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已为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参加区域经济合作,依靠地区优势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面对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新态势,我国既存在一些差距,也有很多机遇,如何抓住机遇,适应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实施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
1、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起步较晚,总体水平较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始于战后初期,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加入的第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就是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1995年参与了图们江次区域经济合作,1996年中国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2000年以来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进展较快,陆续加入了曼谷协定,启动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也已生效等。但是,中国与其它国家相比,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水平依然较低,没有在更加全面、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2、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法规、政策不完善,体制仍有不适应之处。近些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并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但中国起步较晚,参加的区域合作组织较少,经验不足。因此,目前中国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法规、政策还不完善,有些领域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法规、政策,现有的法规、政策还有不少缺陷。
3、中国自由贸易能力不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贸易高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但是,中国依然没有摆脱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虽然已进入贸易大国行列,但仍不是贸易强国,也就是说,中国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不科学,尤其是出口贸易。虽然贸易量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但出口结构与发展中国家相同,也就是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档次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有相当比例,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例不高。因而,竞争能力较低。与此同时,粗放型外贸经营方式还将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其低价也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还将减少中国的贸易利益。
4、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不够广泛。从目前中国已加入并正在谈判的区域经济合作情况来看,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主要是贸易、投资、加工业等,而在其他方面的合作则较少,尤其在高新技术、能源、环保、服务贸易、金融、货币、知识产权、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农业、文化等领域合作较少。中国参与合作的领域不广,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制约了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
5、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在一定时期影响着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国在十五年内不能被西方国家认可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这就是说中国在2001年以后的十五年内被认为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而非市场经济地位就享受不到市场经济地位的相对待遇,尤其是在反倾销、反补贴、投资等方面受到歧视待遇,这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极其不利的。虽然,中国政府近年来积极与有关国家进行磋商谈判,使一些国家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截至2006年4月已有53个国家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是,主要西方国家们仍然没有承认,对目前经济合作影响较大。
6、资源问题凸显。2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它也是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资源的严重短缺,尤其一些重要的战略资源给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安全隐患,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1?郾2亿吨,铁矿砂进口2?郾1亿吨,都占到国内消费量的40%左右。2005年中国原油进口更是达到1.3亿吨,中国对世界资源的要求对世界市场形成了巨大压力,而其他国家对资源的需求也是较大的,尤其是经济大国,如美国、日本、欧盟等。这样区域经济合作不可避免地就会发生对资源的争夺,其矛盾、摩擦必然会增多。
7、中国威胁论仍有一定的市场。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什么政治威胁、经济威胁、军事威胁等等,对中国参与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合作等事务要进行阻挠。在经济上,西方国家想方设法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散布中国经济威胁论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一定影响。如在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中一些国家反应较冷淡,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实力较强大,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将处于主导地位,而他们处于从属地位。另外,西方国家还散布中国能源威胁论,对中国境外能源合作和开发加强防范和干扰,如中俄石油管线——安大线的方案,因日本的干扰,无果而终。
8、国际政治、安全等战略因素的影响。从政治、军事、安全等因素来分析,中国参与一体化进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解决。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崛起,它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和遏制,尤其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他们总认为中国崛起对它们是一种挑战和威胁。因此,在国际事务中经常给中国制造一些麻烦,在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中也是这样。从亚洲地区来看,中国与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东盟等)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等关系,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各自的目标也不尽完全一致。中国希望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利用亚洲市场、资源、技术、资金,实现现代化。日本则希望发展日本经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利用多边合作机制制约中国的崛起,并在区域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另外,中国与东盟在南中国海也有一些争议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中国与亚洲邻国的区域经济合作。
9、主导权问题。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就是主导权问题,也就是区域经济合作由哪个国家主导或领导。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都想拥有领导权、主导权,都想当领导者,而不愿处于从属地位当被领导者。对于区域经济合作来讲,到底有没有主导者,由谁来领导,目前尚无定论。但是,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来看,只有那些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强大的国家发挥着主导作用。就亚洲地区而言,日本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一心想当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国家,但日本是经济上的大国,政治上的小国,再加上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的伤害无法抹去,因此,亚洲其它国家是不愿、也不会让日本处于主导地位的。但日本、东盟、韩国等也不愿让中国处于主导地位。
二、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
1、要有明确目标。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中国必须顺应这一朝流,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使中国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必须确定目标,即在保证国家经济稳定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双赢和多赢,通过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增强中国经济对世界和区域经济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同时,要确定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近期、远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规划,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使确定的目标按期实现。
2、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方面有着复杂的关系。因此,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在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上,吴仪副总理提出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原则:第一,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第二,加强理解,增强互信;第三,求同存异,循序渐进。同时,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应面向大市场,发展同主要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更要注重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在当前国际国内资源供求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应加强重要资源和能源的国际合作。
3、确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规划。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才刚刚起步,经验不足。因此,应借鉴其它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并根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规划,要着眼长远,通盘考虑,确定区域经济合作的对象、内容、范围、重点、方式方法、步骤,同时,要做好战略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对推进的每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都要做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研究各成员的政治、经济情况,贸易、投资政策情况,法律、法规情况等。
4、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中国国内经济体制存在不少问题,还有不完善之处,还不能很好有效地适应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对一些不合理制度、政策的清理,健全和完善,以适应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制度、新政策。同时,要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放宽准入限制,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为中国贸易、投资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5、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对于成员方来讲,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成员方的经济结构和竞争力。目前,中国经济结构和竞争力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对加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增加其技术含量,提高产业竞争力。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各地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对外输出产业部门、企业集团,以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核心建立地方工业体系。积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对外投资,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6、积极参与多边、双边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多边、双边经贸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贸易流向和利益分配。因此,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增强中国在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的说话权,在经贸规则制定中充分体现国家的整体利益。尤其在当前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不顺利的情况下,更要重视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区域合作的步伐,积极与相关国家进行双边谈判、磋商,制定相应的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全面发展。
7、加强国际对话与协商,发展与各国的双边、多边经贸合作。国际对话与协商是发展国际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解决经贸纠纷的重要途径。所以,加强国际对话与协商,建立对话与协商机制是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创造公平贸易环境所必须的,尤其当前包括西方主要国家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仍然没有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中国应与其他的国家进行对话与协商,争取使更多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尽早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减少贸易摩擦。另外,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中,把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启动区域经济合作谈判的先决条件。
8、扩大区域合作范围,突出重点领域。目前,国际区域经济合作领域越来越广泛,中国应顺应这一趋势,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合作的范围,除传统的相互在产品贸易方面开放市场外,还要不断拓宽合作的领域,如金融、货币、资源、能源、服务贸易、科技、环保、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知识产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竞争政策等领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要突出重点领域,加强重点领域区域合作。
9、健全、完善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涉外经济方面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但是,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些法律、法规已经过时,不适新的形势,需要修订完善,另外,有些法律、法规还没有建立起来,应尽快制定。
(作者单位:中共西安市委党校、西安市行政学院)
一、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面临的问题
1、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起步较晚,总体水平较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始于战后初期,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加入的第一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就是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中国参与澜沧江湄公河地区次区域经济合作,1995年参与了图们江次区域经济合作,1996年中国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2000年以来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步伐进展较快,陆续加入了曼谷协定,启动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程,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也已生效等。但是,中国与其它国家相比,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水平依然较低,没有在更加全面、更高层次上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2、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法规、政策不完善,体制仍有不适应之处。近些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并推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但中国起步较晚,参加的区域合作组织较少,经验不足。因此,目前中国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法规、政策还不完善,有些领域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法规、政策,现有的法规、政策还有不少缺陷。
3、中国自由贸易能力不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贸易高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0%,但是,中国依然没有摆脱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虽然已进入贸易大国行列,但仍不是贸易强国,也就是说,中国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不科学,尤其是出口贸易。虽然贸易量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但出口结构与发展中国家相同,也就是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档次低,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有相当比例,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例不高。因而,竞争能力较低。与此同时,粗放型外贸经营方式还将导致资源的大量浪费,其低价也易引起国际贸易摩擦,还将减少中国的贸易利益。
4、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不够广泛。从目前中国已加入并正在谈判的区域经济合作情况来看,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主要是贸易、投资、加工业等,而在其他方面的合作则较少,尤其在高新技术、能源、环保、服务贸易、金融、货币、知识产权、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农业、文化等领域合作较少。中国参与合作的领域不广,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制约了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
5、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在一定时期影响着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根据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国在十五年内不能被西方国家认可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这就是说中国在2001年以后的十五年内被认为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而非市场经济地位就享受不到市场经济地位的相对待遇,尤其是在反倾销、反补贴、投资等方面受到歧视待遇,这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极其不利的。虽然,中国政府近年来积极与有关国家进行磋商谈判,使一些国家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截至2006年4月已有53个国家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但是,主要西方国家们仍然没有承认,对目前经济合作影响较大。
6、资源问题凸显。20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它也是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资源的严重短缺,尤其一些重要的战略资源给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安全隐患,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04年中国原油进口1?郾2亿吨,铁矿砂进口2?郾1亿吨,都占到国内消费量的40%左右。2005年中国原油进口更是达到1.3亿吨,中国对世界资源的要求对世界市场形成了巨大压力,而其他国家对资源的需求也是较大的,尤其是经济大国,如美国、日本、欧盟等。这样区域经济合作不可避免地就会发生对资源的争夺,其矛盾、摩擦必然会增多。
7、中国威胁论仍有一定的市场。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什么政治威胁、经济威胁、军事威胁等等,对中国参与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合作等事务要进行阻挠。在经济上,西方国家想方设法阻挠中国经济发展,散布中国经济威胁论对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产生一定影响。如在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中一些国家反应较冷淡,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实力较强大,中国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将处于主导地位,而他们处于从属地位。另外,西方国家还散布中国能源威胁论,对中国境外能源合作和开发加强防范和干扰,如中俄石油管线——安大线的方案,因日本的干扰,无果而终。
8、国际政治、安全等战略因素的影响。从政治、军事、安全等因素来分析,中国参与一体化进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解决。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崛起,它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挠和遏制,尤其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他们总认为中国崛起对它们是一种挑战和威胁。因此,在国际事务中经常给中国制造一些麻烦,在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中也是这样。从亚洲地区来看,中国与亚洲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东盟等)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政治、文化等关系,在区域经济合作中,各自的目标也不尽完全一致。中国希望通过区域经济合作利用亚洲市场、资源、技术、资金,实现现代化。日本则希望发展日本经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利用多边合作机制制约中国的崛起,并在区域合作中处于主导地位。另外,中国与东盟在南中国海也有一些争议等,这些问题都会影响中国与亚洲邻国的区域经济合作。
9、主导权问题。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就是主导权问题,也就是区域经济合作由哪个国家主导或领导。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讲,都想拥有领导权、主导权,都想当领导者,而不愿处于从属地位当被领导者。对于区域经济合作来讲,到底有没有主导者,由谁来领导,目前尚无定论。但是,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来看,只有那些政治、经济、军事等实力强大的国家发挥着主导作用。就亚洲地区而言,日本经济、军事实力最强大,一心想当区域经济合作的主导国家,但日本是经济上的大国,政治上的小国,再加上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亚洲国家和人民造成的伤害无法抹去,因此,亚洲其它国家是不愿、也不会让日本处于主导地位的。但日本、东盟、韩国等也不愿让中国处于主导地位。
二、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
1、要有明确目标。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因此,中国必须顺应这一朝流,积极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使中国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之中。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必须确定目标,即在保证国家经济稳定和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双赢和多赢,通过参与国际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增强中国经济对世界和区域经济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同时,要确定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近期、远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规划,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使确定的目标按期实现。
2、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所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历史等方面有着复杂的关系。因此,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在东北亚经济合作论坛上,吴仪副总理提出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原则:第一,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第二,加强理解,增强互信;第三,求同存异,循序渐进。同时,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应面向大市场,发展同主要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更要注重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在当前国际国内资源供求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应加强重要资源和能源的国际合作。
3、确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规划。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才刚刚起步,经验不足。因此,应借鉴其它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并根据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制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规划,要着眼长远,通盘考虑,确定区域经济合作的对象、内容、范围、重点、方式方法、步骤,同时,要做好战略规划的基础性工作,对推进的每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都要做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研究各成员的政治、经济情况,贸易、投资政策情况,法律、法规情况等。
4、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中国国内经济体制存在不少问题,还有不完善之处,还不能很好有效地适应区域经济合作的需要。因此,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对一些不合理制度、政策的清理,健全和完善,以适应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制度、新政策。同时,要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放宽准入限制,提高贸易自由化水平,为中国贸易、投资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5、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对于成员方来讲,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成员方的经济结构和竞争力。目前,中国经济结构和竞争力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对加工业进行技术改造,增加其技术含量,提高产业竞争力。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下,各地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对外输出产业部门、企业集团,以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为核心建立地方工业体系。积极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同时,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对外投资,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
6、积极参与多边、双边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多边、双边经贸规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贸易流向和利益分配。因此,中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增强中国在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的说话权,在经贸规则制定中充分体现国家的整体利益。尤其在当前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不顺利的情况下,更要重视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区域合作的步伐,积极与相关国家进行双边谈判、磋商,制定相应的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与相关国家和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全面发展。
7、加强国际对话与协商,发展与各国的双边、多边经贸合作。国际对话与协商是发展国际经济关系,促进经济合作与发展,解决经贸纠纷的重要途径。所以,加强国际对话与协商,建立对话与协商机制是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创造公平贸易环境所必须的,尤其当前包括西方主要国家在内的世界多数国家仍然没有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中国应与其他的国家进行对话与协商,争取使更多的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尽早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减少贸易摩擦。另外,在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中,把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启动区域经济合作谈判的先决条件。
8、扩大区域合作范围,突出重点领域。目前,国际区域经济合作领域越来越广泛,中国应顺应这一趋势,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合作的范围,除传统的相互在产品贸易方面开放市场外,还要不断拓宽合作的领域,如金融、货币、资源、能源、服务贸易、科技、环保、人力资源开发、投资、知识产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竞争政策等领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要突出重点领域,加强重点领域区域合作。
9、健全、完善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涉外经济方面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但是,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些法律、法规已经过时,不适新的形势,需要修订完善,另外,有些法律、法规还没有建立起来,应尽快制定。
(作者单位:中共西安市委党校、西安市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