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水墨画临摹教学中创新性发展的几点建议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21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墨画是我国传统绘画形式,传统的临摹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太适合儿童的认知成长。本文从欣赏名家丹青,激发绘画兴趣;体验笔墨情趣,感悟水墨魅力;示范精确到位,调动求知欲望;形式继往开来,方法善于选择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在临摹教学中可以进行必要的创新性变革,指导学生进行水墨画创作。
  关键词:水墨画教学 创新性 方法
  在最近几年的水墨画教学中,本人发现只要方法得当,传统教学仍然能大放异彩。学生通过通过临摹名家作品能很好的构建起水墨语言,通过学习能学习到美术最本真的东西,这包括造型、光影、组合方式、水墨、色彩技巧和精神情感等。临摹也要进行变革性的临摹,要紧紧围绕儿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欣赏名家丹青,激发绘画兴趣
  兴趣是学生创意能力培养的关键,只有存在兴趣,才会有独特的、有价值的想法,如果对这个领域很厌烦,就不必提创造力和创意想法了。因此,教师在进行水墨画教学时,应该从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水墨画学习兴趣。虽然临摹法在当下很多人眼里是刻板,陈旧的代名词,有贬低它的意思。殊不知,从古到今没有哪个画家不是在临摹中成长起来的。临摹,就好比一个人学习走路一般,没有良好的基本功,想要飞奔而去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对于学生而言,水墨画学习的初衷大多数还是觉得好看、好玩,并不是想要成为一名画家。因此,让学生对水墨画感兴趣非常重要。笔者有多年水墨画教学经验,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色彩丰富,构图巧妙,色墨大胆,形态变形夸张等方面比较感兴趣。鉴于此,在选择名家作品时,要有针对性,可以让学生欣赏历代名画家的代表性作品,也可以欣赏草根画家的特殊作品,如齐白石、吴昌硕、徐谓 黄荃等名画家作品。欣赏中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是在哪里?你是如何理解的?哪里画的好?哪里看不懂等等。由于学生年龄层次不同,对于事物的理解也不相同,教师要因材施教,不能千篇一律的蛮干。如有的孩子想象力极其丰富,他们会将作品中的事物拟人化。如在欣赏齐白石的作品《葡萄》时,有学生就提出了葡萄好像很多小朋友,有很多都挤一块了,有几个小朋友怕给挤扁就离得远远的。这时教师就补充到,这些小朋友真是调皮,真怕会挤坏,老师指着画面中的葡萄叶子说,幸好有老师在边上看着,准保没事,哈哈。一段轻松幽默的课堂对话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激发起他们学习水墨画的浓厚兴趣。临摹前的看画在轻松惬意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生已经能领略水墨画带给大家的魅力了。
  二、体验笔墨情趣,感悟水墨魅力
  心理学家认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对于新生事物总是充满短暂的好奇心,一旦熟悉后,很难可持续性的坚持好奇心理。但无论如何一开始的好奇激发能激起学习欲望,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第一步。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体验性,让学生通过尝试笔墨的运用,让笔墨在纸间跳舞,留下美丽活泼的痕迹。如教学《美丽的线条》一课,教师通过欣赏,演示作画等环节引导学生了解线条的浓痰、干湿、粗细、滑涩等变化,再加上组合规律的表现,如聚散、高低、交叉、重叠、接触等。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临摹学习,是比较高级的内心临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善于模仿,可能会模仿老师的方法,也可能会临摹老师的构图等等。因此体验笔墨情趣并不是毫无目的的放手让学生不着边际的乱涂乱画,体验作画的目的是体会线条或墨色的变化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这其中又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学生都会有所感悟。但儿童毕竟是儿童,他们在活动中表面上可能会注意某些规则,其实内心玩耍,涂鸦的个性是永远存在的,同时会受到情绪、认知、思想的左右。恰恰是这些因素的存在,造就了儿童画水墨画的收放程度,学生在随意的挥洒中自然而然对水墨画积累起了一定的经验。
  三、示范精确到位,调动求知欲望
  水墨画从古到今都是师徒形式传授的,老师演示,学生在旁仔细观察,学习揣摩老师的一笔一划的到位之处。这种方法历来是做手艺的常用方法,以其直截了当,获得了良好的学习效率。水墨画因其工具的特殊性,把握起来比较难,具有特殊的技术性。有时老师说一百遍还不如做一遍来的实在,有效果。因此,教水墨画首先老师要有非常扎实的国画功底。平常都说“名师出高徒”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如在教学《水墨画动物》一课时,教师可以进行趣味性演示,可以将蘸满墨水的毛笔在宣纸上进行简单的作画,寥寥数笔,学生只是看到了几条线和几个点的勾画,一只栩栩如生的大虾就诞生了,学生纷纷惊叹水墨画的神奇,跃跃欲试。这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拿起手中的笔试一试,只用简单的点和线,看看还可以画出哪些动物,这时学生就会饶有心致的动手作画。在这里老师精到的示范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绘画的直观感受和绘画方向的判断,同时对于良好学习情绪的调动作用显而易见。
  四、形式继往开来,方法善于选择
  艺术来自生活高于生活。无论是传统的、现代的,还是实验的,都是画家有感而发,带有主观思想的。这时的物象不再是简单的物象,而是自我的代表。如齐白石的蔬果、草虫、虾蟹等,看似简单,实则内在大有文章,“方寸之中见天地”。临摹画家的作品,单单了解画面的视觉呈现只是基本的表现,其中蕴含的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才是学习的重点。清画家唐志契云:“临摹最易,神气难传;师其意而不师其迹,乃真临摹也”。让儿童在早期临摹,就是为了学习水墨的这种韵味,另外教师在选择绘画内容上要选与儿童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如熟悉的家人朋友、蔬菜水果、美丽的植物、可爱的小动物等,因为儿童对这些比较熟悉,教师在做示范时,寥寥几笔就将绘画对象画出来了,激起儿童的兴趣,个个跃跃欲试,要亲自体验和感受水墨相融的乐趣,作画时也会认真起来。
  (一)善于选择绘画内容,呈现多样性
  明代李日华说:“临得势,摹得形”。教学生临摹的目的不是要画的和原作一样,而是在临画过程中如何去观察、理解,研究别人画面上的点线面组合、明暗处理、造型与结构、设色规律等等,从中得到启发,吸收别人技法和创作经验,学到真正的知识。在临摹中我们可以选择局部临摹再添加物体的组合性的构图法。如画画家的蔬果作品,画面中的蔬菜本来就很多,我们可以选择一二进行临摹,然后将生活中常见的东西罗列在一起。这样学生即学到了画家的绘画方法,同时又掺杂了自己的东西,完成了杂交式的创新性改造。前几年的实验水墨搞的风风火火,这种水墨画很有视觉效果。粗看印象不错,细看就感觉主观抽象成分过重,对于学生来说直观性较差,学生群体中可接受者较少。相反对于生活中某些事物,如家乡的蔬菜果实、美丽的花卉植物、迷人的农村风景、日新月异的城镇环境等等能给大家留下怀念的情感影子。因此,我们可以在画家的作品中去挖掘这些学生耳熟目染的事物,利用重新构图,可以使具象的、抽象的、甚至夸张的水墨欣赏来表现。   (二)善于组织画面构成表现,呈现多元化
  大家都知道画面的构成主要是点线面三部分组成,将这三者关系处理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水墨画除了平面的点线面构成之外还具有立体的墨色层次。因为有着两种画面成分,学生掌握起来相当有难度。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摸索除了一些方法,倒是有一定的效果。如教学画螃蟹,可以先让学生临摹一只处理的齐白石的蟹(没有浓淡,黑色的蟹),完成后将作品与原作对比发现不同点(浓淡的立体层次)。再临摹原作,学生会发现浓淡的处理很重要,再去观察其它螃蟹会发现还有不同浓淡的螃蟹。接下来再让学生练习其它墨色的螃蟹,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实实在在地学到物体的浓淡立体层次变化。再将螃蟹组合起来,就能表现出立体的画面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笔者总结出了水墨画临摹法创新形式上的方法:
  1.变形法。可以将画面中的物体拉长、缩短、长胖、变瘦…… 营造一种夸张的效果。
  2.数量对比法。主次物体数量悬殊,突出主体。
  3.半角法。主体放大,只画大部分,表现特写效果。
  4.增加法。增加物体,丰富画面。
  5.删减法。选择原作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表现出来。
  6.组合法。移花接木式的将不同作品中的物体结合起来,加入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
  7.抽象法。将临摹作品中的物体再进行概括,是它更具装饰性。
  8.其它纸型表现。尝试在不同的纸上绘画,营造异样效果。
  (三)善于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呈现情趣性
  在某种程度上说,水墨画是建构在人的认知和思想上的一种表达。为了使画面更具有文化内涵,更具有哲学思想,对立和统一在画面中恰到好处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在中国古代,《易经》 用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 。道教《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这一命题,概括了矛盾的存在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在西欧,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关于“始基”的思想中就包含有对立统一的思想,赫拉克立特提出“相反者相成”。
  由于儿童的认知水平不如成人,生活经验和感受也与成人不同。因此水墨画临摹和创作中所体现的儿童情结也是非常有特性的。儿童画水墨画更多的是趋向于玩耍和情绪的发泄。但如果老师不去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方向学习的话,往往容易走弯路,甚至失去对绘画的兴趣。因此,在临摹教学中,要随机似有似无的教给学生对立统一的思想,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幽默生动的比喻来挑动学生的神经,培养人文精神。如在教学《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课中,老师画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让学生上台添加荷花。大多数学生添加的荷花与老师画的是平行的,最多有高低的变化,然而有一位学生很胆大,画出了倾斜,与老师的荷花交杂排列了。老师表扬了他,并且打起了比喻:“这朵花好像一位很有个性的同学,她觉得都这么长,没意思,换了个角度长上去。这样画面更有变化了,更能给人联想了。”如果要创作出好的作品,就要打破原来的规则,不破不立。然后再让学生欣赏临摹名画家画的荷花图,学生就会更加理解对立统一在画面中的作用了,以后的创作学生就会注意这方面了。又如在教学《柿子》时,临摹齐白石的柿子,分为两组,一组画一半,画好后在进行交流。学生发现原作中的柿子现在被老师分成了两半,一半多一半少,再将自己练的与原作比较,会发现哪幅组织的更好,从中让学生领略了主次在数量上的对立统一。可以说临摹作品中的对立统一规律,是水墨画中的精神所在。只要用巧妙的教学,笔墨可以锻炼出来,儿童天真稚拙的精气神同样可以从这些作品中生发出来的。
  总之,在水墨画临摹教学中并不是一味的追求与原作的相似,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的教学才能充分挖掘原创作品中令人鼓舞的技法和精神气质。要充分了解临摹不是为了临而临,而是为了借鉴优秀的作品来巧妙的转化成自己的理解,将童心童趣融入到这些作品中,表现出儿童人生观、世界观。
  参考文献:
  [1]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中国画学研究——形神与笔墨》[M]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8
  [2]钟家骥 《水墨画新论》[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桐乡市崇德小学 浙江嘉兴)
其他文献
柴玙阅 出生于2004年1月,现在是诸暨市浣江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我是一名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阳光女孩,我待人诚恳、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我喜欢写字、画画 ,因为它们能让我更好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着。我从9岁开始接触毛笔,从开始的横竖撇捺,到现在临摹赵体都十分认真、上心,现在在寿老师的细心教育下进步很大。在第二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现场书画比赛中荣获书法类明星奖。  是雏鹰,就要在广阔
期刊
程杨之
期刊
蔡林章 斋号南沙草堂、道一斋。1979年生于浙江桐乡。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辅导学生作品多次在省市及全国各类书画比赛中获奖。工作之余喜爱中国画创作,初得徐仁武老师启蒙,后师从著名大写意画家胡少青先生研习国画。花鸟崇尚青藤、八大写意精神,注重书法用笔。山水道法自然,得山川灵秀。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市各类展览并获奖。现为嘉兴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嘉兴画院山水画工作室研究员、桐乡市漫画家协会理事、桐乡市美术家协
期刊
王可楠 沈佳霓 范海翔等
期刊
摘 要:中国画作业辅导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笔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现,面对大部分平时很少接触国画的小学生,穿插在每册教材里的中国水墨画作业的辅导,存在三大困惑:笔墨技法如何传承、学习兴趣如何激发、作业质量如何提升。针对这些困惑,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三大改进策略:化繁为简、破茧而出、简化技法、;彩墨结合、亲近儿童、激发兴趣;形神兼备、童趣横生、升华意境。  关键词:小学美术 国画作业 困惑 策
期刊
金妍希 小名伊伊,2008年6月28日出生,现就读于温州乐清市乐成镇丹霞路小学一年级,我是时而活泼时而又文静的小女孩,在很小时候我喜欢涂鸦,喜欢在彩色的世界遨游,上了幼儿园才真正认知画画。我便深深喜欢上画画,画画给我童年带来了许多快乐!在娜娜画室陈老师的精心教导下,荣获第二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现场比赛书画类明星奖,感谢陈老师的悉心教导。
期刊
一、创设绘画情景,激发创造兴趣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往往许多教师总是以上课就说今天我们画……这样的话势必不能激起学生的绘画兴趣,有的学生由于教师说出了绘画的内容,为了完成作业,就迫不及待的照样画葫芦,显然这样画出来的作品质量不会高,同时学生的各种潜能也得不到开发和培养,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要的任务是创设情景,唤起他们的创作欲望,它是促使儿童生动活泼学习的有效途径,并结合教师的情感投入,使
期刊
唐卡又称唐嘎、唐喀(均系藏文音译),是在绸布上以勾勒敷重彩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绘画艺术,是藏族文化体系下形成的门有民族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其题材内容丰富,几乎涵盖了藏族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浓郁的宗教色彩。  一、唐卡概述  唐卡大致兴起于松赞干布时期。这个时期正是国内外历史学家的公认的佛教正式从印度及汉地传人吐蕃时期,吐蕃当时正处于经济文化大发展时期,而其周边国家
期刊
点评:该作品构图完整奇特,用色大胆且清雅,花的结构严谨,浓淡关系、主次关系非常到位可谓一张不错的佳作。同时从该作品中看出,以后读画及作画的同时要去梳理画面的来龙去脉,用严谨的态度去处理穿插关系这样对你的专业更精进。
期刊
江苏省昆山市正仪中心校创办于1923年,是一所有着深厚办学底蕴的乡镇小学。学校目前有62个教学班,学生3278人,教职工223人。学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设置文化坐标点,创新教育突破点,以“撷取水韵泽生命,寄情翰墨索真义”创“水墨正小”文化品牌,打造了让家长放心、孩子开心、教师称心的幸福校园。  正仪是中国文人三大雅集地之一——“玉山雅集”活动的地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