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中锐角三角函数问题解题策略研究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cao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锐角三角函数是初中阶段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将网格与锐角三角函数相结合是考试命题的一个方向.学生对此类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往往抓不住关键点,构造、面积、转化等解题策略将有助于此类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锐角三角函数;网格;构造策略;面积策略;转化策略
  锐角三角函数问题的解决需要“直角三角形”,同样地,解决网格中的锐角三角函数问题的关键也是如何将所求角或所求角的等角放到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将角放到网格中有两个天然的优势:①每一个小方格为一个正方形,其对角线可以形成45°角;②两个端点均在格点上时,线段的长度可以直接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网格为构造直角三角形提供了便利.
  1 构造策略
  “构造策略”是解网格中的锐角三角函数问题常用的策略之一,基本思路是以已知条件为原料,以所求结论为方向,应用数学知识,构造一种辅助形式,从而使问题在新形势中简捷地得到解决.
  1.1 直接构造
  我们通过观察找到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角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并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求解.
  例1 如图1所示,△ABC的三个顶点均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格点上,则tan∠BAC=.
  【方法探究】
  由图1可观察知,AB由长为2、宽为1的长方形的对角线组成;AC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组成;线段AC与网格边夹角为45°.因此,有两种构造思路:①从AC上选一个格点,使其与AB边的一格点构成正方形的对角线;②在AC上选一格点G,使得BG⊥AB.如图2所示.
  【过程展示】(以思路①为例)
  连接HI,则∠AHI=90°,所以∠BAC在Rt△AHI中.
  AI=2× 22 12=25,AH=3× 12 12=32,HI=2,所以tan∠BAC=232=13.
  1.2 间接构造
  我们通过直接观察,找不出直角三角形时,可以通过作高线构造两个共边的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公共边,这种方法既体现了对勾股定理的灵活运用,也锻炼了学生的方程思想.
  例2 如图3,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每个顶点都在网格线的交点处,则sin∠A=.
  【方法探究】
  如图4所示,构造两个有公共边的直角三角形,利用公共边建立方程,由此解出两直角三角形的各边,sin∠A也随即可求.
  【过程展示】
  过点C作CM⊥AB交AB于点M,
  在Rt△ACM中,CM2=AC2-AM2,且AC=25,
  在Rt△BCM中,CM2=BC2-BM2,且BC=22,
  所以有AC2-AM2=BC2-BM2
  设BM长为x,则AM=25-x,
  故(25)2-(25-x)2=(22)2-x2,
  解得x=255,所以CM=655,所以sin∠A=CMAC=35.
  2 面积策略
  我们通过观察找不出直角三角形时,可以通过在三角形内部作高(若是求钝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则是外部作高),用等面积法得出三角形的高,然后求解.
  如上例2,如图5所示,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每个顶点都
  在网格线的交点处,则sin∠A=.
  【方法探究】
  因为通过观察,∠A不在直角三角形中,而要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必须要把这个角放到直角三角形中,所以在此应该构造一个包含∠A的直角三角形,故过点C作CM⊥AB交AB于点M,即需求出CM与AC的长度.
  【过程展示】
  如图6,过点C作CM⊥AB交AB于点M.
  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知S△ABC=12AB·CM.
  利用割补法得:S△ABC=S四边形ADEF-S△ADC-S△EBC-S△ABF,
  所以12AB·CM=S四边形ADEF-S△ADC-S△EBC-S△ABF,即12·25·CM=16-4-2-4,
  解得CM=655,所以sin∠A=CMAC=35.
  3 转化策略
  对于顶点不在格点上的角,如果求其三角函数,最通用的作法是将角转化成顶点在格点上的角,然后根据顶点在格点上的三角形的解法,解出其锐角三角函数.在遇到这类题时其求解方法有以下三种:①平移法;②相似三角形法.
  3.1 平移法
  将角所在的边进行平移使得角的顶点在格点上,在平移的过程中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易知平行后的
  角和原来的角是一对同位角,故角的大小一样.通过角的转化使问题得到求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转化思想在解三角函数题中的应用.
  例3 在如图7的正方形方格纸中,每个小的四边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且边长为1,A,B,C,D都在格点处,AB与CD相交于O,则tan∠BOD的值等于.
  【过程展示】
  如图8,平移AB至A1B1,连接A1C,
  则得到等腰三角形A1CO1,过A1作A1M⊥CO1,交CO1于一点M.
  因為A1B1∥AB,所以∠AOC=∠A1O1C,
  由勾股定理可知:MO1=12CO1=22,A1O1=5,
  进而求得A1M=A1O21-MO21=322.
  所以,tan∠BOD=tan∠COA=tan∠A1O1C=A1MMO1=3.
  3.2 相似三角形法
  对于部分特殊的角(如一边为方格对角线的角)可以在角所在的网格内构造直角,并利用三
  角形相似求解相关线段长.
  如上例3,在如图9所示的正方形方格纸中,每个小的四边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且边长为1,A,B,C,D都在格点处,AB与CD相交于O,则tan∠BOD的值等于 .
  【过程展示】
  如图10,过A作AM⊥CD,交CD于点M,过E(E为AB上一点,且为格点)作EN⊥CD于点N,显然M,N为格点.
  因为∠OMA=∠ONE=90°,∠COA=∠BOD,
  所以△AMO∽△ENO,所以AMEN=MOON,
  设ON=x,则OM=MN-x=2-x,代入上式
  得222=2-xx,解得x=23.所以tan∠BOD=ENON=3.
  【注释】相似三角形的选取不是任意的,需使得新构成的两个三角形除了公共点外其余点均在格点上,而且这两个三角形必须是直角三角形.
  以上三种解题策略不仅有助于网格中锐角三角函数问题的求解,而且对于其他锐角三角函数问题的解决也具有参考价值,比如,对于两角差或和的锐角三角函数问题的解决,有兴趣的研究者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叶留青.中学数学解题的“构造”策略[J].数学通报,2000(12):19-21.
其他文献
一、生产攻关2020年柳钢本部铁、钢、钢材产量分别完成1280万吨、1423万吨、1776万吨,同比增长2.77%、4.10%、3.68%;广钢铁、钢、钢材产量分别完成169.29万吨、192.43万吨、2
中考复习课是以某一知识为基准,对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进行横向网构,对蕴含的数学思想进行纵向剖析的课.其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中考复习课围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小学作为学生义务教育开始的阶段,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教学模式是指为了更加顺利地完成教学而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式,在整体教学中十分重要.在小学数学学习中使用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是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師在教学环节应该注意着眼于学生的主动思考、提问等,培养学生养成爱学习和积极探索的习惯,这样就能保证自主学
【摘要】本文探究了波利亚解题理论在中学数学解题教学中的应用,介绍了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结合新课标浅谈波利亚解题表的意义,从波利亚解题四阶段出发分析中学生解题常见错误类型,借波利亚解题思想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波利亚解题理论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解答问题.  【关键词】波利亚解题理论;解题错误;培养解题能力  1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  1.1 波利亚的
【摘要】在当今社会,新课程改革逐步推行,社会主流群体对初中生的数学水平与能力要求都逐渐提高.与以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不同,目前初中生数学学科的实践能力越来越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转变自身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传统思维,努力尝试开辟新的教学策略,探究新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及时地应对当今社会主流群体对初中生数学掌握程度越来越高的要求.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应该培养初中
学生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强弱决定了教育教学的成败,但教学中应如何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却是教师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多年来,笔者在教学中开展了“开放
近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杨全红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将致密储能的设计思想运用于锂离子电池,在高致密微米硅碳负极材料构建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设计合成了一种含12个叠氮基团的新型镍酞菁(N3NiPc)分子材料,用于构筑单分子异质结型双功能电催化剂,实现了阴极CO2还原和阳极
【摘要】2011年新课改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要顺应现代化的素质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现状,积极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应用画图策略,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本文对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画图策略;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应用  一、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画图策略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系统与多级次制造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鄢勇团队采用带电金属纳米颗粒,结合器件结构设计创新,通过控制纳米颗粒薄膜内的离子与电子电荷的浓度梯度分布,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