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务驱动法是课程改革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所倡导的方法之一,而且,该方法的应用打破了传统单一讲,学生自由练习的方式,而且,也锻炼了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操作能力,对构建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应用任务驱动法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要做好这一教学方法的研究工作,并从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步骤入手进行论述,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素养。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小学信息技术 创建演示文稿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145-01
所谓的任务驱动法是指将借助相关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该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对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且,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有效的任务设计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一线信息技术教师要对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步骤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有效应用,最终,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实现做出贡献。因此,本文以教学“创建演示文稿”为例,从“兴趣导入”“提出问题”“尝试练习”“交流学习”“课堂练习”“评价小结”这六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
1.兴趣导入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是确保任务驱动法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在导入“创建演示文稿”这节课时,我选择了“魅力展示法”。这一方法可以说是信息技术这一课程最适用的一种方法,因为这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有将其应用的魅力以及价值直观的展示出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制作接近完美的幻灯片,以此来为后续任务教学法的应用做好前提性工作。
2.提出问题
当学生快速的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当中后,我们要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来提出问题,也就是布置任务。所以,在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创建演示文稿,应用幻灯片板式,应用设计模板、应用配色方案等相关内容之后,我结合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设置恰当的任务来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因此,针对“创建演示文稿”这节课内容的学习,我向学生布置了下面的任务,即:
(1)自主对Powerpoint的窗口进行了解,如:菜单栏、幻灯片窗口、大纲窗口、状态栏等等。
(2)明确创建演示文稿、应用幻灯片板式、应用设计模板、应用配色方案等什么位置。
(3)尝试将这些操作的过程写出来。比如:在“菜单栏”点击“新建幻灯片”——“应用幻灯片板式”——输入内容。
以上三项任务需要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并进入到尝试练习环节。
3.尝试练习
所谓的尝试练习就是指学生结合教师所提出的任务自主进行练习,以此来锻炼操作能力。因此,在“创建演示文稿”这节课的教学时,在任务布置后,我组织学生按照所提供的模板尝试自己进行操作,并按照要求将所要学习和掌握的这些知识点一一进行操作,并记录下操作流程。同时,根据所给出的模板来进行尝试制作,学生可以在动手制作中掌握知识,也能加深印象,对这节课知识目標的完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交流学习
当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时,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直接给学生解决或者是将答案告诉学生,要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大家在共同探讨中找到操作的流程。比如:应用配色方案是不是必须整套幻灯片的替换,能不能替换一张,此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大家一起对Powerpoint窗口中的相关操作进行讨论,并通过尝试来找到答案,如果学生经过交流之后确实找不到答案,可以将该问题记录下来,之后,我们在统一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和讲解。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而且,这样的过程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生进行知识应用的环节,所以,当学生对“创建演示文稿”这部分基础知识有所掌握之后,我们除了让学生模仿进行练习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自己进行制作一个新的演示文稿,而且,只有学生多练、多操作才能真正将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因此,我给学生布置了“模仿语文教师制作的演示文稿来制作”,这样的作业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6.评价小结
评价小结阶段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目标的达成等情况的评价和总结,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是我们改进的方向,而且,我们还要通过评价表的制作来为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做好保障工作。所以,在这一环节,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各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比如:是否将应用幻灯片板式、应用设计模板、应用配色方案等操作的流程写清楚,是否有遗漏需要从小组其他成员哪里进行补充等等,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以小组为单位对我们布置的课堂练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并从中总结一些问题,遇到了哪些困难,比如:制作语文演示文稿时,如何插图,想要培养音乐如何操作等等,这些我们可以不深入的进行讲解,但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和了解演示文稿的功能和价值,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产生兴趣,进而,推动学生树立起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的态度。
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从上文可以看出,这一方法的应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主操作的平台,而且,对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率,对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之,我们要做好这一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工作,并通过将其与所教学内容的结合来确保高效信息技术课堂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赵志宏.介入任务驱动法,提升信息课堂教学效率[J].小学教学参考,2017(12):84.
[2]何国娟.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6):180.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 小学信息技术 创建演示文稿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1-0145-01
所谓的任务驱动法是指将借助相关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该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对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且,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有效的任务设计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所以,一线信息技术教师要对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步骤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有效应用,最终,为高效信息技术课堂的实现做出贡献。因此,本文以教学“创建演示文稿”为例,从“兴趣导入”“提出问题”“尝试练习”“交流学习”“课堂练习”“评价小结”这六个方面入手进行论述,以确保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大幅度提升。
1.兴趣导入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是确保任务驱动法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在导入“创建演示文稿”这节课时,我选择了“魅力展示法”。这一方法可以说是信息技术这一课程最适用的一种方法,因为这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只有将其应用的魅力以及价值直观的展示出来,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因此,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些制作接近完美的幻灯片,以此来为后续任务教学法的应用做好前提性工作。
2.提出问题
当学生快速的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当中后,我们要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来提出问题,也就是布置任务。所以,在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创建演示文稿,应用幻灯片板式,应用设计模板、应用配色方案等相关内容之后,我结合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设置恰当的任务来鼓励学生进行尝试练习。因此,针对“创建演示文稿”这节课内容的学习,我向学生布置了下面的任务,即:
(1)自主对Powerpoint的窗口进行了解,如:菜单栏、幻灯片窗口、大纲窗口、状态栏等等。
(2)明确创建演示文稿、应用幻灯片板式、应用设计模板、应用配色方案等什么位置。
(3)尝试将这些操作的过程写出来。比如:在“菜单栏”点击“新建幻灯片”——“应用幻灯片板式”——输入内容。
以上三项任务需要学生结合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并进入到尝试练习环节。
3.尝试练习
所谓的尝试练习就是指学生结合教师所提出的任务自主进行练习,以此来锻炼操作能力。因此,在“创建演示文稿”这节课的教学时,在任务布置后,我组织学生按照所提供的模板尝试自己进行操作,并按照要求将所要学习和掌握的这些知识点一一进行操作,并记录下操作流程。同时,根据所给出的模板来进行尝试制作,学生可以在动手制作中掌握知识,也能加深印象,对这节课知识目標的完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交流学习
当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时,肯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直接给学生解决或者是将答案告诉学生,要鼓励学生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大家在共同探讨中找到操作的流程。比如:应用配色方案是不是必须整套幻灯片的替换,能不能替换一张,此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大家一起对Powerpoint窗口中的相关操作进行讨论,并通过尝试来找到答案,如果学生经过交流之后确实找不到答案,可以将该问题记录下来,之后,我们在统一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和讲解。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而且,这样的过程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5.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生进行知识应用的环节,所以,当学生对“创建演示文稿”这部分基础知识有所掌握之后,我们除了让学生模仿进行练习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自己进行制作一个新的演示文稿,而且,只有学生多练、多操作才能真正将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因此,我给学生布置了“模仿语文教师制作的演示文稿来制作”,这样的作业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6.评价小结
评价小结阶段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最后一个环节,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堂参与度以及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目标的达成等情况的评价和总结,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是我们改进的方向,而且,我们还要通过评价表的制作来为教学目标的最大化实现做好保障工作。所以,在这一环节,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各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比如:是否将应用幻灯片板式、应用设计模板、应用配色方案等操作的流程写清楚,是否有遗漏需要从小组其他成员哪里进行补充等等,除了这些之外,我们还以小组为单位对我们布置的课堂练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并从中总结一些问题,遇到了哪些困难,比如:制作语文演示文稿时,如何插图,想要培养音乐如何操作等等,这些我们可以不深入的进行讲解,但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和了解演示文稿的功能和价值,这样才能让学生从小学阶段就对信息技术这门课产生兴趣,进而,推动学生树立起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的态度。
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是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从上文可以看出,这一方法的应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主操作的平台,而且,对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效率,对学生基本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之,我们要做好这一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工作,并通过将其与所教学内容的结合来确保高效信息技术课堂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赵志宏.介入任务驱动法,提升信息课堂教学效率[J].小学教学参考,2017(12):84.
[2]何国娟.任务驱动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1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