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课堂教学是课程与教学改革聚焦的话题。在如今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中学地理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探究学习、野外实习等来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但一节课仅仅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热烈是不行的,还应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实现学以致用,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本文在探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也就是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指标。
在我国,当前的有效教学理念,一是关注全人发展,二是促进有效学习,三是呼唤效率意识,四是要求反思与创新。
二、有效教学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不断力求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许多教师已经尝试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教师主要运用的方法有提问式、小组合作式、问题探究式等。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活动方式的多样并不是真正的有效。目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点详略处理不当,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仍以讲授知识为主,希望把每个知识点都讲到位。一节课下来,教师的讲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使得很多只需一带而过的知识点也讲得非常详细。这就说明教师对教材知识的重难点处理不当。
2.师生互动限于一问一答式,问题肤浅。有些教师对问题的情境创设和提问流于形式化。问答活动虽频繁,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都是很浅显的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没有关注学生的思考进度,用简单的填空和问答式来进行互动,很多问题在书上可以找到答案,念出来就可以。这是形式的提问,提问多了,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失去主动思考的欲望。学生只有能够真正学会知识,体会到学以致用和成就感时,才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引导提问时应以此为目的。
3.没有关注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的培养。地理学的两大特征是空间性和区域性,所以,学会读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忽视了对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给学生读图带来了困难。比如某教师在讲解高中地理中“地球的圈层示意图”时,详细讲解了横波和纵波的区别和不同的特点。但如何将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对比来看,如何将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的不同变化从图中来区别比较,教师并没有进行引导。
三、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环节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只有在具备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才能灵活应对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对于教学内容的组织,专业知识贫乏的教师会严格按照教材的结构组织教学内容,而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师则会在教学设计和开展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组织教学内容,拓展学习领域,使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因此,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积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真正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有效的课堂提问。地理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定向思维而提出问题或疑问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沟通、对话,而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手段,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方法。但许多教师把提问视为一种简单的教学方式,为提问而提问,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提问要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推敲,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疑问,抓住课堂生成,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例如,在讲述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相比较而言,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力在增强?哪些因素的影响力在减弱?为什么?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如果有变化,你能举出例子来说明吗?”对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学生可以直接在书本中找到答案。而对于区位因素的影响力、区位因素的变化及与之相应的事例,学生则需要通过自主探究乃至小组合作才能得到答案。这种问题的设置方法无疑是有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智能的发展。
3.关注地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在地理学习中关注学生的整体观念、空间观念、地理视角、地理学科能力等的形成状况。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研究学生对地理图表的信息获取能力,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形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比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一节的学习中,由于地球的自传和公转运动及其意义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可以使用Google earth来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学生对地球运动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
4.加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其实质上是教师知识和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教师的课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的自我评价。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教学反省。这里的反思意味着对思维定势的突破,对传统教学的创新,以及对教师自我的否定和超越。而且,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撰写教学日记、同事交流、学生评教反馈、观摩教学等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要方式。教师通过这些方式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布置、课堂管理各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专业发展的目的。
作者简介:
刘艳清(1988- ),女,河南安阳人,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责编 张翼翔)
一、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有效教学,也就是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指标。
在我国,当前的有效教学理念,一是关注全人发展,二是促进有效学习,三是呼唤效率意识,四是要求反思与创新。
二、有效教学在课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教师不断力求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许多教师已经尝试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有意识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教师主要运用的方法有提问式、小组合作式、问题探究式等。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活动方式的多样并不是真正的有效。目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点详略处理不当,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仍以讲授知识为主,希望把每个知识点都讲到位。一节课下来,教师的讲占用了大部分时间,使得很多只需一带而过的知识点也讲得非常详细。这就说明教师对教材知识的重难点处理不当。
2.师生互动限于一问一答式,问题肤浅。有些教师对问题的情境创设和提问流于形式化。问答活动虽频繁,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都是很浅显的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没有关注学生的思考进度,用简单的填空和问答式来进行互动,很多问题在书上可以找到答案,念出来就可以。这是形式的提问,提问多了,就会使学生失去兴趣,失去主动思考的欲望。学生只有能够真正学会知识,体会到学以致用和成就感时,才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引导提问时应以此为目的。
3.没有关注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的培养。地理学的两大特征是空间性和区域性,所以,学会读图是学好地理的关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些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忽视了对学生读图方法的指导,给学生读图带来了困难。比如某教师在讲解高中地理中“地球的圈层示意图”时,详细讲解了横波和纵波的区别和不同的特点。但如何将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对比来看,如何将横波和纵波在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的不同变化从图中来区别比较,教师并没有进行引导。
三、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核心环节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即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教师只有在具备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才能灵活应对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对于教学内容的组织,专业知识贫乏的教师会严格按照教材的结构组织教学内容,而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师则会在教学设计和开展课堂教学时,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组织教学内容,拓展学习领域,使教学目标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因此,在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应积极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真正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有效的课堂提问。地理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定向思维而提出问题或疑问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沟通、对话,而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手段,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效果的直接方法。但许多教师把提问视为一种简单的教学方式,为提问而提问,单纯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提问要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推敲,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教师还要面向全体学生,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同时,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疑问,抓住课堂生成,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例如,在讲述农业的区位选择时,教师可设计下列问题:“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有哪些?相比较而言,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力在增强?哪些因素的影响力在减弱?为什么?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如果有变化,你能举出例子来说明吗?”对于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学生可以直接在书本中找到答案。而对于区位因素的影响力、区位因素的变化及与之相应的事例,学生则需要通过自主探究乃至小组合作才能得到答案。这种问题的设置方法无疑是有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智能的发展。
3.关注地理思维方法的培养。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需要教师在地理学习中关注学生的整体观念、空间观念、地理视角、地理学科能力等的形成状况。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研究学生对地理图表的信息获取能力,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掌握读图的方法,形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比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运动”一节的学习中,由于地球的自传和公转运动及其意义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可以使用Google earth来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使学生对地球运动形成更加直观的认识。
4.加强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其实质上是教师知识和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教师的课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的自我评价。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教学反省。这里的反思意味着对思维定势的突破,对传统教学的创新,以及对教师自我的否定和超越。而且,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撰写教学日记、同事交流、学生评教反馈、观摩教学等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主要方式。教师通过这些方式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布置、课堂管理各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可以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促进专业发展的目的。
作者简介:
刘艳清(1988- ),女,河南安阳人,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