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契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理论支撑: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
劳动力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的需求正好等于劳动力供给的一种状态。均衡在劳动力市场上主要表现为作为供给主体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作为需求主体的劳动力市场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高等教育人才都能找到与其所学知识、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同时,劳动力市场上的企业等机构都能雇佣到其所需要的人才,即高等教育人才的供给量等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均衡点的位置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方向和幅度的不同而随之改变[1]。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大量的市场需求之间构建一种和谐的匹配是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
(二)现实需求: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
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就业要受到市场规律及市场机制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导致了经济的全球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增大,各种新的就业岗位的不断产生,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具有专业特长、掌握专门知识和熟练运用专门技术与技能的人才,能够迅速适应不同的劳动岗位,使得高职院校要体现出鲜明的市场性特征,与动态的市场变化紧密相连。因而,招收哪些专业的学生及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就业就直接受到市场结构调整的制约。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对于经济发展和市场调整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职教育是一种应用成熟技术,并将成熟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教育类型[2],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现实的最直接的生产力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市场,促进知识的产生和传播、提高生产效率、承担管理角色及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运作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二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尝试
1 市场需求调查
由于医药产业是乐山地方政府“十一五”和中长期建设规划的重点产业之一,同时制剂生产厂和生产简单制剂的医疗单位是乐山、眉山两地药学核心产业之一,因而调查两地药品生产企业产品结构与特征的变化等可以了解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基本情况。
笔者展开了以乐山市为主,眉山市、其它地区及省外市场为辅的市场调研。调研对象主要包括企业人事经理、车间或部门领导以及公司领导以及毕业生。调研单位有乐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乐山市人民医院、乐山市中医院、峨眉山市中医医院、乐山市老年病医院、乐山四川长威制药有限公司、峨眉通惠制药有限公司、仁寿科仑制药有限公司、乐山四川大冢制药有限公司。调研方法主要采用座谈、访谈、问卷等方法。
表1 乐山市药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表
由表1可见:乐山市药品生产企业中大专及其他学历的员工占较大比重,构成劳动力主体,而其中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人才却非常少甚至没有,处于匮乏状态。
表2 乐山市简单制剂生产医院药剂科情况表
由表2可见:乐山市简单制剂生产医院药剂科的员工中,药物制剂专业人数较少甚至没有,医院对于此专业的人员也处于急需状态。
表3 药企用人需求调查表
由表3可见:乐山地区未来5年药企用人数量较大,且有企业乐于与学校进行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
通过调查发现,乐山市地方产业与乐眉区域经济发展有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的刚性社会需求。基于充足的市场需求调查,学校快速应对市场对于药剂学专业人才的需要,开设了新的药物制剂专业并全面建设促其发展。
2 课程的设置
课程的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现有的药学专业建设能够为与之高度关联的药物制剂专业提供基本支撑条件:1989年护理系开办药剂(中专)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药学(高专)专业,现开设有药学及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在校生205人。药学教研室承担了药理、药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生药学、中草药成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药物制剂专业根据不同的岗位及不同的工作任务,确定了学生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并据此设置了相关的课程,完成了从市场需求到学生培养之间的有效衔接与互动(如表4、表5所示)。
表5 岗位群、职业能力及课程匹配体系
3 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
高职院校应当是以技术与技能为根本的教育形式,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应达到1:1左右,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因而实践教学体系和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在充分利用现有基地资源和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制剂专业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方式和活动。带领学生与兄弟院校交流合作,经常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各相关学校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合作,包括与乐山市药物研究中心进行校企科研项目合作、与四川省海棠医药公司中药事业部进行校企合作;在假期学生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在对学生的培养中,学院一向重视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培养一毕业就有技术、有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学生尽可能多创设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形式。
4 师资队伍建设
科技的进步、劳动组织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使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录用标准,这也间接对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制剂专业师资力量强大,队伍精良,专业课专职教师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师资结构合理,与专业设置相适宜。总人数为32人,专任教师2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1.3%,其中教授3人,占11.5%;副教授4人,占15.4%;15人有硕士学位,3名博士学位;双师型教师13人,占专任教师的50%。另外还有2名外聘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每一位教师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有效的实践经验,在培养学生时能够采用综合多种教学理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造多形式的实践活动,成为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最为宝贵的资源。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的能力,学院经常聘请各医院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培训工作。
三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尚需探究的问题
1 学生的适应性问题
依据市场需求和培养目标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理论上是可以直接参与社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但是实际上仍旧会存在着初入工作岗位和面临岗位调整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一方面体现在学生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时面临着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就业不确定性风险,这里的不确定性风险指的是投资得不到回报的情形,包括毕业即失业现象、初次就业无法达到就学时的期望、以及所学知识无法充分用于所求工作等[3]。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将会使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相对于人才供给而言,市场的人才需求数量和种类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毕业生也可能面临着就业后的再次就业或岗位调整问题,这就给毕业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即能否很好地适应工作内容发生的变化,能否迅速有效地接受新的工作任务和角色。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面对这些不可预知的变化,提升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是高职院校未来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
2 课程的调整问题
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导致课程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开发拓展新课程,调整改造旧课程是高职院校必然会面临的问题。但仍旧存在着学生学习陈旧性课程而导致的“就业即失业”问题——经过几年的学习,毕业时所掌握的知识却与时代脱节,不仅不能学以致用,更不能适应社会,这完全违背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衰。因而一定要不断地调整课程种类和内容:对市场需求进行持续监测反馈,确定市场对人才规格与类型、数量与质量的需要,按需重整课程体系,紧随时势不断更新或删减课程内容,做好教材的建设规划工作,提高教材的质量,拓展教材形式,包括文字教材、实物教材、电子网络教材等,避免产生学生由于学习陈旧性课程而导致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创新课程体系运行与评价的监控。
3 实践教学的更新问题
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即是实践。但实践教学的形式需要不断地更新,因循守旧的教学形式并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对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人才需要能够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了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熟练操作最新的生产工具,积累足够的管理知识和能力,而这些,需要以实践为主要特色的高职院校不断地对其实践教学的形式进行更新,对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一方面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科技含量,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同时,更要建设好相对稳定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应考虑社会资源的充分整合与综合利用。同时要避免实践教学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要注意实践地实效性。
4 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师资队伍是所有高职院校都需要持续发展和建设的重点。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明显薄弱。教师数量不足,《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要求高职院校师生比达到18:1,而现在大多高职院校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偏少,高学历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育理念陈旧,教学质量不高,对学生指导能力不足。这些问题在各个高职院校多少都存在,因而各校应当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建设师资队伍,招聘更多的优质师资,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以及指导学生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强调教师的三种经历(高等教育的学历、企业经历、育人经历)、注重教师三项能力(教学和指导实践的能力、育人和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推进教师三方融入(融入政府部门、融入行业企业、融入科研院所)[4]这是一项必须与学校发展同步或超前发展的不能间断地工作。
参考文献
[1]曹珊.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互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杨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建设市场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3]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4]周建松.提高质量——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J].教育研究,2012(1).
(一)理论支撑:劳动力市场均衡理论
劳动力市场均衡,是指在某一市场工资率下,劳动力的需求正好等于劳动力供给的一种状态。均衡在劳动力市场上主要表现为作为供给主体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作为需求主体的劳动力市场能实现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高等教育人才都能找到与其所学知识、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同时,劳动力市场上的企业等机构都能雇佣到其所需要的人才,即高等教育人才的供给量等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量。均衡点的位置随着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的变化方向和幅度的不同而随之改变[1]。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与大量的市场需求之间构建一种和谐的匹配是应该着力思考的问题。
(二)现实需求: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
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就业要受到市场规律及市场机制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导致了经济的全球化与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增大,各种新的就业岗位的不断产生,要求高职院校能够培养出具有专业特长、掌握专门知识和熟练运用专门技术与技能的人才,能够迅速适应不同的劳动岗位,使得高职院校要体现出鲜明的市场性特征,与动态的市场变化紧密相连。因而,招收哪些专业的学生及培养出来的学生如何才能更快更好地就业就直接受到市场结构调整的制约。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对于经济发展和市场调整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职教育是一种应用成熟技术,并将成熟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教育类型[2],培养出来的应用型人才作为现实的最直接的生产力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市场,促进知识的产生和传播、提高生产效率、承担管理角色及服务社会服务经济,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运作产生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二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尝试
1 市场需求调查
由于医药产业是乐山地方政府“十一五”和中长期建设规划的重点产业之一,同时制剂生产厂和生产简单制剂的医疗单位是乐山、眉山两地药学核心产业之一,因而调查两地药品生产企业产品结构与特征的变化等可以了解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基本情况。
笔者展开了以乐山市为主,眉山市、其它地区及省外市场为辅的市场调研。调研对象主要包括企业人事经理、车间或部门领导以及公司领导以及毕业生。调研单位有乐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乐山市人民医院、乐山市中医院、峨眉山市中医医院、乐山市老年病医院、乐山四川长威制药有限公司、峨眉通惠制药有限公司、仁寿科仑制药有限公司、乐山四川大冢制药有限公司。调研方法主要采用座谈、访谈、问卷等方法。
表1 乐山市药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表
由表1可见:乐山市药品生产企业中大专及其他学历的员工占较大比重,构成劳动力主体,而其中药物制剂技术专业的人才却非常少甚至没有,处于匮乏状态。
表2 乐山市简单制剂生产医院药剂科情况表
由表2可见:乐山市简单制剂生产医院药剂科的员工中,药物制剂专业人数较少甚至没有,医院对于此专业的人员也处于急需状态。
表3 药企用人需求调查表
由表3可见:乐山地区未来5年药企用人数量较大,且有企业乐于与学校进行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
通过调查发现,乐山市地方产业与乐眉区域经济发展有对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人才的刚性社会需求。基于充足的市场需求调查,学校快速应对市场对于药剂学专业人才的需要,开设了新的药物制剂专业并全面建设促其发展。
2 课程的设置
课程的设置是人才培养的核心。现有的药学专业建设能够为与之高度关联的药物制剂专业提供基本支撑条件:1989年护理系开办药剂(中专)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药学(高专)专业,现开设有药学及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方向),在校生205人。药学教研室承担了药理、药剂、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生药学、中草药成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药物制剂专业根据不同的岗位及不同的工作任务,确定了学生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并据此设置了相关的课程,完成了从市场需求到学生培养之间的有效衔接与互动(如表4、表5所示)。
表5 岗位群、职业能力及课程匹配体系
3 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
高职院校应当是以技术与技能为根本的教育形式,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应达到1:1左右,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统一,因而实践教学体系和基地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在充分利用现有基地资源和仪器设备的基础上,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制剂专业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方式和活动。带领学生与兄弟院校交流合作,经常与雅安职业技术学院等各相关学校进行学术上的交流;与相关研究机构进行了合作,包括与乐山市药物研究中心进行校企科研项目合作、与四川省海棠医药公司中药事业部进行校企合作;在假期学生进行了社会实践活动。在对学生的培养中,学院一向重视学生学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培养一毕业就有技术、有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学生尽可能多创设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形式。
4 师资队伍建设
科技的进步、劳动组织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使企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提出了更严格的录用标准,这也间接对职业院校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乐山职业技术学院药物制剂专业师资力量强大,队伍精良,专业课专职教师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师资结构合理,与专业设置相适宜。总人数为32人,专任教师26人,占教师总人数的81.3%,其中教授3人,占11.5%;副教授4人,占15.4%;15人有硕士学位,3名博士学位;双师型教师13人,占专任教师的50%。另外还有2名外聘教师,具有很强的实践经验。每一位教师都具有较强的理论功底和有效的实践经验,在培养学生时能够采用综合多种教学理念,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创造多形式的实践活动,成为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最为宝贵的资源。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的能力,学院经常聘请各医院专业人士对教师进行培训工作。
三 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尚需探究的问题
1 学生的适应性问题
依据市场需求和培养目标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理论上是可以直接参与社会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但是实际上仍旧会存在着初入工作岗位和面临岗位调整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性一方面体现在学生毕业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工作时面临着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就业不确定性风险,这里的不确定性风险指的是投资得不到回报的情形,包括毕业即失业现象、初次就业无法达到就学时的期望、以及所学知识无法充分用于所求工作等[3]。无论是哪一种情形,都将会使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相对于人才供给而言,市场的人才需求数量和种类在一定时期内是有限的,毕业生也可能面临着就业后的再次就业或岗位调整问题,这就给毕业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即能否很好地适应工作内容发生的变化,能否迅速有效地接受新的工作任务和角色。如何能让学生更好地面对这些不可预知的变化,提升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是高职院校未来工作需要考虑的问题,
2 课程的调整问题
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导致课程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开发拓展新课程,调整改造旧课程是高职院校必然会面临的问题。但仍旧存在着学生学习陈旧性课程而导致的“就业即失业”问题——经过几年的学习,毕业时所掌握的知识却与时代脱节,不仅不能学以致用,更不能适应社会,这完全违背了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初衰。因而一定要不断地调整课程种类和内容:对市场需求进行持续监测反馈,确定市场对人才规格与类型、数量与质量的需要,按需重整课程体系,紧随时势不断更新或删减课程内容,做好教材的建设规划工作,提高教材的质量,拓展教材形式,包括文字教材、实物教材、电子网络教材等,避免产生学生由于学习陈旧性课程而导致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问题。同时还要加强创新课程体系运行与评价的监控。
3 实践教学的更新问题
高职院校的教学特色即是实践。但实践教学的形式需要不断地更新,因循守旧的教学形式并不能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对于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人才需要能够掌握最新的市场信息,了解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熟练操作最新的生产工具,积累足够的管理知识和能力,而这些,需要以实践为主要特色的高职院校不断地对其实践教学的形式进行更新,对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一方面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科技含量,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同时,更要建设好相对稳定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应考虑社会资源的充分整合与综合利用。同时要避免实践教学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要注意实践地实效性。
4 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师资队伍是所有高职院校都需要持续发展和建设的重点。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明显薄弱。教师数量不足,《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要求高职院校师生比达到18:1,而现在大多高职院校远远达不到这一标准;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教师偏少,高学历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教育理念陈旧,教学质量不高,对学生指导能力不足。这些问题在各个高职院校多少都存在,因而各校应当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建设师资队伍,招聘更多的优质师资,提升教师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以及指导学生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发展,强调教师的三种经历(高等教育的学历、企业经历、育人经历)、注重教师三项能力(教学和指导实践的能力、育人和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推进教师三方融入(融入政府部门、融入行业企业、融入科研院所)[4]这是一项必须与学校发展同步或超前发展的不能间断地工作。
参考文献
[1]曹珊.全球化背景下美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互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2]杨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建设市场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
[3]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4]周建松.提高质量——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着力点[J].教育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