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在一线课堂进行调研时发现,情境教学被众多的课堂所采用,它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目前,教师们都能够自觉在生活这个大课堂中采撷、提取数学教学的素材,丰富学生的学习情境,这不能不说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新亮点。然而,细细品味某些精心设计的情境,我不禁要问:这样的教学情境能走多远?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一位教师展示了《位置与方向》一课,现撷取课堂导入的一个片段,与各位同行探讨。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博士爷爷,很想和你们交朋友,愿意吗?
教师扮演白胡子博士爷爷,头戴博士帽,一副黑框眼镜,贴上白胡子。
师:初次见面,你们能做一下自我介绍吗?
教师说着便把手指向一名学生,这位同学兴奋地站起来,刚准备发言,却被教师打断了:“不是你,是左边的同学。”左边的学生惊奇地站起,教师又发话了:“也不是你,是后面的同学”。这样频繁地点将,反复换人,被点到的学生尴尬得满脸通红,没有点到的学生心底欣慰——幸亏老师没有点到自己。最后,学生再也禁不住教师的折腾,忍不住发出疑问的声音:“你到底指的是谁呀?”
师:(仍故作深沉,不罢不休)初次见面,怎样才能让大家明白我指的是谁?
教师的问题一出,石沉大海,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害怕了,担心恐怕又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陷阱,怕再遭“戏弄”,在教师的再三鼓励下,陆续有几位学生发言了。
生1:可以说说他穿什么衣服。
生2:老师,你可以走到他身边指出来。
……
在一番“调侃”之后,学生的发言始终没有出现这位教师理想的答案——第几组第几个。教师一脸的无奈,学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教师到底需要什么。
基于“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这一新课改理念,现在很多数学老师在设计新课时,都在为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而绞尽脑汁。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些教师却走进了误区,本末倒置,片面地把情境的作用绝对化、扩大化。貌合神离、单调乏味的情境形同虚设,甚至淹没了教学的主体内容。于是,在日常教学中就出现一些了牵强附会或花里胡哨的指向不明的情境。不少教师对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认识偏差,创设的情境要么目的不够明确,师生的调侃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要么缺乏价值取向,情境过于花哨,导致学生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
透视上面的案例,教师频繁地点将、换人,让学生在被“戏弄”中受窘,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还能有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去吗?学生不知道教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他们是有所顾忌的。教师一脸的无奈,不知道学生为什么会不感兴趣,是自己的导入不够吸收学生的注意力,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学生更是无从知道教师到底需要什么。试想,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还会“配合”教师吗?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应该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系有密切关系的,能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数学联想,比较容易呼唤出学生内部正在休眠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的情景。走进新课程,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应去除浮华留得真淳,从实际出发,删繁就简,灵活处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焕发情境的生命力。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情境呢?一句话——强调“真实”,追求“有效”。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越城区少儿艺术学校)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次骨干教师的培训活动,一位教师展示了《位置与方向》一课,现撷取课堂导入的一个片段,与各位同行探讨。
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博士爷爷,很想和你们交朋友,愿意吗?
教师扮演白胡子博士爷爷,头戴博士帽,一副黑框眼镜,贴上白胡子。
师:初次见面,你们能做一下自我介绍吗?
教师说着便把手指向一名学生,这位同学兴奋地站起来,刚准备发言,却被教师打断了:“不是你,是左边的同学。”左边的学生惊奇地站起,教师又发话了:“也不是你,是后面的同学”。这样频繁地点将,反复换人,被点到的学生尴尬得满脸通红,没有点到的学生心底欣慰——幸亏老师没有点到自己。最后,学生再也禁不住教师的折腾,忍不住发出疑问的声音:“你到底指的是谁呀?”
师:(仍故作深沉,不罢不休)初次见面,怎样才能让大家明白我指的是谁?
教师的问题一出,石沉大海,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害怕了,担心恐怕又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陷阱,怕再遭“戏弄”,在教师的再三鼓励下,陆续有几位学生发言了。
生1:可以说说他穿什么衣服。
生2:老师,你可以走到他身边指出来。
……
在一番“调侃”之后,学生的发言始终没有出现这位教师理想的答案——第几组第几个。教师一脸的无奈,学生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教师到底需要什么。
基于“在情境中解决问题”这一新课改理念,现在很多数学老师在设计新课时,都在为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而绞尽脑汁。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些教师却走进了误区,本末倒置,片面地把情境的作用绝对化、扩大化。貌合神离、单调乏味的情境形同虚设,甚至淹没了教学的主体内容。于是,在日常教学中就出现一些了牵强附会或花里胡哨的指向不明的情境。不少教师对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认识偏差,创设的情境要么目的不够明确,师生的调侃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要么缺乏价值取向,情境过于花哨,导致学生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
透视上面的案例,教师频繁地点将、换人,让学生在被“戏弄”中受窘,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还能有心思投入到学习中去吗?学生不知道教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他们是有所顾忌的。教师一脸的无奈,不知道学生为什么会不感兴趣,是自己的导入不够吸收学生的注意力,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学生更是无从知道教师到底需要什么。试想,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还会“配合”教师吗?
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应该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系有密切关系的,能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数学联想,比较容易呼唤出学生内部正在休眠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的情景。走进新课程,我们在情境创设中应去除浮华留得真淳,从实际出发,删繁就简,灵活处理。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焕发情境的生命力。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情境呢?一句话——强调“真实”,追求“有效”。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越城区少儿艺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