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喂养方式与IE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o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婴儿湿疹(Infantile Eczema,IE)的发生与喂养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指导新生儿湿疹的预防。
  方法: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共有新生婴儿394名,其中85名婴儿采用纯母乳喂养,164名婴儿采用母乳与人工混合喂养,143名婴儿采用人工喂养,分别按照其喂养方式设置为母乳组、混合组和人工组,回顾统计各组婴儿IE的发病情况,分析不同喂养方式与IE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母乳组婴儿发生湿疹31例,湿疹发生率为36.5%,混合组发生湿疹69例,湿疹发生率为42.1%,人工组婴儿发生湿疹57例,湿疹发生率为39.8%。
  结论:人工喂养成分与IE的发病之间具有明确的相关性,母乳成分与IE的发病相关性不大,但混合喂养对IE致病性更强,临床上对易过敏体质的婴儿应建议母乳喂养为宜。
  关键词:婴儿湿疹喂养方式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49-01
  新生婴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功能较为脆弱,遇到过敏原时易发生较强烈的过敏反应,IE通常发生在1岁之前,一般1-3个月时起病,约半岁时开始消褪,至1岁时基本痊愈[1],发病部位多在脸颊、前额甚至四肢,新生儿由于接触环境较为单纯,能接触的过敏原较少,其主要致过敏方式为食物摄入。新生儿提倡母乳喂养为宜,人工喂养的是否更容易导致IE的发生,目前尚未有理论基础支持,本文回顾我院所有新生婴儿的详细资料,按照喂养方式的不同分组统计IE的发生情况,探寻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共有新生婴儿394名,85名婴儿采用纯母乳喂养,其中男孩46名,女孩39名,体重区间6.45~9.32kg,平均8.34±0.35kg,164名婴儿采用母乳与人工混合喂养,其中男孩91名,女孩73名,体重区间6.21~8.94kg,平均8.12±0.29kg,143名婴儿采用人工喂养,其中男孩78名,女孩65名,体重区间7.03~9.03kg,平均8.56±0.45kg,所有婴儿均按计划实施预防接种,胎龄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1.2.1母乳组喂养。母乳组共85名新生婴儿,4个月以前所有婴儿给予纯母乳喂养,无其他任何流质或固体辅食;4个月之后继续母乳喂养,并逐渐开始增加流质辅食;6个月之后逐渐减少母乳喂养次数,逐渐添加固体辅食,适当增加鱼虾等蛋白;1岁之前基本停止母乳喂养,均不添加蛋类、牛奶、大豆等食物。
  1.2.2混合组喂养。混合组共164名新生婴儿,6个月之前给予所有婴儿母乳及奶粉、牛奶等混合喂养;6个月之后逐渐减少母乳喂养次数,并逐渐增加鸡蛋白、鱼虾等固体辅食;1岁之前基本停止母乳喂养。
  1.2.3人工组喂养。人工组共143名新生婴儿,6个月以前较少给予母乳喂养,以奶粉、牛奶等人工喂养方式为主,适当添加其他流质辅食;6个月之后开始添加鸡蛋白、鱼虾等固体辅食。
  1.3评价方法。三组婴儿每两周随访检查,详细记录婴儿年龄、体重等基础信息,列表统计各组IE发病总人数,不同随访时间段之间发生湿疹的人数,湿疹发生年龄,湿疹治愈后复发的人数并分别计算各组IE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百分比。对比各组相关数据,分析不同喂养方式与IE之间的相关性。
  1.4统计学处理。本次数据软件处理采用SPSS15.0,对数据行统计学分析,以t检验比较数据结果,当P<0.05时,代表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三组IE发病情况。回顾三组婴儿资料,统计分析可得,母乳组湿疹发病率和治愈后复发率为三组最低,平均发病年龄均晚于其余两组,而混合组湿疹发病率和治愈后复发率均高于其余两组,人工组平均发病年龄最早,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三组婴儿各阶段发病人数。详细统计三组婴儿发病年龄,分别统计三组婴儿于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的发病人数,分析可知:母乳组婴儿3至6个月之间发病人数最多,混合组和人工组大部分为前9个月内发病,均以前三个月内发病的人数最多,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IE是新生婴儿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1岁之前是其发病的高峰期[2],发病机制如下:新生婴儿免疫功能等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当摄入的食物中含有过敏原时,极易使婴儿发生迅速而强烈的过敏反应,在脸颊、前额等多处产生密布的红斑,后逐渐增多,波及其余皮肤或四肢等器官,形成密集分布的红斑,红斑处衣服摩擦及成人皮肤接触导致溃破,可见有细小的水疱、鳞屑及结痂等,并有组织糜烂、渗出,需注意防止激发细菌感染。
  回顾分析三组相关数据,母乳组湿疹发病率和治愈后复发率均低于其余两组,表明母乳中含致湿疹发病的成分少于人工喂养的牛奶、鸡蛋等,适宜喂养新生婴儿,该组平均发病年龄晚于其余两组,混合组IE发病率和治愈后复发率均高于其余两组,提示牛奶、蛋类等人工喂养成分与母乳成分的混合喂养对IE的致病性更高。人工组湿疹发病率和治愈后复发率高于母乳组,表明人工喂养成分更易导致IE的发病,其平均发病年龄为三组中最低,提示人工喂养成分可能是IE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结合混合组及母乳组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人工喂养成分如牛奶、蛋类等与IE的发病相关性更高。
  人工喂养成分与IE的发病之间具有明确的相关性,母乳成分与IE的发病相关性不大,但混合喂养对IE致病性更强,临床上对易过敏体质的婴儿应建议母乳喂养为宜。
  参考文献
  [1]陈继红,张小兰,王世媛.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湿疹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3(8):1660-1661
  [2]刘冰.婴儿湿疹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1,22(7):54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慢性牙周炎患者拔牙后行种植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34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行牙周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个月后行二期修复。根据临床、X线片和患者主诉评价修复效果。  结果:共植入种植体158枚,上颌94枚,下颌64枚,其中30枚为即刻植入新鲜拔牙窝。4例(6枚)种植体因出现种植体周围炎而失败,其余种植体间围的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KTP/YAG激光治疗泪道阻塞的效果。用KTP/YAG倍频激光治疗仪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泪道阻塞92例120只眼,术后随访1~3月。  结果:有效率96%。  结论:该方法治疗泪道阻塞简单,行之有效。  关键词:激光KTP/YAG泪道阻塞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242-01  泪道激光疏通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泪道阻塞,明
期刊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阑尾脓肿患者采用非手术以及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的相关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所收治的100例阑尾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非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两组患者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抑郁性情感障碍患者7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采用阿米替林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性情感障碍具有显著效果
期刊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手术之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剖宫产手术之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4例,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分别对其行药物保守治疗与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以及手术切除治疗。  结果:在治疗之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手术之后对患者随访,在手术之后患者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2—8周之后恢复到正常水平,平均为4.5周。在治疗之后的9—30周出现月经复潮,平均为
期刊
摘要:目的:对头孢呋辛钠联合清开灵治疗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0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60例老年肺气肿合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头孢呋辛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清开灵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经临床研究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用于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40例瘢痕子宫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负压吸引术组80例、米索前列醇组80例、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组80例。观察指标为3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负压吸引术组、米索前列醇组、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1±2.1)min、(3.9±2.4)min、(2.5±2.0)mi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脑器质性精神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脑器质性精神病患者6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喹硫平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对于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喹硫平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尼美舒利在耳鼻喉手术镇痛上的应用疗效观察。  方法:利用随机抽取、控制变量以及对照组的方法进行研究。搜集100例耳鼻喉炎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类,每组50例患者,研究组利用尼美舒利每天2次,一次100mg进行治疗,对照组利用萘普生每天2次,一次250mg进行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之后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3、5、7d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评估。  结果:两组患者的水肿及疼痛症状都在一定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我院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本院在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调强放疗技术治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共376例,鼻咽原发灶、阳性淋巴结的大体肿瘤体积处方剂量66.0~72.6Gy,临床靶体积处方剂量为60.0~64.0Gy,淋巴结阴性引流区处方剂量54.0~56.0Gy。单纯放疗34例,放化综合治疗352例。  结果:治疗中3~4级骨髓抑制及3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