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氧化还原反应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线的知识贯穿于中学化学学习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凡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是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基础。新课程改革以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也要应新课程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革。本文针对高考,通过理清基本概念,夯实基础;精选例题,针对性训练几个方面浅谈氧化还原反应的复习方法。
【关键词】考试说明;夯实基础;精选例题;针对性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8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呈现的命题趋势是以典型物质或社会实际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氧化还原反应涉及面广,解题规律性强,有一定的技巧,应特别关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大家读题要细致,千万不要只凭经验!如何更有效,更有序,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呢?下面就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板块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理清基本概念,夯实基础。
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知识是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出发,通过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由现象到本质地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而从化合价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了解这些概念是理解氧化还原的前提,是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问题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实际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以及原电池、电解池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应用。而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则是解决氧化还原反应相关题型的核心工具,用好这几个守恒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二、精选例题,针对性训练。
复习不能搞题海战术,应在充分分析历年的考题基础上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集中训练。对于习题要精选精讲,以点带面,使知识网络化,不能就题论题,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题目信息的敏感度。同时考生课后的训练量可以根据学情的不同灵活安排,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过少,太大学生经常重复劳动,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太小则达不到训练效果,很难做到熟能生巧。
击破考点一: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例1】(09年福建理综·6)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单质参加,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一定有电子转移,C项正确。
【要点1】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有电子的转移。
【要点2】一定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有: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其它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
【要点3】一定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有: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其它没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
【要点4】置换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电子转移,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可能有电子转移。
击破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例2】(08年山东理综·28)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以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的反应为8CuFeS2+21O2 8Cu+4FeO+2Fe2O3+16SO2
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解析】(1)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则Cu化合价为+2,S化合价为-2,分析化学方程式两边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化合价降低的元素被还原,有Cu和O元素。
【要点1】要理清知识线索,即价升高→失电子→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产物(或价降低→得电子→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要点2】要明确解题的方法思路:理清概念抓实质,解题应用靠特征,即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去分析理解有关概念,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应从分析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这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入手。
【要点3】理清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规律,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分析一些陌生的化学方程式。
击破考点三:电子守恒的应用及有关的计算
【例3】(2003年全国理综试题) 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 Pb2+,则与1mol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
A.3.0 mol B.1.5mol C.1.0mol D.0.75mol
【解析】Cr3+→ 0.5Cr2O72—,失3e—;PbO2→Pb2+,得2e—,据得失电子守恒有, 1×3=n(PbO2)×2 n(PbO2)=1.5mol
【要点】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
击破考点四: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例4】(2006年北京高考理综,8) 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解析】题中的有关反应为①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生成的黄绿色气体为Cl2);②Cl2+2FeCl2====2FeCl3(FeCl3溶液为黄色);③2FeCl3+2KI====2FeCl2+2KCl+I2(I2遇淀粉变蓝色)。以上三个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的规律,可知A正确、B错误、C错误。实验②只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D错误。
【要点】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氧化性是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还原性是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
总之,只要在高考备考中,注意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处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讲解不宜过深,练习不宜偏难,科学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在理科综合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考试说明;夯实基础;精选例题;针对性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8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呈现的命题趋势是以典型物质或社会实际问题为载体,考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氧化还原反应涉及面广,解题规律性强,有一定的技巧,应特别关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大家读题要细致,千万不要只凭经验!如何更有效,更有序,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呢?下面就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板块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理清基本概念,夯实基础。
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知识是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出发,通过分析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由现象到本质地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进而从化合价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了解这些概念是理解氧化还原的前提,是研究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问题是对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的实际应用。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以及原电池、电解池则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应用。而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则是解决氧化还原反应相关题型的核心工具,用好这几个守恒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二、精选例题,针对性训练。
复习不能搞题海战术,应在充分分析历年的考题基础上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集中训练。对于习题要精选精讲,以点带面,使知识网络化,不能就题论题,增强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对题目信息的敏感度。同时考生课后的训练量可以根据学情的不同灵活安排,量不能太大也不能太过少,太大学生经常重复劳动,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太小则达不到训练效果,很难做到熟能生巧。
击破考点一: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例1】(09年福建理综·6)下列类型的反应,一定发生电子转移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解析】置换反应中肯定有单质参加,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即一定有电子转移,C项正确。
【要点1】只有氧化还原反应才有电子的转移。
【要点2】一定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有: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其它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
【要点3】一定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有:没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没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其它没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
【要点4】置换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电子转移,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可能有电子转移。
击破考点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例2】(08年山东理综·28)黄铜矿(CuFeS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以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的反应为8CuFeS2+21O2 8Cu+4FeO+2Fe2O3+16SO2
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
【解析】(1)若CuFeS2中Fe的化合价为+2,则Cu化合价为+2,S化合价为-2,分析化学方程式两边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化合价降低的元素被还原,有Cu和O元素。
【要点1】要理清知识线索,即价升高→失电子→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产物(或价降低→得电子→氧化剂→还原反应→还原产物)。
【要点2】要明确解题的方法思路:理清概念抓实质,解题应用靠特征,即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转移,去分析理解有关概念,而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应从分析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这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入手。
【要点3】理清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规律,有利于正确认识和分析一些陌生的化学方程式。
击破考点三:电子守恒的应用及有关的计算
【例3】(2003年全国理综试题) 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72—和 Pb2+,则与1mol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 )
A.3.0 mol B.1.5mol C.1.0mol D.0.75mol
【解析】Cr3+→ 0.5Cr2O72—,失3e—;PbO2→Pb2+,得2e—,据得失电子守恒有, 1×3=n(PbO2)×2 n(PbO2)=1.5mol
【要点】氧化剂得电子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数
击破考点四: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例4】(2006年北京高考理综,8) 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I2
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
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解析】题中的有关反应为①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生成的黄绿色气体为Cl2);②Cl2+2FeCl2====2FeCl3(FeCl3溶液为黄色);③2FeCl3+2KI====2FeCl2+2KCl+I2(I2遇淀粉变蓝色)。以上三个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的规律,可知A正确、B错误、C错误。实验②只能证明Fe2+具有还原性,D错误。
【要点】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判断,氧化性是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还原性是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
总之,只要在高考备考中,注意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处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讲解不宜过深,练习不宜偏难,科学高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在理科综合考试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