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制度下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hij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学校普遍缺失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认知及盲目选课的事实,学校需要在关注生涯规划教育整体性、系统性、针对性、特色化的同时,坚定“立德树人,为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同时,还需要拓展教育形式、加强师资团队建设,从而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认识与发现自我,以做出合理的课程选择与科学的生涯决策。
  关键词:新高考制度;生涯规划;选课指导;教育理念;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8-0044-03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拉开了我国新一轮招生制度改革的序幕。自2017年新高考改革以来,学生在选择考试科目时,不仅可以不用分文理科,还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科目组合。与此同时,选什么课、报考什么大学专业、未来从事什么职业也成为各地学校以及千万考生、家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实施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紧迫性
  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全国高考改革的“先头部队”率先关注到职业生涯规划与学生选课的密切关系,从而在实践中有计划地逐步加大了生涯规划教育的力度。2015年5月,浙江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同年,作为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试点省份的河北省也正式启动了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验项目,并下发了《关于开展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验研究的通知》(冀教所办﹝2015﹞1号)……这些文件通知的印发,充分说明了教育主管部门对新高考和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可见,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应对变革,重建课程体系,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充分发挥生涯规划对高中生选课的指导作用,进而在符合省情、学情、考情的前提下指导高中学段起始年级学生科学、理性选课,已成为现阶段一个新的教育理论研究和学校实践探索的课题。
  二、开展学校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开展学校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的意义日益显著。首先,学校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要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引导高中生从起始年级就对自己的能力、优势有明确的认知,并能够结合新时代新形势做出综合分析。其次,学校需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就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与规划。
  与此同时,学校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在指导学生选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它有利于引导高中学段起始年级学生认识自己、明确未来的职业选择,从而确定专业及选课方向、实现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其次,它有利于帮助学生系统地剖析自我,初步确定未来职业发展目标,并对未来有积极的期待和热情的向往,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动力和目标导向。
  三、高中生选课现状与原因分析
  第一,学校普遍缺失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建设。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学校,在学生中学阶段既没有开设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也没有相应的资源和手段开展与之相关的主题活动,这就导致有的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甚至有的学生从未听过生涯规划,这在一程度上造成学生对自我认知不清晰,对未来步入社会所需的专业信息掌握不够丰富。
  第二,缺乏职业生涯认知,选课盲目、随意。目前,由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过多专注于考试课程的学习,且缺少对自我与社会的关系、未来生涯定位与个人特长等方面的关注,因此,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认知。不仅如此,学生还在选什么课、大学学什么专业、未来从事什么职业等方面存在轻视的心理,因而在选课时并未全面考虑到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所需。
  第三,学生对选课科目与大学专业衔接认识不清。以“3+3”模式为例,学生虽然普遍了解了新高考制度,但并不完全清楚选课科目与大学专业衔接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当时选课时只有部分高校或部分专业给出了专业对接的信息,因而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无法给每位学生和家长提供全面、正规的大学专业选课信息;另一方面,信息时代,社会及网络信息纷乱冗杂,学生和家长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甄别。
  四、设置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指导高中生选课的必要性
  第一,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一是利用SWOT分析、霍兰德职业兴趣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包括个人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短板劣势等。二是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观,学会用发展的眼光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第二,幫助学生认识社会。高中学生“深居”校园,对社会的参与度、认知度普遍较低。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时代特点与社会环境对个人职业方向选择的影响,从而形成宏观认知,并在职业选择中,自觉把个人发展放到人民群众中去,放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
  第三,帮助学生认识职业。高中生正值职业意识形成与探索的关键期,因而生涯规划教育要把握好这一关键期,就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帮助其增强职业意识,构建正确的职业认知,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选择。
  第四,帮助学生认识专业。正确认识专业是选对未来就业方向的主要环节,而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就是要帮助学生明晰专业方向,明晰选课科目与大学专业的关系,即实现高中选课——大学上课——未来就业——价值实现的畅通接力。
  第五,帮助学生准确选择课程、制定生涯决策。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实现选课与目标专业、理想职业的高度匹配,从而助力学生在学业与未来发展方向上“自我赋能”,同时还能将学生对未来的远大理想与美好憧憬转化为督促其努力高效学习的强大动力。
  五、多措并举保障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发挥积极作用
  第一,在课程目标设立上要坚定“立德树人,为学生一生发展负责”的教育理念。高考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全面落实核心素养教育,让学生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在努力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认知能力,增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的引导和塑造,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拥有基础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人。   第二,在组织实施上要借助各方合力,形成强大的推动力。为推动生涯规划教育这门综合性学科的发展,学校在教学安排上要注重系统性,在组织实施上要学会借助多方合力,共同推进。首先,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做好政策支持、资源保障、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动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开设与发展进程;其次,教科研机构和专业研究团队要做好课程指导和师资培训,为其提高智力保障;再次,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做好科学技术层面的支撑;最后,在立足本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教师要做好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融合的准备。
  第三,在教育内容确立上注重认识与发现自我。高中阶段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学生科学选课,实现高中学业与大学学业、未来职业的有效衔接,因此,学校要增强生涯规划教育内容的针对性,需以高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育特征为基础,在引导学生完成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的职业潜力。
  第四,在教育形式拓展上要吸收借鉴,多元融入。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在充分考虑日常教学、高考成绩、高校招生、未来就业对选课影响的同时,也要关注区域、学校的不同,资金投入、师资力量、学生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特色化、精准化的生涯规划教育形式。这就要求学校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优势资源,借助区域品牌产业和特色行业建立生涯规划教育实训基地;要创造性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并以现场体验、实训操作、网络诊断等各种形式探索和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技能。
  第五,在师资团队建设上要跨越边界、全员参与。针对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这一现实问题,首先,学校要跨越学科边界,组建多个模块的教育团队,以充分利用各学科教师的个人和专业特长;其次,学校要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的教育团队,除了专业的生涯规划教师外,也应发挥好社会各界优秀人士、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等社会其他行业人员的专业力量。
  第六,在关注对象确定上要更具针对性。由于高中生涯规划教育面对的是每一个学生,因此,学校在制定教育指导方案时,不仅要结合本省的高考政策和各地的招考政策,也要“一对一”地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学习能力、身体素质等,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参考文献:
  [1]孟   超.西蒙决策理论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7.
  [2]陈   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金   晶.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
  [4]何宝平.推广和普及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势在必行——基于生涯规划教育促进中学生成长发展的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28).
  [5]孔令豪.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实践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0,(03).
  [6]余   超.基于终身化教育理念的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教学与管理,2016,(24).
  [7]孙全元.普通高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学周刊,2020,(04).
  [8]吕广文,赵建磊.新高考下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对志愿填报的积极作用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36).
  [9]孙海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高考内容改革[J].中国考试,2020,(01).
  [10]刘希伟.新高考“3+1+2”模式的一种观照:江苏“2008方案”及实践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01).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不断深化融合,学校课堂的教学方式也产生巨大变革.传统课堂教学环境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慧课堂”应运而生,为课堂教学
摘 要:人工智能背景下,各类家校互动平台不仅能有效提高家校沟通的效率、实现家校联系的有效衔接,而且能完整采集各类教学场景下的过程性教学数据。与此同时,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逐步成熟,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会促进家校互动成为一个具备教、学、考、评、管五大功能的智能家校共育生态圈,从而真正实现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人工智能;家校互动;智慧校园  中图分类号:G62
疫情期间,中小学响应教育部号召,全面开展线上学习,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学生在线学习意识薄弱、自学能力不足等。2017年教育部修订了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正是提高学生在线学习效率的有力支撑。文章通过数据分析、个别访谈对中学生在线学习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对信息技术新课标进行分析,从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探讨了学生在线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为培养学生在线学习能力提供参考。
当前,创客教育悄然地进入了中小学课堂,创客课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盛思创客中级实验箱”开展创客教学为例,对创客普及课程中的学习活动设计进行研究,阐述了创客教育课程中项目学习的教学设计方法及其实施过程,项目学习能更好地使学生掌握智能作品的创造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创新及实践能力。
摘 要:建筑装饰专业项目式教学的本质既是课程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最有效的育人方式,与职业学生的素养落地同向同行。建筑装饰专业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实践,以建构“5G”时代建筑装饰专业项目式教学创新模式为基础,不仅能形成指导性的操作策略和合理化建议,而且能为优化建筑装饰专业的教学体系,完善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践行知行合一提供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5G”时代;建筑装饰;项目式教学;改革创新
关键词:中学语文;音美;意美;形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7-0060-05  一、导入示标  师:大家请看屏幕,这个长着四只眼睛的人叫仓颉,有个传说,说汉字就是他创造的。传说汉字被创造出来的那天,老天爷感动地用粟米下了一场雨,魑魅魍魉因为无所遁形,而惊吓地夜晚大哭。《淮南子·本经训》里写道,“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因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之下,怎样实现学前教育信息化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学者的关注,由此也衍生了一个专业词汇“移动文档”。文章通过对国外关于移动文档的基本态度、国外幼儿园移动文档的用途、国外幼儿园移动文档平台的教师使用策略、国外幼儿园移动文档的使用情况以及成人对幼儿园使用移动文档的观点等几个重要问题的探索与分析,认为部分国外幼儿园“移动文档”的发展经验为我国推进学前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新思路,我国应在立足本国现实情况基础上吸取国外的经验,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摘 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构建人文课堂,培养学生人文底蕴;转变教师角色定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精神;教师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能力;实现家校共育,培养责任担当;营造民主课堂,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人文课堂;有效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1)18-0038-04  一、
深度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高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培养批判与创新思维,但是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大多还停留在浅层学习。文章通过对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从文化主题、多元评价、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平台等方面提出有效教学策略。文章通过案例加以分析,以期为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摘 要:幼儿园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幼儿融入社会的第一步。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幼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幼儿园班级管理一般由教师管理、幼儿管理、家园沟通管理、教育管理等多方面组成,把握好班级管理各个环节,提升班级管理质量,能更好地做好保教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常规教育;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