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以生活实践的学习为起点,而进行的数学学习活动。就是实现从现实生活走进数字符号的世界。生活化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只有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各个方面密切相联,才能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气息融入数学课堂,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主要方式
(一)数学课堂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点,教师要充分发掘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把教学的内容以生活化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积累相关的数学知识。
1、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关于数据的收集时,可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在放学途中的十字路口,统计车型的种类和数量。
2、合理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对生活中数学的观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观察中不断思考、体验,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如在生活中,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贴近现实生活。加强数学感知,发散学习思维最有效的途径,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
1、以实例创设情境。小学教材的内容一般来源于生活实际,由生活现象到知识点的过渡,使学生在观察生活中更易于理解数学。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内容时,通过讲述实例来体会“不断重复”即以“水→气→云→水”自然现象的循环将“循环”的概念引出,这样会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在教学圆的教一课时,可引用盘子、车轮等来逐步讲述圆的概念和特征,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生动化,教师在教学中,把教材内容还原实际生活,使数学与生活充分融合。
2、以动手操作创设意境。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让每个学生带两个相等大小的长方形,亲自动手,将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从而推出它的面积和长方形的计算方法一样,即底乘高,通过动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完成了由感性上升至理性的巨大飞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用媒体创设意境。媒体具有形象、具体、直观的特点,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在讲述长方体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将相对的两个面平移至完全重合,学生清楚地看到相对的棱长相同、相对的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这种方法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具体,对知识的认知更加清晰。
4、创设生活模拟情境。如在进行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可以不限制小组的人数,各小组之间人员可以互相变动,并对每个组的人员变化提出问题并解答:
如第一小组共六人,走了两个人,然后又加进来四个人,现在共有八人。可以提出将第一小组人员变化的情况列成数学运算式,并提出现在有多少人的应用题让学生解答。6-2 4=8(人),共有八人。通过这样的各小组汇报人数、提出问题、进而解答的训练活动,学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掌握两步加减的数学教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理解数学。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和生活意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这是教师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条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在生活化的引领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一)服务意识。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意在细心引导、点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技能来指导学生获取、探究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时,应用实际的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得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三者的乘积,从而通过指导实现对活动主体的服务。
(二)生活意识。
在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来获取知识。由于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的系统性,教材的结构编排无法与小学生的生活认知无法同步进行,导致了在教学环节中的题海战术,机械练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活的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的生活态度,把教学在生活化中进行,使教学实践于生活。
综上所述,教师要根据实际的生活经验,加强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来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为基础,以课本知识为主源,让学生灵活地掌握、运用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学活动向生活延伸,向社会拓展。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主要方式
(一)数学课堂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点,教师要充分发掘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点,把教学的内容以生活化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积累相关的数学知识。
1、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在教学关于数据的收集时,可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在放学途中的十字路口,统计车型的种类和数量。
2、合理指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对生活中数学的观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观察中不断思考、体验,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如在生活中,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使学生贴近现实生活。加强数学感知,发散学习思维最有效的途径,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
1、以实例创设情境。小学教材的内容一般来源于生活实际,由生活现象到知识点的过渡,使学生在观察生活中更易于理解数学。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内容时,通过讲述实例来体会“不断重复”即以“水→气→云→水”自然现象的循环将“循环”的概念引出,这样会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在教学圆的教一课时,可引用盘子、车轮等来逐步讲述圆的概念和特征,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生动化,教师在教学中,把教材内容还原实际生活,使数学与生活充分融合。
2、以动手操作创设意境。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让每个学生带两个相等大小的长方形,亲自动手,将长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从而推出它的面积和长方形的计算方法一样,即底乘高,通过动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完成了由感性上升至理性的巨大飞跃,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用媒体创设意境。媒体具有形象、具体、直观的特点,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在讲述长方体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将相对的两个面平移至完全重合,学生清楚地看到相对的棱长相同、相对的两个长方形面积相等。这种方法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具体,对知识的认知更加清晰。
4、创设生活模拟情境。如在进行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教学时,教师可以不限制小组的人数,各小组之间人员可以互相变动,并对每个组的人员变化提出问题并解答:
如第一小组共六人,走了两个人,然后又加进来四个人,现在共有八人。可以提出将第一小组人员变化的情况列成数学运算式,并提出现在有多少人的应用题让学生解答。6-2 4=8(人),共有八人。通过这样的各小组汇报人数、提出问题、进而解答的训练活动,学生能够更容易的理解掌握两步加减的数学教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理解数学。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条件
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和生活意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这是教师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前提条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在生活化的引领下,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一)服务意识。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意在细心引导、点拔,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科学的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技能来指导学生获取、探究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在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时,应用实际的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得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宽、高三者的乘积,从而通过指导实现对活动主体的服务。
(二)生活意识。
在生活实践中获取知识,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过程中来获取知识。由于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的系统性,教材的结构编排无法与小学生的生活认知无法同步进行,导致了在教学环节中的题海战术,机械练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活的实际情况,重视学生的生活态度,把教学在生活化中进行,使教学实践于生活。
综上所述,教师要根据实际的生活经验,加强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操作来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为基础,以课本知识为主源,让学生灵活地掌握、运用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学活动向生活延伸,向社会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