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为世界意识?著名历史学者冯一下先生认为:世界意识是由世界整体意识、世界多样化意识、交流合作意识、关爱和谐意识、国际竞争意识等诸多微观概念所构成的宏观概念。概括起来说,世界意识就是指站在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评价本国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意识。
一、中学历史世界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1.汲取历史教训的需要
近代中国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在世界舞台上有一席之地,特别是要发挥重大作用,必须对外开放、自立自强,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所造成的恶果应当成为前车之鉴。
2.时代发展进步的需要
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明显的特征,这是一种客观趋势,是时代潮流。全球化已经影响和改变着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并将继续影响和改变各个民族、国家。在当前全球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历史教育必须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着力培养学生开放、理性的世界意识。
3.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学习从历史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这些规定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根本依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世界意识的教育,切实地落实好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前中学历史世界意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历史教师在观念上片面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而轻视世界意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已推进近十年,但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转型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历史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理论修养的缺陷,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仍更多地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采用讲授、灌输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忽视对话交流、分组合作、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等先进的学习方式。
2.历史教师挖掘教材中世界意识的能力不强
一部分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较多关注的是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爱国主义、以人为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观点、人民群众与伟大人物的关系、科学发展等传统目标,对世界意识、全球史观则思之甚少、挖掘不够。另外,传统历史教材在内容编写上较为注重理论性、概括性,而在人文性和形象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教师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的能力。
3.历史学科世界意识教育评价手段滞后
尽管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对学生历史学习业绩的评判应该灵活采用各种评价方法,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法”,同时也提供了诸如观察法、活动法、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法等新颖的评价手段,出现了从强调量化评价逐步转向关注质性评价、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可喜变化。但目前历史学科的评价操作仍然受制于教育体制、教育考试制度、测量手段及技术,不可能在世界意识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方面有比较大的突破。
三、中学历史世界意识教育策略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在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教师要深入研究全新的教育理论,潜心探讨先进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符合实际的实施策略,在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方面有所创新和成就。
1.加强教师的学识修养,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是进行世界意识教育的关键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分析,教师的自我教育比教育学生更为艰难。教师首先要掌握必要的世界意识。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新版教材、考试说明、教学要求、新课程理念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准确把握课改理念和课改方向,同时要关注相关的重大时事,养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其次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世界意识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范畴,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个性化、内隐化的特征,教师如果不能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势必会出现无的放矢、对牛弹琴的尴尬局面,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世界意识教育因素。
2.教师要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内心体验,促进世界意识生成
情境创设是指对人能够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者具体的社会环境。如何创设环境,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这样论述:“①联系生活展现情境;②运用实物演示情境;③借助图画再现情境;④播放音乐渲染情境;⑤扮演角色体会情境;⑥锤炼语言描绘情境;⑦结合实际优化情境。”历史学科的过去性决定了后人无法亲身经历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无法亲身体验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在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中进行世界意识教育,使学生的世界意识由感性层次上升到理性层次,无疑是最佳的、最有必要的选择。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中学历史世界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1.汲取历史教训的需要
近代中国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在世界舞台上有一席之地,特别是要发挥重大作用,必须对外开放、自立自强,闭关自守、故步自封所造成的恶果应当成为前车之鉴。
2.时代发展进步的需要
全球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明显的特征,这是一种客观趋势,是时代潮流。全球化已经影响和改变着各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并将继续影响和改变各个民族、国家。在当前全球政治多元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历史教育必须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着力培养学生开放、理性的世界意识。
3.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
“学习从历史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这些规定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根本依据,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世界意识的教育,切实地落实好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目前中学历史世界意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历史教师在观念上片面重视知识技能目标而轻视世界意识目标
新课程改革已推进近十年,但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转型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由于历史教师自身知识结构和理论修养的缺陷,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仍更多地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采用讲授、灌输等陈旧的教学方式,忽视对话交流、分组合作、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等先进的学习方式。
2.历史教师挖掘教材中世界意识的能力不强
一部分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较多关注的是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爱国主义、以人为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观点、人民群众与伟大人物的关系、科学发展等传统目标,对世界意识、全球史观则思之甚少、挖掘不够。另外,传统历史教材在内容编写上较为注重理论性、概括性,而在人文性和形象性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教师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的能力。
3.历史学科世界意识教育评价手段滞后
尽管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对学生历史学习业绩的评判应该灵活采用各种评价方法,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方法”,同时也提供了诸如观察法、活动法、历史习作、历史制作、历史调查法等新颖的评价手段,出现了从强调量化评价逐步转向关注质性评价、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可喜变化。但目前历史学科的评价操作仍然受制于教育体制、教育考试制度、测量手段及技术,不可能在世界意识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方面有比较大的突破。
三、中学历史世界意识教育策略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在中学历史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个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教师要深入研究全新的教育理论,潜心探讨先进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符合实际的实施策略,在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方面有所创新和成就。
1.加强教师的学识修养,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是进行世界意识教育的关键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来分析,教师的自我教育比教育学生更为艰难。教师首先要掌握必要的世界意识。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新版教材、考试说明、教学要求、新课程理念以及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准确把握课改理念和课改方向,同时要关注相关的重大时事,养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其次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世界意识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范畴,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个性化、内隐化的特征,教师如果不能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理论,势必会出现无的放矢、对牛弹琴的尴尬局面,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藏的世界意识教育因素。
2.教师要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内心体验,促进世界意识生成
情境创设是指对人能够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者具体的社会环境。如何创设环境,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这样论述:“①联系生活展现情境;②运用实物演示情境;③借助图画再现情境;④播放音乐渲染情境;⑤扮演角色体会情境;⑥锤炼语言描绘情境;⑦结合实际优化情境。”历史学科的过去性决定了后人无法亲身经历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无法亲身体验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的变化。创设历史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在生动、逼真的历史情境中进行世界意识教育,使学生的世界意识由感性层次上升到理性层次,无疑是最佳的、最有必要的选择。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