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特殊专业,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比其他专业更大的就业难度,就业渠道较其它专业更加狭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近年文化艺术单位不断改制,社会对艺术专业毕业生的吸收接纳能力极为有限,与此同时当前的户籍制度、人事制度等因素也都制约着艺术专业毕业生的有效需求。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地方高校音乐类专业的毕业生因专业性强,就业面相对狭窄,社会需求量小,同时还要面对来自重点大学音乐类专业、音乐院校和非艺术类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就业难的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对地方院校音樂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应从实际出发分析其影响就业竞争力的因素,提出一个相对合理的,科学的又可操控的建议,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关键词:音乐专业;就业;竞争力
一、影响地方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竞争力因素分析
音乐专业学习投入巨大,许多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因此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待遇、职业前景形成“落差”。通过对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观念和求职准备工作方面的研究,发现音乐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欠缺。影响因素如下:
第一,地方音乐类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从高校扩招后到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普通高校开办音乐类专业如潮水般兴起。除传统的艺术类本科院校外,许多综合性大学也设立了艺术学院,民办高校设立艺术类高职专业则更多。
第二,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强。地方高校在师资力量方面基础比较差、底子薄,特别是新成立的系院和新组建的音乐类专业,缺乏一支有过硬专业技术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
第三,学校专业结构不合理。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专业设置上观念落后,缺乏创新,在专业设置上延续的全国知名音乐院校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专业结构模式。但按照这种专业设置模式培养出来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由于专业优势不是很明显,导致往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太适应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专业需要,找工作的局限很大,就业质量不高。
(一)重专业学习,轻综合素质。各艺术院校在办学过程往往把艺术教育作为单一专业技巧教育而不是艺术素质教育,重“技”轻“艺”或重“艺”轻“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影响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所培养的人才只是身怀某项技能的“工匠”,或者是文化修养匮乏、缺乏创造力的表演者、艺术模仿者。地方高校音乐类专业的学生入学时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都相对较低,学校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校声誉和地理位置等方面也处于劣势,而且在办学过程中也普通存在重专业,轻综合素质的现象,学生与艺术院校、重点综合性大学音乐类专业的学生一样,“主修”意识特别强,认为自己专业学好就行了,忽视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出现了只会唱歌、只会跳舞、只会弹琴的单一发展、知识面过窄,综合素质较差的毕业生。这样的“专才”无法适应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重个人才艺,轻合作培养。音乐类专业的学生具有艺术类学生共有的特点: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很强,往往只对自身及专业感兴趣,对除此之外的事情关心较少,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普遍不强。加上音乐类专业特殊的教学规律,专业授课大多采用一对一或小班教学的形式进行,由于每个人上课的时间不尽相同,且分散零碎,因此不能像普通专业的学生一样经常开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的团队活动,带来的结果是不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提高。而职场的发展是以合作和竞争为基础的。
(三)重创新意识,轻AQ教育逆商。AQ来自英文AdversityQuotient全称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是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大量资料显示,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创业和有较好的职业发展,不仅取决于其是否有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华,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大多数音乐类专业的学生家庭条件和成长的环境相对优越,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关注、关爱较多,依赖思想严重,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心理承压能力较弱,AQ不高。而音乐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要求和实践过程中,始终强调学生个性化的特征,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创新意识强,而AQ不高,抗压能力差,往往会因为曾经的失败导致自信心不足,这在竞争中是最致命的。
二、提高地方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竞争力的措施
首先,控制招生规模、提升生源质量。近几年,音乐本科教育在不断扩招的同时,出现了不少问题,教学质量的下滑就是扩招带来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后遗症。
第二,建立一支学术研究与艺术实践兼备的师资队伍。当控制了招生规模,教师将有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因此,创造条件选派青年教师外出进修,攻读学位,以提高學历层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采用外聘导师方式,聘请专家、教授进行青年教师的培训、专业教学指导和科研实践的指导,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建立专业的实践机制,音乐专业教师定期进行实践性的演出活动,参加地方、社会组织的音乐晚会。以取得演出实践的经验;达到音乐教师们从讲台到舞台,再从舞台到讲台的音乐专业素质提升的转换,取得宝贵的经验,以用来充实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调整专业课程设置,转变教学理念。音乐教育专业现状的形成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教育专业的理念,所以,要培养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必须首先转变音乐教育专业理念。地方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应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积淀知识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职业道德,培养他们高深的音乐表演能力,培养学生超常的音乐思维和创造力的整合力。要使音乐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还应该注重专业课程的调整。音乐专业课程设置要在夯实学生坚实的专业基础上,拓宽专业口径,构建多元的知识体系。一方面要科学合理的开设专业课程,增加文化科学基础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要面对音乐市场的变化,要不断增加大量新知识,新课程,注重与音乐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新.综合性大学艺术类学生人学教育有效性初探[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
[2]高敏成.高校音乐教育“重技轻文”现象谈[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03)
[3]张小琏.论地方高校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J].嘉应学院学报.2014(04).
关键词:音乐专业;就业;竞争力
一、影响地方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竞争力因素分析
音乐专业学习投入巨大,许多毕业生就业期望过高,因此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待遇、职业前景形成“落差”。通过对地方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观念和求职准备工作方面的研究,发现音乐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欠缺。影响因素如下:
第一,地方音乐类学生人数急剧增加。从高校扩招后到现在,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普通高校开办音乐类专业如潮水般兴起。除传统的艺术类本科院校外,许多综合性大学也设立了艺术学院,民办高校设立艺术类高职专业则更多。
第二,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师资力量不强。地方高校在师资力量方面基础比较差、底子薄,特别是新成立的系院和新组建的音乐类专业,缺乏一支有过硬专业技术和教学能力的师资队伍。
第三,学校专业结构不合理。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专业设置上观念落后,缺乏创新,在专业设置上延续的全国知名音乐院校在计划经济时代的专业结构模式。但按照这种专业设置模式培养出来的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由于专业优势不是很明显,导致往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太适应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专业需要,找工作的局限很大,就业质量不高。
(一)重专业学习,轻综合素质。各艺术院校在办学过程往往把艺术教育作为单一专业技巧教育而不是艺术素质教育,重“技”轻“艺”或重“艺”轻“文”的现象普遍存在。其最直接的后果是影响了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所培养的人才只是身怀某项技能的“工匠”,或者是文化修养匮乏、缺乏创造力的表演者、艺术模仿者。地方高校音乐类专业的学生入学时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都相对较低,学校在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学校声誉和地理位置等方面也处于劣势,而且在办学过程中也普通存在重专业,轻综合素质的现象,学生与艺术院校、重点综合性大学音乐类专业的学生一样,“主修”意识特别强,认为自己专业学好就行了,忽视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出现了只会唱歌、只会跳舞、只会弹琴的单一发展、知识面过窄,综合素质较差的毕业生。这样的“专才”无法适应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重个人才艺,轻合作培养。音乐类专业的学生具有艺术类学生共有的特点:思维活跃、个性张扬、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很强,往往只对自身及专业感兴趣,对除此之外的事情关心较少,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普遍不强。加上音乐类专业特殊的教学规律,专业授课大多采用一对一或小班教学的形式进行,由于每个人上课的时间不尽相同,且分散零碎,因此不能像普通专业的学生一样经常开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的团队活动,带来的结果是不利于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提高。而职场的发展是以合作和竞争为基础的。
(三)重创新意识,轻AQ教育逆商。AQ来自英文AdversityQuotient全称逆境商数,一般被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是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人们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大量资料显示,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能否成功就业、创业和有较好的职业发展,不仅取决于其是否有强烈的创新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华,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大多数音乐类专业的学生家庭条件和成长的环境相对优越,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父母关注、关爱较多,依赖思想严重,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心理承压能力较弱,AQ不高。而音乐类专业在人才培养要求和实践过程中,始终强调学生个性化的特征,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创新意识强,而AQ不高,抗压能力差,往往会因为曾经的失败导致自信心不足,这在竞争中是最致命的。
二、提高地方院校音乐专业毕业生竞争力的措施
首先,控制招生规模、提升生源质量。近几年,音乐本科教育在不断扩招的同时,出现了不少问题,教学质量的下滑就是扩招带来的最直接最严重的后遗症。
第二,建立一支学术研究与艺术实践兼备的师资队伍。当控制了招生规模,教师将有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因此,创造条件选派青年教师外出进修,攻读学位,以提高學历层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采用外聘导师方式,聘请专家、教授进行青年教师的培训、专业教学指导和科研实践的指导,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建立专业的实践机制,音乐专业教师定期进行实践性的演出活动,参加地方、社会组织的音乐晚会。以取得演出实践的经验;达到音乐教师们从讲台到舞台,再从舞台到讲台的音乐专业素质提升的转换,取得宝贵的经验,以用来充实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调整专业课程设置,转变教学理念。音乐教育专业现状的形成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音乐教育专业的理念,所以,要培养应用型音乐艺术人才必须首先转变音乐教育专业理念。地方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应在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积淀知识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职业道德,培养他们高深的音乐表演能力,培养学生超常的音乐思维和创造力的整合力。要使音乐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还应该注重专业课程的调整。音乐专业课程设置要在夯实学生坚实的专业基础上,拓宽专业口径,构建多元的知识体系。一方面要科学合理的开设专业课程,增加文化科学基础课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要面对音乐市场的变化,要不断增加大量新知识,新课程,注重与音乐实践的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新.综合性大学艺术类学生人学教育有效性初探[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
[2]高敏成.高校音乐教育“重技轻文”现象谈[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03)
[3]张小琏.论地方高校音乐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J].嘉应学院学报.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