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市政道路工程》是高职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能力课程。本文论述了以能力培养为日的,以行动导向的理念进行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思路,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把握课程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职 市政工程技术 市政道路工程 课程开发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市政道路工程》课程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技能核心能力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必修课程之一。课程以市政道路的设计和施工为主要研究对象,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培养学生直接用于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预算员等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一线等职业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道路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道路工程结构构造,能根据道路工程特点采用正确的施工工艺及方法,能合理制定施工方案,会查阅并运用道路工程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技术文件。还可以为将来可持续发展,上升为二级建造师(项目经理)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开设时间为高职第三、四学期。前导课程为市政工程制图与识图、市政工程材料、市政工程测量,后续课程为生产实习、市政工程检测、市政工程施工组织、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熟练地识读和绘制道路工程施工图、组织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验收和进行一般市政道路设计等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具体目标如下:
1、能力目标。
(1)能进行道路路线设计和指标计算,并绘制施工图;
(2)能根据路基类型组织土石方机械施工;
(3)能组织各类路面基层的施工,合理选择材料,并掌握基层质量的要求;
(4)能组织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
(5)能进行道路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检查。
2、知识目标。
(1)熟悉市政道路工程的组成和要求;
(2)掌握道路线形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能熟练识读和绘制路线设计图:
(3)掌握路基设计的方法,熟悉对路基的基本要求,能进行路基本体、路基防护、路基排水的设计,并能组织施工;
(4)掌握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能进行路面初步的设计,并能根据要求组织小型项目的施工和检验工作。
3、素质目标。
(1)认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2)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的精神;
(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应用的能力,能够采用多途径解决工程技术方法的能力。
二、课程开发与整合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已有的市政道路、桥梁等工程不能满足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而导致的市区交通压力。城市建设的规模和质量要求的发展变化,一方面要求旧有的道路进行维修、保养或改造:另一方面是新规划道路工程的开工建设,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市政道路建设发展,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及时掌握信息,根据工程具体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使其满足工程施工需要。鉴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为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对传统课程内容,应根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进行开发和整合。
根据市政工程企业施工员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以及工程特点,按照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要求,树立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和方法,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课程设计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施工操作技能以及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为了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以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按以下程序进行:对道路工程技术岗位需求与实际的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一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整合确定行动领域一根据实际工作任务来设计学习领域一针对每一个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的流程分析图如下:
根据道路工程工程量大、施工期长的特点,通过道路工程的施工流程图分析,设计学习单元并设计能力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并不断积累和归纳工作经验,既提高了专业能力,又同时提高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对独立性设置道路设计、路基施工、路面施13个教学模块,9个教学项目(学习情景)。以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能力训练分项,将能力训练分项应具备的知识要素镶嵌在教学单元内,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逻辑关系,重组排序了31个子学习情景,其中8个综合技能实训项目,形成了理论融合于工程技能培养中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体系。
在综合实训项目的教学设计中,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依据“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环节,与实际工程施工紧密对接,构建“学校与企业结合、课堂与工地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四结合立体化动态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而且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号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工程意识与综合素质,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色。
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模式组织课程教学,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施工工地或实训工区,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工学结合,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循环交替,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以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依托,以市政道路施工生产项目为载体,以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术服务为手段,使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产、贴近市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市政施工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通过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情境教学等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三、课程考核与评价
(一)课程考核。
校企联合成立课程考核小组,根据课程性质,基于工作过程,对学习领域的各个学习情境,从态度、认知感、协作精神、操作要领、技能水平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建立学习单元考核办法,每一学习单元至少组织一次考核,知识点考核与操作考核各占不同比重,以技能考核为重点,对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进行全面考核。
(二)课程评价。
成立课程评价工作组,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课程评价体系,从课程质量和课程学习两个层面对课程进行评价。
在课程质量评价方面,按照实际工作过程从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转化、学习情境构建、学习过程实施等方面,对课程的目标定位、设计、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方面制定课程质量标准,采取学校专兼职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价、毕业生评价、企业评价的方法对课程进行评价。
在课程学习评价方面,按照工作过程,注重对课程的效果评价。按照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对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的掌握程度,对课程进行评价。采取公开、公正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企业参评的方法评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质量。在评价中,学生通过自评进行自我诊断、反思和调控;通过互评取长补短;企业采用评分与评语相结合,以评语为主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以此来衡量社会对学生的认可程度。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学生双证书获取率是评价课程效果的重要指标。
四、结语
高职课程开发应以适应市瑚需求和就业导向为课程开发的起点,基于职业分析落实培养目标、基于工作分析落实职业能力、基于任务分析落实能力培养,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融为一体。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载体,讲求任务训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顾琥等.基于行动导向的《道路工程综合实践》课程构建[J].中国建设教育。2009(9).
[3]李学峰等.高职课程开发理念、模式和技术的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09(7).
关键词 高职 市政工程技术 市政道路工程 课程开发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市政道路工程》课程是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职业技能核心能力课程,是市政工程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必修课程之一。课程以市政道路的设计和施工为主要研究对象,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培养学生直接用于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预算员等市政工程施工、管理一线等职业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道路设计、施工与质量验收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道路工程结构构造,能根据道路工程特点采用正确的施工工艺及方法,能合理制定施工方案,会查阅并运用道路工程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等技术文件。还可以为将来可持续发展,上升为二级建造师(项目经理)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课程开设时间为高职第三、四学期。前导课程为市政工程制图与识图、市政工程材料、市政工程测量,后续课程为生产实习、市政工程检测、市政工程施工组织、市政工程计量与计价。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熟练地识读和绘制道路工程施工图、组织市政道路施工、质量验收和进行一般市政道路设计等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相关的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具体目标如下:
1、能力目标。
(1)能进行道路路线设计和指标计算,并绘制施工图;
(2)能根据路基类型组织土石方机械施工;
(3)能组织各类路面基层的施工,合理选择材料,并掌握基层质量的要求;
(4)能组织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
(5)能进行道路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检查。
2、知识目标。
(1)熟悉市政道路工程的组成和要求;
(2)掌握道路线形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能熟练识读和绘制路线设计图:
(3)掌握路基设计的方法,熟悉对路基的基本要求,能进行路基本体、路基防护、路基排水的设计,并能组织施工;
(4)掌握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特点,能进行路面初步的设计,并能根据要求组织小型项目的施工和检验工作。
3、素质目标。
(1)认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2)科学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
(3)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团队协作的精神;
(4)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应用的能力,能够采用多途径解决工程技术方法的能力。
二、课程开发与整合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已有的市政道路、桥梁等工程不能满足城市人口急剧增加而导致的市区交通压力。城市建设的规模和质量要求的发展变化,一方面要求旧有的道路进行维修、保养或改造:另一方面是新规划道路工程的开工建设,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市政道路建设发展,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及时掌握信息,根据工程具体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使其满足工程施工需要。鉴于这些因素的存在,为满足职业教育的需要,对传统课程内容,应根据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进行开发和整合。
根据市政工程企业施工员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以及工程特点,按照市政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要求,树立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和方法,结合我国职业教育实际,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课程设计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施工操作技能以及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为了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以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按以下程序进行:对道路工程技术岗位需求与实际的工作任务的调研和分析一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整合确定行动领域一根据实际工作任务来设计学习领域一针对每一个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和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的流程分析图如下:
根据道路工程工程量大、施工期长的特点,通过道路工程的施工流程图分析,设计学习单元并设计能力实训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并不断积累和归纳工作经验,既提高了专业能力,又同时提高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按照工作任务的相对独立性设置道路设计、路基施工、路面施13个教学模块,9个教学项目(学习情景)。以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能力训练分项,将能力训练分项应具备的知识要素镶嵌在教学单元内,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和教学逻辑关系,重组排序了31个子学习情景,其中8个综合技能实训项目,形成了理论融合于工程技能培养中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体系。
在综合实训项目的教学设计中,基于典型工作任务导向的学习情境设计,依据“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环节,与实际工程施工紧密对接,构建“学校与企业结合、课堂与工地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四结合立体化动态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发挥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而且同时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号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工程意识与综合素质,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色。
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以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等教学模式组织课程教学,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施工工地或实训工区,把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中,工学结合,学校培养与企业培养循环交替,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以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为依托,以市政道路施工生产项目为载体,以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技术服务为手段,使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生产、贴近市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市政施工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通过协作学习、自主学习和情境教学等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三、课程考核与评价
(一)课程考核。
校企联合成立课程考核小组,根据课程性质,基于工作过程,对学习领域的各个学习情境,从态度、认知感、协作精神、操作要领、技能水平等方面,对课程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建立学习单元考核办法,每一学习单元至少组织一次考核,知识点考核与操作考核各占不同比重,以技能考核为重点,对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进行全面考核。
(二)课程评价。
成立课程评价工作组,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的“多元主体”课程评价体系,从课程质量和课程学习两个层面对课程进行评价。
在课程质量评价方面,按照实际工作过程从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确定、学习领域转化、学习情境构建、学习过程实施等方面,对课程的目标定位、设计、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效果、课程特色等方面制定课程质量标准,采取学校专兼职教师自评与互评、学生评价、毕业生评价、企业评价的方法对课程进行评价。
在课程学习评价方面,按照工作过程,注重对课程的效果评价。按照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对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的掌握程度,对课程进行评价。采取公开、公正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企业参评的方法评价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质量。在评价中,学生通过自评进行自我诊断、反思和调控;通过互评取长补短;企业采用评分与评语相结合,以评语为主的评价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以此来衡量社会对学生的认可程度。在这一评价过程中,学生双证书获取率是评价课程效果的重要指标。
四、结语
高职课程开发应以适应市瑚需求和就业导向为课程开发的起点,基于职业分析落实培养目标、基于工作分析落实职业能力、基于任务分析落实能力培养,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职业标准与专业标准融为一体。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能力目标,以项目载体,讲求任务训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顾琥等.基于行动导向的《道路工程综合实践》课程构建[J].中国建设教育。2009(9).
[3]李学峰等.高职课程开发理念、模式和技术的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