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这代人,大都是从侯孝贤导演的电影认识了朱天文。比如《恋恋风尘》青涩简淡的无奈青春,比如《戏梦人生》里命运对小人物的作弄,也比如《最好的时光》里舒淇和张震演绎的三段淳朴、凄美、疯狂的爱情。但愿假以时日。《荒入手记》里的孤立也能从书里走进银幕,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我认识她,确是因为无意中看到朱小姐精致秀丽、古雅中透着一丝妩媚的书桌照片,一小卷写满蝇头小字的稿纸下压着一页仿古宣,一字见心舒朗俏丽的“花”,窗外被夏日照得金黄的绿树。真是美不胜收。然后,满心好奇地找来她的书。
其实,除了小说和剧本的成就,朱天文在散文里的故事,才更将她干净内敛、淡然优雅的文字写出了刻骨铭心。散文集《黄金盟誓之书》里,是一个素面朝天,梳着两条大辫子的天文小姐。一点一滴的。收集时光里朱家的大小故事,细雨湿流光,润物无声。
从最深的依恋讲起。
引子是父亲朱西宁与母亲刘慕沙以女儿的口气记下的一本厚厚的日记。文豪之家的婴儿日记分外动人,最难得的,是这种虚拟的语气能被长大后的婴孩所会意。在真实的忆述里,佐以日记的引用,生动非常。换好了尿布父女俩躺在床上“谈心”,“谈”时代的更迭、战争与和平。许多故事。婴儿的记忆记不得。生命力却记得。可惜童年奔驰得太快。孩子一旦学会跑着去看花花世界,学会读图画故事书,自己开拓出一小方天地,就难再回缩在父母怀里安静地听故事。所以后来,那本令人沉醉的婴儿日记没有跟随成长陪伴我们了解朱天文和老朱家的故事。尽管如此。可后来有了二妹三妹的出生,家里人平均年龄减小,确是更加的热闹天真。而一眨眼,小妹竟也做了娘亲,三代同堂。
少女时代,同学少年,是诗酒趁年华的悠游肆意,办杂志,开书店,不亦乐乎地围绕着文艺尽嬉然之能事;是充满中式秀雅气息的《小妇人》,读书、写字、分享探讨。长大到一定年纪,也开始惜岁,感怀祖辈家的旧人旧事旧梦痕。说来有趣,侯孝贤早年电影《冬冬的假期》,原来是在天文外公家里取的景。少女也开始老,戒掉青春义气,学着像老外婆—般爱美,运动,不再熬夜,与天地同作息。
那样美的岁月里,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师从博学儒雅的兰师。可以信任和仰赖,将学途托付。
这本书之于我,最动人之处不是铅字里的珠玑。而是夹藏在文章之间,胡兰成的书法与朱天文的手稿。是特立独行的字迹。中宫紧凑、重心翩跹。末笔总是研美妖娆的一捺。书写的一笔一画之间,竟也能看出胡老师与朱同学的师承关系。情至深深。难怪这些年来朱天文一直不遗余力地为师父正名,从来不在意外界的眼光,这是对学养的笃信与文人的骄矜。笔间颇有些傲气,兴许会触某些人的霉头,却不是“大观园”里长大的人会去关心的事情。《黄金盟誓之书》,正是第四辑记胡兰成八书之四。子期不在,以伯牙之心操琴。
书从张爱玲写起。张与朱父西宁颇有些往来,朱家姐妹又是胡兰成的嫡传弟子,张爱玲过世,胡老师在世人茶余饭后,又被津津乐道地提起。坊间轶事令学生不服,遂有兰师八书。还是文人往来的故事,兰师却不是流言蜚语里的模样。学生仰望的黑眼珠里,是穿行樱道的车厢里给天文和孝贤讲故事的老先生,也讲《诗经》和《离骚》,是南荒水石上清俊的兰草。还是爱笑又不挑食的小老头,掉着书袋子来催学生读书。文人酸否?能自得意趣便不酸。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老年的胡兰成,身躯木化了,心思仍是一副在顽童与学究之间随意切换的自由模式。故事便是如此模样,你信或不信,我反正信。
最末,如今兰师走了,朱爸也走了,挥别的手势从来沉重。天文小姐从小学作业本上西宁先生用沉稳的大字写姓名班级开始一路走来的父兄师长之执。终于寄无可托。人生啊,果然是一步一步组合起来的,不是一大步跨到底。一段路走完了,还将踏上新的征途,寻新的子期。
其实,除了小说和剧本的成就,朱天文在散文里的故事,才更将她干净内敛、淡然优雅的文字写出了刻骨铭心。散文集《黄金盟誓之书》里,是一个素面朝天,梳着两条大辫子的天文小姐。一点一滴的。收集时光里朱家的大小故事,细雨湿流光,润物无声。
从最深的依恋讲起。
引子是父亲朱西宁与母亲刘慕沙以女儿的口气记下的一本厚厚的日记。文豪之家的婴儿日记分外动人,最难得的,是这种虚拟的语气能被长大后的婴孩所会意。在真实的忆述里,佐以日记的引用,生动非常。换好了尿布父女俩躺在床上“谈心”,“谈”时代的更迭、战争与和平。许多故事。婴儿的记忆记不得。生命力却记得。可惜童年奔驰得太快。孩子一旦学会跑着去看花花世界,学会读图画故事书,自己开拓出一小方天地,就难再回缩在父母怀里安静地听故事。所以后来,那本令人沉醉的婴儿日记没有跟随成长陪伴我们了解朱天文和老朱家的故事。尽管如此。可后来有了二妹三妹的出生,家里人平均年龄减小,确是更加的热闹天真。而一眨眼,小妹竟也做了娘亲,三代同堂。
少女时代,同学少年,是诗酒趁年华的悠游肆意,办杂志,开书店,不亦乐乎地围绕着文艺尽嬉然之能事;是充满中式秀雅气息的《小妇人》,读书、写字、分享探讨。长大到一定年纪,也开始惜岁,感怀祖辈家的旧人旧事旧梦痕。说来有趣,侯孝贤早年电影《冬冬的假期》,原来是在天文外公家里取的景。少女也开始老,戒掉青春义气,学着像老外婆—般爱美,运动,不再熬夜,与天地同作息。
那样美的岁月里,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师从博学儒雅的兰师。可以信任和仰赖,将学途托付。
这本书之于我,最动人之处不是铅字里的珠玑。而是夹藏在文章之间,胡兰成的书法与朱天文的手稿。是特立独行的字迹。中宫紧凑、重心翩跹。末笔总是研美妖娆的一捺。书写的一笔一画之间,竟也能看出胡老师与朱同学的师承关系。情至深深。难怪这些年来朱天文一直不遗余力地为师父正名,从来不在意外界的眼光,这是对学养的笃信与文人的骄矜。笔间颇有些傲气,兴许会触某些人的霉头,却不是“大观园”里长大的人会去关心的事情。《黄金盟誓之书》,正是第四辑记胡兰成八书之四。子期不在,以伯牙之心操琴。
书从张爱玲写起。张与朱父西宁颇有些往来,朱家姐妹又是胡兰成的嫡传弟子,张爱玲过世,胡老师在世人茶余饭后,又被津津乐道地提起。坊间轶事令学生不服,遂有兰师八书。还是文人往来的故事,兰师却不是流言蜚语里的模样。学生仰望的黑眼珠里,是穿行樱道的车厢里给天文和孝贤讲故事的老先生,也讲《诗经》和《离骚》,是南荒水石上清俊的兰草。还是爱笑又不挑食的小老头,掉着书袋子来催学生读书。文人酸否?能自得意趣便不酸。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老年的胡兰成,身躯木化了,心思仍是一副在顽童与学究之间随意切换的自由模式。故事便是如此模样,你信或不信,我反正信。
最末,如今兰师走了,朱爸也走了,挥别的手势从来沉重。天文小姐从小学作业本上西宁先生用沉稳的大字写姓名班级开始一路走来的父兄师长之执。终于寄无可托。人生啊,果然是一步一步组合起来的,不是一大步跨到底。一段路走完了,还将踏上新的征途,寻新的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