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贵妇画像》是19世纪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倡导者之一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是对典型的美国浪漫自由主义观念的体现,也是欧洲文化对独立后的美国社会的持续影响的体现。詹姆斯以其娴熟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主人公伊莎贝尔走向现实的自由追寻之路。
【关键词】高校学生;琵琶教学;美感教育;培养策略
【关键词】伊莎贝尔;詹姆斯;拉尔夫;自由;现实;个性
1 《贵妇画像》
生长在美国纽约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是一个博闻强记,自信且爱幻想的女孩。她的父亲去世后,为了躲避追求者卡斯帕·古德伍德,伊莎贝尔接受了远在英国的姨母杜歇夫人的邀请,开始了她追求自由的旅程。在这座美丽的花园山庄里,伊莎贝尔拒绝了沃伯顿勋爵的爱意,她的表哥拉尔夫·杜歇也暗生情愫,但却不愿耽误她而央求父亲给伊莎贝尔多留遗产保她衣食无忧。拿着巨额遗产的伊莎贝尔来到意大利散心,并在梅尔夫人的介绍下认识了“半吊子艺术家”奥斯蒙德。她感觉自己终于找到真正爱人,于是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毅然下嫁。哪知这原来是梅尔夫人与奥斯蒙德的圈套,而帕西正是他们二人的私生女。伊莎贝尔愤怒也迷茫,在得知表哥拉尔夫病重后不顾丈夫反对赶回探望,最后却仍旧拒绝了古德伍德远走高飞的建议,在继承拉尔夫的遗产后选择返回罗马。
2 伊莎贝尔的自由
詹姆斯发表这部小说时,正逢美国独立一百周年,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和大融合的民族正逐渐走上自己的发展道路,然而由于根基的缺失,他们却不可避免的在感情和文化上对老牌国家英国产生了依赖感。小说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伊莎贝尔生长在美国自由女神的光辉之下,她充分继承了美国文化的精髓,即热爱自由,向往自由,追求自由。詹姆斯笔下的伊莎贝尔性格单纯鲜明,感情炙热纯粹,她对自由的需求既苛刻却又始终不得其義。她选择离开美国,来到具有绅士精神的英国;她选择拒绝古德伍德和沃伯顿勋爵所代表的物质牢笼与上层阶级的婚姻枷锁;她选择忽略拉尔夫细致入微的关怀与体贴背后的含义;她选择嫁给颠覆了她最纯粹的精神追求的奥斯蒙德,而最后也选择重返意大利去抚养别人的女儿。用一句不那么文学的话来说,这是伊莎贝尔让人纠结的选择造成让她纠结的生活。
作者詹姆斯让女主人公做她自由的选择,然而每一个选择却都走向自由的牢笼。伊莎贝尔想要的自由似乎只是“自由”这个字眼,她把自由既抽象又具体化了。她把自由归为一种感觉,她跟着感觉和心走,即“follow your heart”,其他的什么都不需要,什么都不顾及。然而,自由是建立的在物质基础上的。没有足够的金钱,如何穿着各式各样美丽的衣服搭配项链手镯,如何去意大利散心还能“偶遇”奥斯蒙德?所以没有伊莎贝尔视若粪土的物质,剩下的就只会是焦虑,和被迫嫁人,四处奔波谋求一份贴补家用的工作,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去干扰和限制你的时间,及自由,那么到了这个时候,抽象的自由就成了压在肩上和心上最重最可怕和最顽固的枷锁,自由在哪?伊莎贝尔狭隘的认为,不漂泊即不自由。而她所有的自由则是做出了每一个让她走向现实深渊的选择,没人强迫,也没人能改变,但事实上,她的这种刻意限制“自由”的否定就已经是对真正的自由的否定。
3 詹姆斯和拉尔夫
詹姆斯在英国时,听说他心爱的表妹病重去世,于是悲痛欲绝,发誓终身不娶,而在《贵妇画像》中,詹姆斯便把对表妹的炙热的感情倾注在了女主人公伊莎贝尔身上。所以在这篇小说中,拉尔夫·杜歇就成为了亨利·詹姆斯的化身。拉尔夫堪称完美的化身,他智慧,幽默,体贴,善良且多金,最为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结合体——美国自由精神,独特思想,充满活力,英国绅士精神,感情理性,严谨认真。然而虽然他对生活积极乐观但却被赋予了一副病体,他坚信“生活中最美好的欢乐只有在行动的激流中才能找到”,所以伊莎贝尔的出现就像雨后彩虹一样让他感到幸运和喜悦。他使自己的感情更倾向于爱护与怜惜,而 “禁止自己有任何强烈的表现”,他鼓励伊莎贝尔去自由地追求梦想,并竭力用自己的知识去激发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她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成为了拉尔夫眼中有趣甚至喜爱的行为,包容她,开导她,化解她的尴尬,调节气氛,也在她伤心时候给她一个肩膀。而也正因如此,伊莎贝尔的独断顽固和极端理想主义受到了鼓励。
另一方面,为了使她不受物质金钱的羁绊,在物欲纵横的社会获得更潇洒,有能力去追逐自己的理想,拉尔夫还劝说自己的父亲留更多的遗产给伊莎贝尔,这样可以使“她跑得比风更快”。他希望她在安排自己的生活时,在想要离开去往其他地方时,金钱不是禁锢她脚步的枷锁,他希望他能够随心所欲的享受生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代替他很可能无法继续的身体去感受世界,在激流中发现美好,使美好而独特的个性得以成熟,一生都幸福快乐。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像一只小鹿走进猛兽的森林,拉尔夫在劝慰前来看他最后一眼的伊莎贝尔时自责不已,哽咽着对伊莎贝尔说:“我相信是我害了你。”然事实上,他对她精神上的放纵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詹姆斯,这只小说外的推手给了拉尔夫一个必然的结局——死亡,使为伊莎贝尔营造的这个太美的梦破碎了,梦碎了,伊莎贝尔就只能面对现实了。但詹姆斯爱这个鲜活的女孩,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在受尽伤痛,披荆斩棘后走向成熟,他走出“拉尔夫”的化身,充当了说教的角色:突然精神支柱倒塌了,这个世界不那么明媚了,一味追求自由的年轻人该从詹姆斯营造的梦里清醒了。
4 鸟笼里最后的自由
小说的最后是一个讽刺,伊莎贝尔把财产划归到自己名下,拒绝了与古德伍德的私奔,再次返回了罗馬。她是“自由”的选择了面对现实,并从心底认可了庸俗的物质,用金钱维护着最后的自由。那里有一个家庭,一个鸟笼,等待她作主导者。一个纯粹的追求,为爱,为理想,为自由的追求被瓦解了,一个自信骄傲独特的个性被摧毁了,在伊莎贝尔选择了所谓的回归与责任之后,这才是詹姆斯这部现实主义小说的精髓。
参考文献
[1]亨利· 詹姆斯著.项星耀译.一位女士的画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顾超美,高翔.一个性格被自由毁掉的自由追求者一试论《贵妇画像》的创作特色[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作者简介
赵浩田(1993-),女,山西省运城市人。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
【关键词】高校学生;琵琶教学;美感教育;培养策略
【关键词】伊莎贝尔;詹姆斯;拉尔夫;自由;现实;个性
1 《贵妇画像》
生长在美国纽约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是一个博闻强记,自信且爱幻想的女孩。她的父亲去世后,为了躲避追求者卡斯帕·古德伍德,伊莎贝尔接受了远在英国的姨母杜歇夫人的邀请,开始了她追求自由的旅程。在这座美丽的花园山庄里,伊莎贝尔拒绝了沃伯顿勋爵的爱意,她的表哥拉尔夫·杜歇也暗生情愫,但却不愿耽误她而央求父亲给伊莎贝尔多留遗产保她衣食无忧。拿着巨额遗产的伊莎贝尔来到意大利散心,并在梅尔夫人的介绍下认识了“半吊子艺术家”奥斯蒙德。她感觉自己终于找到真正爱人,于是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毅然下嫁。哪知这原来是梅尔夫人与奥斯蒙德的圈套,而帕西正是他们二人的私生女。伊莎贝尔愤怒也迷茫,在得知表哥拉尔夫病重后不顾丈夫反对赶回探望,最后却仍旧拒绝了古德伍德远走高飞的建议,在继承拉尔夫的遗产后选择返回罗马。
2 伊莎贝尔的自由
詹姆斯发表这部小说时,正逢美国独立一百周年,美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和大融合的民族正逐渐走上自己的发展道路,然而由于根基的缺失,他们却不可避免的在感情和文化上对老牌国家英国产生了依赖感。小说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代表。伊莎贝尔生长在美国自由女神的光辉之下,她充分继承了美国文化的精髓,即热爱自由,向往自由,追求自由。詹姆斯笔下的伊莎贝尔性格单纯鲜明,感情炙热纯粹,她对自由的需求既苛刻却又始终不得其義。她选择离开美国,来到具有绅士精神的英国;她选择拒绝古德伍德和沃伯顿勋爵所代表的物质牢笼与上层阶级的婚姻枷锁;她选择忽略拉尔夫细致入微的关怀与体贴背后的含义;她选择嫁给颠覆了她最纯粹的精神追求的奥斯蒙德,而最后也选择重返意大利去抚养别人的女儿。用一句不那么文学的话来说,这是伊莎贝尔让人纠结的选择造成让她纠结的生活。
作者詹姆斯让女主人公做她自由的选择,然而每一个选择却都走向自由的牢笼。伊莎贝尔想要的自由似乎只是“自由”这个字眼,她把自由既抽象又具体化了。她把自由归为一种感觉,她跟着感觉和心走,即“follow your heart”,其他的什么都不需要,什么都不顾及。然而,自由是建立的在物质基础上的。没有足够的金钱,如何穿着各式各样美丽的衣服搭配项链手镯,如何去意大利散心还能“偶遇”奥斯蒙德?所以没有伊莎贝尔视若粪土的物质,剩下的就只会是焦虑,和被迫嫁人,四处奔波谋求一份贴补家用的工作,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去干扰和限制你的时间,及自由,那么到了这个时候,抽象的自由就成了压在肩上和心上最重最可怕和最顽固的枷锁,自由在哪?伊莎贝尔狭隘的认为,不漂泊即不自由。而她所有的自由则是做出了每一个让她走向现实深渊的选择,没人强迫,也没人能改变,但事实上,她的这种刻意限制“自由”的否定就已经是对真正的自由的否定。
3 詹姆斯和拉尔夫
詹姆斯在英国时,听说他心爱的表妹病重去世,于是悲痛欲绝,发誓终身不娶,而在《贵妇画像》中,詹姆斯便把对表妹的炙热的感情倾注在了女主人公伊莎贝尔身上。所以在这篇小说中,拉尔夫·杜歇就成为了亨利·詹姆斯的化身。拉尔夫堪称完美的化身,他智慧,幽默,体贴,善良且多金,最为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结合体——美国自由精神,独特思想,充满活力,英国绅士精神,感情理性,严谨认真。然而虽然他对生活积极乐观但却被赋予了一副病体,他坚信“生活中最美好的欢乐只有在行动的激流中才能找到”,所以伊莎贝尔的出现就像雨后彩虹一样让他感到幸运和喜悦。他使自己的感情更倾向于爱护与怜惜,而 “禁止自己有任何强烈的表现”,他鼓励伊莎贝尔去自由地追求梦想,并竭力用自己的知识去激发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她的“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成为了拉尔夫眼中有趣甚至喜爱的行为,包容她,开导她,化解她的尴尬,调节气氛,也在她伤心时候给她一个肩膀。而也正因如此,伊莎贝尔的独断顽固和极端理想主义受到了鼓励。
另一方面,为了使她不受物质金钱的羁绊,在物欲纵横的社会获得更潇洒,有能力去追逐自己的理想,拉尔夫还劝说自己的父亲留更多的遗产给伊莎贝尔,这样可以使“她跑得比风更快”。他希望她在安排自己的生活时,在想要离开去往其他地方时,金钱不是禁锢她脚步的枷锁,他希望他能够随心所欲的享受生活,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代替他很可能无法继续的身体去感受世界,在激流中发现美好,使美好而独特的个性得以成熟,一生都幸福快乐。然而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就像一只小鹿走进猛兽的森林,拉尔夫在劝慰前来看他最后一眼的伊莎贝尔时自责不已,哽咽着对伊莎贝尔说:“我相信是我害了你。”然事实上,他对她精神上的放纵才是最主要的原因。詹姆斯,这只小说外的推手给了拉尔夫一个必然的结局——死亡,使为伊莎贝尔营造的这个太美的梦破碎了,梦碎了,伊莎贝尔就只能面对现实了。但詹姆斯爱这个鲜活的女孩,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在受尽伤痛,披荆斩棘后走向成熟,他走出“拉尔夫”的化身,充当了说教的角色:突然精神支柱倒塌了,这个世界不那么明媚了,一味追求自由的年轻人该从詹姆斯营造的梦里清醒了。
4 鸟笼里最后的自由
小说的最后是一个讽刺,伊莎贝尔把财产划归到自己名下,拒绝了与古德伍德的私奔,再次返回了罗馬。她是“自由”的选择了面对现实,并从心底认可了庸俗的物质,用金钱维护着最后的自由。那里有一个家庭,一个鸟笼,等待她作主导者。一个纯粹的追求,为爱,为理想,为自由的追求被瓦解了,一个自信骄傲独特的个性被摧毁了,在伊莎贝尔选择了所谓的回归与责任之后,这才是詹姆斯这部现实主义小说的精髓。
参考文献
[1]亨利· 詹姆斯著.项星耀译.一位女士的画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顾超美,高翔.一个性格被自由毁掉的自由追求者一试论《贵妇画像》的创作特色[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作者简介
赵浩田(1993-),女,山西省运城市人。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