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火是甘肃庆阳地区民间节日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中,庆城、西峰、镇原、宁县、正宁、合水等县城的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是社火节目保存最好的地区。在庆阳,社火的主要形式有踩高跷、跑纸马、马故事等。主题内容有家庭生活、婚恋爱情、生产劳动等,其具有重要的民俗价值与学术研究意义。
【关键词】:社火;抗日战争前期;庆阳
简单地说,社火就是指中国乡土社会节日庆典当中的民间文艺表演活动。对于社火,目前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根据地革命剧团,革命文艺工作者,而对民间戏曲和民间艺人关注不够;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关注1937至1945年这个特殊的抗战的历史环境,将抗战前后庆阳社火在主题内容、形式、特点等方面变化发展进行研究。对传统社火的详细介绍,就是为了突出抗战时期边区极其重视民间社火的社会功能,通过改造和利用民间社火,进而宣传政治话语、教育民众、社会动员及乡村建设。同时,庆阳社火的改造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历史启示。
一、庆阳传统社火的类型
(一)社火表演的类型
庆阳地区社火表演类型丰富多样,是庆阳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勤劳的庆阳人们创造和传承了丰富的社火表演类型。社火又有“昼社火”和“夜社火”之分,跑故事一般在夜晚演出,晚上的社火以灯火为映衬和烘托,演绎了人类对火的崇拜;车故事、马故事、地台社火等,庆阳传统社火形式多样,种类繁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是庆阳人们智慧的结晶。
车故事:在车上表演的故事。先前多用马车、牛车、骡车。先用木椽在汽车上搭成亭台、楼阁架子,然后用花布、花束、丝穗等精心装饰一新。人们从演员简单的造型中,一眼就可看出是某一出戏的某一情节或表达的某种意思。“车故事演出的戏有《打镇台》、《白蛇传》、《三娘教子》、《铡美案》、《黄鹤楼》等。”车故事用的车辆不能太少,太少显得单调、乏味,车多了阵容强大,表演的内容多样,也显得非常壮观。
马故事:即骑在马上表演的故事。由一大队骑马、骑骡全套着戏装的演员出阵,全面脸谱,扮成戏剧或古代传说中的特定人物,手执兵器道具,排列有序,锣鼓喧天。演出用的骡、马、驴必须膘肥体壮、性情温顺。人们从表演者的脸谱和兵器上便可分辨出人物故事中的内容。同车故事一样,马不能太少,越多越好。
地台社火:演员各举纸旗,跑四门,套剪子股,变换队形,花样纷繁。锣鼓伴奏,或紧或慢,抑扬顿挫,好不热闹。还有跑旦的内容,有四位男扮女装的旦角,采用不同的小曲碎步,脚跟先着地,脚尖后着地,不停变换,轻松自然,动作灵巧舞步轻捷。也有演员手执兵器道具,在昏暗灯光中,锣鼓喧闹,对打挑斗,称之为‘哑社火’。神仙道家登场,伴有喷火相随,云来雾去,惟妙惟肖。”掺杂小曲眉户演唱,如《小姑贤》、《打懒婆娘》、《两亲家打架》以及快板、耍丑、笑话等。
二、庆阳传统社火的主题内容
庆阳传统社火经久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庆阳传统社火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活跃了乡村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庆阳传统社火的主要内容有家庭生活、婚恋爱情、生产劳动等,分述如下:
(一)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类的社火节目,带有很强的教化和道德倾向,节目多取材于农村现实生活中,反映的是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家庭生活现实。比如《种洋烟》等规劝人们戒赌、戒毒,做一个勤劳的庄稼人,才会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否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五劝人》和《十劝人》以传统美德和“孝悌”为轴心,劝化一个家庭几代人应该怎样和别人交往共事。
(二)传统社会婚恋爱情
传统中国社会,是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儿女没有选择婚姻的权利,在结婚之前男女双方未曾见过面,导致婚后出现很多家庭矛盾。而这种封建的婚姻习俗在庆阳的农村地区,保留相对完整。可是随着时代变迁,广大的农村地区男女青年思想逐渐解放,开始对婚姻有了自己的选择。这是对封建礼教的巨大冲击,也是农村进一步解放的表现。未婚爱情:《缉草帽》、《卖菜》、《送樱桃》、《打酸枣》、《长工招亲》。
(三)生产劳动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一直延续下来,农业是庆阳的主要生活来源,因此农业灾害和劳动就成了生活中比较重要的话题,在社火节目中体现出来。《徒手秧歌》、《种豌豆》、《小放牛》、《十二月忙》、《拔胡麻》、《黑牛耕地》等是生产劳动类社火节目的典型代表。《黑牛耕地》:它通过戏剧化的表演塑造了一对憨厚朴实、乐观向上的农村青年夫妻形象,是贫困山区许多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揭开了他们朴素的内心世界,渴望通过劳动改变生活现状,创造美好明天的心声。
三、社火的功能
(一)娱神祈福
慶阳在信仰历程中走过了神灵信仰和祖先崇拜后,娱神和祭祖成了社火的主要功能。娱神功能始终是庆阳传统社火的主体功能,但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又逐渐加入了娱人娱乐的成分。长期以来,由于对自然本能的恐惧,祈福禳灾也就成了人们挥之不去的情结。人们把生存的愿望寄托于苍天,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安康。《地云子》、《神鞭》、《火绳舞》等都是娱神祈福的表现。
(二)娱乐消遣
在庆阳农村,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节日狂欢的本能欲望和农闲时节的消遣需求,使社火在民间颇受欢迎。“庙宇、院落和麦场往往成为社火演出的场地,参与者和观众挤在一起观看社火演出,陶醉于其中,从演出中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和情感宣泄。演出又配以锣鼓队、舞龙、舞狮、旱船、秧歌等,炮声震耳,锣鼓喧天。”整个社火队的表演和谐而幽默。社火表演中,表演者敢作敢为,观看者大笑回味。“权威与尊严隐没在嬉笑欢乐之中。”这样的宣泄和娱乐,在整个社火活动结束之后所进行的农业劳作中,就会很少出现了。
(三)团结乡民
社火作为一种表演仪式,在表演者和观众之间产生了共鸣,同时,在表演者和观众内部也各自进行着沟通。就村社内部关系而言,民俗活动的大众参与原则是民俗活动加强社区团结的保证。在参演和观看社火表演,受故事启发,化解矛盾,使社区生活和谐稳定,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社火表演能强化村落之间的社会关系”,通过村与村之间社火队的互访,一来二去,一个民众之间团结的圈子就会慢慢形成,这个活动十分利于本村落内部社会关系的加强。《五劝人》以传统美德和“孝悌”为轴心,劝化一个家庭怎样和睦相处。
结语
总之,传承了历史文化的传统庆阳民间社火既富有古老的文化气息,又能立足于现实生活。在其表演仪式的背后反映了乡村社会的伦理观念和精神风貌,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民众的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自我娱乐,也有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的意识,直接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淳朴的理想愿望,这在民俗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庆阳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几千年来庆阳人民劳动、生活的缩影,也是民间文化艺术的延伸,保持着原生态浑厚古朴的鲜明特色,又渗透着全新文化的精髓。庆阳民间社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艺术性强,具有地域特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社会作用和价值。传统社火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融入新的因素,丰富他的内涵,在抗日战争新形势下,庆阳传统社火为了适应时事也进行了改造。
参考文献:
[1]王文杰著:《民间社火》,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第20页。
[2]王立明:《正宁史话》,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年,第79页。
[3]蔡永清、钱永平著:《社火·社戏:从娱神到娱人的智慧》,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3-114页。
【关键词】:社火;抗日战争前期;庆阳
简单地说,社火就是指中国乡土社会节日庆典当中的民间文艺表演活动。对于社火,目前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同时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在研究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根据地革命剧团,革命文艺工作者,而对民间戏曲和民间艺人关注不够;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关注1937至1945年这个特殊的抗战的历史环境,将抗战前后庆阳社火在主题内容、形式、特点等方面变化发展进行研究。对传统社火的详细介绍,就是为了突出抗战时期边区极其重视民间社火的社会功能,通过改造和利用民间社火,进而宣传政治话语、教育民众、社会动员及乡村建设。同时,庆阳社火的改造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历史启示。
一、庆阳传统社火的类型
(一)社火表演的类型
庆阳地区社火表演类型丰富多样,是庆阳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勤劳的庆阳人们创造和传承了丰富的社火表演类型。社火又有“昼社火”和“夜社火”之分,跑故事一般在夜晚演出,晚上的社火以灯火为映衬和烘托,演绎了人类对火的崇拜;车故事、马故事、地台社火等,庆阳传统社火形式多样,种类繁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是庆阳人们智慧的结晶。
车故事:在车上表演的故事。先前多用马车、牛车、骡车。先用木椽在汽车上搭成亭台、楼阁架子,然后用花布、花束、丝穗等精心装饰一新。人们从演员简单的造型中,一眼就可看出是某一出戏的某一情节或表达的某种意思。“车故事演出的戏有《打镇台》、《白蛇传》、《三娘教子》、《铡美案》、《黄鹤楼》等。”车故事用的车辆不能太少,太少显得单调、乏味,车多了阵容强大,表演的内容多样,也显得非常壮观。
马故事:即骑在马上表演的故事。由一大队骑马、骑骡全套着戏装的演员出阵,全面脸谱,扮成戏剧或古代传说中的特定人物,手执兵器道具,排列有序,锣鼓喧天。演出用的骡、马、驴必须膘肥体壮、性情温顺。人们从表演者的脸谱和兵器上便可分辨出人物故事中的内容。同车故事一样,马不能太少,越多越好。
地台社火:演员各举纸旗,跑四门,套剪子股,变换队形,花样纷繁。锣鼓伴奏,或紧或慢,抑扬顿挫,好不热闹。还有跑旦的内容,有四位男扮女装的旦角,采用不同的小曲碎步,脚跟先着地,脚尖后着地,不停变换,轻松自然,动作灵巧舞步轻捷。也有演员手执兵器道具,在昏暗灯光中,锣鼓喧闹,对打挑斗,称之为‘哑社火’。神仙道家登场,伴有喷火相随,云来雾去,惟妙惟肖。”掺杂小曲眉户演唱,如《小姑贤》、《打懒婆娘》、《两亲家打架》以及快板、耍丑、笑话等。
二、庆阳传统社火的主题内容
庆阳传统社火经久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庆阳传统社火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活跃了乡村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庆阳传统社火的主要内容有家庭生活、婚恋爱情、生产劳动等,分述如下:
(一)家庭生活
家庭生活类的社火节目,带有很强的教化和道德倾向,节目多取材于农村现实生活中,反映的是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家庭生活现实。比如《种洋烟》等规劝人们戒赌、戒毒,做一个勤劳的庄稼人,才会有幸福美满的家庭。否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五劝人》和《十劝人》以传统美德和“孝悌”为轴心,劝化一个家庭几代人应该怎样和别人交往共事。
(二)传统社会婚恋爱情
传统中国社会,是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包办婚姻,儿女没有选择婚姻的权利,在结婚之前男女双方未曾见过面,导致婚后出现很多家庭矛盾。而这种封建的婚姻习俗在庆阳的农村地区,保留相对完整。可是随着时代变迁,广大的农村地区男女青年思想逐渐解放,开始对婚姻有了自己的选择。这是对封建礼教的巨大冲击,也是农村进一步解放的表现。未婚爱情:《缉草帽》、《卖菜》、《送樱桃》、《打酸枣》、《长工招亲》。
(三)生产劳动
中国自古是农业大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一直延续下来,农业是庆阳的主要生活来源,因此农业灾害和劳动就成了生活中比较重要的话题,在社火节目中体现出来。《徒手秧歌》、《种豌豆》、《小放牛》、《十二月忙》、《拔胡麻》、《黑牛耕地》等是生产劳动类社火节目的典型代表。《黑牛耕地》:它通过戏剧化的表演塑造了一对憨厚朴实、乐观向上的农村青年夫妻形象,是贫困山区许多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揭开了他们朴素的内心世界,渴望通过劳动改变生活现状,创造美好明天的心声。
三、社火的功能
(一)娱神祈福
慶阳在信仰历程中走过了神灵信仰和祖先崇拜后,娱神和祭祖成了社火的主要功能。娱神功能始终是庆阳传统社火的主体功能,但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又逐渐加入了娱人娱乐的成分。长期以来,由于对自然本能的恐惧,祈福禳灾也就成了人们挥之不去的情结。人们把生存的愿望寄托于苍天,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吉祥安康。《地云子》、《神鞭》、《火绳舞》等都是娱神祈福的表现。
(二)娱乐消遣
在庆阳农村,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节日,节日狂欢的本能欲望和农闲时节的消遣需求,使社火在民间颇受欢迎。“庙宇、院落和麦场往往成为社火演出的场地,参与者和观众挤在一起观看社火演出,陶醉于其中,从演出中来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和情感宣泄。演出又配以锣鼓队、舞龙、舞狮、旱船、秧歌等,炮声震耳,锣鼓喧天。”整个社火队的表演和谐而幽默。社火表演中,表演者敢作敢为,观看者大笑回味。“权威与尊严隐没在嬉笑欢乐之中。”这样的宣泄和娱乐,在整个社火活动结束之后所进行的农业劳作中,就会很少出现了。
(三)团结乡民
社火作为一种表演仪式,在表演者和观众之间产生了共鸣,同时,在表演者和观众内部也各自进行着沟通。就村社内部关系而言,民俗活动的大众参与原则是民俗活动加强社区团结的保证。在参演和观看社火表演,受故事启发,化解矛盾,使社区生活和谐稳定,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和凝聚力。“社火表演能强化村落之间的社会关系”,通过村与村之间社火队的互访,一来二去,一个民众之间团结的圈子就会慢慢形成,这个活动十分利于本村落内部社会关系的加强。《五劝人》以传统美德和“孝悌”为轴心,劝化一个家庭怎样和睦相处。
结语
总之,传承了历史文化的传统庆阳民间社火既富有古老的文化气息,又能立足于现实生活。在其表演仪式的背后反映了乡村社会的伦理观念和精神风貌,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有民众的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自我娱乐,也有自我教育和自我反思的意识,直接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淳朴的理想愿望,这在民俗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庆阳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是几千年来庆阳人民劳动、生活的缩影,也是民间文化艺术的延伸,保持着原生态浑厚古朴的鲜明特色,又渗透着全新文化的精髓。庆阳民间社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艺术性强,具有地域特色。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社会作用和价值。传统社火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融入新的因素,丰富他的内涵,在抗日战争新形势下,庆阳传统社火为了适应时事也进行了改造。
参考文献:
[1]王文杰著:《民间社火》,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第20页。
[2]王立明:《正宁史话》,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年,第79页。
[3]蔡永清、钱永平著:《社火·社戏:从娱神到娱人的智慧》,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13-1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