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预习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 培养 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预习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课程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在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实现先学后教的目的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愿望
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好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同时,在教学中要及时针对预习与否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与对比,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产生“我要预习”的主观意愿。
二、激发预习兴趣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怎样让学生自觉自愿投身于预习之中,并且乐在其中呢?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情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在课前预习时,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孩子兴趣的话题、习题,让他们多形式地接触,不仅预习了课文,还锻炼了能力。我认为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以自己的激情与智慧去“煽风点火”,让学生信心十足、动力强劲。
三、善于发现,及时鼓励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时,我都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如我班有一位男生基础较差,平时老是记不住生字词,由于老师鼓励他在家预习多使用查字典的方法,他根据老师要求,在课前对生字词用字典进行查查、读读、记记,初步记下了生字的音、形、义,在课堂上,他学得轻松了,字也记住了。这时,我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使他发现了自己的进步,体会到了预习的好处,并勉励他继续发扬。这样,他慢慢地喜欢上了预习,成绩也逐步提高了,预习习惯得到了培养。
四、循序渐进,体验成功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有的问题不可能全放在课堂,预习得好,学生的语文学习容量就增大了,时间延长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了,语文素养提高的进程就加快了。
五、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做到有的放矢
1.认真阅读《导读》。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本单元训练的重点。
2.旁若无人,大声朗读。第一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第二遍读课文,读着读着就能解决课文中的“拦路虎”,有些词通过联系上下文就能理解,不能解决的,就可以通过利用工具书或是请教别人的途径来解决;第三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程标准规定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又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读”字,学生预习课文更离不开“读”。
3.在通读课文中感知。要指导学生在认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会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在文章中加上各种不同的标记。例如:用“∥”标出课文中的自然段,用“——”标出生字词,用“··”标出重点词语,用“=”标出重点句子,用“﹏”标出优美的句子并反复朗读,用“?”标出不懂的地方等等。
4.在赏读课文中加批注。在预习阅读这一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要把课文中写得精彩的段落、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旁边加批注,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
5.养成摘抄的习惯。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并把自己认为文中优美的词句、段落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只要坚持摘抄,不但会丰富自己的词汇库,还会增强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对以后学生的习作也大有帮助。
六、加强预习检查,养成预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来之不易,教师要及时检查,及时检查学生读的效果,看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是否懂得在书上批注。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学法指导,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对于在预习过程中阅读表现积极、声情并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习惯 课前预习 培养 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预习是学习个体的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课程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如何在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重要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实现先学后教的目的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愿望
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好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同时,在教学中要及时针对预习与否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与对比,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产生“我要预习”的主观意愿。
二、激发预习兴趣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怎样让学生自觉自愿投身于预习之中,并且乐在其中呢?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更贴近孩子的生活、情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在课前预习时,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孩子兴趣的话题、习题,让他们多形式地接触,不仅预习了课文,还锻炼了能力。我认为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以自己的激情与智慧去“煽风点火”,让学生信心十足、动力强劲。
三、善于发现,及时鼓励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预习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中,检查预习情况时,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特别是后进生的进步时,我都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使他们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如我班有一位男生基础较差,平时老是记不住生字词,由于老师鼓励他在家预习多使用查字典的方法,他根据老师要求,在课前对生字词用字典进行查查、读读、记记,初步记下了生字的音、形、义,在课堂上,他学得轻松了,字也记住了。这时,我及时给予表扬,并让全班同学给予掌声鼓励,使他发现了自己的进步,体会到了预习的好处,并勉励他继续发扬。这样,他慢慢地喜欢上了预习,成绩也逐步提高了,预习习惯得到了培养。
四、循序渐进,体验成功
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有的问题不可能全放在课堂,预习得好,学生的语文学习容量就增大了,时间延长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了,语文素养提高的进程就加快了。
五、注重预习方法的指导,做到有的放矢
1.认真阅读《导读》。在进行每一单元的教学前,首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导读》部分,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总体的印象,明确本单元训练的重点。
2.旁若无人,大声朗读。第一遍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第二遍读课文,读着读着就能解决课文中的“拦路虎”,有些词通过联系上下文就能理解,不能解决的,就可以通过利用工具书或是请教别人的途径来解决;第三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课程标准规定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又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读”字,学生预习课文更离不开“读”。
3.在通读课文中感知。要指导学生在认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会用各种不同的符号在文章中加上各种不同的标记。例如:用“∥”标出课文中的自然段,用“——”标出生字词,用“··”标出重点词语,用“=”标出重点句子,用“﹏”标出优美的句子并反复朗读,用“?”标出不懂的地方等等。
4.在赏读课文中加批注。在预习阅读这一个环节中,我要求学生要把课文中写得精彩的段落、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修辞句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旁边加批注,并谈谈自己的理解、感受和体会。
5.养成摘抄的习惯。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并把自己认为文中优美的词句、段落抄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只要坚持摘抄,不但会丰富自己的词汇库,还会增强口头或书面表达能力。对以后学生的习作也大有帮助。
六、加强预习检查,养成预习习惯
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来之不易,教师要及时检查,及时检查学生读的效果,看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是否懂得在书上批注。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注意学法指导,督促学生完成预习任务。课堂上对于在预习过程中阅读表现积极、声情并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表扬、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调动其读书的积极性,使预习更好地服务于课堂。
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