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太效应”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普遍存在,其合理合法性受到众多学者讨论。本文基于高校后勤资源配置现状,应用规范性综述方法和实证分析法,从公共管理等多角度探寻高校后勤资源配置“马太效应 ”的原因和对策,以期实现后勤资源的合理配置。
关键词 马太效应 后勤资源 规范性分析
一、引言
“马太效应”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便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它个人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利益损益者过去成就和荣誉的反复增值过程。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1973)将科学研究中“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特殊贡献所给予的声誉越来越多, 而对未成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这一同类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在中西方先哲和近现代理论界、学术界均引起广泛重视。
高校“马太效应”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70年代,多数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分析“马太效应”的利与弊,并探寻原因和解决对策。段守博(2012)、欧旭理(2011)等人运用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维度分析“马太效应”在高校发展中存在高校内部和高校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奖学金评定、大学生假期实习、科研奖励、薪酬激励、岗位设置、图书馆资源、公共体育教学、贫困生就业、人力资源、仪器管理、人才流动等方面。而针对高校后勤资源配置存在的马太效应研究甚少,因此笔者将从高校后勤资源配置马太效应的表现、原因和对策等角度进行探讨。
二、高校后勤资源配置“马太效应”表现及原因简析
高校后勤资源,即高校后勤实体在服务、保障、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拥有的能够实现后勤任务和目标的各种要素的组合。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市场资源、信息资源、品牌资源和文化资源。后勤资源是高校资源之中的基础性资源,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展开和实施离不开后勤资源的贡献。
高校后勤资源配置的马太效应主要表现在校际之间和高校内部之间。校际之间,国家根据高校整体实力的发展需要进行资源分配。但高校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在资源分配中越是名校资源越多,而相对较差的高校所拥有的资金支持和人力资本相对较少。高校后勤内部,“马太效应”也不同程度存在。资产资源方面,高校水电气等资源基本为后勤所垄断,故导致其他校外资源公司无法通过竞标等方式进拥有高校市场。根据鲶鱼效知,高校后勤垄断性质的存在,使其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缺乏竞争意识和资源产品提升的强烈欲望,故其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未达到最优。在人力资源方面,基于成本等诸因素考虑,高校后勤总部门和各子部门在人员招聘与配置中呈现不同程度的马太效应。管理层、决策层等部门高学历者居多,且待遇较好。如:后勤集团总经理。而在基层部门,职工学历较低,素质参差不齐,待遇较差,诸多员工为临时工,生活不稳定。如维修工、送水工人等。且在不同部门,马太效应也较明显。愈是待遇和工作环境好的部门竞争较激烈,而像有些部门却无人问津。在教职工住房消费中,根据笔者了解现行体制下在福利住房分配中论资排辈依然存在,因此级别高和工龄较长的员工得到的分配资源越多,而那些社会聘用工和级别较低的员工越差。因此在诸多高校现行后勤资源分配制度下存在“有房的住不过来,没房的依然没有放”现象。后勤资源的统筹规划中,环卫、物业、食堂、宿管等部门侧重差异较大。在食堂、宿舍等部门所获得的荣誉和资金支持较多,而其它部门相对较少。久而久之,食堂宿舍等部门提供建设水平越来越好,其它部门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状态。
三、高校后勤资源配置“马太效应”对策
高校后勤资源配置“马太效应”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所致。根据近几年国家财政报告知我国对于教育的财政支出占国民经济总支出的2.5%左右,因此国家应逐步增加对高校教育资金的支持,进而为高校后勤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另外,国家应逐步深化高校考核机制,由一元化评价体制向多元化评价体制转变。如标准化学生公寓建设、标准化高校食堂建设、水电系统等。第三,国家应转变教育理念,坚持帕累托最优。认识到教育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精英教育投入是对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隐性侵害,教育公平是一个国家民主的重要体现。
高校作为后勤直接监管者、决策者、消费者、使用者,在后勤资源的分配中逐步放权,进而使后勤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而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其次,在资源的分配中坚持优化整合和统筹协调原则。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木桶效应”对后勤发展的制约,不仅仅对学生公寓和食堂投入更多精力和财力,同时后勤的服务和管理作为高校文化资源的一部分也应得到相应支持。第三,高校后勤部门,应积极与学校通力合作,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后勤建设,以此避免因资源稀缺而造成的“马太效应”。其次,高校后勤应建立多元化的资源配置体制。如对后勤生产部门、服务部门、技术部门、物管部门等不同部门减少一刀切,而是根据部门不同情况进行合理分配。第三,高校后勤在资源配置中应坚持在帕累托原则,这样不仅保证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组织的认同感,进而保证社会公平。第四,高校后勤在资源分配中转变理念和宗旨,应崇到后勤各部门工作的展开对学校品牌的树立均有作用,因此要注重各子单位和员工的深切关怀。
参考文献:
[1]钟志云,陈心文.科技奖励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对策[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
[2]祝兆武.后勤资源整合与后勤核心能力问题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05(4).
[3]王更银.张虹.后勤资源配置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12(1).
[4]彭怀祖.高校后勤资源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6.
[5]解瑞红,邹全.高校资源配置中的马太效应探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
关键词 马太效应 后勤资源 规范性分析
一、引言
“马太效应”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它自从人类社会形成便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它个人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利益损益者过去成就和荣誉的反复增值过程。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1973)将科学研究中“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特殊贡献所给予的声誉越来越多, 而对未成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这一同类现象归纳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在中西方先哲和近现代理论界、学术界均引起广泛重视。
高校“马太效应”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70年代,多数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分析“马太效应”的利与弊,并探寻原因和解决对策。段守博(2012)、欧旭理(2011)等人运用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维度分析“马太效应”在高校发展中存在高校内部和高校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奖学金评定、大学生假期实习、科研奖励、薪酬激励、岗位设置、图书馆资源、公共体育教学、贫困生就业、人力资源、仪器管理、人才流动等方面。而针对高校后勤资源配置存在的马太效应研究甚少,因此笔者将从高校后勤资源配置马太效应的表现、原因和对策等角度进行探讨。
二、高校后勤资源配置“马太效应”表现及原因简析
高校后勤资源,即高校后勤实体在服务、保障、经营、管理过程中,所拥有的能够实现后勤任务和目标的各种要素的组合。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市场资源、信息资源、品牌资源和文化资源。后勤资源是高校资源之中的基础性资源,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展开和实施离不开后勤资源的贡献。
高校后勤资源配置的马太效应主要表现在校际之间和高校内部之间。校际之间,国家根据高校整体实力的发展需要进行资源分配。但高校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在资源分配中越是名校资源越多,而相对较差的高校所拥有的资金支持和人力资本相对较少。高校后勤内部,“马太效应”也不同程度存在。资产资源方面,高校水电气等资源基本为后勤所垄断,故导致其他校外资源公司无法通过竞标等方式进拥有高校市场。根据鲶鱼效知,高校后勤垄断性质的存在,使其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缺乏竞争意识和资源产品提升的强烈欲望,故其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未达到最优。在人力资源方面,基于成本等诸因素考虑,高校后勤总部门和各子部门在人员招聘与配置中呈现不同程度的马太效应。管理层、决策层等部门高学历者居多,且待遇较好。如:后勤集团总经理。而在基层部门,职工学历较低,素质参差不齐,待遇较差,诸多员工为临时工,生活不稳定。如维修工、送水工人等。且在不同部门,马太效应也较明显。愈是待遇和工作环境好的部门竞争较激烈,而像有些部门却无人问津。在教职工住房消费中,根据笔者了解现行体制下在福利住房分配中论资排辈依然存在,因此级别高和工龄较长的员工得到的分配资源越多,而那些社会聘用工和级别较低的员工越差。因此在诸多高校现行后勤资源分配制度下存在“有房的住不过来,没房的依然没有放”现象。后勤资源的统筹规划中,环卫、物业、食堂、宿管等部门侧重差异较大。在食堂、宿舍等部门所获得的荣誉和资金支持较多,而其它部门相对较少。久而久之,食堂宿舍等部门提供建设水平越来越好,其它部门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状态。
三、高校后勤资源配置“马太效应”对策
高校后勤资源配置“马太效应”明显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资源的稀缺性和有限性所致。根据近几年国家财政报告知我国对于教育的财政支出占国民经济总支出的2.5%左右,因此国家应逐步增加对高校教育资金的支持,进而为高校后勤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另外,国家应逐步深化高校考核机制,由一元化评价体制向多元化评价体制转变。如标准化学生公寓建设、标准化高校食堂建设、水电系统等。第三,国家应转变教育理念,坚持帕累托最优。认识到教育权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精英教育投入是对其他公民合法权益的隐性侵害,教育公平是一个国家民主的重要体现。
高校作为后勤直接监管者、决策者、消费者、使用者,在后勤资源的分配中逐步放权,进而使后勤拥有更多的自主权,而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其次,在资源的分配中坚持优化整合和统筹协调原则。高校应充分认识到“木桶效应”对后勤发展的制约,不仅仅对学生公寓和食堂投入更多精力和财力,同时后勤的服务和管理作为高校文化资源的一部分也应得到相应支持。第三,高校后勤部门,应积极与学校通力合作,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后勤建设,以此避免因资源稀缺而造成的“马太效应”。其次,高校后勤应建立多元化的资源配置体制。如对后勤生产部门、服务部门、技术部门、物管部门等不同部门减少一刀切,而是根据部门不同情况进行合理分配。第三,高校后勤在资源配置中应坚持在帕累托原则,这样不仅保证各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组织的认同感,进而保证社会公平。第四,高校后勤在资源分配中转变理念和宗旨,应崇到后勤各部门工作的展开对学校品牌的树立均有作用,因此要注重各子单位和员工的深切关怀。
参考文献:
[1]钟志云,陈心文.科技奖励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对策[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
[2]祝兆武.后勤资源整合与后勤核心能力问题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05(4).
[3]王更银.张虹.后勤资源配置初探[J],高校后勤研究,2012(1).
[4]彭怀祖.高校后勤资源配置研究[D].河海大学,2006.
[5]解瑞红,邹全.高校资源配置中的马太效应探析[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