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居住小区绿地的功能
1 生态功能。住宅小区绿地具有释氧固氮、改善气候、保持水土等多项生态功能。
2 游憩功能。居住区绿地是居民闲暇时交往和进行多种活动的场所。因此居住区还要安排足够的运动、健身和娱乐场所,“以人为本”理念会在此方面得到体现。这是居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3 景观功能。植物景观产生的美化作历来受到人们重视。随着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的加剧,与生态观相适应的审美观将成为居民审美的主流,居住区绿地将成为向人们展现自然之美的场所,“以人为本”理念在此方面同样会得到体现。
二、居住小区绿化主要模式
1 带状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以带状公共绿地贯穿居住区,绿带宽窄变化比较灵活,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有较多的选择余地,绿带方向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有利于通风,居住区也便于形成明确的环境意象。
2 密集模式。这是在用地紧张情况下的一种绿地分布模式。各级公共绿地作为嵌块位于相应规模的用地中心,各嵌块之间由绿道相联。
3 散点式模式。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城市用地紧张,长期以来绿地指标与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偏低,住宅小区内的绿地基本上是散点式布局。
三、居住小区的结构模式
1 “以人为本”理念与小区组团绿地相结合。小区的组团绿地是居民户外游憩的场所。组团绿地的设计同样要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因而“以人为本”理念在不同的场地又有不同的体现:
①“人性化”休闲场地。其功能主要满足居民交往、游憩等需求。植物在该类场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量、种类及配置直接影响着居住环境的质量。
休闲场地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提倡使用植物自然形态,营造自然群落。高大乔木栽植密度为1棵/3~4平方米。灌木的使用应成群成片,栽植的密度由冠径大小决定。冠径为30厘米者,栽植密度为10~12棵/平方米;冠径40厘米者,栽植密度为8棵/平方米左右;冠径50厘米者,栽植密度为5棵/平方米。植物栽植要讲求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等,配合地形,围合出丰富的绿色空间。小区的绿地一般都比较窄小,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用地被或灌木群将草坪的边缘清晰地限定出来,可以直线构成,也可以是优美的曲线。乔木一般应置于地被或灌木群中,避免直接置于草地中,这样整个空间层次丰富、饱满。另外,植物的种类和色调也要讲求丰富,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花卉和草坪相互穿插又相互辉映,让居民穿行其中能够感受到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
在树种的选择上,应选乡土植物为基调。为了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效果,还要正确贯彻适地适树和生态园林原则。
②“人性化”健身场地。居住区绿地不光为人们提供了休息、交流的场所,还得考虑各类人群运动健身所需要的“人性化”空间。
老年人是居住区“以人为本”的重点服务对象之一。植物主要选择乔木,为老人们夏日的户外活动提供遮荫场所;考虑到老人偏爱鲜亮的色彩,乔木以观花、常绿为主,让环境四季常青,同时适当搭配一些开花、落叶乔木,以求四季有不同景致,避免带来枯燥感。花灌木配置少量,简而精,以丰富植物的层次,建筑物周围布置一些芳香类植物,如含笑、桂花等。
青少年、儿童也是居住区中“以人为本”的重点服务对象之一。小孩子的安全要求高于常人,除了再造地形尽量减少高差、水体的设置之外,应避免选择有刺、有毒和花粉多的树种。为了方便陪护家长的使用,在儿童活动场地附近应布置休息设施。
中年人的健身运动量比较大,以球类等的高强度运动为主。羽毛球、篮球场地周围布置休息设施显得很重要,其周围的绿化树种也应选择冠大荫浓的落叶植株。
2 “以人为本”理念与小区宅间绿地相结合。宅间绿地与住宅直接相连,对居民的居住环境影响最为直接。是居民出入住宅的必经之处。在居住小区总用地中。宅间绿地面积约占35%左右。宅间绿地应以绿化为主,入口植物配置的布局形式集中简洁,视线通畅。植物品种的选择,以形式优美观赏性强的景观树种为最好,给人以明朗兴奋的人口意象。如在建筑前的孤植树,具有提示性的标志作用,使居民在心理上产生明确的空间归属感。在小区甬道旁运用不同种类的植物,使之识别性显得更强。
1 生态功能。住宅小区绿地具有释氧固氮、改善气候、保持水土等多项生态功能。
2 游憩功能。居住区绿地是居民闲暇时交往和进行多种活动的场所。因此居住区还要安排足够的运动、健身和娱乐场所,“以人为本”理念会在此方面得到体现。这是居住区发展的必然趋势。
3 景观功能。植物景观产生的美化作历来受到人们重视。随着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的加剧,与生态观相适应的审美观将成为居民审美的主流,居住区绿地将成为向人们展现自然之美的场所,“以人为本”理念在此方面同样会得到体现。
二、居住小区绿化主要模式
1 带状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以带状公共绿地贯穿居住区,绿带宽窄变化比较灵活,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有较多的选择余地,绿带方向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有利于通风,居住区也便于形成明确的环境意象。
2 密集模式。这是在用地紧张情况下的一种绿地分布模式。各级公共绿地作为嵌块位于相应规模的用地中心,各嵌块之间由绿道相联。
3 散点式模式。由于我国人多地少,城市用地紧张,长期以来绿地指标与国外许多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偏低,住宅小区内的绿地基本上是散点式布局。
三、居住小区的结构模式
1 “以人为本”理念与小区组团绿地相结合。小区的组团绿地是居民户外游憩的场所。组团绿地的设计同样要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因而“以人为本”理念在不同的场地又有不同的体现:
①“人性化”休闲场地。其功能主要满足居民交往、游憩等需求。植物在该类场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量、种类及配置直接影响着居住环境的质量。
休闲场地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提倡使用植物自然形态,营造自然群落。高大乔木栽植密度为1棵/3~4平方米。灌木的使用应成群成片,栽植的密度由冠径大小决定。冠径为30厘米者,栽植密度为10~12棵/平方米;冠径40厘米者,栽植密度为8棵/平方米左右;冠径50厘米者,栽植密度为5棵/平方米。植物栽植要讲求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草皮,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等,配合地形,围合出丰富的绿色空间。小区的绿地一般都比较窄小,比较好的做法应该是用地被或灌木群将草坪的边缘清晰地限定出来,可以直线构成,也可以是优美的曲线。乔木一般应置于地被或灌木群中,避免直接置于草地中,这样整个空间层次丰富、饱满。另外,植物的种类和色调也要讲求丰富,常绿和落叶,乔木和灌木,花卉和草坪相互穿插又相互辉映,让居民穿行其中能够感受到赏心悦目的景观效果。
在树种的选择上,应选乡土植物为基调。为了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效果,还要正确贯彻适地适树和生态园林原则。
②“人性化”健身场地。居住区绿地不光为人们提供了休息、交流的场所,还得考虑各类人群运动健身所需要的“人性化”空间。
老年人是居住区“以人为本”的重点服务对象之一。植物主要选择乔木,为老人们夏日的户外活动提供遮荫场所;考虑到老人偏爱鲜亮的色彩,乔木以观花、常绿为主,让环境四季常青,同时适当搭配一些开花、落叶乔木,以求四季有不同景致,避免带来枯燥感。花灌木配置少量,简而精,以丰富植物的层次,建筑物周围布置一些芳香类植物,如含笑、桂花等。
青少年、儿童也是居住区中“以人为本”的重点服务对象之一。小孩子的安全要求高于常人,除了再造地形尽量减少高差、水体的设置之外,应避免选择有刺、有毒和花粉多的树种。为了方便陪护家长的使用,在儿童活动场地附近应布置休息设施。
中年人的健身运动量比较大,以球类等的高强度运动为主。羽毛球、篮球场地周围布置休息设施显得很重要,其周围的绿化树种也应选择冠大荫浓的落叶植株。
2 “以人为本”理念与小区宅间绿地相结合。宅间绿地与住宅直接相连,对居民的居住环境影响最为直接。是居民出入住宅的必经之处。在居住小区总用地中。宅间绿地面积约占35%左右。宅间绿地应以绿化为主,入口植物配置的布局形式集中简洁,视线通畅。植物品种的选择,以形式优美观赏性强的景观树种为最好,给人以明朗兴奋的人口意象。如在建筑前的孤植树,具有提示性的标志作用,使居民在心理上产生明确的空间归属感。在小区甬道旁运用不同种类的植物,使之识别性显得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