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月23日,笔者专门采访了北京依文企业集团总裁夏华,这个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得到他人资助的女大学教师,毅然辞职,单枪匹马杀人时装界,用十几年的时间创造了四个驰名中外的时装品牌,用汗水和智慧写下了创业成功的奇迹。
为学到创业经验,
毅然放弃舒适的职业
夏华出生在辽宁省一个群山环抱的小镇,14岁时母亲因病去世,艰辛的生活使她很小就明白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读书、赚钱、改变命运。
18岁时,夏华以辽宁省高考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离开那个生她养她的东北小镇时,父亲一路上都在说不送了,不送了,可当她每每回头时,又见父亲跟在身后。那无言的嘱托,那期待的目光,便成了夏华脑海中永远无法抹掉的特写镜头,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为父亲幸福!这成了支撑着她不知疲倦争取成功的原动力。
大学期间,由于夏华学习成绩优异,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校辩论团团长等职务;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大学教师。
晚上,夏华躺在学校分给她的那间小宿舍里,想到自己让父亲也住上宽敞漂亮大房子的愿望,就一遍又一遍地计算着那个日子离自己有多远。当时她每个月300多元钱的工资,要想买一个大房子,不吃不喝也要二十几年。“不行,时间太长了,我要只争朝夕。”夏华从中业任教的第一天开始,就经常告诫自己,要最直接地、零距离地去接触社会,寻找机会。
1992年,国务院交给政法大学一个课题,调查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情况,夏华带着一群年轻的学生,来到了飞速发展的沿海城市。调查、交谈、实地考察,所见所闻给夏华带来了很大的震动。
在夏华的内心深处,一直认为那些成百万、上千万财富的创造者们,一定也跟自己一样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但是通过与他们的直接接触发现,他们很多人只读了几年的书,有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有的人还不会说普通话,但是他们有勇气行动起来改变命运,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件事给夏华的触动极大,在返校的列车上,她的一个改变命运的想法酝酿成熟,决定马上做出一个新的选择。
夏华回到学校,立刻交了一份辞职报告。
当时的夏华坚信,读书对于自己只是一个过程,走出去创业,有自己的事业,那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舞台。
夏华辞职后,马上给家乡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父亲听说她辞去了教职要去站柜台卖货,还未开口说话就老泪纵横,他说:“我辛辛苦苦地供你读书,现在,你毕业了,留校当大学老师,我在所有邻居和朋友面前,都觉得非常自豪。如果要站柜台,那你干嘛要读四年的大学,你干嘛不早出来站柜台……”把女儿当作掌上明珠的父亲说不下去了。
夏华见父亲如此悲伤,也流下了眼泪,但是她不能改变自己的决定,她对父亲说:“爸爸,你是了解我的……你的女儿不是一个轻易就去做选择的人,但是选择了,她也不会轻易放弃,我觉得做售货员去卖货是过程,绝不是结果,我是通过这个过程让你过幸福生活。”
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提高
走出学校大门的夏华想:自己一无资金,二无经验,于是她决定先去商场打工,学经验,赚资金。她来到了西单商场,一个人站在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的人流。这个打算单枪匹马闯时装界的女孩子并不注意人们的衣着打扮,而是两眼盯着人们手里的购物袋,看什么样的口袋出来的最多,哪种口袋最多的就是购买率最高的。后来她才知道,这在商业经营中叫“提袋率”。
当夏华看准了一家西服店的“提袋率”最高时,就去找这家的老板求职。但是,当她毛遂自荐,说要来当售货员时,老板被吓了一跳,问她原来是干什么的,在哪卖过服装。夏华实话实说,告诉她自己原来是大学教师,现在辞职了,要来当售货员。老板摇摇头说:“大学老师我们用不了。你看看我们这些站柜台的,全是性格泼辣的大姐,都是能生拉硬拽的主儿。你文质彬彬的,还戴副眼镜,这不是当售货员的样子,销售上你肯定不行。”
遭到拒绝的夏华.心里虽然老大不爽,却十分镇定,微笑着说:“不一定的。我看了很多的服装书籍,也学过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要不咱们来谈谈‘道’。”老板听了这话倒是来了兴致,认真地打量着这个面色白净,一脸书卷气的女孩子。
夏华借机说:“那我问问您,您的服装、面料、板型、工艺都有哪些特点?”老板见她问得这么专业,也直言不讳地说:“我自己都没研究过,还是你说说给我听吧。”当夏华把西服制作上的一些技术问题讲完了,老板说“你还挺专业的,但是口说无凭,我们是拿业绩说话,挣提成的。”曾经是大学辩论团团长的夏华,意识到谈话到了这种程度离成功已经不远了,立刻亮出了自己的底牌:“除了保底工资以外,别人的提成可以高一些,我的提成可以低一些,你试我一段时间.看看到底行不行。”老板见这个女孩子如此有锐气,立刻拍板说:“好,那你现在就可以上柜台了。”
夏华站到柜台里面,就开始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销售。
当时这个商场所有的营销,是没有任何技巧的。导购员只要见顾客走过来,就拼命怂恿他试衣服,说服他掏钱买。夏华则用从书本上学来的比较销售法、推荐销售法,甚至有时也用批判销售法搞营销。有人来试衣服,她会告诉他这件不好,你换上另外一件会更好,用很多专业知识,包括面料和西装的穿着、保养知识来给客人做介绍。她这样做了以后,一下子就业绩飞涨,变得非常瞩目。人们禁不住私下里议论:一个没卖过货的女孩子,怎么她的销售量是最高的?夏华出手不凡,一举成为服装销售的佼佼者。
这时的夏华底薪是800元,比在大学当老师多了一倍,再加上提成是相当可观的收入了,她看到了希望,多苦多累都要坚持到底。
勇于冒险,成就创业梦想
站了几个月的柜台,夏华每天的财富都在增加,生活有了改善,她租子一间很小的房子。
生活稳定下来的夏华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市场上都在卖灰、蓝、黑的西装?由于品种重复,大家就一定要去谈价钱,打折扣,竞争十分激烈,多一些品种不是更好吗?于是,她找到老板,拿出画报给他看:“你看书上都是彩色的、格子的,甚至还有红色的、黄色的西装,我们为什么总卖灰、蓝、黑色的呢?我们可不可以换些花色?”老板说:“不可以,中国男人不敢穿那么花哨的西服。”夏华据理力争:“不试试怎么知道?”老板说:“我不敢试。”
夏华是个性格刚毅、敢于冒险的人,她说:“那你让我来试试。你给我四个货架,赢了,算我们俩共同的,赔了,算我的。”通过争 取,老板给了夏华四个货架,条件是每个月必须卖到20万元钱。
包了柜台,夏华来到一家纺织厂找销售科的科长,拿出画报问他这样的面料有没有。科长喜出望外地说:“你要这几种?那可太好了。”原来他们的这种面料是外国人订制的,由于没有出口配额卖不出去,全压在库里呢。科长高兴地说:“你真想要这种面料,可以特别便宜地卖给你。”
当时夏华把全部财产3万元钱都押给了这个工厂,她说:“我先拿一点去卖,卖得好的话,再来买,如果卖得不好,这钱我就扔在这了。”
那位科长是个行家,知道国内没人敢做这种面料的衣服,他为夏华的大胆捏了一把汗,十分担心地说:“小姑娘,你可注意一点啊,挣点钱不容易。”夏华说:“让我试试吧。”
夏华回去以后就把布料送到加工厂做成西装,是那种格呢的、花的、还有红色的。衣服做好了以后,夏华就把四个货架全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西装。可销售的情况却不尽人意,很多人都来看,边看边点头,有的人用手摸着还赞不绝口,但是看完就走了,三天时间过去,没卖出去一件西服,夏华觉得自己拼命赚来的3万块钱看来真要泡汤了。这时的夏华真的发愁了,她整夜睡不着觉,嘴上也起了火泡。可光是着急上火也没用啊,还得开动脑筋想办法。
为什么大家只看不买?夏华在灯下翻着画报忽然恍然大悟:不买,是因为没有示范。这衣服穿上是什么样,是否可以在大街上走,这些问题拿不准当然不能轻易买。想到这里,夏华有了一个好主意。
第二天,她把画报拿到照相馆,让他们给翻拍,拍子以后把它洗成大照片,拿回来挂了满墙,还起了个主题叫“亮丽人生”。照片一挂上就有很多人聚过来看,问什么叫“亮丽人生”,夏华就给他们讲,服装能用来改变你的心情,穿明亮的颜色就会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工作生活都会更有信心。她说你们可以尝试一下,这些衣服非常好看。 经她这样一说,有的人试了以后就买了。多种花色的西装有人穿了,促使相当一部分人意识到衣橱里只有蓝的、灰的、黑的西服太单调了,争相来变化自己的衣着。
当时,夏华的彩色休闲西装卖680元钱一件,最好时一天卖了lOO多件。有人穿了就会经常遇到打听的人,问这种衣服是哪买的,带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顾客。这时夏华自己已经卖不过来了,她请了很多人帮忙,因为她给的提成高,很多能卖货的人主动说,让我来帮你吧,夏华的人气、财气两旺。
1993年农历腊月三十那天,一个上午就卖了140多件西服,夏华特别高兴,她已经忘记疲劳,也忘记过年的事了。从商场跑到纺织厂,从纺织厂又跑到服装厂,直到很晚才往自己的住处赶,这时她才发现,所有的商店饭店都关门了。夏华回到家里,才觉到肚子很饿,可翻遍了厨房,只翻出来让她非常失望的两个面包和几袋方便面,这个时候她才觉得有点凄凉。
不一会儿,父亲打过来电话,第一句话就问:“闺女,过年了,你吃饺子了吗?”夏华心一酸眼泪涌了出来。但她想,要是让爸爸知道自己没吃上饭,他一定会担心的。她干咳了两声后,镇静了一下情绪,用耍娇的口气说:“爸爸,我没吃饺子,我吃的是西餐。”父亲听了这话就在电话那头爽朗地笑了,高兴地说:“看来你现在的生活是好了,过年都可以吃西餐了。”放下电话,夏华竟无所顾忌地哭了起来。
勇于创新,
树立“才智营销”新理念
1993年底,夏华凑足注册资金,创办了北京依文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在北京各大商场开设了一些分店。这时夏华又开始考虑新问题了:高素质的顾客群在哪儿?几经考察和分析,夏华瞄准了那些高级的写字楼,她认为他们需要穿得大方整洁,有个非常美好的形象,但是他们恰恰没有太多的时间逛商场。
夏华跑到那些写字楼去与管理者商谈,说她要做一个服务,让这些白领不出大楼的门就可以选择衣服,而且针对个人的需要订做。以这样的方式做生意,要选择大家的必经之路,他们中午都到食堂吃饭,食堂外面的空间可以利用,夏华对管理者说:“我卖多少,根据这个比例给您提成,卖得多多给,卖得少少给你。”双方达成协议,夏华开始实行直销计划在京城大厦,她们一天中午就卖了几万块钱的高档西装。
夏华经过在商场的打拼,认识到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要主动地去思考,去行动,去出击。那个时候国贸和其它一流的写字楼里面经常有夏华和依文员工的身影。这样,她们就跟这些高档的消费群体面对面了。后来凯文凯利俱乐部式的营销点,和转为VIP的个性化服务都是由这儿一点点演变过来的,服务直接做到顾客的家里边。
在夏华眼里,仅仅打开各种销售渠道还不算成功,她开始注意开拓“依文”的文化品牌,她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独具匠心地为每一件西服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情感故事签,诸如“娘的背影”、“送行”等,将服装献给“那些尝试了幸福、苦难、荣誉之后决不放弃未来生活的男人”,并在每个情人节为依文的客人们准备一份份精美的礼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目前为止,依文企业集团已有依文、诺丁山、凯文凯利、杰斯·普瑞四个原创男装品牌,在全国有400多家连锁店。1999年,“依文”荣登“中国男装企业排行榜”榜首;2005年2月,“依文”获“中国服装品牌创新大奖”,夏华本人也获得了“中国十大营销风云人物”的殊荣。
如今顶着各种光环的夏华已经拥有了好几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让父亲住上宽敞大房子的梦想早已实现。
成功的夏华受到了媒体的关注,许多记者让她给想要创业的年轻人提一些建议,她说:“如果想让我送给大家一个成功的秘诀,不如送给大家一种哲学,这种哲学就是‘挖井哲学’。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谁也不比准特殊,谁也不比谁聪明,但是十年走下来,我有今天这样一个企业,或者是大家认为成功的一份事业,我觉得我用十几午的时间挖了一口井。在我理性地抉择了挖井的地点后,我就未曾动摇过,不管遇到石头还是遇到树根我都勇敢地挖下去。十几年过去,我有一口可以源源不断出水的井,而我的很多同学,我眼看了他们挖了一个坑,然后他们发现有石头和树根之后,就换了一个地方,又挖了一个坑,他们用十年的时间挖了十个坑,但是,依然没有成功。所以,我觉得大家面临选择的时候,应理性地判断,选择好挖井的地方,之后就勇往育前地挖下去,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尝到清泉的甘甜。”
编辑 刘炳龙
为学到创业经验,
毅然放弃舒适的职业
夏华出生在辽宁省一个群山环抱的小镇,14岁时母亲因病去世,艰辛的生活使她很小就明白了一个最朴素的道理:读书、赚钱、改变命运。
18岁时,夏华以辽宁省高考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离开那个生她养她的东北小镇时,父亲一路上都在说不送了,不送了,可当她每每回头时,又见父亲跟在身后。那无言的嘱托,那期待的目光,便成了夏华脑海中永远无法抹掉的特写镜头,她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为父亲幸福!这成了支撑着她不知疲倦争取成功的原动力。
大学期间,由于夏华学习成绩优异,担任校学生会主席、校辩论团团长等职务;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大学教师。
晚上,夏华躺在学校分给她的那间小宿舍里,想到自己让父亲也住上宽敞漂亮大房子的愿望,就一遍又一遍地计算着那个日子离自己有多远。当时她每个月300多元钱的工资,要想买一个大房子,不吃不喝也要二十几年。“不行,时间太长了,我要只争朝夕。”夏华从中业任教的第一天开始,就经常告诫自己,要最直接地、零距离地去接触社会,寻找机会。
1992年,国务院交给政法大学一个课题,调查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情况,夏华带着一群年轻的学生,来到了飞速发展的沿海城市。调查、交谈、实地考察,所见所闻给夏华带来了很大的震动。
在夏华的内心深处,一直认为那些成百万、上千万财富的创造者们,一定也跟自己一样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人,但是通过与他们的直接接触发现,他们很多人只读了几年的书,有的人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有的人还不会说普通话,但是他们有勇气行动起来改变命运,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件事给夏华的触动极大,在返校的列车上,她的一个改变命运的想法酝酿成熟,决定马上做出一个新的选择。
夏华回到学校,立刻交了一份辞职报告。
当时的夏华坚信,读书对于自己只是一个过程,走出去创业,有自己的事业,那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舞台。
夏华辞职后,马上给家乡的父亲打了一个电话,父亲听说她辞去了教职要去站柜台卖货,还未开口说话就老泪纵横,他说:“我辛辛苦苦地供你读书,现在,你毕业了,留校当大学老师,我在所有邻居和朋友面前,都觉得非常自豪。如果要站柜台,那你干嘛要读四年的大学,你干嘛不早出来站柜台……”把女儿当作掌上明珠的父亲说不下去了。
夏华见父亲如此悲伤,也流下了眼泪,但是她不能改变自己的决定,她对父亲说:“爸爸,你是了解我的……你的女儿不是一个轻易就去做选择的人,但是选择了,她也不会轻易放弃,我觉得做售货员去卖货是过程,绝不是结果,我是通过这个过程让你过幸福生活。”
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践中提高
走出学校大门的夏华想:自己一无资金,二无经验,于是她决定先去商场打工,学经验,赚资金。她来到了西单商场,一个人站在门口,看着进进出出的人流。这个打算单枪匹马闯时装界的女孩子并不注意人们的衣着打扮,而是两眼盯着人们手里的购物袋,看什么样的口袋出来的最多,哪种口袋最多的就是购买率最高的。后来她才知道,这在商业经营中叫“提袋率”。
当夏华看准了一家西服店的“提袋率”最高时,就去找这家的老板求职。但是,当她毛遂自荐,说要来当售货员时,老板被吓了一跳,问她原来是干什么的,在哪卖过服装。夏华实话实说,告诉她自己原来是大学教师,现在辞职了,要来当售货员。老板摇摇头说:“大学老师我们用不了。你看看我们这些站柜台的,全是性格泼辣的大姐,都是能生拉硬拽的主儿。你文质彬彬的,还戴副眼镜,这不是当售货员的样子,销售上你肯定不行。”
遭到拒绝的夏华.心里虽然老大不爽,却十分镇定,微笑着说:“不一定的。我看了很多的服装书籍,也学过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要不咱们来谈谈‘道’。”老板听了这话倒是来了兴致,认真地打量着这个面色白净,一脸书卷气的女孩子。
夏华借机说:“那我问问您,您的服装、面料、板型、工艺都有哪些特点?”老板见她问得这么专业,也直言不讳地说:“我自己都没研究过,还是你说说给我听吧。”当夏华把西服制作上的一些技术问题讲完了,老板说“你还挺专业的,但是口说无凭,我们是拿业绩说话,挣提成的。”曾经是大学辩论团团长的夏华,意识到谈话到了这种程度离成功已经不远了,立刻亮出了自己的底牌:“除了保底工资以外,别人的提成可以高一些,我的提成可以低一些,你试我一段时间.看看到底行不行。”老板见这个女孩子如此有锐气,立刻拍板说:“好,那你现在就可以上柜台了。”
夏华站到柜台里面,就开始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销售。
当时这个商场所有的营销,是没有任何技巧的。导购员只要见顾客走过来,就拼命怂恿他试衣服,说服他掏钱买。夏华则用从书本上学来的比较销售法、推荐销售法,甚至有时也用批判销售法搞营销。有人来试衣服,她会告诉他这件不好,你换上另外一件会更好,用很多专业知识,包括面料和西装的穿着、保养知识来给客人做介绍。她这样做了以后,一下子就业绩飞涨,变得非常瞩目。人们禁不住私下里议论:一个没卖过货的女孩子,怎么她的销售量是最高的?夏华出手不凡,一举成为服装销售的佼佼者。
这时的夏华底薪是800元,比在大学当老师多了一倍,再加上提成是相当可观的收入了,她看到了希望,多苦多累都要坚持到底。
勇于冒险,成就创业梦想
站了几个月的柜台,夏华每天的财富都在增加,生活有了改善,她租子一间很小的房子。
生活稳定下来的夏华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市场上都在卖灰、蓝、黑的西装?由于品种重复,大家就一定要去谈价钱,打折扣,竞争十分激烈,多一些品种不是更好吗?于是,她找到老板,拿出画报给他看:“你看书上都是彩色的、格子的,甚至还有红色的、黄色的西装,我们为什么总卖灰、蓝、黑色的呢?我们可不可以换些花色?”老板说:“不可以,中国男人不敢穿那么花哨的西服。”夏华据理力争:“不试试怎么知道?”老板说:“我不敢试。”
夏华是个性格刚毅、敢于冒险的人,她说:“那你让我来试试。你给我四个货架,赢了,算我们俩共同的,赔了,算我的。”通过争 取,老板给了夏华四个货架,条件是每个月必须卖到20万元钱。
包了柜台,夏华来到一家纺织厂找销售科的科长,拿出画报问他这样的面料有没有。科长喜出望外地说:“你要这几种?那可太好了。”原来他们的这种面料是外国人订制的,由于没有出口配额卖不出去,全压在库里呢。科长高兴地说:“你真想要这种面料,可以特别便宜地卖给你。”
当时夏华把全部财产3万元钱都押给了这个工厂,她说:“我先拿一点去卖,卖得好的话,再来买,如果卖得不好,这钱我就扔在这了。”
那位科长是个行家,知道国内没人敢做这种面料的衣服,他为夏华的大胆捏了一把汗,十分担心地说:“小姑娘,你可注意一点啊,挣点钱不容易。”夏华说:“让我试试吧。”
夏华回去以后就把布料送到加工厂做成西装,是那种格呢的、花的、还有红色的。衣服做好了以后,夏华就把四个货架全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西装。可销售的情况却不尽人意,很多人都来看,边看边点头,有的人用手摸着还赞不绝口,但是看完就走了,三天时间过去,没卖出去一件西服,夏华觉得自己拼命赚来的3万块钱看来真要泡汤了。这时的夏华真的发愁了,她整夜睡不着觉,嘴上也起了火泡。可光是着急上火也没用啊,还得开动脑筋想办法。
为什么大家只看不买?夏华在灯下翻着画报忽然恍然大悟:不买,是因为没有示范。这衣服穿上是什么样,是否可以在大街上走,这些问题拿不准当然不能轻易买。想到这里,夏华有了一个好主意。
第二天,她把画报拿到照相馆,让他们给翻拍,拍子以后把它洗成大照片,拿回来挂了满墙,还起了个主题叫“亮丽人生”。照片一挂上就有很多人聚过来看,问什么叫“亮丽人生”,夏华就给他们讲,服装能用来改变你的心情,穿明亮的颜色就会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工作生活都会更有信心。她说你们可以尝试一下,这些衣服非常好看。 经她这样一说,有的人试了以后就买了。多种花色的西装有人穿了,促使相当一部分人意识到衣橱里只有蓝的、灰的、黑的西服太单调了,争相来变化自己的衣着。
当时,夏华的彩色休闲西装卖680元钱一件,最好时一天卖了lOO多件。有人穿了就会经常遇到打听的人,问这种衣服是哪买的,带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顾客。这时夏华自己已经卖不过来了,她请了很多人帮忙,因为她给的提成高,很多能卖货的人主动说,让我来帮你吧,夏华的人气、财气两旺。
1993年农历腊月三十那天,一个上午就卖了140多件西服,夏华特别高兴,她已经忘记疲劳,也忘记过年的事了。从商场跑到纺织厂,从纺织厂又跑到服装厂,直到很晚才往自己的住处赶,这时她才发现,所有的商店饭店都关门了。夏华回到家里,才觉到肚子很饿,可翻遍了厨房,只翻出来让她非常失望的两个面包和几袋方便面,这个时候她才觉得有点凄凉。
不一会儿,父亲打过来电话,第一句话就问:“闺女,过年了,你吃饺子了吗?”夏华心一酸眼泪涌了出来。但她想,要是让爸爸知道自己没吃上饭,他一定会担心的。她干咳了两声后,镇静了一下情绪,用耍娇的口气说:“爸爸,我没吃饺子,我吃的是西餐。”父亲听了这话就在电话那头爽朗地笑了,高兴地说:“看来你现在的生活是好了,过年都可以吃西餐了。”放下电话,夏华竟无所顾忌地哭了起来。
勇于创新,
树立“才智营销”新理念
1993年底,夏华凑足注册资金,创办了北京依文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在北京各大商场开设了一些分店。这时夏华又开始考虑新问题了:高素质的顾客群在哪儿?几经考察和分析,夏华瞄准了那些高级的写字楼,她认为他们需要穿得大方整洁,有个非常美好的形象,但是他们恰恰没有太多的时间逛商场。
夏华跑到那些写字楼去与管理者商谈,说她要做一个服务,让这些白领不出大楼的门就可以选择衣服,而且针对个人的需要订做。以这样的方式做生意,要选择大家的必经之路,他们中午都到食堂吃饭,食堂外面的空间可以利用,夏华对管理者说:“我卖多少,根据这个比例给您提成,卖得多多给,卖得少少给你。”双方达成协议,夏华开始实行直销计划在京城大厦,她们一天中午就卖了几万块钱的高档西装。
夏华经过在商场的打拼,认识到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要主动地去思考,去行动,去出击。那个时候国贸和其它一流的写字楼里面经常有夏华和依文员工的身影。这样,她们就跟这些高档的消费群体面对面了。后来凯文凯利俱乐部式的营销点,和转为VIP的个性化服务都是由这儿一点点演变过来的,服务直接做到顾客的家里边。
在夏华眼里,仅仅打开各种销售渠道还不算成功,她开始注意开拓“依文”的文化品牌,她精心设计每一“个细节,独具匠心地为每一件西服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情感故事签,诸如“娘的背影”、“送行”等,将服装献给“那些尝试了幸福、苦难、荣誉之后决不放弃未来生活的男人”,并在每个情人节为依文的客人们准备一份份精美的礼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目前为止,依文企业集团已有依文、诺丁山、凯文凯利、杰斯·普瑞四个原创男装品牌,在全国有400多家连锁店。1999年,“依文”荣登“中国男装企业排行榜”榜首;2005年2月,“依文”获“中国服装品牌创新大奖”,夏华本人也获得了“中国十大营销风云人物”的殊荣。
如今顶着各种光环的夏华已经拥有了好几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让父亲住上宽敞大房子的梦想早已实现。
成功的夏华受到了媒体的关注,许多记者让她给想要创业的年轻人提一些建议,她说:“如果想让我送给大家一个成功的秘诀,不如送给大家一种哲学,这种哲学就是‘挖井哲学’。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和我的同学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谁也不比准特殊,谁也不比谁聪明,但是十年走下来,我有今天这样一个企业,或者是大家认为成功的一份事业,我觉得我用十几午的时间挖了一口井。在我理性地抉择了挖井的地点后,我就未曾动摇过,不管遇到石头还是遇到树根我都勇敢地挖下去。十几年过去,我有一口可以源源不断出水的井,而我的很多同学,我眼看了他们挖了一个坑,然后他们发现有石头和树根之后,就换了一个地方,又挖了一个坑,他们用十年的时间挖了十个坑,但是,依然没有成功。所以,我觉得大家面临选择的时候,应理性地判断,选择好挖井的地方,之后就勇往育前地挖下去,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尝到清泉的甘甜。”
编辑 刘炳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