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目前主要是在专科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大学程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更侧重于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实施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教育。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高职院校也不可忽视学术研究。良好的学术氛围对于建设一流高职院校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提高教职工的学术素养,目前,地方高职院校在制度激励、人文引导、表率作用等三方面培育学术氛围,取得一定作用,但在一些方面仍然做得不足。
一、地方高职院校学术研究取得的经验
(一)制度激励
目前各高校不仅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还注重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多花心思投入学术研究中。与此同时,在职称评定中,学术研究水平往往作为重要的评定标准,因此在高校中教师都能积极地参加学术研究,涌现出不少科研水平高的教师人才。笔者所在的学院属于地方高职院校,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参加科研也作为评定教师水平的一项标准,只是由于学院规模有限,每年分配的科研课题较少,竞争也比较激烈。
(二)人文引导
地方高职院校意识到学术研究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对本校教职工参与学术研究作了一定的引导与辅导。如成立科研部门,专门负责引导教师开展科研究活动,同时在学术研究方法上给广大教师特别是缺少科研经验的教师以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从零开始,逐步地认识并参与学术研究中,这对推动地方高职院校学术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三)培养学术研究先进个人,起到表率作用
在科研指导教学、做好科研才能更好地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地方高职院校涌现出一批热爱学术研究同时也取得一定成果的科研先进个人,为其他教师起到表率作用。在这些科研先进个人的带领下,勤勉的教师能更好地反思自己在学术研究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并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也逐渐成长为科研先进个人。
二、地方高职院校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术态度不端正
不少教师把学术研究作为职称评定、晋升的跳板,申请课题、研究项目时热火朝天,信心百倍,课题、研究项目申请成功后重视不足,无暇顾及或置之不理,到临近结题时才慌忙东拼西凑,造成学术成果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与此同时,有的学术团队人员过于庞大,而且成员所学专业与研究方向不一致,目的仅仅在于为职称添砖加瓦,而实际上这些成员并没有真正参与学术研究,对成果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以上两种现象在地方高职院校中屡见不鲜,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地方高职院校每年分配的课题、科研项目较少,少数的课题、科研项目成为教师们的香饽饽,僧多粥少,而教师们又面临着职称评定中关于科研项目的硬性指标,造成教师们喜欢寻找课题、科研项目来挂靠;二是地方高职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所开办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往往由市场上对专业的需求来决定的,当一个专业因市场需求下降而消失時,教师们只能转系列来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造成转系列后的教师对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所参与的学术研究水平不高。
此外,部分教师在学术研究中态度不端正、不严肃,不重视研究过程,只看重结果,在学术论文和课题项目中大篇幅抄袭别人的学术成果,并养成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不良影响。
(二)学术研究中存在论资排辈,学术腐败现象
地方高职院校学术研究重资历、职称和职务,因此在审批项目、课题时偏重对资历、职称及是否是行政领导职务的考察,造成一些资历浅、职称低和非领导教师缺少机会去参与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从而也造成这些高层次的学术研究集中于少数教师,缺乏创新性。而与此同时,少数教师往往同时参与多个学术研究项目,时间和精力都无法很好地顾及,学术研究的初衷流于形式。
此外,地方高职院校内部科研成果评比中,评比的标准不是以学术水平的高低,也偏中资历、职称和职务,这给很多年轻教师不少打击,使他们产生评不评都一样的消极思想,学术力量后劲不足。
(三)学术研究水平不高
前文提及的制度激励能鼓励教师多参与学术研究,在地方性高职院校中也有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但地方性高职院校教师平日里忙于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量,没有时间也缺少经费支持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与学科前沿知识接触得较少,因此学术研究整体水平不高。以发表论文为例,不少教师为了完成当年的科研工作量,随意地选择一些学术水平不高的期刊来发表,而且已形成一种风气,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教师的知识水平很关键,决定着培养出的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而与此同时,地方性高职院校对学术研究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们都养成这样的习惯,重学术研究的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片面地追求数量,此风气造成地方性高职院校学术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四)学术研究资源有限
地方性高职院校规模不大,经费有限,也由于高职院校重视不足,图书馆藏书不多,书籍更新速度慢,同时对网络数据库的建设与更新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这是一个硬件问题。在管理方面,地方性高职院校对图书馆资源利用得不是很充分,例如节假日没有安排人员值班,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低下,极大地制约了地方性高职院校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三、活跃地方高职院校学术研究氛围的对策
(一)重视学术研究、端正学术态度
地方性高职院校应重视学术研究,加强对教师学术修养的教育,使广大教师养成一种学术研究不是附属品,而是与教学工作地位相等的工作端正态度。同时出台一系列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严格措施,对学术不端行为给予严厉惩罚,从而在院校内部自上而下形成端正的学术研究风气,才能更好地帮助地方性高职院校取得长足发展。
(二)学术研究成果评定应公开、公平、公正
针对学术研究中存在论资排辈,学术腐败现象应该制止,学术研究工作应是一项严肃而认真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学术研究可以理解为站在前人肩膀上继续的工作,诚然资历、职称和职务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研究者的学术成果,但不应把资历、职称和职务作为一成不变的评价标准,应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鼓励后起之秀参与竞争,就需要制定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在科研成果的评定中,应更注重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实用性。 (三)鼓励科研工作者走出去,引进来
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发展职业教育,这给地方性高职院校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带来更多的挑战。机遇在于国家给了更多的政策支持,逐步改善地方性高职院校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等问题,挑战在于给地方性高职院校提出更高的標准,要求地方性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培养能力强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性高职院校由于地理位置和区域发展的局限性,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院校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应该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去,学习学科前沿知识,创造条件为有潜力的教师提供学术研究机会,激励和指导他们完成学术研究任务,积累经验来形成一个高效的学术研究团队,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发展。
(四)创新学术研究形式,更新学术研究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地方性高职院校由于资源有限,也由于培养体制的限制,目前的学术研究形式仅仅局限于发表学术论文、主持和参与课题、科研项目这几种形式,很少或基本没有学术交流活动,这不利于教师学术修养的提高,闭门造车不可能会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同时,针对学术研究资源不足的问题,应引起地方性高职院校管理层的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建设丰富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接入期刊网等网络数据库,为广大教师提供有营养的学科知识。在学院的日常管理中,也应重视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如灵活对图书馆节假日值班时间的安排,使得师生在节假期日期间可以在图书馆查阅资料,这有助于良好学术氛围的形成。
总之,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取得很好的发展机会,地方性高职院校更应该以此为契机,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学术研究,产、学、研结合,更高效地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邹玮.高职院校学术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以广西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
[2]唐纳德·肯尼迪,阎凤桥.学术责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
[3]郑茂平.高校学术失范的心理动因及学术规范的心理调控[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3期2005.5.
[4]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2006.5.10.
[5]咏梅.当前我国高校学术规范制度建设的构想[J].德州学院学报,第21卷第5期2005.10.
作者简介:温志桃(1983-),女,汉族,广西南宁人,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班学员;杨国臣(1980-),男,汉族,河南鹿邑人,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一、地方高职院校学术研究取得的经验
(一)制度激励
目前各高校不仅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还注重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多花心思投入学术研究中。与此同时,在职称评定中,学术研究水平往往作为重要的评定标准,因此在高校中教师都能积极地参加学术研究,涌现出不少科研水平高的教师人才。笔者所在的学院属于地方高职院校,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参加科研也作为评定教师水平的一项标准,只是由于学院规模有限,每年分配的科研课题较少,竞争也比较激烈。
(二)人文引导
地方高职院校意识到学术研究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对本校教职工参与学术研究作了一定的引导与辅导。如成立科研部门,专门负责引导教师开展科研究活动,同时在学术研究方法上给广大教师特别是缺少科研经验的教师以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从零开始,逐步地认识并参与学术研究中,这对推动地方高职院校学术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三)培养学术研究先进个人,起到表率作用
在科研指导教学、做好科研才能更好地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地方高职院校涌现出一批热爱学术研究同时也取得一定成果的科研先进个人,为其他教师起到表率作用。在这些科研先进个人的带领下,勤勉的教师能更好地反思自己在学术研究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并积极参与学术研究,也逐渐成长为科研先进个人。
二、地方高职院校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术态度不端正
不少教师把学术研究作为职称评定、晋升的跳板,申请课题、研究项目时热火朝天,信心百倍,课题、研究项目申请成功后重视不足,无暇顾及或置之不理,到临近结题时才慌忙东拼西凑,造成学术成果千篇一律,缺乏创新。与此同时,有的学术团队人员过于庞大,而且成员所学专业与研究方向不一致,目的仅仅在于为职称添砖加瓦,而实际上这些成员并没有真正参与学术研究,对成果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以上两种现象在地方高职院校中屡见不鲜,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地方高职院校每年分配的课题、科研项目较少,少数的课题、科研项目成为教师们的香饽饽,僧多粥少,而教师们又面临着职称评定中关于科研项目的硬性指标,造成教师们喜欢寻找课题、科研项目来挂靠;二是地方高职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以市场为导向,所开办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往往由市场上对专业的需求来决定的,当一个专业因市场需求下降而消失時,教师们只能转系列来适应市场的需求,因此造成转系列后的教师对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够,所参与的学术研究水平不高。
此外,部分教师在学术研究中态度不端正、不严肃,不重视研究过程,只看重结果,在学术论文和课题项目中大篇幅抄袭别人的学术成果,并养成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在教师队伍中形成不良影响。
(二)学术研究中存在论资排辈,学术腐败现象
地方高职院校学术研究重资历、职称和职务,因此在审批项目、课题时偏重对资历、职称及是否是行政领导职务的考察,造成一些资历浅、职称低和非领导教师缺少机会去参与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从而也造成这些高层次的学术研究集中于少数教师,缺乏创新性。而与此同时,少数教师往往同时参与多个学术研究项目,时间和精力都无法很好地顾及,学术研究的初衷流于形式。
此外,地方高职院校内部科研成果评比中,评比的标准不是以学术水平的高低,也偏中资历、职称和职务,这给很多年轻教师不少打击,使他们产生评不评都一样的消极思想,学术力量后劲不足。
(三)学术研究水平不高
前文提及的制度激励能鼓励教师多参与学术研究,在地方性高职院校中也有制定相关的激励制度,但地方性高职院校教师平日里忙于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量,没有时间也缺少经费支持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与学科前沿知识接触得较少,因此学术研究整体水平不高。以发表论文为例,不少教师为了完成当年的科研工作量,随意地选择一些学术水平不高的期刊来发表,而且已形成一种风气,这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教师的知识水平很关键,决定着培养出的学生知识水平的高低。而与此同时,地方性高职院校对学术研究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们都养成这样的习惯,重学术研究的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片面地追求数量,此风气造成地方性高职院校学术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四)学术研究资源有限
地方性高职院校规模不大,经费有限,也由于高职院校重视不足,图书馆藏书不多,书籍更新速度慢,同时对网络数据库的建设与更新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这是一个硬件问题。在管理方面,地方性高职院校对图书馆资源利用得不是很充分,例如节假日没有安排人员值班,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低下,极大地制约了地方性高职院校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
三、活跃地方高职院校学术研究氛围的对策
(一)重视学术研究、端正学术态度
地方性高职院校应重视学术研究,加强对教师学术修养的教育,使广大教师养成一种学术研究不是附属品,而是与教学工作地位相等的工作端正态度。同时出台一系列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严格措施,对学术不端行为给予严厉惩罚,从而在院校内部自上而下形成端正的学术研究风气,才能更好地帮助地方性高职院校取得长足发展。
(二)学术研究成果评定应公开、公平、公正
针对学术研究中存在论资排辈,学术腐败现象应该制止,学术研究工作应是一项严肃而认真的工作,来不得半点马虎。学术研究可以理解为站在前人肩膀上继续的工作,诚然资历、职称和职务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研究者的学术成果,但不应把资历、职称和职务作为一成不变的评价标准,应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鼓励后起之秀参与竞争,就需要制定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在科研成果的评定中,应更注重科研成果所带来的实用性。 (三)鼓励科研工作者走出去,引进来
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发展职业教育,这给地方性高职院校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也带来更多的挑战。机遇在于国家给了更多的政策支持,逐步改善地方性高职院校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等问题,挑战在于给地方性高职院校提出更高的標准,要求地方性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培养能力强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地方性高职院校由于地理位置和区域发展的局限性,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院校管理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应该鼓励和支持教师走出去,学习学科前沿知识,创造条件为有潜力的教师提供学术研究机会,激励和指导他们完成学术研究任务,积累经验来形成一个高效的学术研究团队,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发展。
(四)创新学术研究形式,更新学术研究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地方性高职院校由于资源有限,也由于培养体制的限制,目前的学术研究形式仅仅局限于发表学术论文、主持和参与课题、科研项目这几种形式,很少或基本没有学术交流活动,这不利于教师学术修养的提高,闭门造车不可能会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同时,针对学术研究资源不足的问题,应引起地方性高职院校管理层的重视,加大经费投入,建设丰富的图书馆馆藏资源,接入期刊网等网络数据库,为广大教师提供有营养的学科知识。在学院的日常管理中,也应重视对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利用,如灵活对图书馆节假日值班时间的安排,使得师生在节假期日期间可以在图书馆查阅资料,这有助于良好学术氛围的形成。
总之,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取得很好的发展机会,地方性高职院校更应该以此为契机,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学术研究,产、学、研结合,更高效地服务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邹玮.高职院校学术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以广西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2(12).
[2]唐纳德·肯尼迪,阎凤桥.学术责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
[3]郑茂平.高校学术失范的心理动因及学术规范的心理调控[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1卷第3期2005.5.
[4]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2006.5.10.
[5]咏梅.当前我国高校学术规范制度建设的构想[J].德州学院学报,第21卷第5期2005.10.
作者简介:温志桃(1983-),女,汉族,广西南宁人,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班学员;杨国臣(1980-),男,汉族,河南鹿邑人,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财务会计、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