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宣传《工伤保险条例》,全面解读工伤保险的各项政策、工伤认定和鉴定流程、缴费企业和经办机构的权利和义务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出版集团组织开发了《漫话<工伤保险条例>》动画宣传片,全片共80集,以推动我国工伤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
一、动画宣传片的动画创意
好的创意是动画成功的基础。在制作每一集动画时,按以下步骤进行创作。
1.权威解读
通过系列动画的总体设计,明确制作80集系列动画,每集动画对应的知识点,并确定动画主题。围绕这些主题和知识点,聘请工伤保险方面的权威专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解读,使职工和相关机构工作人员能够正确理解这些知识点,并对条款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知识点进行展开或延伸性的解读,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
2.了解工作实际
为了使知识点在故事情节中得以充分展现,还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现场调研,从实际工作中寻找结合点,来创作合适的故事。好的創意,一定是与实际业务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意。同时,在故事创作中,使得故事情节和权威解读紧密结合,确保故事的创意没有脱离权威解读的范畴。
3.头脑风暴
组织动画编导、工伤保险一线工作人员、相关专家以及策划编辑人员组成创意团队,围绕每一集动画的主题、知识点,以及调研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进行头脑风暴,即创意讨论。
创意团队在讨论中,不断提出好的点子。通过讨论形成一个创意的雏形,然后把好的点子加入到创意中去,不断丰富、修正、完善,从而形成每一集动画的创意。
二、动画宣传片的故事情节设计
每集动画的创意形成后,要将其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形成故事情节。在故事情节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性
故事要合情合理,与工伤保险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而不是为了知识点而刻意编造的。合理性体现在多个方面,要求无论从基本常识、工作实际、权威性、正确性等方面来看,都符合逻辑,不出现漏洞。
例如,《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一条是关于“行政监督”的,具体内容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法对工伤保险费的征缴和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在针对第五十一条进行动画创作时,第一个版本的创意为:工伤保险待遇处的小张,在录入待遇数据的过程中接打了一个电话,导致录入错误,将4655元误录为4656元。审计人员在例行审计时,发现了这个错误。
这个创意反映了工伤保险基金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但创意只反映了错误数据的发现,而没有反映监督的过程。而且对数据的审核,只是监督工作很小的一部分内容。这个创意不能完整地反映监督检查的全部内容。同时,该创意也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因为录入数据时会有复核环节,出现错误的概率较小。一次审计也不可能只发现这样的一个小问题。
为此,动画创作团队重新进行了创作,设计的故事情节如下:审计组来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例行审计工作,组长介绍审计的要求。社会保险局局长要求全面配合审计工作。社会保险局的工作人员收集、汇总资料,向审计组人员提交各种资料,以供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审计人员向参保企业拨打电话,核实工伤保险参保缴费等相关情况。如果在创意中,设计的是经办人员打电话来核实,就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这个创意反映了对工伤保险基金进行审计监督的全过程,向读者传达了接受监督的要求,并反映了监督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这个创意就比在审计中发现一个错误数据的创意合理得多。
2.正面性
《工伤保险条例》第七章是有关违反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这里有经办机构、协议机构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在这些条款的动画创作和故事情节的设计时,力求从正面来设计故事,反映经办机构的正面形象,遵守条例的有关规定。
例如第五十七条,有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的法律责任。在动画创意中,职工因饮酒导致死亡,该企业的刘总找到在社保中心工作的老同学张处长,要求他违规把该职工认定为工伤。张处长义正词严地拒绝了老同学的要求。故事设计没有从工作人员违法的角度入手,而是从严格遵守法律入手,同样反映了条例的相关内容,维护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正面形象。
在第六十一条,有关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在动画创意中,医生拒绝了工伤职工要求将等级鉴定得更高一些的要求。医生通过与工伤职工的对话,既照顾了工伤职工的情面,又严正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还介绍了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成员的职责和要求。在对话过程中,还说明了自己作为主治医生,无法为自己的病人做劳动能力鉴定,这是因为《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回避原则”,如果工作人员与申请人有利害关系时,在工作中必须采取回避措施。
3.和谐性
在动画创意和故事情节设计时,要体现出和谐社会的要求。故事中的人物,无论是企业的老总,还是建筑工人,其地位都是平等的,力求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此基础上,不正确的做法都会得到纠正;违法违纪行为都会得到处罚。总体要求是,正义得到了伸张,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例如,条例第六十四条中关于本人工资的部分。为了说明本人工资与实际申报工资的不同,这里提到了企业老板为了少缴工伤保险费,从而瞒报本人工资的情节。在故事情节中,这个企业老板红着脸说:“对不住了,我这就去补报”。表明老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尽快去改正。
又如,条例第三十条中关于工伤保险的待遇的部分。在故事情节中,工伤职工在住院期间,企业的老总和人力资源部主管去医院探望职工,做出承诺,让职工安心养伤。体现了企业对职工的关爱,解决工伤职工的后顾之忧。 4.巧妙性
故事情节设计要有一定的巧妙性,能够把一个条款中的要点完整地反映出来。
例如,条例第二十条是关于工伤认定的时限。其中有三个要点:一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二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三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在动画创意时,设计的故事情节如下:办公室内,陈总看着放在桌上的工伤职工小强的医疗费用清单,企业垫付的金额已经达到20多万了,给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了较大的压力,陈总希望能够尽快报销费用。人力资源部的刘经理在汇报工作时,陈总询问了职工小强工伤认定的进展。刘经理汇报了相关情况,并介绍正常流程需要60日。陈总有些着急,推荐刘经理去找一个在人社局工作的亲戚帮忙,看能否加快工伤认定。刘经理回答说,这是行不通的。因为条例要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这时刘经理的手机响起,接到了工伤认定处林处长的电话。因为小强的工伤认定申请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所以15日内就做出了工伤认定的决定。
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就巧妙地将条款中的三个要点都予以了解读和说明。
5.连贯性
劳动能力鉴定是《工伤保险条例》的第四章,共9条。由于劳动能力鉴定的这9条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涉及鉴定条件、鉴定等级、鉴定申请、鉴定委员会、再次鉴定、复查鉴定等内容。如果这9条分别设计故事,就会导致要设计多个工伤事故,有不同的主人公受到伤害,从而去参加鉴定。设计太多的工伤事故,会让动画的重心偏离鉴定工作本身,因此,在对这9条进行动画创意时,创作团队将这9集动画进行整体考虑,设计了一个整体的故事情节。这个故事发生在建筑工地上,工友老王和小强在工作中,由于起吊重物下落,老王将小强推开,导致老王重伤,小强轻伤。故事后续的发展,是两个工友在医院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后去参加劳动能力鉴定。老王鉴定的等级较高(四级),小强的较低(九级)。小强对自己的鉴定结果不服,提出了再次鉴定的要求。而老王的伤情在一段时间后发生了反复,从而需要进行复查鉴定。
这样的创意,在每一条款中都有一个独立的故事情节,而连贯起来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由于故事的连贯性,使得故事的场景和人物可以在多集中连续使用,降低了动画创作的工作量。
6.相关性
动画的创意应力求与工伤职工相关,解决工伤职工关注的相关问题。
例如,条例第二十四条,有关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人员构成及专家库。动画第一版的创意是:骨科专家、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成员,早上起床后,要赶去参加当天的劳动能力鉴定,鉴定前还要与其他专家沟通和做好鉴定准备。由于时间紧张,没有时间吃早饭。专家的妻子端来一杯牛奶,提醒专家注意身体。
这个创意从鉴定委员会人员的工作出发,想反映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的认真和工作任务繁重。但这一点与工伤职工关注的点不同。工伤职工所关注的,是鉴定的公正性,是否会对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影响。
为此,创作人员对该集动画重新创作。修改后的创意是:工伤职工小强近期就要参加劳动能力鉴定了,对参加鉴定的专家不放心,担心鉴定的结果会影响自己的待遇。第二天小强来到人社部门去咨询,工作人员认真解答了他的疑问,并详细介绍了鉴定专家委员会成员的来源和构成、鉴定工作的权威性等,从而使小强的疑问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很明显,后一个创意与工伤职工相关,有着更强的相关性。
7.典型性
在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条款制作动画时,还要制作7集工伤认定的案例。这些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一是要与工伤认定的几种情形相吻合,力求每一种情形都有一个案例;二是要求案例能够反映当前工伤认定中的典型情况;三是案例中有一些疑难点,需要专家分析后,帮助职工理解这些疑难点。
例如,在车间工作时被车辆撞伤,这肯定属于工伤。如果这个事故发生在午休时间,是否应算作工伤。通过案例将这个难点分析清楚,让职工对工伤认定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脚本写作
脚本是根据创意和故事情节编写的规范化的文档,用于指导动画制作人员进行动画的设计和制作。
1.脚本的要求
为了开发好《漫话<工伤保险条例>》动画宣传片,对脚本提出以下要求。
一是脚本按“幕”编写,每一幕发生在一个独立的场景。要求在脚本中,对场景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让制作人员对场景有所了解。
二是每一幕包括多个镜头。每一个镜头,要求描述出发生的故事、出场的人物、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镜头中的关键点。
三是脚本中的对话、解说词要严格推敲,不仅要使得对话符合人物特点,还要求与故事情节相契合。对话和解说词用于配音,必须保证准确、正确,以免后续修改,需要重新配音。
2.對话的要求
在动画的故事部分,根据故事情节来设计人物之间的对话,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同时,好的对话,能够进一步提升故事的水平,吸引读者的关注。
对于人物对话,一是要求简洁有效。人物以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要求等。二是要求适当口语化。人物对话要与故事情节相符合,适当使用生活化语言,不要使用书面语言。考虑到动画片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尽量少地使用方言。三是要求个性化。人物的语言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不同的人物,由于其从事的工作不同、社会阅历不同,因此,其语言也不同。例如建筑企业的参保职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办事人员,两者的语言必然不同。前者的语言要更口语化和生活化,后者的语言则要更专业化、标准化。四是要求适当幽默化。人物对话要适当与网络语言、流行语结合,体现一定的幽默性。动画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表现形式,因此语言的幽默性可以增强动画的表现力和吸引力。要注意的是,幽默化并不意味着庸俗化、低级化。作为正式出版物,要在人物对话设计中,避免低级趣味的词语出现。 3.典型脚本
一个典型的脚本如下。
劳动能力再次鉴定
第一幕:建筑公司,人力资源部办公室。
人物:人力资源部主管刘经理、工伤职工赵小强。
镜头一(中景转近景):刘经理手里拿着档案,第一页是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刘经理说:“小强,你的鉴定结果下来了。你看下,伤残等级为九级。”
镜头二(特写):劳动能力鉴定意见书及结论。
镜头三(近景):小强坐在轮椅上,接过档案,翻看自己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禁皱起眉头,不满意地说:“不会吧,我伤得这么重,怎么能只给我认定成九级呢?”
镜头四(近景):刘经理:“小强,这是专家们的鉴定结果,我认为应该不会那么草率下结论的。”
镜头五(近景转中景):小强生气地把资料往自己腿上一放:“哼,我要亲自去问个明白。”小强推着轮椅离开人力资源部办公室。
第二幕:人社局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
人物:工作人员李科长、工伤职工赵小强。李科长在接待赵小强,李科长坐在办公桌后,小强坐在轮椅上。小强面前,摆着一杯热水。
鏡头一(中景转近景):李科长(耐心地给小强讲解):“这次参与鉴定的成员都是从医疗卫生专家库里挑选的各科的专家,他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都是这一领域的权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鉴定的公平、公正。对你的情况,专家进行了认真分析,几位专家还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鉴定为九级是合理的。不过,如果你一定要坚持认为鉴定结论不合理,对这个结果不服的话,可以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再次鉴定的工作是由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来完成。”
镜头二(近景):小强(有点无奈地)说:“唉,反正我就是觉得我伤得这么重,怎么也不应该才九级伤残吧,我要申请再次鉴定。”
镜头三(近景):李科长:“嗯,可以,不过我要告诉你,再次鉴定的结论将会是最终的结论。”听了李科长的话,小强点了点头。
权威解说: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是再次鉴定申请的受理机构。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初次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作者单位:林京耀、唐圣平,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李文威,郑州智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孔学勤,郑州市社会保险局)
一、动画宣传片的动画创意
好的创意是动画成功的基础。在制作每一集动画时,按以下步骤进行创作。
1.权威解读
通过系列动画的总体设计,明确制作80集系列动画,每集动画对应的知识点,并确定动画主题。围绕这些主题和知识点,聘请工伤保险方面的权威专家,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解读,使职工和相关机构工作人员能够正确理解这些知识点,并对条款中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知识点进行展开或延伸性的解读,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
2.了解工作实际
为了使知识点在故事情节中得以充分展现,还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开展现场调研,从实际工作中寻找结合点,来创作合适的故事。好的創意,一定是与实际业务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意。同时,在故事创作中,使得故事情节和权威解读紧密结合,确保故事的创意没有脱离权威解读的范畴。
3.头脑风暴
组织动画编导、工伤保险一线工作人员、相关专家以及策划编辑人员组成创意团队,围绕每一集动画的主题、知识点,以及调研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进行头脑风暴,即创意讨论。
创意团队在讨论中,不断提出好的点子。通过讨论形成一个创意的雏形,然后把好的点子加入到创意中去,不断丰富、修正、完善,从而形成每一集动画的创意。
二、动画宣传片的故事情节设计
每集动画的创意形成后,要将其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出来,形成故事情节。在故事情节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性
故事要合情合理,与工伤保险工作中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而不是为了知识点而刻意编造的。合理性体现在多个方面,要求无论从基本常识、工作实际、权威性、正确性等方面来看,都符合逻辑,不出现漏洞。
例如,《工伤保险条例》第五十一条是关于“行政监督”的,具体内容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依法对工伤保险费的征缴和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在针对第五十一条进行动画创作时,第一个版本的创意为:工伤保险待遇处的小张,在录入待遇数据的过程中接打了一个电话,导致录入错误,将4655元误录为4656元。审计人员在例行审计时,发现了这个错误。
这个创意反映了工伤保险基金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但创意只反映了错误数据的发现,而没有反映监督的过程。而且对数据的审核,只是监督工作很小的一部分内容。这个创意不能完整地反映监督检查的全部内容。同时,该创意也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因为录入数据时会有复核环节,出现错误的概率较小。一次审计也不可能只发现这样的一个小问题。
为此,动画创作团队重新进行了创作,设计的故事情节如下:审计组来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例行审计工作,组长介绍审计的要求。社会保险局局长要求全面配合审计工作。社会保险局的工作人员收集、汇总资料,向审计组人员提交各种资料,以供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同时,审计人员向参保企业拨打电话,核实工伤保险参保缴费等相关情况。如果在创意中,设计的是经办人员打电话来核实,就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
这个创意反映了对工伤保险基金进行审计监督的全过程,向读者传达了接受监督的要求,并反映了监督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内容。这个创意就比在审计中发现一个错误数据的创意合理得多。
2.正面性
《工伤保险条例》第七章是有关违反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这里有经办机构、协议机构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在这些条款的动画创作和故事情节的设计时,力求从正面来设计故事,反映经办机构的正面形象,遵守条例的有关规定。
例如第五十七条,有关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的法律责任。在动画创意中,职工因饮酒导致死亡,该企业的刘总找到在社保中心工作的老同学张处长,要求他违规把该职工认定为工伤。张处长义正词严地拒绝了老同学的要求。故事设计没有从工作人员违法的角度入手,而是从严格遵守法律入手,同样反映了条例的相关内容,维护了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经办机构工作人员的正面形象。
在第六十一条,有关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在动画创意中,医生拒绝了工伤职工要求将等级鉴定得更高一些的要求。医生通过与工伤职工的对话,既照顾了工伤职工的情面,又严正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还介绍了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专家成员的职责和要求。在对话过程中,还说明了自己作为主治医生,无法为自己的病人做劳动能力鉴定,这是因为《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了“回避原则”,如果工作人员与申请人有利害关系时,在工作中必须采取回避措施。
3.和谐性
在动画创意和故事情节设计时,要体现出和谐社会的要求。故事中的人物,无论是企业的老总,还是建筑工人,其地位都是平等的,力求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在此基础上,不正确的做法都会得到纠正;违法违纪行为都会得到处罚。总体要求是,正义得到了伸张,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例如,条例第六十四条中关于本人工资的部分。为了说明本人工资与实际申报工资的不同,这里提到了企业老板为了少缴工伤保险费,从而瞒报本人工资的情节。在故事情节中,这个企业老板红着脸说:“对不住了,我这就去补报”。表明老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尽快去改正。
又如,条例第三十条中关于工伤保险的待遇的部分。在故事情节中,工伤职工在住院期间,企业的老总和人力资源部主管去医院探望职工,做出承诺,让职工安心养伤。体现了企业对职工的关爱,解决工伤职工的后顾之忧。 4.巧妙性
故事情节设计要有一定的巧妙性,能够把一个条款中的要点完整地反映出来。
例如,条例第二十条是关于工伤认定的时限。其中有三个要点:一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二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三是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在动画创意时,设计的故事情节如下:办公室内,陈总看着放在桌上的工伤职工小强的医疗费用清单,企业垫付的金额已经达到20多万了,给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了较大的压力,陈总希望能够尽快报销费用。人力资源部的刘经理在汇报工作时,陈总询问了职工小强工伤认定的进展。刘经理汇报了相关情况,并介绍正常流程需要60日。陈总有些着急,推荐刘经理去找一个在人社局工作的亲戚帮忙,看能否加快工伤认定。刘经理回答说,这是行不通的。因为条例要求,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这时刘经理的手机响起,接到了工伤认定处林处长的电话。因为小强的工伤认定申请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所以15日内就做出了工伤认定的决定。
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情节,就巧妙地将条款中的三个要点都予以了解读和说明。
5.连贯性
劳动能力鉴定是《工伤保险条例》的第四章,共9条。由于劳动能力鉴定的这9条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涉及鉴定条件、鉴定等级、鉴定申请、鉴定委员会、再次鉴定、复查鉴定等内容。如果这9条分别设计故事,就会导致要设计多个工伤事故,有不同的主人公受到伤害,从而去参加鉴定。设计太多的工伤事故,会让动画的重心偏离鉴定工作本身,因此,在对这9条进行动画创意时,创作团队将这9集动画进行整体考虑,设计了一个整体的故事情节。这个故事发生在建筑工地上,工友老王和小强在工作中,由于起吊重物下落,老王将小强推开,导致老王重伤,小强轻伤。故事后续的发展,是两个工友在医院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后去参加劳动能力鉴定。老王鉴定的等级较高(四级),小强的较低(九级)。小强对自己的鉴定结果不服,提出了再次鉴定的要求。而老王的伤情在一段时间后发生了反复,从而需要进行复查鉴定。
这样的创意,在每一条款中都有一个独立的故事情节,而连贯起来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由于故事的连贯性,使得故事的场景和人物可以在多集中连续使用,降低了动画创作的工作量。
6.相关性
动画的创意应力求与工伤职工相关,解决工伤职工关注的相关问题。
例如,条例第二十四条,有关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人员构成及专家库。动画第一版的创意是:骨科专家、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成员,早上起床后,要赶去参加当天的劳动能力鉴定,鉴定前还要与其他专家沟通和做好鉴定准备。由于时间紧张,没有时间吃早饭。专家的妻子端来一杯牛奶,提醒专家注意身体。
这个创意从鉴定委员会人员的工作出发,想反映工作人员对待工作的认真和工作任务繁重。但这一点与工伤职工关注的点不同。工伤职工所关注的,是鉴定的公正性,是否会对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影响。
为此,创作人员对该集动画重新创作。修改后的创意是:工伤职工小强近期就要参加劳动能力鉴定了,对参加鉴定的专家不放心,担心鉴定的结果会影响自己的待遇。第二天小强来到人社部门去咨询,工作人员认真解答了他的疑问,并详细介绍了鉴定专家委员会成员的来源和构成、鉴定工作的权威性等,从而使小强的疑问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很明显,后一个创意与工伤职工相关,有着更强的相关性。
7.典型性
在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条款制作动画时,还要制作7集工伤认定的案例。这些案例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一是要与工伤认定的几种情形相吻合,力求每一种情形都有一个案例;二是要求案例能够反映当前工伤认定中的典型情况;三是案例中有一些疑难点,需要专家分析后,帮助职工理解这些疑难点。
例如,在车间工作时被车辆撞伤,这肯定属于工伤。如果这个事故发生在午休时间,是否应算作工伤。通过案例将这个难点分析清楚,让职工对工伤认定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三、脚本写作
脚本是根据创意和故事情节编写的规范化的文档,用于指导动画制作人员进行动画的设计和制作。
1.脚本的要求
为了开发好《漫话<工伤保险条例>》动画宣传片,对脚本提出以下要求。
一是脚本按“幕”编写,每一幕发生在一个独立的场景。要求在脚本中,对场景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让制作人员对场景有所了解。
二是每一幕包括多个镜头。每一个镜头,要求描述出发生的故事、出场的人物、人物之间的对话,以及镜头中的关键点。
三是脚本中的对话、解说词要严格推敲,不仅要使得对话符合人物特点,还要求与故事情节相契合。对话和解说词用于配音,必须保证准确、正确,以免后续修改,需要重新配音。
2.對话的要求
在动画的故事部分,根据故事情节来设计人物之间的对话,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同时,好的对话,能够进一步提升故事的水平,吸引读者的关注。
对于人物对话,一是要求简洁有效。人物以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要求等。二是要求适当口语化。人物对话要与故事情节相符合,适当使用生活化语言,不要使用书面语言。考虑到动画片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尽量少地使用方言。三是要求个性化。人物的语言要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不同的人物,由于其从事的工作不同、社会阅历不同,因此,其语言也不同。例如建筑企业的参保职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办事人员,两者的语言必然不同。前者的语言要更口语化和生活化,后者的语言则要更专业化、标准化。四是要求适当幽默化。人物对话要适当与网络语言、流行语结合,体现一定的幽默性。动画本身就是一种有趣的表现形式,因此语言的幽默性可以增强动画的表现力和吸引力。要注意的是,幽默化并不意味着庸俗化、低级化。作为正式出版物,要在人物对话设计中,避免低级趣味的词语出现。 3.典型脚本
一个典型的脚本如下。
劳动能力再次鉴定
第一幕:建筑公司,人力资源部办公室。
人物:人力资源部主管刘经理、工伤职工赵小强。
镜头一(中景转近景):刘经理手里拿着档案,第一页是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刘经理说:“小强,你的鉴定结果下来了。你看下,伤残等级为九级。”
镜头二(特写):劳动能力鉴定意见书及结论。
镜头三(近景):小强坐在轮椅上,接过档案,翻看自己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禁皱起眉头,不满意地说:“不会吧,我伤得这么重,怎么能只给我认定成九级呢?”
镜头四(近景):刘经理:“小强,这是专家们的鉴定结果,我认为应该不会那么草率下结论的。”
镜头五(近景转中景):小强生气地把资料往自己腿上一放:“哼,我要亲自去问个明白。”小强推着轮椅离开人力资源部办公室。
第二幕:人社局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公室。
人物:工作人员李科长、工伤职工赵小强。李科长在接待赵小强,李科长坐在办公桌后,小强坐在轮椅上。小强面前,摆着一杯热水。
鏡头一(中景转近景):李科长(耐心地给小强讲解):“这次参与鉴定的成员都是从医疗卫生专家库里挑选的各科的专家,他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都是这一领域的权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鉴定的公平、公正。对你的情况,专家进行了认真分析,几位专家还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鉴定为九级是合理的。不过,如果你一定要坚持认为鉴定结论不合理,对这个结果不服的话,可以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再次鉴定的工作是由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来完成。”
镜头二(近景):小强(有点无奈地)说:“唉,反正我就是觉得我伤得这么重,怎么也不应该才九级伤残吧,我要申请再次鉴定。”
镜头三(近景):李科长:“嗯,可以,不过我要告诉你,再次鉴定的结论将会是最终的结论。”听了李科长的话,小强点了点头。
权威解说: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是再次鉴定申请的受理机构。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初次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作者单位:林京耀、唐圣平,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李文威,郑州智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孔学勤,郑州市社会保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