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作为一种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向学生灌输死知识,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发现数学的奥妙,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学
在当教师期间,曾有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我觉得学数学没用。当时我立刻蒙了,作为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后来就明白了,我们在讲课时只是一味的灌输书本上的死知识,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虽然学了很多的公式,但学生根本就不理解,所以才会出现“数学无用论”。
然而在教学中,教师也把帮助学生取得高分当做首要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只一味的讲练,很少应用于实际生活,更何况数学文化的讲授呢?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的用处,发现不了数学的奥秘,所以才会对数学畏惧甚至厌恶。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增加数学文化内容的讲授,让学生多角度的了解数学。2001年的《义务教育课标》中也肯定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增加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而《高中课标》则强调“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的社会需求、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可见,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一、还原数学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探究之乐
匈牙利的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只有理解人类如何获得某些事实或概念的知识,我们才能对人类的孩子如何获得这样的知识做出更好的判断。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学史料是必需的。我们的先辈在数学发展中所遭遇的各种困难,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同样也会遇到相似的阻碍。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营造相似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例如:无理数的产生。在教材中,无理数的引入是这样的:有一种小数,它们既不是无限小数,也不是循环小数,我们称之为无理数。数学家们花费了几千年才理解的无理数,而教师在讲授时就直接用一个简单的定义就想让学生彻底理解?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教学中,可以将无理数的产生背景呈现给学生,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其对数学的历史进程有一些认识,也可以让数学课堂不再那么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假如你处于当时的时代,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无理数的产生历程,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无理数,让学生知道学习无理数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擦亮数学的智慧双眼,发现数学的文化之美
数学真的只是一个计算工具吗?同样,作为教师,也真的只是把数学当做工具来教学吗?其实不然。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当然也是一种数学文化教育。但是现在的数学课堂真的只是把数学当做一门计算工具来讲授的,很少有教师提及数学文化。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数学的科学性中揭示数学的美,进行美的教育,这样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比如:黄金分割就是突出数学之美的典型例子。从古至今,很多数学家和艺术家都拜倒在“黄金分割比”的石榴裙下,被成为“最美的比”。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是举世闻名的完美建筑,它的高和宽的比是0.618。建筑师们发现,按这样的比例来设计殿堂,殿堂更加雄伟、美丽。建筑师们对数学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的圣母院,或者是近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都有与0.618有关。当然不仅是建筑上,众所周知的正五边形,将其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用线段连接起来,所得的交点将线段分成不相等的两段,短边与长边的比就是黄金分割比。将这雄伟的建筑物、美丽的几何图形……带进数学课堂,岂不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学生还会觉得数学无趣?
三、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数学文化的实用之趣
数学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实用性,学习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而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每节课的情景引入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数学既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又是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比如:讲等比数列时,可以将拉面师傅在扯拉面时由原来的一根变两根,两根变四根……引进教学环节,这是学生都熟悉的现象,课后也可以亲身实践,学生比较感兴趣,也更容易接受。再如:刚开始接触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圆。圆不仅美观,而且圆与其他图形相比较,有一些独特的性质,生活中的井盖设计成圆形的原理,而不是其他图形,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这不仅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如:冬天小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这其中也蕴含着数学。因为球形使表面积最小,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发……数学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进而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文化是我们祖辈的智慧结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分而忽视数学的美、数学的实用性。教师作为数学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应将其带入课堂。将数学文化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一部分,是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牛腾,郑强.论数学文化视角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05).
[4]張维忠,徐晓芳.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模式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9,(05).
[5]林永伟,叶立军.数学史与数学教育[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王美仙(1988—),女,汉,河南人,学生,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数学)。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教学
在当教师期间,曾有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我觉得学数学没用。当时我立刻蒙了,作为一名四年级的学生,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后来就明白了,我们在讲课时只是一味的灌输书本上的死知识,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虽然学了很多的公式,但学生根本就不理解,所以才会出现“数学无用论”。
然而在教学中,教师也把帮助学生取得高分当做首要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只一味的讲练,很少应用于实际生活,更何况数学文化的讲授呢?学生体会不到数学的用处,发现不了数学的奥秘,所以才会对数学畏惧甚至厌恶。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增加数学文化内容的讲授,让学生多角度的了解数学。2001年的《义务教育课标》中也肯定了数学的文化价值: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增加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而《高中课标》则强调“数学课程应适当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数学的社会需求、数学的美学价值。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为此,高中数学课程提倡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在适当的内容中提出对“数学文化”的学习要求,设立`数学史选讲’等专题”。可见,数学文化走进数学课堂是很有必要的。
一、还原数学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探究之乐
匈牙利的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学家波利亚曾经说过:只有理解人类如何获得某些事实或概念的知识,我们才能对人类的孩子如何获得这样的知识做出更好的判断。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学史料是必需的。我们的先辈在数学发展中所遭遇的各种困难,现在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同样也会遇到相似的阻碍。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营造相似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例如:无理数的产生。在教材中,无理数的引入是这样的:有一种小数,它们既不是无限小数,也不是循环小数,我们称之为无理数。数学家们花费了几千年才理解的无理数,而教师在讲授时就直接用一个简单的定义就想让学生彻底理解?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教学中,可以将无理数的产生背景呈现给学生,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其对数学的历史进程有一些认识,也可以让数学课堂不再那么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可以让学生换位思考,假如你处于当时的时代,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无理数的产生历程,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无理数,让学生知道学习无理数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擦亮数学的智慧双眼,发现数学的文化之美
数学真的只是一个计算工具吗?同样,作为教师,也真的只是把数学当做工具来教学吗?其实不然。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当然也是一种数学文化教育。但是现在的数学课堂真的只是把数学当做一门计算工具来讲授的,很少有教师提及数学文化。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数学的科学性中揭示数学的美,进行美的教育,这样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比如:黄金分割就是突出数学之美的典型例子。从古至今,很多数学家和艺术家都拜倒在“黄金分割比”的石榴裙下,被成为“最美的比”。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是举世闻名的完美建筑,它的高和宽的比是0.618。建筑师们发现,按这样的比例来设计殿堂,殿堂更加雄伟、美丽。建筑师们对数学0.618特别偏爱,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巴黎的圣母院,或者是近世纪的法国埃菲尔铁塔,都有与0.618有关。当然不仅是建筑上,众所周知的正五边形,将其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用线段连接起来,所得的交点将线段分成不相等的两段,短边与长边的比就是黄金分割比。将这雄伟的建筑物、美丽的几何图形……带进数学课堂,岂不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学生还会觉得数学无趣?
三、联系现实生活,体会数学文化的实用之趣
数学的最大魅力在于它的实用性,学习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而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每节课的情景引入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数学既是来源于社会生活,又是服务于社会生活的。比如:讲等比数列时,可以将拉面师傅在扯拉面时由原来的一根变两根,两根变四根……引进教学环节,这是学生都熟悉的现象,课后也可以亲身实践,学生比较感兴趣,也更容易接受。再如:刚开始接触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哪些物体是圆。圆不仅美观,而且圆与其他图形相比较,有一些独特的性质,生活中的井盖设计成圆形的原理,而不是其他图形,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这不仅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了起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如:冬天小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这其中也蕴含着数学。因为球形使表面积最小,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发……数学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进而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文化是我们祖辈的智慧结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继承并将其发扬光大。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分而忽视数学的美、数学的实用性。教师作为数学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应将其带入课堂。将数学文化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一部分,是数学教学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3]]牛腾,郑强.论数学文化视角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2,(05).
[4]張维忠,徐晓芳.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模式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09,(05).
[5]林永伟,叶立军.数学史与数学教育[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王美仙(1988—),女,汉,河南人,学生,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数学)。