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 杜琪峰

来源 :名汇FAMOUS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骂人的杜琪峰和谈起电影来态度温和的杜琪峰,坚持自我的杜琪峰和也可以为商业妥协的杜琪峰,一直坚守在香港的杜琪峰和北上挑战内地电影审查制度的杜琪峰你不用纠结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杜琪峰,因为,他是杜琪峰。
  暴君与顽童
  杜Sir这天心情不错,他刚刚参加完新片《盲探》在上海电影节的发布会,喝了些红酒,接受采访的时候人已微熏。杜sir和韦家辉、游乃海三人随意地坐在发布会后台角落的椅子上,白鞋白袜,西装笔挺,打着白底黑色圆点的领带,一脸深深笑意。
  但是杜琪峰脾气大,爱骂人,熟悉他的人都知道。
  老搭档韦家辉形容他在现场“相当火爆”。彭浩翔说,有一次他坐小巴路过尖沙咀,看见一群人拍戏。本来不知道是拍什么戏,但当小巴从人群一侧快速通过时,他听见一个声音在嘈杂中洪亮地大声骂人,整个尖沙咀上空好似都回荡着这声。于是他说:“哦,我知道了,是杜琪峰在拍戏。”梁家辉给杜琪峰起了个外号“粗口一族”,并且为他寻找理论依据:“粗口只是他跟人家沟通的其中一个方式。”刘青云形容“在北京拍戏,香港都能听到他骂人。在这一点上他保持得不错,几十年都这样。”剧本总是写得很慢的游乃海则回忆:“基本上每一出剧本都会经历杜生冲到我的桌子面前来发火的场面。”
  尽管如此,韦家辉说,从来没有一个演员被杜琪峰骂走。“阿杜具备灵魂人物的素质、才华、能力。无论香港电影好与坏,他都坚持拍他自己的电影。在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候,要成功是很容易的。但是在低潮的时候,杜琪峰稳定了整个公司的人心,一路走过来了。”
  5月的戛纳电影节,有记者问杜琪峰:“如果《盲探》入围今年的香港金像奖,你会不会出席?”杜琪峰斩钉截铁地回答:“不去!打死都不去!”因为憎恨评奖时的人情票,杜琪峰已经近十年没出席过香港金像奖,他最近一次获得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是2006年凭借《黑社会》,没有出现的他令香港媒体在第二天的不得不继续使用他第一次获奖时的照片。6月的上海电影节,他在与电影大师奥利弗·斯通的对谈中又强调了自己的态度:“我年年不去金像奖。没有可能参加,除非他们有所改变。如果你看到我去金像奖,就是说他们改变了,他们的做法对了。”
  虽然对金像奖态度强硬,但是杜琪峰对于电影创作却出人意料的圆融。他很务实,能为拍电影倾尽所有,能低下来拍最模式化的喜剧片,也可以为“自己的作品”而一拍几年,所有的大牌明星都得随时待命。《盲探》娱乐元素丰富,悬疑、警匪、爱情、喜剧等等一应俱全,有人评价该片是《神探》《孤男寡女》加《我左眼见到鬼》的合体。杜琪峰说:“电影是非常神奇,不一定非要那样不可,不是只有一种方式,没有一个死规则在里面,所以说警匪片可不可以有爱情片的场面,把很多东西加进去行不行?我的答案是可以的。”
  熟识杜琪峰的资深影评人魏君子说他是“江湖最后一个大佬”。合作过的人都说他是老顽童,永远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一边是大佬的气魄,一边是孩童般的天真。周渝民说,拍戏时我本来以为他是一个爸爸,后来一起私底下吃饭觉得他好像是个哥哥,然后在喝了一点酒以后发现导演像一个小朋友。
  “盲探”这个角色中就有杜琪峰的影子。“我是很爱吃东西的,就把很多有趣的东西放进庄士敦这个角色里,所以刘德华在戏里就很贪吃的,有我的影子不奇怪嘛。”美食、红酒和雪茄是杜琪峰生活中必不可缺的。拍戏时他会在片场到处摆满食物,雪茄只抽几百元一支的上品,杜琪峰家里有4个大酒柜,珍藏着从世界各地搜寻而来的百余瓶顶级红酒,估计他在收藏红酒上的花费已高达五六百万港元。他喜欢打乒乓球,银河映像里,一张乒乓球桌霸气地陈放在工作室的正中间。轻巧的小球你来我往,这就像他擅长的双雄对决的叙事模式,不在于你站在什么位置,而在于攻守互换的刺激。
  自我与商业
  1996年,杜琪峰拉来当时无线的金牌编剧韦家辉,创立银河映像制作公司,一晃就是十七年。他先用了十多年时间,掌握了观众口味,拍商业电影赚钱在先,有钱便可以继续拍片,拍拿奖电影树招牌在后,有奖便可以有更大发展。
  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杜琪峰确立了银河映像的宗旨—创作人永远排第一。银河映像成立之初,杜琪峰和韦家辉给了自己一个标杆—拍电影不是我们的目标,不随波逐流才是。韦家辉说,当时两个人骨子里都有一种东西—人家做过了,我们就不做。
  2000年4月16日,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揭晓,以《枪火》和《暗战》两片同时入围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的杜琪峰,最终凭借电影《枪火》首次荣膺最佳导演奖。由无线艺员培训班出道,在影界打拼28年,经历三次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未果后,杜琪峰终于在香港电影圈获得了来自主流的认可,这一天,距离他45岁生日只有7天。
  《枪火》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荃湾商场的枪战足以表现出杜琪峰过人的智慧和深厚的功底。人们很容易把杜琪峰看作吴宇森的继承者。对中国古典文学和欧美文学的热爱与熟悉,使新浪潮导演中的徐克、吴宇森、林岭东、杜琪峰等人都不约而同地痴迷于江湖黑道、男人情义这样的主题,将传统的武侠故事进行现代包装下的改写。
  杜琪峰出身底层,年少时曾住九龙城寨、牛头角迁徙区,龙蛇混杂与江湖气息构成了他早年的生活经验。从无线制作部出身的杜琪峰,由助理编导做到监制,首部执导的电影《碧水寒山夺命金》已是20世纪80年代之作,不过,杜琪峰弃视从影后对创作的坚持,便成为了他日渐在影坛巩固势力的原因。
  杜琪峰最喜欢黑帮片,他更崇拜日本大师黑泽明,曾表示“黑泽明是我智慧的来源”。他用《枪火》致敬《七武士》,在《柔道龙虎榜》片尾打上“向黑泽明致敬”六个大字,可见痴迷之深。杜琪峰是个怀旧的人,他执导的《文雀》被誉为送给香港的情书,影片里香港的影像,是他想要保存的记忆与历史。现任金像奖主席陈嘉上说过,港片尚有文化分量,是因为杜琪峰、许鞍华和王家卫三人标杆式的存在。杜琪峰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为港片中流砥柱,走过最好和最坏的时代,既有商业保证又练成自我风格,他锐意原创,以银河映像带起的专业团队风气,在同辈中都是无出其右的成就。   杜琪峰笑言与韦家辉从来没有分歧,问他的脾气跟韦先生发过吗,杜sir一抻脖子,瞪着眼睛说“哪敢!因为原创是韦家辉嘛,从创作里面我是很尊重他。”两人精诚合作多年,杜琪峰直呼韦家辉是“大脑”:“电影题材都是他给出的点子。”谈起在银河映像时期的风格坚持,杜琪峰没少被影评人骂,但跟韦家辉坚持一定要走原创路线:“开始的时候很困难,当时的电影工业也不太好,一直到2000年股市看好,很多人去投电影,我们才多了很多机会。”
  在华语电影圈里,很少有团队像杜琪峰团队那样长久、稳定。杜琪峰坐阵中心,像一帮之主。谈及“银河映像”接下来十年的计划,杜琪峰表示仍然要坚持韦家辉的原创路子,也会兼顾商业,不然没法面对老板。“有一阵子我们两个分开,各拍各喜欢路线的电影,后来我们觉得这个方向没有错。以后十年怎么办?几年前就想过,韦先生能多带一些新的编剧,我带一些新的导演,希望一些新的年轻人能出来,有人才才能把这个工业发展好。”
  从年轻走来的杜琪峰曾经试过一个月睡不到40个小时,“我年轻做副导演的时候,最高纪录是7天没有睡。我以前睡得很少,今年的进步是学会了睡觉。”杜琪峰记忆中那个年代,香港电影快死掉了,“一个月就出一部电影,没有人拍,只有这个老板在拍,所以让我做什么都行,今天的中国电影发展太快,这个时候我希望睡多一点。”
  北上与回归
  杜琪峰一直顶着一个头衔—最后一个留守香港的香港导演。在香港,杜琪峰游刃有余。他的很多电影就在银河映像的门口拍,枪手躲藏在大厦天台,狭长的小巷里人如蝼蚁。
  2003、2004、2005三年,CEPA颁布,内地香港合拍片可以享受和国产片同样待遇,在影院票房收入中分得三分之一。这意味着,内地市场向港片全面打开。对于不景气多时的香港电影来说,这是一趟奔赴内地市场的直通车。包括徐克、王晶、陈可辛、刘伟强在内的几乎所有香港导演都扑向内地,纷纷拍摄合拍片。当时杜琪峰也说:“银河映像可以生存下去只有两条路走:一条就是将来进军内地;第二条是保持香港电影的文化特色。”但和所有人不同,他暂时没有选择第一条路。在合拍片层出不穷的这些年,他连续拍了多部纯港片。“上内地拍戏不是一件坏事,但在香港拍戏也不是一件一定输的事。”所以无论是《大只佬》还是《黑社会》,以及《文雀》《放逐》,都不是合拍片。在今时今日的香港电影市场上,这是一件相当勇敢且罕见的事。
  这几年是否要北上的问题更围绕着杜琪峰,他说:“过去几年拍了很多自我的电影,是时候回到商业的路上来。单是做香港市场现在好像不合潮流,观众的层面大才容易回本。”但他“不会去断言未来工作的重心是在内地和香港,主要是要看什么样的题材,适合内地的就在内地拍,适合在香港拍就在香港拍。”
  《毒战》是个人风格浓烈的杜琪峰第一部在内地拍摄的警匪片。熟悉杜琪峰的影迷很容易在他的作品中划出一条线,一边是很商业的《瘦身男女》《龙凤斗》等,一边就是银河标志性的黑色警匪片。而《毒战》既保持杜氏狠冷风格,又为政策和市场做了取舍,是杜琪峰少见的走钢丝的影片。
  相比之下,《盲探》是一部“地道香港味道”的警匪电影。这是杜琪峰与刘德华、郑秀文这一“铁三角”的第四度合作。12年前,三人首次合作的《孤男寡女》让歌星郑秀文一举晋升影后,该片也是杜琪峰和银河映像在香港的卖座代表作。
  将近60岁的杜琪峰,半年之内拿出两部电影,一个是兴兵北上,一个是回到故乡,个中滋味,也只有杜琪峰自己知道—宣传《毒战》的时候,他说过,将视线离开香港,视野会变得更广阔。而拍完《盲探》,他才意识到,到底还是在香港,他才能更加挥洒自如。拍了这么多年电影,预算8000万元的《盲探》和耗资超过1亿元的《毒战》居然是杜琪峰职业生涯中执导过的最昂贵的电影。杜琪峰最大的心得是,商业片不代表没质量,他要当个作者,而不仅仅是赚钱的工具。
  杜琪峰说:“其实现在香港电影早已经属于中国电影一部分。我们走过香港电影最疯狂的时候,时代是不同的,如果遇上三岔口,我们还是要做。但是未来怎么走,我们必须学。”
  妥协与等待
  在银河映像之前,在拍《审死官》《济公》那个年代,杜琪峰也说过,那种电影是为了取悦老板、取悦观众的。“当时我的做法就是,找最好的明星,观众对什么有反应,我们就做什么,不过以这种想法去做商业电影的时候,你就变成一个工具了,你不会是一个作者。电影到最后,还是我们的作品。到了1994年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我已经当了技术型的导演很多年,我也拍了很多赚钱的电影,未来是不是要继续这样做?答案是不是。我要回去做一个作者导演。”他一边拍《瘦身男女》《钟无艳》这种爱情喜剧,另一方面见缝插针地拍自己想做的电影。《文雀》他拍了四年,拍拍停停,拍到一半他发现老建筑都被拆了,觉得应该留住香港的老风情,又把故事推倒重来。
  2003年,杜琪峰执导的《PTU》完成。在韦家辉看来,这是“回到杜琪峰个人化的电影”,“不是大制作,他就会忘记票房,忘记市场,朝着自己喜欢的方向走,把自己很有灵感的东西拍下来。把市场的重要性缩到最小,把自己的兴趣放在第一位。”韦家辉认为,“这是一种平衡”,甚至是“对杜琪峰创作力的一种保护。”香港影评人李照兴称:“自此确立了银河映像作者电影、商业电影的双足路线。” 因为杜琪峰也意识到,不能只顾个人表达,还要兼顾生存。
  杜琪峰在很多访谈里都有说到他拍电影的两个动机:“一是为了公司的生存,也是因为有一些投资人的原因,也就是说有些电影不能总是属于我杜琪峰个人,而使得公司亏损了,你看到很多喜剧片,可能是因为我要赚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自90年代末开始,我自己很喜欢能够成为独立的导演,所以我会利用在拍摄商业电影的过程中,去发现我自己真正想拍的题材,我一直在等着这样的机会。”
  “很多时候我觉得在香港这样的电影环境里,你应该很清楚自己手上有多少子弹,子弹就是金钱,还有人和时间。如果是单纯做电影,我就按照自己的方法做,我就要100分,做到很完美,如果说你很想完全执着与自己的事情,就不能容忍有任何损害自己个人风格的事情,这样才能做成事情。”杜琪峰说:“我拍电影的宗旨就是,不敢说我们的商业片有艺术价值,原创是最重要的,要做有质量的电影。结果怎么样,就让这个电影自己说话吧。”   他一直在不停地拍,但是如果你问他最喜欢什么题材,他永远都会说,他在等。《盲探》的元素非常丰富,甚至韦家辉说“一片看尽杜琪峰”。但《盲探》仍不能算是杜琪峰口中那个一直在等的、属于他作为作者的作品。《盲探》里有句话是“人要放下执念”,杜琪峰的电影总有类似的宗教情结,他认为,平常人生里面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放不放是你自己。
  杜Sir &
  他的老伙伴
  几乎杜琪峰的每部电影,都有一些老伙伴的身影,他说:“其实影视圈里分分合合都很正常,有机会的话,还是老伙伴们一起工作更好。”
  如香港影评人列孚所言,“人们要讨论杜琪峰,总是少不了韦家辉的。”韦家辉同杜琪峰一样出身于电视台编导,作品《神雕侠侣》《新扎师兄》和《大时代》也多描写的是江湖英雄。1997年,韦家辉加入“银河映像”,此后的一系列合作使得两人成了香港电影界的黄金组合。尽管韦家辉在2004年离开了银河映像,但这也并没有拆散这对黄金搭档。
  作为杜琪峰“御用编剧”的游乃海,1989年毕业后担任TVB的编剧,1992年开始跟从杜琪峰加盟银河映像。在这些年的编剧生涯中,他创作了《龙城岁月》《暗战》《枪火》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作品,并多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编剧。2007年,在辅佐了杜琪峰15年后,游乃海从幕后走到台前,拍摄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跟踪》,杜琪峰担任监制。
  游达志从1985起开始担任杜琪峰的副导演,曾被誉为“杜琪峰右手”的他是杜Sir最得力的助手,银河映像曾经的重要支柱,一直以来被低估的导演。他以导演的身份为银河映像和香港影业贡献过三部最优秀的黑色电影:《两个只能活一个》《暗花》和《非常突然》。遗憾的是他后来与杜琪峰的分道扬镳,造成了银河映像开创以来最惨重的损失。
  林雪是同杜琪峰合作次数最多的演员,已经达到了近30次。杜琪峰将林雪带上银幕从最初的跑龙套角色开始,此后,在林雪的一步步努力下,杜琪峰开始让他担任自己影片中的重要配角,比如《枪火》中的杀手、《再见阿郎》里的警官、《暗战》里的黑帮跟班最新的《盲探》里也有他的身影,林雪无疑是杜琪峰一手打造的黄金配角。
  这位被誉为“最具香港本土文艺气息”的演员,是杜琪峰最器重的御用演员之一,两人的合作从杜琪峰拍摄《无味神探》开始,如今合作次数已经达到10次。当然,刘青云也是最能领会杜琪峰用意的演员,他的超卓演技帮杜琪峰诠释再现了影象里江湖的绝杀、阳刚的韵味和老大的悲壮凄苦。甚至有人将刘青云称作是“杜琪峰最脚踏实地的左腿”。
  从1990年同杜琪峰合作过《天若有情》开始,刘德华也一直是杜琪峰的御用男演员,且几乎从未a挨过杜Sir的骂。而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杜琪峰的作品上座率才会更为可观。也因为拥有刘德华,银河映像才可以站在高票房的基础上睥睨众生,才有资格把《PTU》拍足两年。当杜琪峰走在商业和艺术之间的钢丝上时,刘德华就是必不可少的平衡木。
其他文献
今日美术馆的大厅呈现出一种黑暗静谧的效果,77岁的克洛地亚艺术家安娜·查睿福(Ana Tzarev)的画作  被制成的大屏幕动画video,在黑暗中,配着音乐,  画中静止的仙鹤、老树、花瓣好像都活了,围着月亮在飞在飘,宛若仙境。  这也正是这个被命为《奇境》的展览挑战画廊展览的传统观念之处—尝试用一种现代艺术馆的展示手段:通过高清影像演绎查睿福的绘画作品,赋予静态的作品生命。这场别致的“奇境”展
期刊
在这个大师倍出、百家争鸣的年代,不习得两样绝活如何立足于江湖?  还在等什么?拜师自然也要拜得高端、拜得时尚,师出名门方可步上康庄大道。  气功大师 王林  据大师自述,其念力可几秒内飞至野外,虽曾误入狱中却携两名身负冤情的犯人轻松越狱,特异功能经日本17位科学家7天7夜测试毫无破绽,面对美国以70张绿卡相诱的定居邀请,大师毅然拒绝。精美写真《中国人》记录了各界名流拜访大师的场景,一册难求,干女儿
期刊
90后美女李昕岳很像个清纯的老师,她说了一堆绝对正确的话,试图掩盖内心那些小小的悸动,当然最后我们还是成功拆除了她的“伪装”,发现内里与表面一样纯净——其实,藏的就是茫茫人海,那个爱意充盈的眼神。  F:拍《笔仙2》这样的惊悚片,过程是否也充满惊悚?  李:对!有个重场戏,我们在一个昏暗房间里拍了三个大夜,里面布满了面具等恐怖元素,还要喋喋不休地念咒语,我越来越怕,真担心它真的附在我身上!现在跟你
期刊
汪妤凌是个很不可思议的女人。她出了第一张专辑《MISS Cat》,之后一直被昵称为“猫姐”,唱片的封面上性感魅惑十足,像个冷艳女王,连她的粉丝都惊声高呼“猫姐最女王”,来到拍摄现场时穿一身运动休闲装,打扮得像个清纯的女学生,扔在人堆里就是一很普通的妞儿,以至于我们都没有认出她。  但当她戴上假睫毛,画好眼妆,穿上性感内衣,在镜头前大方,自然,极具表现力的展示自己,造型师用吹风机吹着她的长卷发的一瞬
期刊
人们越来越认同这种观念:旅行不该只是关乎舒适,旅行费用也不该过度奢侈,以一种“给生活找点苦吃”的态度,暂时脱离惯常的生活,行走在陌生的异国他乡,与其说是让自己看到一个新世界,不如说是遇到一个新的自己。在路上更新对自我的认知,然后再回归日常生活,这个过程无疑相当于一次满血复活,能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从容面对它赐予我们的各种摧残和苦难……
期刊
你可能正在减少去逛超市的次数,习惯了点击鼠标就完成一次网购,不过,把生活用品从数码、红酒、生鱼片换成价值百万的艺术品,你下得去手吗?  不开玩笑,全球艺术机构都在向着电商时代跑步前进。苏富比拍卖行在网上把《美国独立宣言》原件卖出了 810万美元,一年后佳士得拍卖行的一位在线投标人,以960万美元的一次网购刷新了网拍记录,嘉德在线成交额早已过亿……  对于艺术珍品,人们是否习惯在网上拍卖?收藏家们是
期刊
在我们小时候,乡村生活中还能  看到各式各样的手艺匠人,他们依据  一代代口口相传的精湛技艺和古老  智慧维持生活。现代化的冲击,使传统  的手艺渐渐逝去,人们虽然生活得越来  越方便、快速和省事,但使用的物什却  没有了制作者留下的体温和感情……  正如日本作家柳宗悦所说的,“只有  工艺的存在我们才能生活,如果工艺  是贫弱的,生活也将随之空虚。”  杨福喜  老字号再度出名  55岁的杨福喜
期刊
对于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家来说,添丁都是一件花钱的事,而对于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来说,第三王位继承人的诞生,  则是一件证明他到底能有多值钱的事。  没有向医护人员索取强效的止痛药,完全凭借自己的能量经历了11个小时的产程,英国当地时间7月22日下午,凯特王妃终于在位于伦敦中心的圣玛丽医院成功地产下了英国王室的第三继承人。那些在医院门口扛着长枪短炮、已经等候多时的记者和全英国人翘首以盼的目光,足以说
期刊
对于这些视行走为充电的人来说,他们选择了什么样的旅行方式,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什么样的吃苦方式。  找苦方式:攀登  代表人物:王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3年5月22日14点37分,王石成功登上珠峰,当时他52岁,成为中国登顶珠峰年龄最大的一位登山者。有一些职业登山家历时数年,攀登多次才终于登顶,但王石在他52岁的时候,一次就攀上顶峰。登珠峰他我已经有了4年登山的经验,登山队计划用3
期刊
孙东纯  身份:自由职业者  找苦方式:背包客  自我摧残指数:★★★★  6年前春天的一个下午,印度瓦拉纳西火车站,孙东纯和两个朋友一起去给一个叫沙弥香的日本姑娘送行,沙弥香梨花带雨一幅恋恋不舍的模样。朋友们怂恿孙东纯跳上火车为爱走天涯,他却理智又心痛地看着火车渐渐远去,心想着这大概只是他旅途中的一段偶遇。那时候,孙东纯还行走在自己的“间隔年”里,他完全没有想到,一年半以后,他和沙弥香结婚了,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