定数量的活套。在优化工艺流程的过程中,对粗轧机、粗轧机飞剪、中轧后飞剪、精轧等进行了重点地考虑,确保了生产工艺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同时,为了满足实际的生产需要,对中轧机组及粗轧之间的轧制进行了合理地设置,通过脱头轧制方式的使用,确保了相关构件工作的高效性。除此之外,通过对棒材出口速度的合理设计,确保了棒材轧线的正常投入使用。
二、棒材轧线主要自动化控制系统分析
为了提高棒材轧线使用中的工作效率,在设计轧线组成部分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动化控制技术及自动化控制理论的合理运用,实现地棒材轧线主要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构建。这种系统是由PLC、各智能化模块及计算机共同组成的。在控制系统各组成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对粗轧机区域、减定径区域、精轧机等进行了实施地控制,并通过设置一定数量的操作员站,连接网络打印机,优化了控制系统运行中的控制功能,保持了数据交换的高效性。
三、棒材轧线主要自动化控制模型及功能分析
通过对棒材轧线主要自动化控制流程的分析,可知其控制模型及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良好的轧钢模拟分析功能。当生产现场未设置热试车时,为了对各设备联动效果进行综合评估,可以通过冷调完成;判断级联阻断功能是否正常时,可通过自动化控制模型进行分析;在判断活套控制模型使用是否合理时,可以进行针对性地操作,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试热车时间。同时,在轧钢模拟分析功能的作用下,实现了在线模拟分析,并通过对离线模拟功能的不断完善,为传动变频器设备程序开发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信息。当PLC连接正确时,可以对所有模块工作性能进行实时地测试。
2)控制中的微张力控制及可靠的自适应模型。长期实践过程中中可知微张力有效控制及自适应模型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增强轧线工作的稳定性,提高设备使用前现场调试工作效率。同时,通过对微张力仿真模型的合理设置,可以对轧机咬钢、轧钢等进行综合地评估,优化轧制转矩的工作性能。
3)活套的有效控制及自适应模型。通过对这种模型的合理运用,有利于提高活套起套效率,增强轧制过程中活套工作的平稳性。同时,利用轧制仿真模型的实际作用,可以对轧制延伸率在堆钢过程中活套套高的不断变化进行模拟,保持工况的良好性。
4)良好的倍尺飞剪功能,速度拐点作用下给定曲线计算分析模型。这种模型的推广使用,可以降低对西门子标准软件的依赖程度,加强对传动装置工作中的全程控制,优化控制软件服务功能的同时延长调速传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5)完善的减定径机转矩控制和你。结合轧制特钢的工作特性,可以在棒材生产线中通过专业技术手段的合理运用,设置减定径机,保持产品生产制造中的控制功能。与此同时,通过对轧制速度的合理设置及机架布置的优化,确保了轧机间堆拉钢问题的有效解决。
6)轧机及活套长期使用中可选择的各项功能。为了使控制系统使用中能够对不同类型的轧机进行自由地选择,需要对微张力及活套投入使用中的自由性进行重点地考虑,优化控制系统长期使用中的服务功能。
7)轧机位置实时定位功能。控制系统运行中检测元件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采集到轧制过程中的各种信号,减少系统误差,实现对微张力及活套的实时控制,确定轧机位置能够得到实时、准确地定位。
8)速度级联及级联阻断功能。速度級联功能可以根据轧机运行中稳定延伸率的要求对速度变化进行实时地控制;级联阻断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机组不同生产环节的阻断要求,确保自由轧制转矩过程中所有采集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9)轧机按照一定次序启动功能。这项功能的设置主要为为了避免轧机启动时对电网造成不必要的冲击,通过控制程序的正确编写,实现自动化控制方式下轧机的依次启动。
10)冷床上钢控制功能及倍尺飞剪的剪切模型。在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过程中,通过对程序语言的合理运用,可以对冷床上棒材的加速距离、时间等进行必要地控制,保持实际作作业的高效性。同时,为了保持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材率,需要飞剪具备良好的剪切功能,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
11)控制中的换辊控制功能。换辊的过程中,自动化控制模型作用下系统程序可以对下一步的操作进行提示,降低了误操作的发生率,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优化了控制系统的顾问功能。
12)控制中的穿水冷却控制模型。这种模型的设置过程中采用了闭环控制方式,对流量、温度、压力闭环进行了重点考虑,并结合闭环调节器的作用对有钢或者无钢状态下的流量闭环调节提供了可靠地保障,确保了冷却水压力设置的合理性。
四、结语
注重棒材轧线主要自动化控制模型的构建,完善其各部分的组成功能,有利于增强产品各项指标设置的合理性,满足实际生产工艺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促使轧线长期使用中能够处于稳定、高效的工作状态。因此,未来棒材轧线工作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合理运用,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棒材轧线控制系统的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 胡建全,李跃林,闵建军.轧制模型在长材轧钢工程中的应用[J].钢铁技术,2009,05:41-43.
[2] 陈志.首钢精品棒材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开发[J].自动化博览,2012,12:108-111.
[3] 黄升,宇喜福,吕涛.棒材线新型自动控制模式的探索与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