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绘画是个感受美、发现美,用发自己喜欢的材料,以及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由创造美,大胆表现美的过程。本文中,作者探索了教师如何让幼儿充分地感知、体验,激发幼儿的情感和表现欲望的方法,引导幼儿创造出独特个性的绘画作品。
【关键词】幼儿 绘画 独特
新《纲要》中艺术活动要求明确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如何淡化范画的作用,让幼儿画出有独特个性的作品,并做到想象创造与绘画技能同步发展?笔者做了一点有益的探索。
一、改变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绘画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用范画来引导幼儿绘画,重在传授绘画技能。然而这种方式只能教出机械模仿画的“高手”,根本画不出富有个性的绘画作品,幼儿依葫芦画瓢,画面雷同,表现的内容一样,创造性的表达表现根本无从谈起。然而,幼儿的画面没有自己的心灵感受和切身体验,哪会有内心真实的表达?这种绘画教学出现的必然是千人一面的绘画效果,必将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幼儿对美的表现和感受根本无从谈起。所以,要让幼儿创作出内容丰富,富有个性的作品,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重技能的范画教学模式,让幼儿的绘画过程充满愉悦和情感,自由和激发,让幼儿的绘画作品蕴含童心和童趣。
二、诱发兴趣,探索创意的情境教学
新颖有趣的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和幼儿的思维活力。由于幼儿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很容易疲倦,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不稳定,年龄小的孩子更为显著,所以需要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来吸引他们的注意。于是在每次美术活动开展前,我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有趣的情境教学开展绘画活动。
小班绘画《小蜗牛去旅行》,我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来组织教学。“呜呜,谁在哭呀?”(出示没壳的蜗牛)“原来是小蜗牛呀!小蜗牛要去旅行,可是身上的房子不见了,怎么办呀?我来帮它找回来吧”。于是在小蜗牛的身上边画边说:“小蜗牛别哭,房子回来啦,快去旅行吧!”画了两个蜗牛后,我问:“谁想帮蜗牛找回房子啊?”话音未落,小朋友争着说:“我要我要!”没有生硬的说教,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起手中的蜡笔“绕毛线”,给小蜗牛找房子了,边画边说,好开心啊!
三、充分感受,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情感
俗话说:胸有成竹,下笔有神。幼儿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视觉语言和符号素材,对即将表现的事物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更多的经验,才能做到有物可画,有话可说,大胆表现。如在开展大班绘画活动《我眼里的春天》之前,首先,我请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充分感知春天的美丽,并将孩子春游的相片发给老师。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相片,大胆讲述,让孩子们尽情表达自己发现的春天的美。之后,开展了两次活动。第一次是科学活动:“叶子长什么样”。旨在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和不同的排列形式:如圆形的、扇形的、椭圆形的树叶等;对称式的、交叉式的、散开式的排列形式。第二次是美术活动:“美丽的花朵”。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花的不同形状特征,如“像太阳一样的花”、“像球一样的花”、“像喇叭一样的花”等。
通过感知体验、观察讲述、探索发现等过程,幼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有关春天的素材,绘画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因此在开展美术活动“我眼里的春天”时,孩子们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与情感。活动中,我采用了合作绘画的形式让幼儿表达表现。我提供了丰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分工合作,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眼里的春天。尤其是教师运用故事情境的激情导入,各组幼儿用已有的感性知识和现有绘画技能,为小熊设计出了不同的绿化方案。
四、尊重幼儿,创设有趣的评价方式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幼儿,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保持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在此环节,教师要根据《指南》精神,“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每次绘画活动结束后,我会组织幼儿观察、发现、欣赏、讲述,采用幼儿自己讲述、同伴讲述等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让幼儿体念成功后保持绘画的激情。如请小朋友找找有没有一模一样的画,意在使幼儿明白每个人的画都是不一样的,感受每个人的独特性。有时我请小朋友找出你认为最为特别的画,并说说怎么特别,然后请作者来说说自己作品的内容。这样不但可以让幼儿感受每个人的作品的独特性,还可以改变幼儿对某些绘画技能较差的孩子存有的偏见,对绘画技能较弱的孩子会有很好的激励作用。有时在欣赏、鼓励幼儿的绘画创作后,我采用“改一改,变一变”的游戏方式来提高幼儿绘画技巧,使形象直观见效快,既让幼儿欣赏了美,又使幼儿明白了色彩鲜艳能使画面更漂亮,促进了幼儿绘画技能的提高。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从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入手,淡化范画的功能,营造宽松自由有激情的绘画环境,让孩子画出自己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让孩子的绘画作品富有独特的个性,从而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绘画技能的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钱晔.以情境教学法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有效性[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1).
[2]葛慧珍.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弹性”评价[J].幼儿教学研究,2011,(9).
【关键词】幼儿 绘画 独特
新《纲要》中艺术活动要求明确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特别不应要求幼儿完全按照范画来画”。
如何淡化范画的作用,让幼儿画出有独特个性的作品,并做到想象创造与绘画技能同步发展?笔者做了一点有益的探索。
一、改变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
绘画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用范画来引导幼儿绘画,重在传授绘画技能。然而这种方式只能教出机械模仿画的“高手”,根本画不出富有个性的绘画作品,幼儿依葫芦画瓢,画面雷同,表现的内容一样,创造性的表达表现根本无从谈起。然而,幼儿的画面没有自己的心灵感受和切身体验,哪会有内心真实的表达?这种绘画教学出现的必然是千人一面的绘画效果,必将扼杀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幼儿对美的表现和感受根本无从谈起。所以,要让幼儿创作出内容丰富,富有个性的作品,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重技能的范画教学模式,让幼儿的绘画过程充满愉悦和情感,自由和激发,让幼儿的绘画作品蕴含童心和童趣。
二、诱发兴趣,探索创意的情境教学
新颖有趣的情境教学有助于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和幼儿的思维活力。由于幼儿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够完善,很容易疲倦,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不稳定,年龄小的孩子更为显著,所以需要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来吸引他们的注意。于是在每次美术活动开展前,我都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有趣的情境教学开展绘画活动。
小班绘画《小蜗牛去旅行》,我设计了一个故事情境来组织教学。“呜呜,谁在哭呀?”(出示没壳的蜗牛)“原来是小蜗牛呀!小蜗牛要去旅行,可是身上的房子不见了,怎么办呀?我来帮它找回来吧”。于是在小蜗牛的身上边画边说:“小蜗牛别哭,房子回来啦,快去旅行吧!”画了两个蜗牛后,我问:“谁想帮蜗牛找回房子啊?”话音未落,小朋友争着说:“我要我要!”没有生硬的说教,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起手中的蜡笔“绕毛线”,给小蜗牛找房子了,边画边说,好开心啊!
三、充分感受,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情感
俗话说:胸有成竹,下笔有神。幼儿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视觉语言和符号素材,对即将表现的事物有了更深的体验和更多的经验,才能做到有物可画,有话可说,大胆表现。如在开展大班绘画活动《我眼里的春天》之前,首先,我请家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充分感知春天的美丽,并将孩子春游的相片发给老师。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相片,大胆讲述,让孩子们尽情表达自己发现的春天的美。之后,开展了两次活动。第一次是科学活动:“叶子长什么样”。旨在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形状和不同的排列形式:如圆形的、扇形的、椭圆形的树叶等;对称式的、交叉式的、散开式的排列形式。第二次是美术活动:“美丽的花朵”。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花的不同形状特征,如“像太阳一样的花”、“像球一样的花”、“像喇叭一样的花”等。
通过感知体验、观察讲述、探索发现等过程,幼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和有关春天的素材,绘画技能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因此在开展美术活动“我眼里的春天”时,孩子们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与情感。活动中,我采用了合作绘画的形式让幼儿表达表现。我提供了丰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分组讨论,分工合作,鼓励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眼里的春天。尤其是教师运用故事情境的激情导入,各组幼儿用已有的感性知识和现有绘画技能,为小熊设计出了不同的绿化方案。
四、尊重幼儿,创设有趣的评价方式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幼儿,使他们对美术活动保持浓厚的兴趣,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在此环节,教师要根据《指南》精神,“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每次绘画活动结束后,我会组织幼儿观察、发现、欣赏、讲述,采用幼儿自己讲述、同伴讲述等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让幼儿体念成功后保持绘画的激情。如请小朋友找找有没有一模一样的画,意在使幼儿明白每个人的画都是不一样的,感受每个人的独特性。有时我请小朋友找出你认为最为特别的画,并说说怎么特别,然后请作者来说说自己作品的内容。这样不但可以让幼儿感受每个人的作品的独特性,还可以改变幼儿对某些绘画技能较差的孩子存有的偏见,对绘画技能较弱的孩子会有很好的激励作用。有时在欣赏、鼓励幼儿的绘画创作后,我采用“改一改,变一变”的游戏方式来提高幼儿绘画技巧,使形象直观见效快,既让幼儿欣赏了美,又使幼儿明白了色彩鲜艳能使画面更漂亮,促进了幼儿绘画技能的提高。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在绘画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从诱发兴趣、启发思维,激发创意入手,淡化范画的功能,营造宽松自由有激情的绘画环境,让孩子画出自己对生活中美的感受,让孩子的绘画作品富有独特的个性,从而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绘画技能的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钱晔.以情境教学法提高幼儿美术教学的有效性[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08,(1).
[2]葛慧珍.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弹性”评价[J].幼儿教学研究,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