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民族高等教育政策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保证.本文利用Nvivo12plus统计软件对1949年以来43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进行计量与内容分析,构建政策工具类型和政策内容主题二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工具类型使用有较大差距;政策内容注重短期效益,长期投入较少;政策内容聚焦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内容与政策工具差异较大.未来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要注重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优化组合;政策内容需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提升政策工具与政策内容的适切性.
【机 构】
: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高等教育政策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保证.本文利用Nvivo12plus统计软件对1949年以来43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进行计量与内容分析,构建政策工具类型和政策内容主题二维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工具类型使用有较大差距;政策内容注重短期效益,长期投入较少;政策内容聚焦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内容与政策工具差异较大.未来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制定要注重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优化组合;政策内容需兼顾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提升政策工具与政策内容的适切性.
其他文献
伍慧明小说《望岩》有新历史主义倾向和特征.“纸生仔”和“坦白计划”这段特殊的历史给美国华人移民造成了长久创伤,并迫使华人社区陷入“沉寂”.伍慧明将客观史料、个人经历与虚构想象结合在一起,对美国华人先辈的经历和遭遇进行叙述、阐释和重写,来完成自己对“纸生仔”和“坦白计划”这段历史的重新建构.《望岩》的新历史主义书写揭示了掩盖在宏大历史叙事之下的复杂社会矛盾,复活了以华人移民为代表的美国社会边缘群体的“他者声音”,发掘了“纸生仔”及其后代心理创伤和身份认同困难的历史根源,达到了观照美国社会现实的目的 .
培养适应地方经社会发展需要的一流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的历史使命.分析了当前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对内蒙古民族大学多年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提出了以课程思政共同体为引领、师生学习共同体和产教融合共同体为驱动的“三元共同体”人才培养模式.“三元共同体”相互融通、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创新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了学生的价值引领,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中央基于内蒙古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赋予其“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战略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在战略运行过程中,面临或潜在面临着生态保护形势严峻、各类矛盾错综复杂、双碳达标压力大、战略资源开发不足、农牧业水平不高、现代化生产相对滞后、宗教渗透与跨境犯罪等诸多风险挑战.因此,必须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增强生态“绿色力”、维护政治安全“保障力”、增进能源和战略资源“支撑力”、确保农牧业“基础力”、提升中华民族“聚合力”,通过打造“平安内蒙古”为“富裕
学业评估向来引人注目,它关乎学生的命运和教育公平.学业卓越背后的制造过程却常常被外界忽略.瑞士社会学家菲利普·贝和努的著作《制造学业卓越:从课程大纲到评估实践》以日内瓦小学的学业成就制造流水线的为例,通过质性研究描述正式课程大纲与实际执行大纲、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具体教学实践以及师生面对评估的策略,得出这一制造过程并非完全理性,而是掺杂了诸多主观因素和武断成分的结论.
1977年出版的《学做工——劳工子弟何以接继父业》是英国伯明翰学派的代表人物保罗·威利斯的经典之作,在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持续产生重要影响.工人阶级的成长背景、少年时期的内心挣扎、剑桥大学的边缘生活深刻影响了保罗·威利斯的问题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和方兴未艾的文化研究为他提供了理论对手和思想资源,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学术文化促成了他独特的研究风格.反学校文化、同源理论与洞察组构了《学做工——劳工子弟何以接继父业》的核心理论框架.保罗·威利斯的思想特色突出体现为民族志方法的使用以及文化
2020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收官之年,回溯与反思其实施十年的举措与成效,对我国民族教育发展的阶段性与衔接性历程有着重要意义.十年间,民族教育在政策体系顶层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成效显著.面向未来,民族教育的重心更加聚焦“人”的发展.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安徽省微观调研数据,实证考察了乡村人才培育需求因素.结果 表明:乡村人才培育意愿不高,乡村人才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对其培育意愿产生正向影响,其中感知行为控制的促进作用最大.基于此,应增强乡村人才培育信念,加大乡村人才培育支持力度和投入力度,落实乡村人才扶持政策,推进乡村人才培育常态化和制度化.
当代云南跨境民族作家母语文学创作特点鲜明,成绩突出.西双版纳本土评论家王涧,在怀念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初创的云南首批母语诗人之一、西双版纳傣族歌手诗人康朗甩的文章里写道:“犹忆声名如鹊起,曾惊巨笔似虹飞”,这不仅是对康朗甩个人的评价,更是对当代云南跨境民族作家母语文学创作的兴起与发展、内容与形式、汉译与分享、传播与影响等成就的高度评价和诗意总结.
火在人类生活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人类文明的象征.“火”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就现代文明而言,凡重大活动必采集火种,充分体现了火的象征意义.新疆卫拉特蒙古族的祭火活动是象征和仪式融合而成的整合物,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卫拉特蒙古族民众不仅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火”文化的内涵,而且形成了独特的习俗文化.以巴音布鲁克镇巴音郭楞哈尔萨拉村为例,进行田野调查并且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详细介绍祭火仪式的准备工作和活动的全过程,系统地解读喀喇沙尔土尔扈特蒙古族“白”式祭火习俗的相关文化内涵.
自种族隔离制度解除后,新南非政府出台了一揽子教育政策以加快南非教育民主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但种族隔离制度解除的27年后,贫困和不平等的社会问题以及种族矛盾、阶级分化依然比较突出.这些社会和历史问题也直接影响了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问题凸显,入学率低、毕业率低和教育质量低的问题与性别问题、种族问题等并存.本文主要基于对南非教育的实地考察,结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对南非社会与高等教育发展现状、高等教育问题及其背后的历史根源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南非高等教育未来趋势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