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的情景引入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qj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好课,首先要有好的开端。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既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注意力的触发点。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入新课的几句话对一节课的成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多数教师大多数时候都是采用开门见山,明确目标直接进入新课或温故知新,承上启下引入新课,我除采用这些常规方法以外还采用了一些新颖的情节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化学实验引入新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可以模拟或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
  在讲授《盐类的水解》时,我这样导入:
  [教师]:我们知道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
  设问:盐溶液是否一定呈中性?
  讲述: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学习盐在水溶液中的变化情况,并联系实验现象分析解释部分事实。
  [组织实验]请用自己实验台上的试剂分别做两组实验。
  实验1:测定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的pH。
  实验2:往3mL0.5mol/L
  CH3COONa溶液中滴入2-3滴酚酞,观察颜色。加热,再观察颜色。
  [提出问题]
  ①NH4Cl溶液、NaCl溶液、CH3COONa溶液酸碱性如何?②向CH3COONa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现象如何?加热后现象又如何?(引出盐类水解的定义)
  以实验为基础,给了学生探究和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比老师将结论直接强行塞给学生的效果要更好,学生愉快的学习,轻松的接受,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以魔术表演引入新课
  在讲授《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时,我采用了表演魔术的方法引入。我对学生说:“大家都知道水可以用来灭火,而今天我却要用水来点燃火。”然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酒精灯(在灯芯内藏一小块钠),往灯芯上滴加2~3滴水,酒精灯迅速着火燃烧起来。学生都非常吃惊,不相信这个事实。学生怀疑的心态和兴趣马上被提起来了。有的上讲台闻烧杯内水的气味,有位同学想到用PH试纸检验,结果发现是呈中性,证明烧杯中所盛无色液体为水。迫切想知道谜底的学生们跟随着我进入了下面的学习。我创设了这种有趣的意境,刺激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励学生去探究,去解开这个谜底。
  三、以诗歌朗诵引入新课
  化学不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它与语文、数学、物理、生物等许多学科都有联系,课堂上不但要教会化学知识,更要与其它学科知识一起融会贯通。
  在教学《改善大气环境》一节时,我利用诗歌朗诵的形式引入新课,由一名学生配乐诗朗诵《记忆的天堂》(由我自己创作的诗歌,摘选了其中一段:当生命的绿色从枝头凋零,当绿色只能靠画笔重现,当春天的阳光不再明媚,当天空只能在我们记忆中晴朗,当空中不再有鸟儿飞翔,当水中不再有鱼儿游荡,当所有的珍禽都成为书本上的文字,当城市的喧嚣只剩下机械的噪音,这一切都将成为回忆,成为我们心中记忆的天堂),同时用Flash制作的动画为背景,配上因大气被破坏引起的环境污染的图片,让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感受到了改善大气的迫切性,激发了学生去了解大气污染的原因和治理措施,同时也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但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研究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责任感。
  四、以化学史料引入新课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过程,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到形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在讲述《苯》这部分内容时,引入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的史料。“大家都会做梦,但历史上有位化学家凯库勒的梦却解开了困扰人类30多年的苯的结构。1865年的一天晚上,凯库勒正在研究苯的结构一筹莫展的时候,他在书房打起了瞌睡,眼前又出现了旋转的碳原子,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盘绕卷曲,忽见蛇衔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一个环状,并旋转不停。他猛然惊醒,根据梦中的启示,迅速画起了封闭的苯的结构式”。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始简介与这节课有关的化学史,不仅能以此导入新课,还会使学生被科学家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百折不挠的精神所启发、激励,唤起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责任编辑 龙建刚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上级团组织、教育部门和少工委的正确指导下,我校以创建“广东省红领巾示范校”为契机,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优势,大力夯实少先队基础工程,创新少先队工作方法,打造少先队工作品牌,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开展各种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少先队活动,增强了全体少先队员的组织观念和组织意识,树立了诚实、勇敢、活泼的良好队风,把少先队建设成为团结、向上、快乐的集体。  一、明确创建目的,发挥少先队对学校德育工
“惯性思维”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同类型题目的效率,一方面却会让学生产生思维惰性,限制他们思维的发展。在课堂、练习和作业反馈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在解题时运用了惯性思维,从而导致解题出错。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教师必须要引起重视,在教学中双管齐下,一方面避免学生产生消极的惯性思维,一方面消除学生存在的消极惯性思维。  一、避免学生产生消极惯性思维的策略  1. 教法多样化,
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并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1. 课堂导入的材料要具有新奇性。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新颖的导入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新时代的高中学生不仅富有强烈的好奇心,而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
要吸引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就要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融通,贴近生活进行物理教学,是吸引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的教学策略之一。那么,如何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贴近生活进行有效教学呢?  1. 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生活化  中学生往往由于感性认识不足而很难建立抽象的物理概念,如果只是按照课本的文字硬性地灌输给学生,教学效果是不明显的。为了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上与这些抽象概念之间建起一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一、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教学“思想道德
一、把时政资源引入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1.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  近年来,政治考试尤其是高考命题呈现出突出时政性、实践性的特点,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察,特别是主观性试题,基本上都是以时政材料做背景,突出能力立意,不仅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考查学生对社会时政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认识水平,将理论联系实际和对学生综合性评价的要求推向更高层次,这就要求高中政治课要把知识点的讲析与时政教学结合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要真正会学习,必须会思考,会质疑。课堂教学时,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与智慧,在适当之时诱导学生、指导学生,才能使学生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表独立见解;学会质疑,在质疑中思考、交流、探究、深入,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当然,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只是引发学生的思考质疑,更要“以诱达思,启智悟道”。 结合瑶族农村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实际,笔者认为培养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它来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校和学生更重视笔头练习,轻听说。为了把英语教学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2010年,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决定对广东省英语科高考进行改革,从2011年开始,取消听力部分(35分),改为听说合考,考试时间定为高考前进行,用时30分钟,考试方式为采用计算机辅助考试,分值为15分,占总分150分的10%。考试内容和赋
“文化论著研读”充分反映了时代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也突出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重要革新。  一、明确“文化论著研读”的总体要求和教学内容  “文化论著研读”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各类文化论著,在开拓视野、认识世界的同时,从中学习和掌握一些有关文化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和知识领域的扩展,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认识水平的提高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读活动,进
【摘要】在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对于学前儿童健全人格塑造和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幼儿教师必需具备相应的艺术素养和艺术教育技能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设置、教育理念、培养目标、方式方法等尚需调整,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亟需改革。本文以川南幼专为例,通过对幼专音乐教学资源整合和音乐课堂的改革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问题成因,提出优化幼专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