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官不谦和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tle06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砚台引发宰相“大战”
  唐朝末年,黄巢发动了农民起义,义军很快占领了浙西、浙东,南犯荆襄,东渡江淮,众归百万,于是,黄巢拥兵向唐僖宗上表求“天平节度使”的官职。
  这时,朝内出现了“主战派”和“主和派”,代表分别是宰相卢携和宰相郑畋。两个人因这件事最后撕破脸皮,在朝堂上大打出手。
  当时,唐僖宗赶紧召集大臣议论对策,众臣都认为要先假意给黄巢一个官职,把他稳住,等到他的部下如鸟兽散之后,再收拾他也不迟。
  其中宰相卢携与群臣的意见相左,卢携想要依靠手下的一名大将高骈来击退黄巢,以战而胜敌,而另一位宰相郑畋却力主和平解决。最后,唐僖宗决定用高骈统领军队去击退黄巢的起义军。
  见唐僖宗主意已定,郑畋只好放弃自己的想法,可是他心中仍是愤愤不平。后来,高骈军队大败,黄巢义军以破竹之势跨越淮河,不久占领东都洛阳。
  此时高骈又提议以公主和亲于“南蛮”,借助“南蛮”之力来平定黄巢之乱,卢携也同意了。卢携的这一提议随之遭到了郑畋的坚决反对,在朝堂上激烈抗议。
  在争执对骂中,卢携愤怒地起身拂袖而去,没想到这一拂袖把袖子甩到了案子上的砚台里,衣袖染污了一大块。
  卢携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怒气,甩开污迹斑斑的衣袖,直接拿起砚台对着喋喋不休的郑畋投掷过去,虽然砚台没有砸中郑畋,但一场混乱与打斗在所难免,结果是二人在朝堂之上大打出手,引得满朝惊异。
  后來,两位宰相当朝打架的事情传到唐僖宗耳中,唐僖宗将他们两个双双革职。
  这两位唐朝的宰相在办公室里对骂的事件恐怕也不是第一次发生,而为了如何对付黄巢这样的大事在办公室里大打出手,以致激怒皇帝,将二人一起罢了宰相,就属于很正常的了。
  明朝大臣爱打群架
  明代党争不断,派系分明,大臣打架往往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群殴,紫禁城里常常上演大臣们“全武行”的大戏。
  嘉靖三年(1524年)春,因为看不惯千方百计献媚皇帝的“司法部”官员张璁、桂萼等奸佞小人,掌修国史的翰林院修撰杨慎和一帮热血青年官员连班都不上了,天天在紫禁城前金水桥上拦路设卡抗议,若见着张璁、桂萼等人,见一次打一次,打得张璁他们好一阵子不敢上朝。
  杨慎他们甚至曾追到紫禁城里,众目睽睽之下围殴“司法部”的法律专家们,影响很不好。最后,爱带头打架闹事的杨慎被贬到了云南。
  杨慎他们血气方刚争强好斗,不足为奇,但资深大臣们也火气十足凤狂龙躁,这就多少有点离谱了。
  隆庆五年(1571年)冬,“内阁首辅”高拱专横跋扈,打压异己,与内阁大学士殷士儋结怨后,便暗中指使自己的学生打小报告弹劾殷士儋。在一次朝会上,高拱和殷士儋见了面,互骂几句后,殷士儋怒发冲冠,扑上去揪住高拱的衣服,“奋臂”殴之。
  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二十三,发生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朝堂斗殴。
  原来,当天的朝会上,正弹劾土木堡之变的祸首宦官王振。王振的哥们儿、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出来呵斥群臣。一言不合,监察官王竑(hóng)突然猛冲上来,揪住马顺的头发,劈头盖脸一顿组合拳。扭打中,王竑竟然咬下了马顺脸上的一块肉。
  大臣们惊呆了,之后,被宦官压制已久的愤怒更如火山爆发,几十个大臣蜂拥而上,群殴马顺,一顿暴打之后,直接把马顺给打死了。紧接着,平时与王振玩得好的两位高级宦官又被连拉带拽地从殿外揪进来,瞬间被雨点般的拳脚淹没,史载“众又捶杀之,血渍廷陛”。
  皇帝为什么基本不管呢?不仅不管,皇帝暗暗高兴还来不及呢。大臣们打得越厉害,回头越要找皇帝评理、讨公道,皇帝也就越发显得重要,越发有威望,越发有进行“技术管理”的空间。既分而治之,相互制衡,又借力打力,以毒攻毒,大明皇帝们的帝王术,修炼得实在不错。(摘自《半月选读》)
其他文献
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第一次在重大场合明确提出“中国方案”的概念。他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稳居世界第二多年之后,在中国对外投资规模已经超过吸引外资规模的今天,中国需要也应当为世界继续朝前发展提供“方案”。这既是要增强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更好地保障中
人工智能最终会代替法官吗?  正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办公室规划处处长何帆介绍,目前上海有206工程,全称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该系统将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的所有数据办案系统打通,以人工智能在过去海量证据规则和法律规则的吸收基础之上,对办案人员进行提醒,重构刑事案件的办案流程。比如在法官决定判决时,写好判决书放入系统里,系统会自动提示跟本院以及上级法院有将近85%的类似情况下的判决是
马恒军著 华夏出版社 2014年3月出版  《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与思想的一部书,《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对《论语》的解读,依据的底本就是《十三经注疏》本和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本。在封建社会,《论语》是文人心目中的金科玉律,所以在注释中难免一些溢美曲说之辞。重新解读,一是想为现代人扫清文字障碍,另一个目的就是想抹去旧注在《论语》上外加的颜色。
鲁迅跟蒋介石可以说有很多共同之处:首先,他们出生年代接近,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蒋介石生于1887年10月31日,属于同一时代的人;其次,他们的出生地也相当接近,在浙江省杭州市东南部的绍兴与奉化;再次,他们都有留学日本的经历。鲁迅在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后,3月即公费赴日留学,6年后的1909年8月归国。蒋介石则于1906年初肄业于龙津中学堂后,4月东渡日本,入东京清华学校,1906年
包括工商管理硕士(MBA)课程在内的眾多中国国内学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国学生。国内学生水平与海归学生的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国内商学院的人脉资源对职业生涯起到重要作用,这也吸引了学生。这个转变给西方商学院带来了一定压力,促使他们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英国《金融时报》)
历史上,有不少拔尖人才,如屈原、贾谊、伍员、黄歇等,都因小人的嫉妒和诽谤,或是遭贬谪,颠沛流离,或是被陷害,死于非命。明代首辅夏言,就是死于奸臣严嵩的陷害。  夏言本是正直敢言的贤相,自登进士第授官及至入主内阁。弘治年间,考中进士的严嵩得知礼部尚书夏言是同乡,便想尽办法去结交,博得夏言好感。此后,在夏言的举荐下,严嵩步步高升,在夏言升为首辅后接任了礼部尚书。没想到,严嵩仍不知足,开始算计着如何取代
曾国藩一生说过无数经典的道理,唯独这一句最让我欣赏: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有句话叫:恃才傲物。  有才的人都不缺少聪明才智,都能很快发现机会和思路,唯一导致他们失败的,就是他们的傲慢。  他们总是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自己已经很了不起,在别人身上学不到东西,所以一旦傲慢就会自负自大、故步自封,陷入自我膨胀里不可自拔,任凭人劝阻、提醒都不听从,甚至无药可救,这就
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此句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是诸葛亮在刘备托孤时说的话。这句话传诵了近一千八百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形象早在刘备托孤时就已经定格。刘备的遗言说了什么后,诸葛亮才回应了这句经典台词?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笃,把诸葛亮从成都传来,嘱咐后事,刘备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流的观点是,刘备
《以自由之名》  [美]乔姆斯基 弗尔切克著 中信出版社 2016年11月出版  乔姆斯基是享誉世界的学者、社会批评家,很多边缘民族和群体的政治运动,都得到过乔姆斯基的政治观点与影响力的支持。弗尔切克是一个专注调查报道西方帝国主义和军事扩张的记者,他的足迹遍布所有大洲,追逐世界上丛生的暴力事件和战火。在对话中,两人清醒地追问“以自由之名,美国究竟干了些什么”,他们回顾二战以来的世界历史,批判以美国
1946年3月4日,由马歇尔、张治中、周恩来3人组成的负责国共调停的军事小组飞抵延安。在与毛泽东的交谈中,张治中说:“政府改组了,中共中央应该搬到南京去,您也应该住到南京去。”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将来当然要到南京去,不过听说南京热得很,我怕热,希望常住在淮阴,开会就到南京。”毛泽东的回答绵里藏针,充满地缘政治的暗喻。谁都知道,淮阴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江淮平原东部,北距连云港市130千米,东南距盐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