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看通讯大变迁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邮差、电话、电报,到今天的手机、QQ、微信,我亲历的几个小故事,正好反映了改革开放四十年间通讯方式的飞速转变。
  改革开放前的遵义,很多农村还处在相对原始的生活状态。人力挖土、黄牛犁土、水牛犁田;没见过电、没用过电、没坐过汽车;收音机、缝纫机、自行车、手表,这“三转一响”,农村几乎没有……在我的记忆里,一切都是原始的。至于通讯,基本靠吼和走。
  “山娃,出门没得?快点过来一起去上学哦。”我站在院子外朝着河对面的山娃喊。“社员同志们,吃了晌午饭,到大队的坝坝头开会哟!”生产队长站在半山的水沟上朝着村子声嘶力竭地喊着。
  记得1978年3月的一天,邻居一个婆婆因病去世。她的一个儿子在息烽工作,四个女儿分别嫁到绥阳、湄潭和遵义县农村。那时没有电话,发电报当天也不能送到。怎么办?当时农村采用的唯一办法就是派人步行赶路去通知。寨上几个人和我爸爸都被请去送信。为了帮忙,爸爸爽快地答应了。要去绥阳县辅乐村,父亲怕天黑前走不到,就叫我陪他一起去。我们带上手电筒,还新买了一对电池。在黑夜中,我们靠着手电筒微弱的光在山里行走,耳边时常传来野兽的嚎叫,让人不寒而栗。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终于在晚上10时左右到达目的地。
  1996年,我所在矿山经总厂同意第一次用公款买了一个“大哥大”,一万多块钱,但是通讯信号也特别差。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国家的通讯事业飞速发展。遵义的座机电话由四位号码升为七位号码,又由七位升至八位。我家在1996年安装了座机电话,不久我们有了BB机。再后来,我们经历了手机的几次换代升级,家里也有了宽带。现在,人人有手机、家家有宽带、个个有微信了。
  四十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没想到,短短四十年,遵义由“赶信”一步跨进了现代化;更沒想到,以前几千上万元一部的座机和手机,是人们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如今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以前看一张报纸都不容易,现在人人可以手机上浏览新闻,人人都成了新闻发布者,甚至还成了新媒体的一员呢!
其他文献
『详细规定』  第一,将充分运用全面参保登记库、持卡人员数据库、就医结算数据库等已有监测数据,按月比对,分析判断领取人资格。  同时和公安、民政、卫生健康等部门联系,在人口管理、就医、殡葬信息等方面进行合作,以及乘坐飞机、高铁的实名场景共享,通过大数据分析来进行资格认证。  这样可以解决大多数人的认证问题,各地不得要求参保人员在规定时间段到规定地点认证。  第二,通过服务进行信息核实。  通过信息
期刊
我与冀鲁豫南下干部一起走过的岁月,是与党和贵州人民同心、时代同步的岁月,是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岁月,是心底无私、成就卓著的岁月,是弘扬传统、启迪未来的岁月,是终身难忘的岁月。  请缨南下  1928年正月十四,我出生在山东省菏泽地区曹县韩集镇向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我的家乡是老革命根据地。1948年11月,鲁西南解放了,组织上任命我当保宁区的组织干事。调保宁区不久,组织上派我去地委(曹县城里)
期刊
这是一个红色团队伟大奉献精神的一个缩影。  69年前,1.5万名菏泽干部胸怀一腔热血,毅然放弃业已到来的和平生活,义无反顾地奔向百废待兴的异域他乡,完成挺进贵州、建设贵州的历史使命。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菏泽干部留下了青春年华,留下了赫赫功绩,留下了子孙后代……  一  1948年,冀鲁豫区党委驻扎在菏泽,辖区为太行山以东、泰山以西,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及苏北、皖北的结合部。  这年12月,中共中
期刊
这些共同称为“南下干部”的老人们,仿佛已被时光带进历史的深处,而成为一种老毕节记忆,所以,我要追忆他们,缅怀他们。  “南下干部”是一个具有时代烙印的名词。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仿佛已龟缩进历史记忆的深处,可它却承载着老毕节发展中一段不可抹去的历史记忆。  第一次听到“南下干部”这个词汇,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初,这一晃已是45年前的事情了。  我童年的一个小伙伴名叫刘向东,乳名为小鲁阳,他不是南方人
期刊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语言虽朴实无华,却饱含着人生哲理,写尽了人生。  万事只求半称心,意味着常常要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林语堂先生说,这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半称心”并非消极无奈,而是一种人到中年后的豁达与智慧。“半”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種心灵状态,一种人生智慧,一种处世哲学。  假如事事尽如人意,那有什么努力和辉煌精彩可言呢?人生不存在十全十美,有遗憾才显出生活本色
期刊
“南下干部”纵队是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随着政治军事形势发展的历史语境产生的一个特殊而耀眼的历史革命群体。  在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的滚滚洪流中,为了接管、巩固新中国政权,支援南方广大新解放区建设,各省根据中共中央决议,纷纷抽调大批党政干部随各路人民解放军南下。于是,数以万计的党政干部、共青团员冒着没有散尽的硝烟,别妻离子,远离家乡,远赴长江以南的新解放区,在新的“战场”上为新中国政权创建作出了
期刊
166所中学、90余所大学、40多所小学、约20所专业学校及幼儿园……有这样一位老者,把自己总资产的80%都用于慈善事业,在中国捐献了300多所学校,他就是田家炳。7月10日上午,这位备受尊敬的“中国百校之父”安详辞世,享年99岁。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田家炳就以捐办公益为业。1982年,他捐出价值10多亿元的4栋工业大厦,成立纯公益性质的“田家炳基金会”,并将每年几千万元的租金收入用于公益;
期刊
为进一步推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形成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中国政局向前发展,1978年邓小平在结束对朝鲜的访问后,于9月13日至20日到本溪、大庆、哈尔滨、长春、沈阳、鞍山、唐山、天津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理论界将这些重要谈话与邓小平1992年春发表的“南方谈话”相对应,称之为“北方谈话”。有专家认为,邓小平1978年东北之行讲话是开辟新道路的先声,集中反映了他在历史转折前夕和邓
期刊
军旅生涯五十六载,他征战大江南北,把心血与汗水洒在祖国的山山水水;戎马一生一甲子,他从西北边陲到东南前线,从普通士兵到铁血将军,把生命与忠诚奉献给了他深爱的党和人民。  他就是曾感动无数人的抗洪老将军董万瑞。  担当如山:责任扛得起来关键豁得出去  1998年8月7日,长江九江城防大堤被撕开一个5米多宽的决口,很快就扩大到40米、60米,狂泻的洪水以4米高的落差直扑九江城,全城42万人民群众即将陷
期刊
从三大开始,对党章进行局部修改,成了一个惯例。党章修订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不断修正方向,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真理的过程。  最初的三次修订  1923年召开的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与国民党合作问题。经过热烈讨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任务。大会通过了七个文件,其中之一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修正章程》。但三大不是重新制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