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也是几易初中语文教材后的保留篇。然而,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待“愚公移山”,我认为愚公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实属愚人之举。
首先,困难太大,力量太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仅凭人力去搬掉它们,那比登天还难,即使有千军万马也奈何不了两座高耸入云,方圆几百里的大山。更何况愚公只是“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力量之微薄显而易见。正如愚公妻子所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第二,路途遥远,工具落后。愚公妻子问道:“焉置土石?”愚公答道:“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隐土是何方,现无可考证,但渤海我们是知道的。冀州之南到渤海之尾少说也有几百公里,且加上太行、王屋两山方圆七百里,那搬运土石的路途之远便可想而知。他们是“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靠的是人力,用的是簸箕和箩筐,仅凭人推、肩挑,再加上“叩石垦壤”,土是一锄一锄地挖,石是一个一个地凿。可以想象工程进度有多慢。虽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会被困难消磨了斗志。
第三,观念陈旧,决策错误。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我觉得愚公的这种想法实在太简单了。遇到困难,应绕个弯子去想,或跳出去想一想。拿现在的说法就是把家从山上搬到山下,从乡村搬到城市的聪明做法,用智慧的头脑去解决面临的问题,也就是说,不搬山,搬家。这样不就更容易、更简便吗?再就是,愚公为搬掉太行、王屋二山,居然发誓:“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是啊,山不加增,世世代代挖下去,总有一天能挖平的。但是,试想想:子子孙孙世代不绝地挖下去,何时才有终结呢?这种纯属苦干、蛮干的思想太陈旧了。
总而言之,愚公移山的做法在当时可谓是个大胆的举动,他的举动惊天动地,终于感动神仙助他一臂之力,完成了心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者可能也知道这样挖山不切实际,所以就以神话故事结尾,“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子,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尽管愚公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此举实属愚人之举。
魏平新,教师,现居江西丰城。
首先,困难太大,力量太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仅凭人力去搬掉它们,那比登天还难,即使有千军万马也奈何不了两座高耸入云,方圆几百里的大山。更何况愚公只是“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力量之微薄显而易见。正如愚公妻子所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第二,路途遥远,工具落后。愚公妻子问道:“焉置土石?”愚公答道:“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隐土是何方,现无可考证,但渤海我们是知道的。冀州之南到渤海之尾少说也有几百公里,且加上太行、王屋两山方圆七百里,那搬运土石的路途之远便可想而知。他们是“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靠的是人力,用的是簸箕和箩筐,仅凭人推、肩挑,再加上“叩石垦壤”,土是一锄一锄地挖,石是一个一个地凿。可以想象工程进度有多慢。虽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也会被困难消磨了斗志。
第三,观念陈旧,决策错误。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我觉得愚公的这种想法实在太简单了。遇到困难,应绕个弯子去想,或跳出去想一想。拿现在的说法就是把家从山上搬到山下,从乡村搬到城市的聪明做法,用智慧的头脑去解决面临的问题,也就是说,不搬山,搬家。这样不就更容易、更简便吗?再就是,愚公为搬掉太行、王屋二山,居然发誓:“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是啊,山不加增,世世代代挖下去,总有一天能挖平的。但是,试想想:子子孙孙世代不绝地挖下去,何时才有终结呢?这种纯属苦干、蛮干的思想太陈旧了。
总而言之,愚公移山的做法在当时可谓是个大胆的举动,他的举动惊天动地,终于感动神仙助他一臂之力,完成了心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作者可能也知道这样挖山不切实际,所以就以神话故事结尾,“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子,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尽管愚公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此举实属愚人之举。
魏平新,教师,现居江西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