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助产专业教育从属于护理教育,国家对高职助产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岗位职业能力需求、课程设置等尚无具有指导意义的规范性标准体系。为探索高质量人才培养方案,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岗位型人才的需求,笔者在认真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照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要求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本文展开对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理课程的改革研究。
【关键词】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理课程;改革;
1. 导言
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本文首先介绍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理程改革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并提出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课程的改革策略。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职业技术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发挥作用。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进行课程改革是很难落实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教学是以工作岗位中的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多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或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以岗位任务的完成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妇科护理技术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理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以及必要的护理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佳的服务。而传统学科型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分开进行,致使高职护理教育特色不明显。因此,按照工作岗位要求开发课程,对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有着重要意义。
3 .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院高职助产专业招收的是达不到普通本科高考分数线的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文化基础差,具有文化基础薄,关爱意识低,劳动观念差,沟通能力弱,动手兴趣浓,活动意愿强等特点。行业对助产士的要求是职业态度端正,沟通技巧熟练,综合能力优良,工作中能渗透人文关怀。而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内容选取的知识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课程盲目追求知识储备,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教学计划强调学科体系,各门课程都按自己的学科体系进行授课,互不衔接,内容多,且重复,重点不突出,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授课计划的制订和执行注重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采用三段式教学方法,先理论后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学科本位思想严重,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忽视能力分析和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临床实习时不能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利用。医院反映助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够突出,职业特色不明显。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传统的学科体系下的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合学生特点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
4. 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理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4.1 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设定教学内容
为了保证课程设定的合理性,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根本作用,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求组建课程设计小组,成员包括专业的教师人员,以及助产行业的专家人员等,在设计的时候,先要深入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结合该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等,建立一个符合该专业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学生认知规律的新课程体系,做好以后的护理教学工作。
4.2 根据临床一线的实际工作,融合、序化学习内容
围绕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采取递进式能了培养的方法,由基础能力到岗位能力,由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循序渐进。将人文关怀、整体护理理念贯穿到整个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感受到今后工作岗位中的角色,增強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4.3 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
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如果教学方法落后,那么教学质量肯定有问题。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不能忽略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样其在工作岗位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一定要坚持教学改革这条路,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借鉴其他院校的教学方式,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设定出具有该校特色,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创办课堂和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在该体系下就能融教、学、做为一体,提高教学效率,在边教学时就可以边演示,边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5 .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理课程的改革策略
5.1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以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的护理与保健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将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教学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改变以往先讲后做,线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场所,采取边讲边做、讲讲做做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和做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5.2 注重临床岗位需求,选择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师深入临床护理一线,及时了解临床动态,将新技术和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校教学与临床护理相对接,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灵活反应能力培养,同时定期邀请临床专家与专任教师进行共同教研,保障该课程能充分满足临床岗位需求。因此,注重校内教学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结合助产专业和本课程特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所有理论课均运用多媒体讲授,借助多媒体的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使学生对产科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形成全面的、多感知、形象化和多层次的知识体系。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病案教学方法,将临床病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科学方法的使用,如将记忆原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等用于理论教学中。
5.3 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组织实践教学与考核
实践教学是产科护理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操作演示时,注意情景模拟尽量逼真,选择模拟病人时尽可能用真人代替模型,增加操作的真实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注重该课程的实践考核,考核标准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强调临床适用性,老师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方法以科学性为原则,不拘泥学生手脚,介导学生对实操手法提出更好的建议。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考核,在操作考核中增加学生礼仪、仪表、语言、应便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考核。通过实操考核训练学生过硬的素质,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6. 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或行业技术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为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办学定位,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助产专业婦科护理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1]皮晓梅.我国产时服务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2014.
[2]王容,凡伟.高职助产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2016.
[3]赵风霞,李美珍,常金兰等.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妇产科岗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2015.
【关键词】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理课程;改革;
1. 导言
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本文首先介绍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理程改革的重要性,进一步分析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最后研究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并提出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课程的改革策略。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在职业技术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发挥作用。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进行课程改革是很难落实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基于工作岗位的课程教学是以工作岗位中的工作任务为依据,选取多个学习性工作任务或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以岗位任务的完成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妇科护理技术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理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以及必要的护理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提供最佳的服务。而传统学科型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分开进行,致使高职护理教育特色不明显。因此,按照工作岗位要求开发课程,对凸显职业教育特色有着重要意义。
3 .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院高职助产专业招收的是达不到普通本科高考分数线的高中毕业生。这些学生文化基础差,具有文化基础薄,关爱意识低,劳动观念差,沟通能力弱,动手兴趣浓,活动意愿强等特点。行业对助产士的要求是职业态度端正,沟通技巧熟练,综合能力优良,工作中能渗透人文关怀。而传统教学模式下,课程内容选取的知识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课程盲目追求知识储备,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教学计划强调学科体系,各门课程都按自己的学科体系进行授课,互不衔接,内容多,且重复,重点不突出,学生易产生厌学情绪。授课计划的制订和执行注重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采用三段式教学方法,先理论后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师学科本位思想严重,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忽视能力分析和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在临床实习时不能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利用。医院反映助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不够突出,职业特色不明显。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传统的学科体系下的教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合学生特点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改革势在必行。
4. 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理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4.1 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设定教学内容
为了保证课程设定的合理性,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根本作用,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要求组建课程设计小组,成员包括专业的教师人员,以及助产行业的专家人员等,在设计的时候,先要深入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结合该行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的岗位任职资格要求等,建立一个符合该专业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学生认知规律的新课程体系,做好以后的护理教学工作。
4.2 根据临床一线的实际工作,融合、序化学习内容
围绕职业岗位工作任务,重构教学内容。采取递进式能了培养的方法,由基础能力到岗位能力,由单一能力到综合能力,循序渐进。将人文关怀、整体护理理念贯穿到整个课程体系中。使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感受到今后工作岗位中的角色,增強学生的责任感,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4.3 对教学手段进行改进
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如果教学方法落后,那么教学质量肯定有问题。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不能忽略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这样其在工作岗位上,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了提高实际的教学效果,一定要坚持教学改革这条路,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借鉴其他院校的教学方式,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设定出具有该校特色,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创办课堂和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在该体系下就能融教、学、做为一体,提高教学效率,在边教学时就可以边演示,边实践操作,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5 .高职助产专业妇科护理课程的改革策略
5.1 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
以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的护理与保健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将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个教学任务,以任务为驱动,改变以往先讲后做,线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模式,在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场所,采取边讲边做、讲讲做做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学和做中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5.2 注重临床岗位需求,选择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师深入临床护理一线,及时了解临床动态,将新技术和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校教学与临床护理相对接,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灵活反应能力培养,同时定期邀请临床专家与专任教师进行共同教研,保障该课程能充分满足临床岗位需求。因此,注重校内教学与临床实际密切结合。结合助产专业和本课程特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所有理论课均运用多媒体讲授,借助多媒体的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使学生对产科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形成全面的、多感知、形象化和多层次的知识体系。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倡导启发式、讨论式、病案教学方法,将临床病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在理论教学中注重科学方法的使用,如将记忆原理、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等用于理论教学中。
5.3 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组织实践教学与考核
实践教学是产科护理的核心,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操作演示时,注意情景模拟尽量逼真,选择模拟病人时尽可能用真人代替模型,增加操作的真实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注重该课程的实践考核,考核标准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强调临床适用性,老师注重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方法以科学性为原则,不拘泥学生手脚,介导学生对实操手法提出更好的建议。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考核,在操作考核中增加学生礼仪、仪表、语言、应便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考核。通过实操考核训练学生过硬的素质,使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6. 结语
总之,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或行业技术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为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高职办学定位,本文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助产专业婦科护理课程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
参考文献:
[1]皮晓梅.我国产时服务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2014.
[2]王容,凡伟.高职助产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初探[J].2016.
[3]赵风霞,李美珍,常金兰等.高职助产专业人才妇产科岗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