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职数学教学状况在诸多方面不尽人意。从学生、高校及社会需求分析,中职数学课程目标应立足于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服务专业课程学习与满足高校深造的需要;具备初步数学应用能力,服务未来社会生活与岗位需求;养成数学核心素养,服务个人精神境界与思维品质提升。为实现这些目标,在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遵循普遍性与差异性、工具性与人文性、学科性与应用性、“节约”与“浪费”相结合的原则。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程目标;内容选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08C-0056-05
数学的育人作用是全方位的,很多时候也是潜移默化的。数学教学不仅是一些常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传授,而且对学生科学的人生态度、严谨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到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的出台,中职数学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改善中职数学教与学的生态,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由于中职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对学习数学缺少兴趣、方法和毅力,要改善中职数学教学现状、提高教学实效,就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着手,而内容与方法的选择又必须紧贴课程目标。因此,中职数学的课程目标应该如何定位,成为本课题组始终关注的首要问题。
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习主体分析
中职学生群体总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他们活泼开朗,性格阳光,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喜欢互动交流,重集体荣誉,有思想,敢实践。但也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现状而言,初中生通过中考,成绩靠前的基本去了普通高中,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中,分数较高的学生又选择了对口高考班、五年制大专或者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3 4”“3 3”班级,真正到普通中职班就读的学生中考总分是比较低的,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没有参加中考。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基础离散度很大。除少部分学生初中阶段数学学习情况尚可外,他们中的大部分数学学习可以说是不成功的,这种不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成绩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态度上,他们已经厌倦一般的数學学习,很难以平和的心态参与学习和研究。[1]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些学生的主观因素,但更多的是来自现行的生源选拔方法、社会评价、学校办学条件和数学教师执教能力等客观因素。当然,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的好奇心、动手能力、渴望被认同等数学学习基本素养是具备的。
(二)教学内容分析
尽管中职数学教学越来越被重视,但适合的教学内容的选定工作却长期滞后,现行中职数学教材的编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数学是每位中职学生的必修科目,面对离散度巨大的中职学生群体而言施行统一的教材存在极大的难度。尽管教材编写团队在内容上引用了大量生活实例,结构也有很多创新之处,但根本指导思想没有发生变化,教材的编写无法顾及每一位中职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内容没有选择性,重知识体系而轻思想方法,这样的教材对多数中职学生来讲是不太适合的。
中职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处于初始阶段。第一,来自于一线的广大教师开发的资源仅是为配合上课(特别是公开教学活动),这些资源零散不系统,整体质量也不高,而且资源一般不共享,受用面小;第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科研机构通过各种比赛积累了部分优秀资源,但这些资源也没有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第三,教学资源主要由一线数学教师开发,主体单一使资源更强调学科性,缺乏对相关专业学习、社会需求的观照。
(三)教师教学能力分析
一方面,中职数学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师范院校,新入职教师对职业学校不了解,对专业培养目标了解不深,往往就数学教数学。少数教师因为学生数学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而放弃自己的专业追求,不认真钻研大纲、教材和学生,不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和简单完成教学任务为主,不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另一方面,随着近几年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大和职业学校信息化基础能力的建设,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像“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各类以中职教师为参赛对象的教学竞赛,造就了一批理念新、方法多、信息化水平高、功底扎实和紧跟时代步伐的优质师资。部分有志之师在中职数学教学这块广袤的试验田里勤于耕耘,收获了诸多教学成果(但这些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还不够充分)。
(四)教学环境分析
中职数学教学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部分学校教学管理安于现状,认为数学学习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品牌的提升影响不大;二是学校教学管理改革滞后,走班制和分层教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面对学习基础离散度巨大的一群学生,教师有好的想法也难以付诸实施;三是尽管各地出台许多管理措施,如江苏省推行的中职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但这些措施主要是以考促教,很难达成真正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生态的目标;四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很难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对人格形成和终身发展的关键作用,而单纯地认为孩子进了中职今后也不考大学,所以对数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五是数学老师的人生价值淹没在成效低下的教学活动之中,积极性、创造性很难被充分地调动。
(五)教学成效分析
基于上述诸多不利因素,总的来说,中职数学教学成效不明显。一是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基本耐挫力,对于稍复杂或者稍抽象的内容存在抵制心理,不能认真参与课堂学习,对教师的谆谆告诫置若罔闻。二是学业成绩普遍很差。单纯从考试成绩分析,除对口高考班、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3 4”班级和其他少数特殊类型的班级外,哪怕是限定了很小的范围,学生的学业测试成绩都不够理想甚至极不理想。三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收效甚微。数学教学最大的功效就是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中职也不例外,而且不求全方位的提升,特别是对知识和技能可以不作过高要求,只要在对数学的认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数学与人生等方面能有所收获就行,但就是这些方面收效也不明显。 二、中职数学教学需求分析
(一)中职学生学习偏好
实事求是地说,中职学生绝大多數数学基础薄弱,初中三年饱受数学学习之痛,部分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让他们早早成为数学学习的失败者。不排除确有极少数学生因为智力因素无法学好数学,但作为教师不能剥夺他们学习数学的潜在需求。本课题组通过对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需求问卷调查发现,51.4%的学生比较喜欢或者特别喜欢数学,不喜欢的仅占2.9%;学生的学习困难主要来自于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缺少学习方法和基础不扎实。而他们希望的数学学习有如下特征。
第一是好学。他们希望学到能够听得懂、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数学,并且希望通过大量的举例解释所学内容;不喜欢纯理论的、深奥难懂的数学。第二是有趣。他们希望学习的内容要有趣,学习的过程要轻松愉快,甚至要求老师的言语要智趣,要有幽默感;不希望学习内容枯燥无味,不喜欢老师古板无趣。第三是生活化。他们希望学习内容要多来自日常生活,要与专业学习和生产实际相联系,而且希望学到的内容能够直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不希望学习生活中接触不到的、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第四是选择性。他们希望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更希望能根据所学专业量身打造,还希望能够学到一些新鲜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二)高校入学数学要求
我国已逐步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就江苏而言,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机会很多,而且也渐渐成为趋势。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高阶的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是其最重要的职责之一。高职院校对中职数学教学又有哪些需求呢?通过走访部分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他们提出了如下观点。
一是理论性和体系性。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而又重要的学科,在高职院校是许多专业方向的必修科目。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不仅在一些专业课程中有重要体现,而且数学素养也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最重要、最富有内涵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中职数学教学除了完成阶段性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任务外,还要有针对性地为高职阶段高等数学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也就是要体现数学的理论性和体系性。二是必需性和够用性。鉴于高职教育的特性,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还十分重视“必需”和“够用”,强调数学的工具性,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如何用“数学”,特别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因此,中职数学教学也需要渗透“必需”和“够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用“数学”能力。
(三)社会人才素养特点
我国经济社会多年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也进入了关键时期,“中国制造2025”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数学教育除了能让学生学到必备的知识、方法,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还能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精髓,发展数学独有的推理、思维、逻辑、演绎、想象、应用等关键能力,这些都是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通过座谈会和走访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人事主管和技术骨干,了解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对中职学生数学教学的需求,比较集中的观点主要有。
一是有用性。数学与社会生活和人的终身发展密切相关,它来源、发展并服务于生产实际,有鲜明的工具性特点。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用,所以要学有用的数学。二是发展性。数学能够发展人的许多核心素养,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往往拥有很高的数学素养,现代社会提倡人的终身发展,所以数学教学应该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三是文化性。数学又是一种独特的人类文化,它的呈现形式、思想内涵、方法技巧、语言魅力等都深深根植于现代文明之中。学习数学能够使人聪慧精明、明辨事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因此,中职数学教学还需要重视数学文化内涵的挖掘,为提升中职学生的精神品质和人文素养服务。
(四)学科转型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文化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及《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2009年版)》(以下简称《大纲》),我们不难发现,新时代数学学科自身转型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目标。要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在探寻事物变化规律,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二是新课标改原来的“双基”为“四基”“四能”,提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要求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实践和数学文化,更加关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新课标明确数学教育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必修课程,构建共同基础;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志趣和发展,设置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供多样性选择,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三、中职数学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2]《大纲》指出: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于《大纲》要求和前文所做的分析,中职数学的课程目标可作如下定位。 (一)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服务专业课程学习与未来高校深造
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大纲》要求,是高校需求,也是专业课程學习的必需。当然,这里的基础知识应该是有选择和因人而异的,不能千篇一律。要在《大纲》框架内依据中职学生数学水平层次、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确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目标,让学生选择适合的数学,学有趣和必需的数学,掌握必备基础知识,提高数学阅读观察、空间想象、数据处理、类比推理、分析解决问题等基础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和核心素养,更好地服务专业课程学习与未来高校深造。
(二)具备初步数学应用能力,服务未来社会生活与岗位需求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因问题解决所需而发展和提升。人们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欣赏数学的魅力。中职数学课程目标必须把具备初步数学应用能力作为核心指标之一,这不仅是《大纲》的要求,更是数学本质的体现。当然,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也需要有层次之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有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要让学生力所能及,要让学生勇于尝试和应用,逐步形成良好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岗位需求。
(三)养成数学核心素养,服务个人精神境界与思维品质提升
数学既是科学又是文化,既是实用工具又是思维模式,既是思想方法又是人文素养。中科院院士、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主编林群认为:“数学能让人变得更聪明。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能增强人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3]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也指出:“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也许会被忘记,但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4]学习数学的最大益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品质,养成数学核心素养对人的成长、成才、成功至关重要,也是数学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任务,贯穿于数学教育的全过程,服务于个人精神境界与思维品质的提升。
四、中职数学教学内容选择
《大纲》对“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与要求”有明确要求,这是中职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根据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教学需求分析以及课程目标的定位,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普遍性与差异性的结合
一方面,中职数学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服务。高等数学强调基础性,强调理论性与体系性,这就要求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必须兼顾数学基础体系;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离散度很大,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适合的数学,必须为他们提供不同难度要求的学习内容作为选择。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数学统计运算、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模式等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的工具性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应用。要让中职学生学习他们可能用得上的数学,多提供一些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日常生活更为紧密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功能。数学不仅绽放独特的科学魅力,也展现出独具色彩的人文魅力。[5]中职数学教学内容要充分挖掘数学思想精髓、数学文化内涵、数学美学艺术等数学科学本身和数学教育中的人文资源,让学生在品味数学人文魅力的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磨练意志品格,提升道德情操。
(三)学科性与应用性的结合
数学是一门科学,理论性、系统性很强,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兼顾数学的这种学科特性。考虑到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实际,过分强调理论性和系统性容易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而失去学习的欲望,所以中职数学教学内容最好能以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载体,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展开,重视“做学教合一”设计,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技能、品味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养成数学核心素养。
(四)“节约”与“浪费”的结合
美国教育家、要素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威廉·巴格莱提出:“一个人受教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超出其日后实际应用的知识与技能,也不应该说是浪费,如果说这是‘浪费’的话,那么也不能取消这种教育,因为日后人们到底能用到哪些知识技能无法预测,所以‘教育不仅应该用节约原则支配,还应该用浪费原则指导’。”[6]中职数学教学内容除了要选择那些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充分体现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的内容外,还应该选择一些有关数学的发展历史、数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数学文化、数学与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全面丰富学生的数学品质,为他们终身发展打好数学基础。另外,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我们可以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真正体现让数学的无穷魅力吸引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不同内容的数学,人人都学到必需的、想学的、有用有趣的数学。
参考文献:
[1] 吴晓进.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7(15).
[2] 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林群.教科书是这样“炼”成的[N].中国教育报,2012-04-23.
[4] 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5] 张廷艳.对数学教育人文性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5(6).
[6] [美]威廉·巴格莱.教育与新人 [M].袁桂林,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夏英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not satisfactory in many aspec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universities and social needs, secondary vocationa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objectives are based on mastering basic mathematical knowledge, serving professional course study and meeting the needs of higher education. It possesses the preliminary mathema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serves future social life and post needs, develops mathematical core literacy, serves individual spiritual realm and thinking quality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se goals, w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universality and diversity, instrumentality and humanity, disciplinarity and practicabilit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aving" and "waste" in the selec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content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objectives; content selection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程目标;内容选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07/08C-0056-05
数学的育人作用是全方位的,很多时候也是潜移默化的。数学教学不仅是一些常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传授,而且对学生科学的人生态度、严谨的思维习惯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到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建立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制度的意见(试行)》的出台,中职数学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改善中职数学教与学的生态,切实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由于中职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较差,对学习数学缺少兴趣、方法和毅力,要改善中职数学教学现状、提高教学实效,就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着手,而内容与方法的选择又必须紧贴课程目标。因此,中职数学的课程目标应该如何定位,成为本课题组始终关注的首要问题。
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习主体分析
中职学生群体总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他们活泼开朗,性格阳光,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喜欢互动交流,重集体荣誉,有思想,敢实践。但也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现状而言,初中生通过中考,成绩靠前的基本去了普通高中,在职业学校就读的学生中,分数较高的学生又选择了对口高考班、五年制大专或者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3 4”“3 3”班级,真正到普通中职班就读的学生中考总分是比较低的,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没有参加中考。
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基础离散度很大。除少部分学生初中阶段数学学习情况尚可外,他们中的大部分数学学习可以说是不成功的,这种不成功不仅仅体现在成绩上,更多的是体现在态度上,他们已经厌倦一般的数學学习,很难以平和的心态参与学习和研究。[1]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这些学生的主观因素,但更多的是来自现行的生源选拔方法、社会评价、学校办学条件和数学教师执教能力等客观因素。当然,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的好奇心、动手能力、渴望被认同等数学学习基本素养是具备的。
(二)教学内容分析
尽管中职数学教学越来越被重视,但适合的教学内容的选定工作却长期滞后,现行中职数学教材的编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数学是每位中职学生的必修科目,面对离散度巨大的中职学生群体而言施行统一的教材存在极大的难度。尽管教材编写团队在内容上引用了大量生活实例,结构也有很多创新之处,但根本指导思想没有发生变化,教材的编写无法顾及每一位中职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内容没有选择性,重知识体系而轻思想方法,这样的教材对多数中职学生来讲是不太适合的。
中职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处于初始阶段。第一,来自于一线的广大教师开发的资源仅是为配合上课(特别是公开教学活动),这些资源零散不系统,整体质量也不高,而且资源一般不共享,受用面小;第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者科研机构通过各种比赛积累了部分优秀资源,但这些资源也没有进行广泛推广应用;第三,教学资源主要由一线数学教师开发,主体单一使资源更强调学科性,缺乏对相关专业学习、社会需求的观照。
(三)教师教学能力分析
一方面,中职数学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师范院校,新入职教师对职业学校不了解,对专业培养目标了解不深,往往就数学教数学。少数教师因为学生数学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而放弃自己的专业追求,不认真钻研大纲、教材和学生,不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维护课堂教学秩序和简单完成教学任务为主,不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另一方面,随着近几年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大和职业学校信息化基础能力的建设,部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像“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各类以中职教师为参赛对象的教学竞赛,造就了一批理念新、方法多、信息化水平高、功底扎实和紧跟时代步伐的优质师资。部分有志之师在中职数学教学这块广袤的试验田里勤于耕耘,收获了诸多教学成果(但这些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还不够充分)。
(四)教学环境分析
中职数学教学环境存在诸多问题。一是部分学校教学管理安于现状,认为数学学习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学校品牌的提升影响不大;二是学校教学管理改革滞后,走班制和分层教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面对学习基础离散度巨大的一群学生,教师有好的想法也难以付诸实施;三是尽管各地出台许多管理措施,如江苏省推行的中职数学学业水平考试,但这些措施主要是以考促教,很难达成真正改善数学课堂教学生态的目标;四是学生、家长和社会很难理解数学核心素养对人格形成和终身发展的关键作用,而单纯地认为孩子进了中职今后也不考大学,所以对数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五是数学老师的人生价值淹没在成效低下的教学活动之中,积极性、创造性很难被充分地调动。
(五)教学成效分析
基于上述诸多不利因素,总的来说,中职数学教学成效不明显。一是相当多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基本耐挫力,对于稍复杂或者稍抽象的内容存在抵制心理,不能认真参与课堂学习,对教师的谆谆告诫置若罔闻。二是学业成绩普遍很差。单纯从考试成绩分析,除对口高考班、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3 4”班级和其他少数特殊类型的班级外,哪怕是限定了很小的范围,学生的学业测试成绩都不够理想甚至极不理想。三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收效甚微。数学教学最大的功效就是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中职也不例外,而且不求全方位的提升,特别是对知识和技能可以不作过高要求,只要在对数学的认识、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数学与人生等方面能有所收获就行,但就是这些方面收效也不明显。 二、中职数学教学需求分析
(一)中职学生学习偏好
实事求是地说,中职学生绝大多數数学基础薄弱,初中三年饱受数学学习之痛,部分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应试教育,让他们早早成为数学学习的失败者。不排除确有极少数学生因为智力因素无法学好数学,但作为教师不能剥夺他们学习数学的潜在需求。本课题组通过对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需求问卷调查发现,51.4%的学生比较喜欢或者特别喜欢数学,不喜欢的仅占2.9%;学生的学习困难主要来自于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缺少学习方法和基础不扎实。而他们希望的数学学习有如下特征。
第一是好学。他们希望学到能够听得懂、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数学,并且希望通过大量的举例解释所学内容;不喜欢纯理论的、深奥难懂的数学。第二是有趣。他们希望学习的内容要有趣,学习的过程要轻松愉快,甚至要求老师的言语要智趣,要有幽默感;不希望学习内容枯燥无味,不喜欢老师古板无趣。第三是生活化。他们希望学习内容要多来自日常生活,要与专业学习和生产实际相联系,而且希望学到的内容能够直接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不希望学习生活中接触不到的、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第四是选择性。他们希望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选择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更希望能根据所学专业量身打造,还希望能够学到一些新鲜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二)高校入学数学要求
我国已逐步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就江苏而言,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机会很多,而且也渐渐成为趋势。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又是高阶的职业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育是其最重要的职责之一。高职院校对中职数学教学又有哪些需求呢?通过走访部分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他们提出了如下观点。
一是理论性和体系性。高等数学是一门基础而又重要的学科,在高职院校是许多专业方向的必修科目。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不仅在一些专业课程中有重要体现,而且数学素养也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最重要、最富有内涵的核心素养,这就要求中职数学教学除了完成阶段性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任务外,还要有针对性地为高职阶段高等数学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也就是要体现数学的理论性和体系性。二是必需性和够用性。鉴于高职教育的特性,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还十分重视“必需”和“够用”,强调数学的工具性,注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如何用“数学”,特别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因此,中职数学教学也需要渗透“必需”和“够用”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用“数学”能力。
(三)社会人才素养特点
我国经济社会多年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也进入了关键时期,“中国制造2025”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数学教育除了能让学生学到必备的知识、方法,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还能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精髓,发展数学独有的推理、思维、逻辑、演绎、想象、应用等关键能力,这些都是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通过座谈会和走访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人事主管和技术骨干,了解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对中职学生数学教学的需求,比较集中的观点主要有。
一是有用性。数学与社会生活和人的终身发展密切相关,它来源、发展并服务于生产实际,有鲜明的工具性特点。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用,所以要学有用的数学。二是发展性。数学能够发展人的许多核心素养,企业高管和技术骨干往往拥有很高的数学素养,现代社会提倡人的终身发展,所以数学教学应该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三是文化性。数学又是一种独特的人类文化,它的呈现形式、思想内涵、方法技巧、语言魅力等都深深根植于现代文明之中。学习数学能够使人聪慧精明、明辨事理、崇尚科学、追求真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因此,中职数学教学还需要重视数学文化内涵的挖掘,为提升中职学生的精神品质和人文素养服务。
(四)学科转型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文化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及《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2009年版)》(以下简称《大纲》),我们不难发现,新时代数学学科自身转型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是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目标。要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在探寻事物变化规律,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二是新课标改原来的“双基”为“四基”“四能”,提出通过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进一步学习以及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简称“四基”);提高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四能”)。要求数学教学要重视数学实践和数学文化,更加关注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新课标明确数学教育要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倡导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重视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数学核心素养水平的达成。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必修课程,构建共同基础;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志趣和发展,设置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提供多样性选择,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
三、中职数学课程目标定位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它规定了某一教育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以后,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期望实现的程度,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2]《大纲》指出: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于《大纲》要求和前文所做的分析,中职数学的课程目标可作如下定位。 (一)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服务专业课程学习与未来高校深造
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是《大纲》要求,是高校需求,也是专业课程學习的必需。当然,这里的基础知识应该是有选择和因人而异的,不能千篇一律。要在《大纲》框架内依据中职学生数学水平层次、所学专业和兴趣爱好,确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目标,让学生选择适合的数学,学有趣和必需的数学,掌握必备基础知识,提高数学阅读观察、空间想象、数据处理、类比推理、分析解决问题等基础能力,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和核心素养,更好地服务专业课程学习与未来高校深造。
(二)具备初步数学应用能力,服务未来社会生活与岗位需求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因问题解决所需而发展和提升。人们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欣赏数学的魅力。中职数学课程目标必须把具备初步数学应用能力作为核心指标之一,这不仅是《大纲》的要求,更是数学本质的体现。当然,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也需要有层次之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当有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要让学生力所能及,要让学生勇于尝试和应用,逐步形成良好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岗位需求。
(三)养成数学核心素养,服务个人精神境界与思维品质提升
数学既是科学又是文化,既是实用工具又是思维模式,既是思想方法又是人文素养。中科院院士、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材主编林群认为:“数学能让人变得更聪明。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能增强人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性。”[3]日本数学家米山国藏也指出:“学生在学校学到的数学知识也许会被忘记,但深深铭刻在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看问题的着眼点等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终身受益。”[4]学习数学的最大益处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品质,养成数学核心素养对人的成长、成才、成功至关重要,也是数学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任务,贯穿于数学教育的全过程,服务于个人精神境界与思维品质的提升。
四、中职数学教学内容选择
《大纲》对“教学内容结构”“教学内容与要求”有明确要求,这是中职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根据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教学需求分析以及课程目标的定位,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普遍性与差异性的结合
一方面,中职数学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服务。高等数学强调基础性,强调理论性与体系性,这就要求中职数学教学内容必须兼顾数学基础体系;另一方面,由于中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离散度很大,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适合的数学,必须为他们提供不同难度要求的学习内容作为选择。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数学统计运算、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模式等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的工具性被人们广泛接受和应用。要让中职学生学习他们可能用得上的数学,多提供一些在他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日常生活更为紧密的学习内容,让他们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功能。数学不仅绽放独特的科学魅力,也展现出独具色彩的人文魅力。[5]中职数学教学内容要充分挖掘数学思想精髓、数学文化内涵、数学美学艺术等数学科学本身和数学教育中的人文资源,让学生在品味数学人文魅力的过程中养成良好习惯,磨练意志品格,提升道德情操。
(三)学科性与应用性的结合
数学是一门科学,理论性、系统性很强,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兼顾数学的这种学科特性。考虑到中职学生数学基础和学习实际,过分强调理论性和系统性容易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而失去学习的欲望,所以中职数学教学内容最好能以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载体,以项目、任务的形式展开,重视“做学教合一”设计,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技能、品味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学习兴趣、养成数学核心素养。
(四)“节约”与“浪费”的结合
美国教育家、要素主义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威廉·巴格莱提出:“一个人受教育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超出其日后实际应用的知识与技能,也不应该说是浪费,如果说这是‘浪费’的话,那么也不能取消这种教育,因为日后人们到底能用到哪些知识技能无法预测,所以‘教育不仅应该用节约原则支配,还应该用浪费原则指导’。”[6]中职数学教学内容除了要选择那些与实际生活结合紧密、充分体现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的内容外,还应该选择一些有关数学的发展历史、数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数学文化、数学与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全面丰富学生的数学品质,为他们终身发展打好数学基础。另外,中职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还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我们可以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真正体现让数学的无穷魅力吸引学生,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不同内容的数学,人人都学到必需的、想学的、有用有趣的数学。
参考文献:
[1] 吴晓进.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基础分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7(15).
[2] 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 林群.教科书是这样“炼”成的[N].中国教育报,2012-04-23.
[4] 米山国藏.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6.
[5] 张廷艳.对数学教育人文性的再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15(6).
[6] [美]威廉·巴格莱.教育与新人 [M].袁桂林,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夏英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not satisfactory in many aspec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universities and social needs, secondary vocationa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objectives are based on mastering basic mathematical knowledge, serving professional course study and meeting the needs of higher education. It possesses the preliminary mathema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serves future social life and post needs, develops mathematical core literacy, serves individual spiritual realm and thinking quality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se goals, w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universality and diversity, instrumentality and humanity, disciplinarity and practicability,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aving" and "waste" in the selec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content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objectives; content se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