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下旬,英国曼彻斯特联队(“曼联队”)作客上海,与申花队进行了一场比赛。“曼联队”大牌明星云集,令众多球迷欣喜若狂。
有了狂热的球迷,跑体育新闻的“老记”们自然不敢怠慢,在“曼联队”访沪48小时中,采取紧盯战术,希望挖掘到独家新闻。在如此严密“防守”之下,“曼联队”还是神秘地消失了一个多小时,令“老记”们始料不及。原来,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邀请,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吸烟与健康协会的安排下,“曼联队”派出四名队员来到上海市向明中学,现身说法宣传戒烟,以支持上海“无烟学校”的建设。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什么会选择“曼联队”呢?原因可能出乎人们的意料——“曼联队”是一个“无烟”球队,全体队员都不吸烟!这些大牌球星身价百万甚至千万,都是些潇洒的“酷哥”,抽抽烟似乎是很正常的。可这些队员却个个不抽烟,这不能不让我们大跌眼镜。与我们的某些球队“烟枪”林立相比,不是很值得深思吗?
中国“足协”为了提高足球比赛的水平,可谓想尽办法,并实行了颇具中国特色的“体能测试”,可依然收效甚微。以往我们说,与那些吃牛排喝牛奶的欧美队员相比,中国球员存在“后天不足”,如今看来,似乎不单纯是营养或经济条件所造成的!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另有一个理由:中国吸烟者的年龄在下降,20岁以下青少年的吸烟率, 1996年约为6.84%,到1998年已上升到8.7%,而吸烟越早对健康的影响越大,以及对今后戒烟越不利。今年年初,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局和上海市吸烟与健康协会联合发出通知,开展创建无烟学校活动,其目的就是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无吸烟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不吸烟,以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上海市无烟学校标准包括:学校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形式多样地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把是否吸烟与“三好学生”评选等结合起来等。
当然,我们不能把我国青少年吸烟率的增长归结于中国球员,但这些公众人物的吸烟形象,无疑会对年轻的“追星族”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
有了狂热的球迷,跑体育新闻的“老记”们自然不敢怠慢,在“曼联队”访沪48小时中,采取紧盯战术,希望挖掘到独家新闻。在如此严密“防守”之下,“曼联队”还是神秘地消失了一个多小时,令“老记”们始料不及。原来,经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邀请,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吸烟与健康协会的安排下,“曼联队”派出四名队员来到上海市向明中学,现身说法宣传戒烟,以支持上海“无烟学校”的建设。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什么会选择“曼联队”呢?原因可能出乎人们的意料——“曼联队”是一个“无烟”球队,全体队员都不吸烟!这些大牌球星身价百万甚至千万,都是些潇洒的“酷哥”,抽抽烟似乎是很正常的。可这些队员却个个不抽烟,这不能不让我们大跌眼镜。与我们的某些球队“烟枪”林立相比,不是很值得深思吗?
中国“足协”为了提高足球比赛的水平,可谓想尽办法,并实行了颇具中国特色的“体能测试”,可依然收效甚微。以往我们说,与那些吃牛排喝牛奶的欧美队员相比,中国球员存在“后天不足”,如今看来,似乎不单纯是营养或经济条件所造成的!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另有一个理由:中国吸烟者的年龄在下降,20岁以下青少年的吸烟率, 1996年约为6.84%,到1998年已上升到8.7%,而吸烟越早对健康的影响越大,以及对今后戒烟越不利。今年年初,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卫生局和上海市吸烟与健康协会联合发出通知,开展创建无烟学校活动,其目的就是为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无吸烟环境,教育培养学生不吸烟,以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民族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上海市无烟学校标准包括:学校的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形式多样地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把是否吸烟与“三好学生”评选等结合起来等。
当然,我们不能把我国青少年吸烟率的增长归结于中国球员,但这些公众人物的吸烟形象,无疑会对年轻的“追星族”起到不良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