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所在的学校是边远山区初中。农村留守儿童多,单亲学生也不少 ,学生普遍离学校较远,在家自主学习的时间少,学习自觉性差,文言基础更谈不上。面对这样的学情,在我任教初的几年,我就如何在45分钟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文言文做了一些尝试,但是收效甚微。静下心来,自己仔细总结原因在于:
1、以讲代读 自己备课以考试为中心,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只一心想着自己怎样讲学生才喜欢听,怎样分析才把文章分析透,所以大多是由自己包办,没有给学生太多的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不让他们自己主动去读,没有引导他们怎么样去学。因为我总是担心学生没有听清、听懂,影响考试成绩,于是就反复地讲解,抓文言词语释义。把中考的知识点讲的很透彻。
2、以活动淡化了阅读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视古文的美,也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它们的美。活动课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激发的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的兴趣,学生的真正兴趣并不在课文本身。
3、以训练挤占了阅读 我认为有可能考的内容,就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反复练习,这虽然强化了字词的理解 ,却挤占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而不考的内容,则干脆不管不练。作业练习训练“点”忽略了“面”。
总之是没有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我想,要让学生真正地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他们通过大量的阅读,认识到古文的美,认识到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丰富语言文字的美妙,认识到文言本身丰富的情感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进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学生才能积累更多的词语、名句和文学常识,培养良好的语感,在阅读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领悟甚至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我在近年来的文言教学中,坚持让阅读引领课堂,发挥文言教学中的阅读效应。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品字词句感受文言美
认真揣摩文字表达,深刻领悟语言内蕴,是培养语感,进行文言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文言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文言认真品味,依凭文中的字、词、句,以简练、准确、形象的语言,启发点拨学生,揭示文言的结构美,“在胸中细加比较”,使其对所学文章获得整体的感知,在朗读时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每教一篇课文,我都认真地去钻研教材,深入地挖掘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多听录音带,自己反复练习。在讲课时示范朗读,用自己的有感情的朗读和身体力行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去打动学生,去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二、多形式朗读感受形象美
文言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作品语言所创造的形象,激起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朗读训练时,我注意了朗读方式的灵活多样,避免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分组 、分角色朗读是文言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如教学《墨子》时,学生分角色朗读墨子和公输以及庄公。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墨子气势如虹,责难急切而严峻的气势。以及在墨子的咄咄词锋下,公输班的说法不攻自破,同时也以“义不杀少而杀众”揭示了公输班的所标榜的 “义”的欺骗性、虚假性;教学《唐雎》时,通过学生分组对白突出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学生模拟对白 ,强调人物的精神面貌,凸显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 ,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从而了解人物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性格特征以及为国赴难的精神。 让学生主动担当秦王与安陵君的对白,秦王要吞并安陵,却以诱惑的手段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当安陵君识破其阴谋之后,义正词严地指出“受地与先王,愿终受之,弗敢易”时,“秦王不悦”由此看出秦王的狡诈与专横 和安陵君的不卑不亢的性格。学生读出秦王气势汹汹以及唐雎针锋相对地驳斥“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由此看出秦王蛮不讲理、以势压人的丑恶嘴脸和唐雎矜持正义、维护尊严、忠于君主的形象;当“秦王”佛然大怒时,企图以“天子之怒”的因为来征服唐雎。而“唐雎”毫不示弱,以“布衣之怒“ 拼死一搏,这样秦王的骄横狂妄,不可一世的性格与唐雎的激越慷慨,不畏强暴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读语气感受情感美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是理解文章的关键。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抓住表明喜、怒、哀、乐、好、恶的关键词句,抓住带有明显感性色彩的词句 ,抓住感情色才起了变化的词句,然后批问入情 ,由情入理,设身处地,推想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一切艺术形象总是经过作者的情感过滤加工,渗透着作者浓烈的“情”的,或激昂,或悲壮,或直抒,或含蓄……情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主宰。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激起感情上的浪花,并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在“美读”中受到心灵的触动。
四、反复诵读鉴赏意境美
把握作品的意境是学好文言文的重点之一。意境是作家在作品中创造出来的一种韵味,一种氛围。意境审美可以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进入作品的深层,并由此获得自己的领悟。在朗读吟诵中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再加上教师的指导点拨,学生自然会展开联想,受到情感的感染,情操的陶冶。优秀的文言作品都有美的意境,哪怕是令人厌嫌的夏蚊,都能创造美的意境。王朝闻说过:“没有想象和联想,便不能唤起特定的情感,也不能产生特定的美的感受。”可见,想象是形象思维的核心。通过想象,可以让纸上的形象在脑子里活起来,进而展现意境。朗读便为学生创造形象起了桥梁作用,而整个过程又是在创造美。让学生懂得在朗读中要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使自己进入角色,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读得有感情,才能真正理解作品內在的深刻意蕴。
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文言教学就是让课堂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展开。抓住文言中丰富多变的语调,优美流畅的文字,让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思想占据学声的精神空间,让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心灵去与古人对话、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好文言文。
参考文献:
1、《文艺作品的鉴赏》 叶圣陶
2、《试教通讯》 2001年9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
1、以讲代读 自己备课以考试为中心,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只一心想着自己怎样讲学生才喜欢听,怎样分析才把文章分析透,所以大多是由自己包办,没有给学生太多的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不让他们自己主动去读,没有引导他们怎么样去学。因为我总是担心学生没有听清、听懂,影响考试成绩,于是就反复地讲解,抓文言词语释义。把中考的知识点讲的很透彻。
2、以活动淡化了阅读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无视古文的美,也忽略了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它们的美。活动课只停留在表面上的热闹,激发的也只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的兴趣,学生的真正兴趣并不在课文本身。
3、以训练挤占了阅读 我认为有可能考的内容,就布置大量的作业让学生反复练习,这虽然强化了字词的理解 ,却挤占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而不考的内容,则干脆不管不练。作业练习训练“点”忽略了“面”。
总之是没有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我想,要让学生真正地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最重要的,还是要让他们通过大量的阅读,认识到古文的美,认识到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丰富语言文字的美妙,认识到文言本身丰富的情感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进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学生才能积累更多的词语、名句和文学常识,培养良好的语感,在阅读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领悟甚至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我在近年来的文言教学中,坚持让阅读引领课堂,发挥文言教学中的阅读效应。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品字词句感受文言美
认真揣摩文字表达,深刻领悟语言内蕴,是培养语感,进行文言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文言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文言认真品味,依凭文中的字、词、句,以简练、准确、形象的语言,启发点拨学生,揭示文言的结构美,“在胸中细加比较”,使其对所学文章获得整体的感知,在朗读时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每教一篇课文,我都认真地去钻研教材,深入地挖掘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多听录音带,自己反复练习。在讲课时示范朗读,用自己的有感情的朗读和身体力行的行为去感染学生,去打动学生,去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二、多形式朗读感受形象美
文言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作品语言所创造的形象,激起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朗读训练时,我注意了朗读方式的灵活多样,避免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分组 、分角色朗读是文言课堂教学的有效形式:如教学《墨子》时,学生分角色朗读墨子和公输以及庄公。让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墨子气势如虹,责难急切而严峻的气势。以及在墨子的咄咄词锋下,公输班的说法不攻自破,同时也以“义不杀少而杀众”揭示了公输班的所标榜的 “义”的欺骗性、虚假性;教学《唐雎》时,通过学生分组对白突出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学生模拟对白 ,强调人物的精神面貌,凸显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 ,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从而了解人物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性格特征以及为国赴难的精神。 让学生主动担当秦王与安陵君的对白,秦王要吞并安陵,却以诱惑的手段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当安陵君识破其阴谋之后,义正词严地指出“受地与先王,愿终受之,弗敢易”时,“秦王不悦”由此看出秦王的狡诈与专横 和安陵君的不卑不亢的性格。学生读出秦王气势汹汹以及唐雎针锋相对地驳斥“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由此看出秦王蛮不讲理、以势压人的丑恶嘴脸和唐雎矜持正义、维护尊严、忠于君主的形象;当“秦王”佛然大怒时,企图以“天子之怒”的因为来征服唐雎。而“唐雎”毫不示弱,以“布衣之怒“ 拼死一搏,这样秦王的骄横狂妄,不可一世的性格与唐雎的激越慷慨,不畏强暴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读语气感受情感美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是理解文章的关键。要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抓住表明喜、怒、哀、乐、好、恶的关键词句,抓住带有明显感性色彩的词句 ,抓住感情色才起了变化的词句,然后批问入情 ,由情入理,设身处地,推想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一切艺术形象总是经过作者的情感过滤加工,渗透着作者浓烈的“情”的,或激昂,或悲壮,或直抒,或含蓄……情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主宰。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激起感情上的浪花,并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在“美读”中受到心灵的触动。
四、反复诵读鉴赏意境美
把握作品的意境是学好文言文的重点之一。意境是作家在作品中创造出来的一种韵味,一种氛围。意境审美可以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进入作品的深层,并由此获得自己的领悟。在朗读吟诵中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再加上教师的指导点拨,学生自然会展开联想,受到情感的感染,情操的陶冶。优秀的文言作品都有美的意境,哪怕是令人厌嫌的夏蚊,都能创造美的意境。王朝闻说过:“没有想象和联想,便不能唤起特定的情感,也不能产生特定的美的感受。”可见,想象是形象思维的核心。通过想象,可以让纸上的形象在脑子里活起来,进而展现意境。朗读便为学生创造形象起了桥梁作用,而整个过程又是在创造美。让学生懂得在朗读中要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使自己进入角色,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读得有感情,才能真正理解作品內在的深刻意蕴。
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现”。文言教学就是让课堂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展开。抓住文言中丰富多变的语调,优美流畅的文字,让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思想占据学声的精神空间,让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从而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心灵去与古人对话、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好文言文。
参考文献:
1、《文艺作品的鉴赏》 叶圣陶
2、《试教通讯》 2001年9月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